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汽车自动变光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9758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汽车自动变光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夜间行驶、会车、超车情况下,自动控制前车灯远近光变换的多功能汽车自动变光器。
已经公开的汽车夜间灯光控制技术,有的采用光学偏振原理,驾驶员和行人需戴附有偏振片的眼镜;有的改变前灯结构;有的采用光敏管为传感器接收前方光线输入电子电路控制远近光交替变换或者控制前车灯偏转一定的角度。现有技术只能做到汽车夜间会车的灯光自动控制或防眩,使用这类变光器的汽车在会车过程中,如果迎面来车不把远光变换为近光,则无法防眩;此外,现有技术往往要改动汽车原有机件或要求驾驶员、行人戴偏振片。这两个缺陷妨碍了自动会车装置或防眩装置的实用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使汽车在夜间行驶、会车、超车时,自动控制前车灯远近光变换或闪烁。所实现的灯光自动变换符合我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对于机动车辆夜间行驶灯光使用的规定。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两个不同灵敏度的光敏传感器,其中一个只要接收到大于0.1Lux的光照就输出控制信号,另一个则需接收到大于1.1-3.0Lux的光照才输出控制信号;还设计了相应的控制电路。此外,光敏传感器探头采用粘贴方式固定在汽车的档风玻璃上,使探头的安置简便可靠,适应性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原理图,虚线框内为探头内线路图,其余为控制器内的线路图。图2是可调式光敏传感器探头的结构示意图,粘贴在不同倾角的挡风玻璃上,可调节探头角度,使光敏管轴线保持水平方向。图3是固定倾角探头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不同灵敏度的光敏传感器和以时基集成电路为主体的控制电路。电原理图如
图1所示。光敏三极管LT1和三极管T1、T5、T6组成第一光敏传感器;光敏三极管LT2和三极管T2、T3组成第二光敏传感器。LT1接收光线产生的光电流经一级电流放大在W1上生产的压降UW1分别输至T4和T5。T4的集电极电阻R6与左转向灯开关的一端相联,因此,只有当左转向灯开关K闭合时,T4才进入工作状态。当LT1接收的光照度Lf≤0.1Lux时,T4输出高电平,Lf>0.1Lux时T4输出低电平。T4的输出经R1、D2加到T3基极上。UW1经T5、T6电压放大并反相输入IC3。当Lf≤0.1Lux时,IC3输入端有低电平,输出高电平,使T7导通,继电器J吸合,远光灯亮。当Lf>0.1Lux时,IC3输入端有高电平,输出低电平T7截止,继电器J释放,远光灯灭,近光灯亮。
LT2的光电流经T2放大在W2上产生压降UW2经D1输入T3,当Lf≤0.1Lux时,如果左转向灯开关K断开,则T3输出高电平,IC1输出低电平,IC2闭锁。如果K闭合,由于T4输出高电平,T3输出低电平,IC1输出高电平,IC2振荡,振荡电压经D6R16输入T7,使T7间歇导通,产生远近光交替变化,应当特别说明,当K闭合,Vcc经R13、D4加至IC3的输入端强迫IC3复位输出低电平,由于D5的隔离作用,使T7间歇导通得以实现。当0.1<Lf≤3Lux时,Uw2仍为低电平,在K闭合情况下,T4亦输出低电平,因此,T3截止,IC2闭锁。J处于释放状态,近光亮,当Lf>3Lux时,UW2使T3导通,IC2振荡,T7间歇导通,产生远近光交替变换。
IC4及其外围电路构成一个单稳电路,只有当K闭合,按纽AN瞬时闭合随即复位,IC4输出高电平经R19、D8加至T3基极,使T3导通,IC2振荡,产生远近交替变换,延时20S后,恢复为低电平,IC2闭锁,远近光仃止闪烁,恢复近光灯亮。设置这个电路是使驾驶员在0.1<Lf≤3Lux环境下,相当于市内道路照明良好条件下,超车时使用。
上述控制电路产生的效果如下,夜间汽车行驶时,汽车前方光照度Lf≤0.1L,汽车用远光灯照明。前方有迎面开来的汽车,相距100-150米时,Lf>0.1Lux,远光灯变换为近光灯,进入会车状态。如果对方不把远光灯变换为近光灯,当两车相距60米左右时,Lf>3Lux远近光自动交替,产生闪烁,迫使对方变换为近光,即所谓“灯光对抗”。一旦对方变为近光,立即仃止闪烁,自动变换为近光。会车结束,自动恢复为远光照明。在前方没有来车,有同向行驶的汽车,需要超车时,按交通法规闭合左转向灯开关K,这时不仅左转向灯闪烁,而且前车灯远近光交替变换,向前方同向行驶的汽车发出超车信号。如果前方有迎面来车闭合左转向灯开关K,远近光不会交替变化,不发超车信号,提醒驾驶员此时不允许超车。夜间在城市内行驶,道路照度良好的条件下,Lf>0.1Lux汽车以近光灯照明,避免对车辆、行人产生眩目。由于R10、C6的延时作用,刮水器摆动或短暂阴影地段不会使近光瞬间变远光,产生不必要的闪烁。在左转弯时,路口照明条件好,亦不会生产远近光交替变化。在市内夜间行驶如需要超车,闭合左转向灯开关后,按动一下光敏探头上的按纽,就会产生延时20S的超车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光敏探总成如图2所示,由支承平板1、支承弯臂2,可转动定位的光敏探头3组成,这些部件均采用塑料注塑成形。支承平板平面一侧均匀涂布一层粘接剂4,并覆有一层保护薄膜5。安装光敏探头总成时,首先确定其在驾驶室内侧挡风玻璃上粘贴的最佳位置(一般在左下方),撕去保护膜就可把光敏探头总成粘贴在挡风玻璃上。然后转动光敏探头使其轴线为水平方向,再用定位销和螺栓将探头和支承弯臂固定。探头与控制盒之间用带状电缆或多芯电线接插联接,光敏探头总成安装完毕。本实用新型的粘贴在挡风玻璃上的光敏探头适用于任何型号的汽车,不改动汽车原有机件,不影响视野和美观,具有固定倾角粘贴面的光敏探头总成适用于汽车制造厂生产的定型汽车(图3所示)。它也保证光敏探头的轴线为水平方向。
本实用新型使汽车夜间行车在会车、超车、市内行驶情况下,前车灯远近光变换实现了自动化。可粘贴在挡风玻璃上的光敏探头结构,使安装工作简洁,保证整机工作稳定可靠。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夜间行驶、会车、超车情况下,控制前车灯远近光变换的多功能汽车自动变光器,其特征在于传感器由两个不同灵敏度的光敏传感器构成;第一光敏传感器由光敏三极管(LT1)、一级电流放大器(T1)、两级电压放大器(T5、T6)组成;第二光敏传感器由光敏三极管(LT2)、一级电流放大器(T2)、一级电压放大器(T3)组成;这种传感器的探头以粘贴在驾驶室内的挡风玻璃上的方式固定。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功能汽车自动变光器,其特征在于由它的传感器探头总成至少有一个可以粘贴在挡风玻璃上的元件,元件的粘贴面上予先涂布一层粘接剂、并覆有一层保护膜。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汽车自动变光器,其特征在于它的传感器探头总成有可倾角和固定倾角两种结构,这两种结构的探头总成都可以保证探头粘贴在挡风玻璃上后,探头的轴线方向为水平方向。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汽车自动变光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时基集成电路(IC3、IC1)分别作为第一、二光敏传感器的电平鉴别器,它们的输出电平还受左转向灯开关的控制,一个时基集成电路(IC2)构成的多谐振荡器的工作状态受控于IC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夜间行驶,会车、超车情况下,自动控制前车灯远近光变换的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传感器由两个不同灵敏度的光敏传感器构成。传感器的光敏探头可以在驾驶室内粘贴在挡风玻璃上。本实用新型采用以时基集成电路为主体的控制电路,所实现的灯光自动控制符合我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有关机动车辆夜间行车灯光使用的规定。
文档编号B60Q1/14GK2087147SQ9022243
公开日1991年10月23日 申请日期1990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1990年10月26日
发明者顾竹进 申请人:顾竹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