本申请涉及汽车,尤其是涉及一种机电耦合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1、新能源混动系统是当前汽车发展主流。混动系统的发动机端输出一般为固定速比或多挡可调速比。然而,混动系统的电机端输出一般为固定速比。这使得在混动系统切换至纯电模式下,动力传送路线单一,无法满足纯电模式下的动力输出需求。
2、此外,现今的机电耦合系统无法兼顾经济性与动力性的,难以满足市场及用户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电耦合装置及车辆,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混动系统的电机端输出一般为固定速比。这使得在混动系统切换至纯电模式下,动力传送路线单一,无法满足纯电模式下的动力输出需求的技术问题。
2、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机电耦合装置,包括第一动力组件、第二动力组件和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用于与负载传动连接;
3、所述第一动力组件包括发动机;
4、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离合器、奇数传动部和偶数传动部;
5、所述第二动力组件包括驱动电机;
6、所述发动机经由所述离合器分别与所述奇数传动部和所述偶数传动部传动连接;
7、所述驱动电机分别与所述奇数传动部和所述偶数传动部传动连接。
8、优选地,所述第一动力组件还包括发电机输出部,所述离合器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发电机输出部两者固定连接;
9、所述第二动力组件还包括发电机,所述发电机与所述发电机输出部传动连接。
10、优选地,所述驱动电机具有驱动电机输入轴;
11、所述发电机具有发电机输出轴;
12、所述驱动电机输入轴和所述发电机输出轴两者之中的至少一者为轴套,以使得所述驱动电机输入轴和所述发电机输出轴两者中的一者能够套设于另一者的外侧。
13、优选地,所述发电机输出部设置于所述发动机与所述离合器之间;
14、所述驱动电机输入轴为所述轴套,且套设于所述发电机输出轴的外侧,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发电机和所述发动机两者之间。
15、优选地,还包括差速器,所述传动组件经由所述差速器与所述负载传动连接。
16、优选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一、三挡同步器,所述差速器经由所述一、三挡同步器与所述奇数传动部传动连接。
17、优选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二、四挡同步器,所述差速器经由所述二、四挡同步器与所述偶数传动部传动连接。
18、优选地,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彼此传动连接的输出轴和中间传动部,所述差速器与所述输出轴传动连接;
19、所述一、三挡同步器经由所述中间传动部与所述输出轴传动连接;
20、所述二、四挡同步器设置于所述中间传动部。
21、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负载和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机电耦合装置,因而,具有该机电耦合装置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22、优选地,还包括储电部,所述储电部与所述驱动电机和/或所述发电机电连接。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24、本申请提供的机电耦合装置,第一方面,通过发动机经由离合器分别与奇数传动部和偶数传动部传动连接,使得发动机的动力能够依次离合器→奇数传动部的路径传递至负载,或者使得发动机的动力能够依次离合器→偶数传动部的路径传递至负载;第二方面,通过驱动电机分别与奇数传动部和偶数传动部传动连,使得驱动电机的动力能够经由奇数传动部传递至负载,或者使得驱动电机的动力能够经由偶数传动部传递至负载,如此,保证混动系统的发动机端输出的多挡输出的同时,增加了混动系统的电机端输出的挡位输送数量,进而使得本申请提供的机电耦合装置能够兼顾发动机直驱模式下的动力传送路线的可切换性和纯电模式下的动力传送路线的可切换性。
25、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1.一种机电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动力组件、第二动力组件和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用于与负载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电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电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电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机电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差速器,所述传动组件经由所述差速器与所述负载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电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电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电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负载和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机电耦合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电部,所述储电部与所述驱动电机和/或所述发电机电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