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汽车扬伞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扬伞装置,尤指能藉由马达启动螺杆驱动装置及齿轮驱动装置,使滑座、伞座同时动作,加以滑座上连接的滑套套合于伞座上,而构成一可将伞具扬起以及倒下收取的扬伞装置。
随着经济的繁荣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今人们几乎都是以车代步,根据调查台湾每一家庭都拥有一辆以上的小型客车,汽车市场呈现出激烈的竞售情形,依此,多数汽车厂商即陆续研发具有特殊配置及功能的汽车上市以带动车辆的销售,譬如四轮传动汽车、可开天窗汽车、前座附设有安全气囊的汽车以及具有ABS煞车防锁系统的汽车等等,都加强了人们开车时的舒适感及安全性。
有鉴于下雨天人们在上、下车时,因开车门、开伞及收伞的动作,往往造成衣服被雨淋湿的情形,又伞具进入车内,车内装潢因此潮湿而发霉,且因车内空间狭小,故伞具变成车内障碍物。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藉由马达启动的简易齿轮、螺杆驱动装置,带动滑座、伞座同时动作,以使伞具在车顶上可做扬伞以及倒下收取动作,以解决上、下车时,衣服被雨淋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收藏伞的装置使伞具可收取隐藏于车顶上,防止伞具造成车内潮湿及免除人们下雨缺伞而被雨淋的窘境。
本实用新型采如下技术措施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扬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本体,其由上、下盖组合而成,上盖设有一伞具收取凹槽及一长穿槽;一减速马达,其原动轴可正、反转,原动轴枢设一齿轮;一螺杆驱动装置,包括一经一轴承座固设于本体内的螺杆,螺杆枢设有齿轮而与所述马达原动轴的齿轮啮合,螺杆上螺设有一滑座,滑座上浮突一凸肋,其穿设所述上盖的长穿槽,滑座可在螺杆上水平位移,凸肋枢接一连杆,连杆再枢接一滑套,滑套套合于伞具的伞柄上;一齿轮驱动装置,其转轴以轴承座固设于本体内,转轴枢设一与所述马达原动轴的齿轮啮合的齿轮,转轴设有的蜗齿部,啮合带动与其轴心呈九十度但不相交的一伞座转轴旋转一角度,伞座固设于所述伞座转轴上,其开设有一六角槽孔,以供伞具握柄插置;所述减速马达、螺杆驱动装置及齿轮驱动装置都容设在所述主体内;所述减速马达驱动螺杆驱动装置及齿轮驱动装置,使伞座与滑座同时动作,所述滑座的连杆推移滑套在伞具的伞柄上滑移,以使伞具直立扬伞及倒下收取于本体内。
所述滑套由两呈圆弧片状体的左、右滑套组成,右滑套延伸一柱体与连杆枢接且以一螺栓与左滑套枢接,左、右滑套分别设有可扣接的卡孔及卡柱,滑套内部形成一有台阶状卡阶孔,其可套合于伞柄及伞骨撑环上。
所述伞座上螺设有两中空套筒,一扣杆弯折成两L型杆,扣杆上设有一可靠放伞柄的凹陷部,所述L形杆部穿设所述中空套筒,在中空套筒内再穿设一弹簧,并在各L型杆末端螺设一螺件,扣杆具弹性伸缩力将伞具推柄卡扣于所述伞座的六角槽孔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综合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藉由简易减速马达带动伞座及滑座同时动作,使其具有扬及收伞功能,其操作简易,实用性强,便于乘车人使用、解决了以往带伞具上下车不便的问题。
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点说明如下图式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滑动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滑套套合于伞柄上的动作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伞座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伞座上中空套筒的内部剖视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伞具作扬伞动作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伞具收取于本体内的示意图。
如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上盖11、下盖12组合成本体10,本体10可设于车顶上,于本体10内置入一减速马达13、两相平行的螺杆驱动装置20、齿轮驱动装置30、伞具40可扬起于本体10的上方,且伞具40亦可倒下收取于本体10内。一遥控器50可控制马达13的电源开闭及原动轴的转动方向,以利启动螺杆驱动装置20以及齿轮驱动装置30,完成收伞、扬伞动作。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本体10的下盖12底部固设一减速马达13作为动力来源,其原动轴枢接一齿轮131,齿轮131分别与枢设在螺杆21及转轴31上的齿轮22、齿轮32相啮合,依此,减速马达13可以齿轮131传动使螺杆21、转轴31转动,螺杆21、转轴31两端各穿设轴承座而固设于下盖12内。
转轴31上设有适当长度的蜗齿部311,其可啮合伞座转轴32上枢设的蜗齿轮321,因此,转轴31可带动与其成垂直但不相交的伞座转轴32做适当角度的回转,伞座转轴32亦以轴承座固设于下盖12内,且伞座转轴32上固设有一伞座33,伞座33上插置伞具40。以上所述的转轴31、伞座转轴32、蜗齿轮321、伞座33构成一齿轮驱动装置30,可使伞座33作适当角度的转动,伞具40可以倾倒于上盖11的凹槽111内。
一螺杆21上螺设有一滑座22,滑座22上浮突有一半圆形凸肋221,其可穿设有滑行于上盖11的穿槽112上,于是螺杆21转动,可使滑座22沿穿槽113而在螺杆21上作水平移位,形成一螺杆驱动装置20,另一半圆形凸肋221枢接有一连杆23,连杆23另一端亦枢设一滑套24,其可夹合伞具40的伞柄41,当滑座22作水平位移搭配连杆23动作时,促使滑套24可在伞柄41上滑移,以作扬伞动作。
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滑套24,其分为两部分别为左滑套24a、右滑套24b,以一螺栓241使其枢接结合,左滑套24a设有一按扣部241a可供手部施力,搭配左滑套24a上开设的卡孔242a的卡柱(图3中无法看出)所构成的扣合装置,滑套24可套合于伞具40的伞柄41上(如图4A所示),且滑套24内有卡阶孔25使其亦可套合伞骨撑环42,当连杆23推移滑套24(如图4B所示),滑套24可推升伞骨撑环42在伞柄41上向上滑移,以做伞具41的扬伞动作,当滑套24推升伞骨撑环42至伞具40完全撑开时,滑套24即压合伞具卡扣弹片43向下凹陷至伞柄41内,此时伞具卡扣弹片43完全不具功能,伞具40的扬伞动作是由滑套24所撑起,当滑套24沿伞柄41向下滑移,则滑套24即将伞骨撑环42带动往下滑移,可将伞具40完全收合,完成收伞动作。
如图5、6所示,伞座33上可插置一伞具且可将伞具固定,主要由伞座33以一销杆固设于伞座转轴32上,另伞座33上开设一六角槽孔331,以适于伞具四角形或圆形握柄的插置,而一扣杆34弯折成两L型杆状,其扣杆34有一凹陷部341可供伞柄靠放,扣杆34的两L型杆穿设两中空套筒35及弹簧36,并在两L型杆末端螺设螺帽37,则弹簧36容置于中空套筒35内,且两中空套筒35锁固于伞座33上,使扣杆34有一伸缩卡扣力,故伞具欲插置于伞座33上,先将扣杆34拉起将伞具伞柄靠放于其凹陷部341,而扣杆34拉力消失时,扣杆34向中空套筒35内缩入,扣杆34可卡扣伞具握柄,而将伞具固设于上盖11的凹槽111内(如
图1所示),以防止伞具做扬伞动作时,受滑套滑移力而掉出。
如图7、8所示,当伞具40倒下收合于本体10内,伞具40欲伸起时,以遥控器控制马达启动及转向,带动滑座22在螺杆21上向左滑移,同时伞座33受马达带动齿轮驱动装置的影响,其伞座33转一适当角度渐渐将伞具从本体10内取出直至伞具40成直立状为止,加以连杆23上的滑套24套合于伞具40的伞柄41上,故滑座22向左滑移,其上的连杆23推移滑套24在伞柄41上滑移(如图3、4所示),可将伞具40完全撑起,完成扬伞动作。另伞具40欲收取倒下隐藏于本体10内,以遥控器控制马达原动轴朝反方向转动,则滑座22在螺杆21上向上滑移,而伞座33亦转一适当角度倒下于本体10内,则伞具40可完全收合倒下并收取于本体10内,完成收伞动作。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扬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本体,其由上、下盖组合而成,上盖设有一伞具收取凹槽及一长穿槽;一减速马达,其原动轴可正、反转,原动轴枢设一齿轮;一螺杆驱动装置,包括一经一轴承座固设于本体内的螺杆,螺杆枢设有齿轮而与所述马达原动轴的齿轮啮合,螺杆上螺设有一滑座,滑座上浮突一凸肋,其穿设所述上盖的长穿槽,滑座可在螺杆上水平位移,凸肋枢接一连杆,连杆再枢接一滑套,滑套套合于伞具的伞柄上;一齿轮驱动装置,其转轴以轴承座固设于本体内,转轴枢设一与所述马达原动轴的齿轮啮合的齿轮,转轴设有的蜗齿部,啮合带动与其轴心呈九十度但不相交的一伞座转轴旋转一角度,伞座固设于所述伞座转轴上,其开设有一六角槽孔,以供伞具握柄插置;所述减速马达、螺杆驱动装置及齿轮驱动装置都容设在所述主体内;所述减速马达驱动螺杆驱动装置及齿轮驱动装置,使伞座与滑座同时动作,所述滑座的连杆推移滑套在伞具的伞柄上滑移,以使伞具直立扬伞及倒下收取于本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扬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由两呈圆弧片状体的左、右滑套组成,右滑套延伸一柱体与连杆枢接且以一螺栓与左滑套枢接,左、右滑套分别设有可扣接的卡孔及卡柱,滑套内部形成一有台阶状卡阶孔,其可套合于伞柄及伞骨撑环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扬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座上螺设有两中空套筒,一扣杆弯折成两L型杆,扣杆上设有一可靠放伞柄的凹陷部,所述L形杆部穿设所述中空套筒,在中空套筒内再穿设一弹簧,并在各L型杆末端螺设一螺件,扣杆具弹性伸缩力将伞具推柄卡扣于所述伞座的六角槽孔内。
专利摘要一种汽车扬伞装置,设于汽车车顶上,其包括一本体、一减速马达、一螺杆驱动装置及一齿轮驱动装置;两驱动装置容设于本体内;螺杆驱动装置包括一经轴承座固设于本体内的螺杆,螺杆上枢设一由减速马达驱动的齿轮,螺设一可套接伞柄的滑座;齿轮驱动装置包括一经轴承座固设于本体内的转轴,转轴枢设一由马达驱动的齿轮,转轴的蜗齿部带动一伞座转轴旋转;由减速马达的驱动使伞座与滑座同时动作,滑座以连杆推动一滑套在伞柄上滑移,以使伞具扬起及倒下收取在本体内。
文档编号B60J11/00GK2224755SQ95208440
公开日1996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1995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1995年4月18日
发明者蔡政宏 申请人:蔡政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