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取暖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9745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取暖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车厢加热取暖装置。
现有的汽车取暖装置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利用汽车排气管的废气余热进行取暖。用这种方法取暖,排气管从车厢内穿过,安全性极差,很容易发生人身伤亡事故。其主要原因在于冬季车厢内封闭较严,如果排气管密封稍差一些,就会造成一氧化碳外泄,使车内人员中毒。同时由于排气管的温度很高,又不能人为的控制(除非停车熄火),容易产生过热引起火灾。而排气管过长又增大了阻力,降低了汽车发动机的使用效率。2、在车厢内安装独立的燃油加热装置。用这种方法取暖将耗费大量保贵的燃油,并且需要吹风机将热空气吹动,强制进行空气流动,这必将消耗许多电能,因此这种装置现已被淘汰。3、用汽车暖风机取暖。这种方法热源取自车内发动机的循环水,暖风机内散热装置的体积和表面积很小,循环水经过散热器的路径很短,热量散发时间较少,温差小,大量的热水未等大幅度降温便流走了。余热未能充分利用,流回水箱的高温热水对发动机的冷却作用大大降低。另外,由于需要电风扇把热量吹出,也将消耗一定的车内电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取暖散热装置,将数个散热器串联起来,分布在车厢内,接通发动机内热水管路进行循环散热。从而延长循环热水经过散热器的路径,增大了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由水箱、水泵、发动机、水管和散热装置组成。水箱、水泵、发动机和水管采用车内现有装置,水泵固定连接在发动机上并与其相通,水箱通过上水管与水泵相连通,发动机通过回水管与水箱相连通。散热装置分布在车厢内由数个散热器串联的散热器组,其上水管与发动机出水口连接,其回水管与水泵上水口连接,以此构成循环路线。水箱内的水进入发动机后,经水管流入散热器组内进行散热,通过水泵又返回到发动机内。这是由于散热器组路径较长,散热量大,回水温度较低,为了防止冬季管路结冻,因此需经水泵进行强制循环以提高回水流速。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利用汽车余热取暖,不消耗其它能源,延长循环热水的散热路径,提高散热效果,使余热充分发挥出来,克服了因发动机过热使润滑油稀化而导致机件磨损过快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效益显著、造价低廉,可适用于各种客车和客货汽车。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水箱[2]上水管[3]回水管[4]水泵[5]节温器[6]放水阀[7]散热器回水管[8]发动机[9]水温感应塞[10]发动机出水口[11]控制阀[12]散热器上水管[13]散热器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案如图所示,是由如下方法实现的。水泵[4]固定连接在汽车发动机[8]前端并与其相通。水箱[1]通过上水管[2]和回水管[3]分别与水泵[4]和发动机[8]连通,回水管[3]上装有节温器[5]。在发动机[8]的出水口[10]处设有三通,上部安装水温感应塞[9]。在车厢内串联安装数组散热器[13],安装形式和数量可视车厢具体情况而定,在散热器上水管[12]上安装有控制阀[11],然后与三通相接通;在散热器回水管[7]上安装有放水阀[6],然后与水泵[4]的上水口相连通。发动机[8]工作时,水箱[1]内的水在水泵[4]的作用下输入发动机[8]内。冷却水在发动机[8]内被加热后,一部份经回水管[3]返回水箱[1]内,另一部份经控制阀〔10〕调节输入散热器〔13〕内,经过散热冷却后,又流回到水泵〔4〕的上水口,由水泵〔4〕强制循环,再次输入发动机〔8〕内进行冷却,周而复始的循环下去。停车后,为防止散热器管路被冻坏,关闭控制阀〔11〕,打开放水阀〔6〕,将管路内的存水排放掉。夏季行车时,可将散热器管路安装在车外,协助水箱散热。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取暖散热装置由水箱[1]、水泵[4]、发动机[8]、水管和散热装置所组成,水箱[1]与水泵[4]相连通,水泵[4]固定在发动机[8]上并与其相通,发动机[8]与水箱[1]回水相通,其特征在于散热装置为分布在车厢内的由数个散热器[13]串联而成的散热器组,散热器上水管[12]与发动机[8]的出水口[10]相连接,散热器回水管[7]与水泵[4]上水口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取暖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散热器上水管〔12〕上安装有控制阀〔11〕,在散热器回水管〔7〕上安装有放水阀〔6〕。
专利摘要一种汽车取暖散热装置由水箱、水泵、发动机、水管和散热器所组成。将散热器串联在一起,分布在车厢内,延长了循环热水的散热路径,增大散热面积,充分利用余热取暖,不消耗其它能源,克服了因发动机过热使润滑油稀化导致机件磨损过快的问题。本装置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效益显著等特点,可适用于各种客车和客货汽车。
文档编号B60H1/02GK2088056SQ90221789
公开日1991年11月6日 申请日期1990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1990年10月8日
发明者宫殿昌 申请人:宫殿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