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充电装置和车辆。
背景技术:
1、电源补给装置的主要功能是为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充电,以提供持续稳定的电力供应,确保车辆在各种工况下都能正常运行。
2、电源补给装置通常采用外部的散热结构进行散热设计。由于散热结构体积较大,给整车整体布置带来了诸多不便,限制了车内其他部件的布局。此外,散热结构在散热效率上也存在局限性。
3、例如cn210363406u公开了车载充电机,包括固定底座,固定底座的上端设置有减震装置,减震装置的上端设置有充电机底座,充电机底座的上方设置有充电机本体,充电机本体的上方设置有风扇外壳,风扇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排风扇,风扇外壳的下端一侧设置有风扇安装凹槽,充电机本体的上端一侧设置有风扇安装卡块,充电机本体的下端一侧设置有底座安装卡块,充电机底座的上端一侧设置有底座安装凹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充电装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装置,实现了高效的散热效果,同时提升了充电装置的紧凑性和集成度,保证了功率元件的稳定运行,使得充电装置更小巧轻便,便于在车辆上安装和使用。
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充电装置的车辆。
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装置用于车辆,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容纳腔;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散热组件在厚度方向上的两侧表面分别构造为第一散热面和第二散热面,所述散热组件在所述第一散热面与所述第二散热面之间形成有适于冷却介质流通的冷却流道;功率元件,所述功率元件构造为多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面和所述第二散热面上。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装置,壳体内的容纳腔用于为内部元件提供安装空间,而壳体则用于隔绝和保护容纳腔内的内部元件,以确保内部元件的安全和稳定。通过设置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在第一散热面与第二散热面之间形成有适于冷却介质流通的冷却流道,第一散热面和第二散热面作为热量传递的界面,能够高效地将功率元件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冷却介质,冷却流道为冷却介质提供了流通的路径,冷却介质在冷却流道中流通并带走热量,实现散热效果。通过设置功率元件,功率元件负责将输入的电能转换为适合车辆电池包充电的电能。第一散热面和第二散热面上均至少设置有一个功率元件,以优化散热面积和散热效率,且有助于提高充电装置的紧凑性和集成度,使得充电装置更加小巧轻便,便于在车辆上安装和使用。第一散热面和第二散热面能够直接有效地将功率元件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冷却介质,保证功率元件的稳定运行。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第一散热板,所述第一散热板在厚度方向上的一侧表面构造为第一流道面,所述第一散热板在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表面构造为所述第一散热面;第二散热板,所述第二散热板在厚度方向上的一侧表面构造为第二流道面,所述第二散热板在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表面构造为所述第二散热面;其中,所述第一流道面与所述第二流道面彼此相对且配合以在彼此之间限定出所述冷却流道。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流道面和/或所述第二流道面上形成有适于容纳冷却介质的流道槽。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流道槽的至少部分弯曲延伸。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流道槽包括:第一段,所述第一段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三段分别与所述第一段的两端连通且在第二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所述第二段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三段的至少部分朝向彼此弯曲延伸。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彼此平行且间隔设置;侧板,所述侧板环绕设置,所述侧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的边沿,所述侧板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底板的边沿;其中,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二底板和所述侧板之间限定出所述容纳腔。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侧板上形成有与所述冷却流道两端连通的进口和出口;所述壳体还包括:进液接头,所述进液接头设置于所述侧板上并与所述进口连通;出液接头,所述出液接头设置于所述侧板上并与所述出口连通。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液接头与所述出液接头分别设置于所述侧板相邻或相对的一侧,且所述进液接头与所述出液接头的朝向相反。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侧板上还设置有充电接头,所述充电接头与所述功率元件电连接。
13、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充电装置。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充电装置,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实现了高效散热、紧凑集成以及稳定运行的充电功能,从而确保了车辆电池包的安全、高效充电,并提升了车辆的整体性能和用户体验。
15、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1.一种用于车辆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12)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面和/或所述第二流道面上形成有适于容纳冷却介质的流道槽(1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槽(123)的至少部分弯曲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槽(123)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11)上形成有与所述冷却流道两端连通的进口和出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接头(111a)与所述出液接头(111b)分别设置于所述侧板(111)相邻或相对的一侧,且所述进液接头(111a)与所述出液接头(111b)的朝向相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11)上还设置有充电接头(111c),所述充电接头(111c)与所述功率元件(13)电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