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板式清障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456542发布日期:2025-03-28 17:50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板式清障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清障车,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平板式清障车。


背景技术:

1、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道路上的车辆数量不断增加,交通事故也时有发生。清障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重要工具,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事故处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2、公告号为cn219706800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板清障车的伸缩式尾板装置,涉及清障车领域。一种平板清障车的伸缩式尾板装置,包括:后尾板,滑动连接在平板清障车上主板内对称开设的收纳槽内;本实用新型在不使用时,可以将后尾板收纳进收纳槽内,有效地提高了清障车行驶时的安全性,在使用时,可以使连接板在主板与后尾板之间的错台位置形成一个斜面,降低错台对车辆上板的影响,同时当后尾板倾斜并与地面接触后,可以使后尾板与地面之间的角度小于主板与地面之间的角度,从而便可缩减该平板清障车作业时的最小倾斜角度,对于底盘较低的车辆,可以避免前保险杠撞到主板上,有效地提高了平板清障车的适用性。

3、但是上述专利还存在以下问题:在发生交通事故时,通常两辆车及两辆以上的车辆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该装置仅可对一辆受损汽车进行托运,需要驾驶多辆清障车对事故现场损坏车辆进行托运,影响救援效率,影响道路通行速度,增加了救援成本,装置使用存在局限性。

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所述的清障车在处理多车事故的局限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2、一种平板式清障车,包括:

3、车板,车板呈矩形;

4、承载结构,承载结构包括两组第一承载板,第一承载板设置于车板的顶部;

5、举升结构,举升结构包括两组第一防护板,第一防护板固定安装于车板的顶部;

6、移动结构,移动结构包括第三固定板,第三固定板设置于车板的底部。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承载结构还包括固定安装于第一承载板内部的第二承载板,第二承载板的内部开设有两组限位洞口,限位洞口的内部转动安装有三组第一导向滚筒,第二承载板的顶部开设有两组槽口,槽口内设置有实木高压复合托板。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承载结构还包括铰接安装于车板一侧外壁上的铰接套筒,铰接套筒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斜面板,铰接套筒的内部转动安装有第一转杆,第一转杆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一组皮带轮,车板的一侧外壁上转动安装有一组第二转轮,第二转轮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皮带轮,两组皮带轮之间套设安装有传动皮带,第二转轮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握杆。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举升结构还包括开设于第一防护板内部的两组第二滑槽,第二滑槽的内部滑动安装有第二滑块,两组第二滑块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升降板,第一升降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复位弹簧杆,第一复位弹簧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阻尼器,阻尼器的底部与第一防护板的内侧底部固定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举升结构还包括固定安装于第一防护板内侧顶部的第二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的一端与第一升降板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防护板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供电箱,第一防护板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控箱,供电箱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电线,第一电线的一端延伸并固定安装于第二电控箱的内部,第二电控箱与第二电动推杆电性连接,两组第一升降板的一侧外壁与一组第一承载板的两侧外壁固定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移动结构还包括固定安装于第三固定板底部的两组第一滑块,第一滑块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车板的底部设置有车架,车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组滑轨,滑轨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一组第二固定板,滑轨滑动安装于第一滑槽的内部。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移动结构还包括固定安装于车架一侧外壁上的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控箱,第一固定板的另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两组第一电动推杆,第一电控箱与第一电动推杆电性连接,第一电动推杆的一端与第一滑块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车板的两侧外壁上均固定安装有一组第三电控箱,第三电控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三电动推杆,两组第三电动推杆的一端与一组第一承载板的两侧外壁固定连接,第三电控箱的一侧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二电线,第二电线的一端延伸并固定安装于供电箱的内部,第三电控箱与第三电动推杆电性连接,车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护栏,车架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液压气缸,车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组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底部铰接安装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内部转动安装有第三转杆,第三转杆的一端延伸至第二支撑板的外部并固定安装有旋钮。

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达到将车辆托运至承载板上的目的,对事故车辆进行托运,提高事故车辆的承载数量,减轻救援作业压力,减少清障车的使用数量,提高道路救援效率。

16、2.达到对承载板高度进行调节的目的,便于对多组事故车辆进行承载,提高装置的承载空间,提高装置高度调节的效率,提高装置使用的稳定性。

17、3.达到对装置进行车板移动和辅助支撑的目的,提高事故车辆托运的效率,提高装置的支撑强度,增强装置的固定效果,提高装置使用的安全性。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技术特征:

1.一种平板式清障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清障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结构还包括固定安装于第一承载板(34)内部的第二承载板(35),第二承载板(35)的内部开设有两组限位洞口(36),限位洞口(36)的内部转动安装有三组第一导向滚筒(37),第二承载板(35)的顶部开设有两组槽口,槽口内设置有实木高压复合托板(3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清障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结构还包括铰接安装于车板(10)一侧外壁上的铰接套筒(40),铰接套筒(40)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斜面板(39),铰接套筒(40)的内部转动安装有第一转杆(41),第一转杆(41)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一组皮带轮(42),车板(10)的一侧外壁上转动安装有一组第二转轮(43),第二转轮(43)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皮带轮(42),两组皮带轮(42)之间套设安装有传动皮带(44),第二转轮(43)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握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清障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结构还包括开设于第一防护板(22)内部的两组第二滑槽(23),第二滑槽(23)的内部滑动安装有第二滑块(24),两组第二滑块(24)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升降板(25),第一升降板(2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复位弹簧杆(27),第一复位弹簧杆(2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阻尼器,阻尼器的底部与第一防护板(22)的内侧底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清障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结构还包括固定安装于第一防护板(22)内侧顶部的第二电动推杆(26),第二电动推杆(26)的一端与第一升降板(25)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防护板(22)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供电箱(28),第一防护板(22)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控箱(29),供电箱(28)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电线(30),第一电线(30)的一端延伸并固定安装于第二电控箱(29)的内部,第二电控箱(29)与第二电动推杆(26)电性连接,两组第一升降板(25)的一侧外壁与一组第一承载板(34)的两侧外壁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清障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结构还包括固定安装于第三固定板(18)底部的两组第一滑块(19),第一滑块(19)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20),车板(10)的底部设置有车架(11),车架(1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组滑轨(15),滑轨(15)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一组第二固定板(16),滑轨(15)滑动安装于第一滑槽(20)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清障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结构还包括固定安装于车架(11)一侧外壁上的第一固定板(12),第一固定板(12)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控箱(13),第一固定板(12)的另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两组第一电动推杆(14),第一电控箱(13)与第一电动推杆(14)电性连接,第一电动推杆(14)的一端与第一滑块(19)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清障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板(10)的两侧外壁上均固定安装有一组第三电控箱(32),第三电控箱(3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三电动推杆(33),两组第三电动推杆(33)的一端与一组第一承载板(34)的两侧外壁固定连接,第三电控箱(32)的一侧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二电线(31),第二电线(31)的一端延伸并固定安装于供电箱(28)的内部,第三电控箱(32)与第三电动推杆(33)电性连接,车板(1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护栏(21),车架(1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液压气缸(17),车板(10)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组第一支撑板(45),第一支撑板(45)的底部铰接安装有第二支撑板(47),第二支撑板(47)的内部转动安装有第三转杆(46),第三转杆(46)的一端延伸至第二支撑板(47)的外部并固定安装有旋钮(48)。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清障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平板式清障车,包括:车板,车板呈矩形;承载结构,承载结构包括两组第一承载板,第一承载板设置于车板的顶部;举升结构,举升结构包括两组第一防护板,第一防护板固定安装于车板的顶部;移动结构,移动结构包括第三固定板,第三固定板设置于车板的底部,承载结构还包括固定安装于第一承载板内部的第二承载板,第二承载板的内部开设有两组限位洞口,限位洞口的内部转动安装有三组第一导向滚筒,第二承载板的顶部开设有两组槽口,槽口内设置有实木高压复合托板,达到将车辆托运至承载板上的目的,对事故车辆进行托运,提高事故车辆的承载数量,减少清障车的使用数量,提高道路救援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谢同进,黄胜,柳绪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菏泽宏伟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708
技术公布日:2025/3/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