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汽车内饰,特别涉及一种手套箱开启止位结构、手套箱及汽车。
背景技术:
1、现在汽车上副驾驶位置普遍设计有手套箱,手套箱形式主要有翻斗式和翻盖式,翻斗式手套箱就是储物斗跟手套箱盖是一个整体,打开手套箱盖的时候,储物斗跟随手套箱盖一起往外翻开,翻开后,储物斗的开口斜向上朝向乘员脸部方向,方便乘员观察储物斗内部情况,方便拿取物品。翻斗式手套箱的打开止位结构也有多种形式,一种是可拆卸止位结构,一种是不可拆卸止位结构,手套箱打开止位结构作为限制手套箱打开最大角度的结构,起着重要作用,不仅能控制手套箱打开角度,还能帮助承受手套箱的滥用力。
2、现有技术中,止位结构的强度不够,比如:当手套箱打开最大时,乘员的手掌不小心用较大力气按到了手套箱盖上,由于止位结构不够强,会导致手套箱继续外翻,导致结构损坏,内部物品掉落;另外,止位结构需要满足手套箱拆装方便,不影响或对手套箱拆装影响较小,若采用可拆卸式止位结构,增加了零件数量,成本高,止位零件有脱落丢失风险,若采用不可拆卸式止位结构时,需要强行使得止位结构变形,才能进行手套箱拆装。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套箱开启止位结构,旨在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一种手套箱开启止位结构,用于装配储物斗,所述储物斗包括储物斗侧壳体及储物斗后壳体,所述手套箱开启止位结构包括止位件及阻挡板,所述储物斗侧壳体靠近所述储物斗后壳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储物斗后壳体靠近所述储物斗侧壳体的一端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止位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并与所述储物斗侧壳体连接的变形部,及固接于所述变形部外侧的止位柱,所述阻挡板包括板体及设于所述板体上的止位舌片,所述止位舌片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槽中并与所述储物斗后壳体连接的弯折部,及位于所述弯折部靠近所述变形部一端的抵靠部,汽车仪表台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止位柱对应设置的止位槽;所述阻挡板用于在所述储物斗翻转至预设角度,带动所述止位柱朝向远离所述止位槽的一侧形变时,抵靠所述止位柱,以约束所述止位件的形变范围,从而限制所述储物斗的最大开启角度;所述弯折部用于在外力作用下,使所述抵靠部朝向远离所述止位槽的一侧移动,以脱离所述止位件的形变范围。
4、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储物斗后壳体共面设置,所述抵靠部的截面与所述储物斗后壳体的所在面垂直,以使当所述变形部与所述抵靠部接触时,所述变形部对所述抵靠部的挤压力传递至所述储物斗后壳体上。
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弯折部的长度大于所述抵靠部的宽度。
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止位柱包括第一止位边及第二止位边,所述第一止位边位于所述第二止位边远离所述阻挡板的一端,所述第一止位边用于在所述止位槽中滑动,所述第二止位边短于所述第一止位边、并脱离所述止位槽的容纳范围。
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变形部与所述储物斗侧壳体一体成型制成,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储物斗后壳体一体成型制成。
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变形部与所述弯折部采用pp材料制成。
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开启止位结构和所述阻挡板均有两个,所述储物斗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所述开启止位结构和所述阻挡板。
1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手套箱,包括如上所述的手套箱开启止位结构。
1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手套箱。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3、通过在储物斗上设置止位件和阻挡板,并在汽车仪表台壳体中设置止位槽,在将储物斗翻转打开中,止位柱会沿着止位槽跟随储物斗一起移动,当止位柱到达止位槽的外端部时,储物斗到达最大角度,此时若意外触碰到储物斗致使其超越极限角度继续打开时,止位柱会受到止位槽的挤压而带动变形部形变朝向抵靠部的方向移动,由于受力的角度问题,抵靠部会阻挡止位件的进一步变形,止位槽和抵靠部二者的协同作用限定了变形部的变形,使得储物斗不会因为意外性地进一步扩大角度而损坏,提高了手套箱的耐用性;
14、当需要拆下储物斗时,主动控制弯折部形变,以释放对变形部的阻挡作用,使得变形部因为止位槽端部的作用继续变形,直至止位柱脱离止位槽的端部、并沿着汽车仪表台壳体向外滑动,便可将储物斗轻松拆下;
15、当需要装上储物斗时,主动控制弯折部形变,止位柱沿着汽车仪表台壳体向内滑动,会朝着拆卸步骤时的反方向变形,直至止位柱重新进入止位槽中,变形部恢复原状,此时松开阻挡板,使其重新抵挡住止位件,便完成了储物斗的装配;
16、本实用新型中的手套箱开启止位结构,结构简单,无其他拆分零件,成本低,可通过阻挡板释放止位强度,不需要工具,有利于手套箱拆卸,且该结构可重复使用,耐用性高。
1.一种手套箱开启止位结构,用于装配储物斗,所述储物斗包括储物斗侧壳体及储物斗后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套箱开启止位结构包括止位件及阻挡板,所述储物斗侧壳体靠近所述储物斗后壳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储物斗后壳体靠近所述储物斗侧壳体的一端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止位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并与所述储物斗侧壳体连接的变形部,及固接于所述变形部外侧的止位柱,所述阻挡板包括板体及设于所述板体上的止位舌片,所述止位舌片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槽中并与所述储物斗后壳体连接的弯折部,及位于所述弯折部靠近所述变形部一端的抵靠部,汽车仪表台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止位柱对应设置的止位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套箱开启止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储物斗后壳体共面设置,所述抵靠部的截面与所述储物斗后壳体的所在面垂直,以使当所述变形部与所述抵靠部接触时,所述变形部对所述抵靠部的挤压力传递至所述储物斗后壳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套箱开启止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的长度大于所述抵靠部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套箱开启止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位柱包括第一止位边及第二止位边,所述第一止位边位于所述第二止位边远离所述阻挡板的一端,所述第一止位边用于在所述止位槽中滑动,所述第二止位边短于所述第一止位边、并脱离所述止位槽的容纳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套箱开启止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部与所述储物斗侧壳体一体成型制成,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储物斗后壳体一体成型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套箱开启止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部与所述弯折部采用pp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套箱开启止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止位结构和所述阻挡板均有两个,所述储物斗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所述开启止位结构和所述阻挡板。
8.一种手套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手套箱开启止位结构。
9.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套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