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背门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590282发布日期:2025-04-11 17:40阅读:3来源:国知局
后背门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车辆尾门,尤其涉及一种后背门及车辆。


背景技术:

1、背门也称为尾门或后门,是位于车辆后部且对的后部空间具有遮盖作用的门结构,车辆的后部空间主要用户放置随行物品。随着人们对车辆依赖程度的越来越高,很多人会选择自驾的方式进行中远途的旅行,相应地就会携带较多的随行物品,这样容易出现车辆后部空间不足的情况。因此,如何对后部空间进行扩容,以提高车辆载物能力,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后背门及车辆,其能够提高车辆后部空间的载物能力。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背门,所述后背门包括背门外板和背门内板,所述背门内板与所述背门外板固定连接,所述背门外板和所述背门内板围设有空腔,所述背门内板的部分朝向所述背门外板凹陷,以使所述背门内板远离所述背门外板的一侧形成有扩容槽,所述扩容槽用于与车辆的车厢连通。

3、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后背门,后背门处于关闭位置时,扩容槽能够连通车身的车厢,此时,扩容槽增大了车辆的载物能力。

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背门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处于所述空腔内,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背门外板连接,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扩容槽的底壁连接。

5、基于上述实施例,在背门外板和背门内板之间设置支撑件,背门内板所承受的外力将通过支撑件传递至背门外板,使后背门所受外力由背门内板和背门外板同时分担,增强了后背门的结构强度。

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包括连接段和承力段,所述连接段与所述背门外板连接,且贴合于所述背门外板的表面;所述承力段一端与所述连接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背门内板连接,所述承力段自连接所述连接段的一端至连接所述背门内板的一端,沿所述车身高度方向的高度逐渐降低。

7、基于上述实施例,在背门内板受外力时背门内板所受的外力通过承力段传递至连接段后再传递至背门外板,且连接段贴合至背门外板的内表面设置后,增大连接段和背门外板之间的接触面积,根据压力公式p=f/s可知,减小了连接段和背门外板接触部分之间产生的压强,可有效保护背门外板的结构;另外,将承力段倾斜设置,在背门内板受外力作用时,承力段容易产生形变以将背门内板传递至承力段的外力转换为弹性势能,以增强后背门的结构强度。

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扩容槽的底壁开设有多个减重开口。

9、基于上述实施例,多个减重开口可减轻背门内板的重量,进而减轻整个后背门的重量。

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背门还包括内饰件,所述内饰件贴合所述背门内板远离所述背门外板的一侧设置,且至少遮盖多个所述减重开口。

11、基于上述实施例,内饰件遮盖多个减重开口后,不仅可以避免车厢内放置的物品从减重开口进入至背门内板和背门外板之间,而且可以提高车厢内部的美观度。

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背门还包括装饰板,所述装饰板与所述背门内板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装饰板与所述背门内板连接时所述装饰板封盖所述扩容槽的槽口,使所述装饰板和所述内饰件围成置物腔。

13、基于上述实施例,在车厢容积足够使用时可将装饰板与背门内板固定连接,装饰板封盖扩容槽的槽口,不仅在装饰板和内饰件之间形成可放置物品的置物腔,还可以增强车辆的美观度;在车厢的容积不足时,可将装饰板与背门内板分离以扩大车厢的容积。

1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自所述扩容槽的底壁至所述扩容槽的槽口方向,所述扩容槽的至少部分侧壁与所述扩容槽的轴线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

15、基于上述实施例,将扩容槽的至少部分侧壁设置呈斜壁,倾斜的侧壁便于力的传导。

1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身设置有后保险杠;所述背门内板包括主体部以及下翻边,所述扩容槽设于所述主体部,所述下翻边向远离所述后保险杠的方向凹陷形成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用于在所述后背门在最大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动时避让所述后保险杠。

17、基于上述实施例,避让槽可以防止后背门和后保险杠之间进行干涉。

1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门外板部分朝向所述背门内板凹陷形成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容纳车牌。

19、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身以及如上所述的后背门,所述后背门与所述车身转动连接。

20、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车辆,由于具有上述的后背门,本申请的车辆具有更强的载物能力。



技术特征:

1.一种后背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门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背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门还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背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背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容槽的底壁开设有多个减重开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背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门还包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背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门还包括: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背门,其特征在于,自所述扩容槽的底壁至所述扩容槽的槽口方向,所述扩容槽的至少部分侧壁与所述扩容槽的轴线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背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设置有后保险杠;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后背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门外板部分朝向所述背门内板凹陷形成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容纳车牌。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后背门及车辆,所述后背门包括背门外板和背门内板,所述背门内板与所述背门外板固定连接,所述背门外板和所述背门内板围设有空腔,所述背门内板的部分朝向所述背门外板凹陷,以使所述背门内板远离所述背门外板的一侧形成有扩容槽,所述扩容槽与用于车辆的车厢连通。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后背门,后背门处于关闭位置时,扩容槽能够连通车身的车厢,扩容槽的设置使得车辆的后部空间变得更大,从而增大了车辆的载物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董尚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629
技术公布日:2025/4/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