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道路清障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移走道路上的重物或车辆的专用车。
现有道路清障车,主要是靠各种机械机构去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或者用高压油压系统,通过″油缸---杠杆″或″油马达---钢丝绳(或链条)″产生举升力。上述方案既繁琐,制造成本又高;液压油的泄漏会污染环境;有的液压元件(特别是高压系统)质量不稳定也给使用和维护带来麻烦。此外,如何充分发挥清障车底盘的负载能力,一直是本领域的一大难题。由于此类车的负荷作用于车尾,举升力设计得过大时,底盘前轴载荷往往过小甚至使方向盘″发飘″,不符合安全运行条件;若在底盘前端加配重,将会增加车的自重,减低负载能力,还往往造成车体空载时前轴超载。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和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污染源较少、维护简便的道路清障车,该车能用各种汽车底盘改装而成,该车能在尾部举升因交通肇事、故障和违章停放而堵塞道路的车辆的某一端(前或后部),并将它拖走,也可更换辅助工具,象叉车一样,把重物叉走。该清障车还具有活动配重的特点,可充分发挥底盘的负载能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道路清障车,包括底盘、驾驶室和托架,所述驾驶室位于底盘的前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架驶室后底盘上设有与底盘大梁紧固连接的底座;在所述底座上设有杠杆;所述杠杆以铰链结构连接于底座上底盘后轴附近的支点;驾驶室后面设有大水箱,大水箱以铰链结构与杠杆的前端相连接;在底盘的后端部设有后水箱,后水箱固定连接于杠杆的后端;所述托架的根部铰连于所述后水箱的后侧下部;在所述底座上后水箱附近设有若干储水箱,后水箱及各储水箱的底部与大水箱的底部之间设有连接水管。
如上所述的道路清障车,在大水箱、后水箱和储水箱之间装上适当的联接水管和配重水控制机构后,可按需要将各水箱中的配重水调配于各水箱中,利用配重水的重力使杠杆处于倾斜或水平状态,从而带动后水箱降落或提升,进而带动托架降落或提升,实现清障车的拖物、拖车功能。其主要部件由水箱和杠杆组成,结构简单、成本低、维护简便;由于摈弃了传统的油压动力机构,减轻了污染;该车可用各种汽车底盘改装;该车后部的托架可根据需要更换成其它辅助工具,以实现其它功能,如叉走重物的功能。通过配重水控制机构,可使本发明清障车中的配重水,在托举重物时,主要储存于靠前轴的大水箱中,对杠杆产生托举力矩,又增加了前轴载荷,保证了行车的稳定性;而当车处于整备状态时,水又流回到尾部的几个水箱中,主要由后轴承受,不使前轴超载。巧妙地实现了活动配重,同时又具备举升功能。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和图2分别为本发明一个典型实施例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的道路清障车,包括底盘1、驾驶室1-1和托架12,驾驶室1-1位于底盘1的前端;在架驶室1-1后底盘1上设有与底盘大梁紧固连接的底座15;在底座15上设有杠杆8;杠杆8以铰链结构连接于底座15上底盘后轴附近的支点14;驾驶室1-1后面设有大水箱7,大水箱7以铰链结构与杠杆8的前端相连接;在底盘1的后端部设有后水箱10,后水箱10固定连接于杠杆8的后端;托架12的根部铰连于所述后水箱10的后侧下部;在底座15上后水箱10附近设有若干储水箱,后水箱10及各储水箱的底部与大水箱7的底部之间设有连接水管。
本实施例中储水箱设有三个,在杠杆8的两根后支杆8-1间设有一个方水箱17,在后支杆8-1的两外侧分别设有左水箱19和右水箱18。储水箱设置的数量、形状和容积应充分利用底盘后下方的空位,可根据具体车型、配重水量和杠杆8的设计灵活安排。各储水箱及后水箱10的容积之和应能容得下绝大部分配重水回流到后轴的前后左右一带。各储水箱及后水箱10底部设排水口,用水管与大水箱7底部进水口相连。总的流通面积应足够大,使配重水量尽快通过。
本实施例中在大水箱7旁设有支承并紧固于底座15上的前框架2,在前框架2的上端设有伸向大水箱7上部的支杆2-1;在大水箱7中设有一个沉箱4,沉箱4的上部以摆杆5吊于支杆2-1上,摆杆5的上、下端分别以铰链结构与支杆2-1和沉箱4连接。沉箱4的设置对本发明清障车的性能具有极大的好处。当清障车托架12准备举托车辆时,杠杆8摆至图1中虚线所示的倾斜状态,大水箱7上升,大水箱7的底面贴近沉箱4的底部。当配重水从其它水箱向大水箱7底部注入时,逐渐淹没沉箱,杠杆8的前端不但受到进入大水箱7中的水的重力作用,还受到沉箱4所受浮力的反作用力,此两力之和构成对杠杆8的作用力矩,使托架12产生举升力。由于沉箱设计为中空状,自重很轻,用很轻的自重换取了与之等体积水所产生的托举力。沉箱4的设置还加快了清障车的操作速度,减少了各水箱的进排水量,缩短了进排水时间。前框架2上还可设置黄色警示灯3和左右转向、刹车、示宽和后照灯组6,保证拖挂作业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在底盘1的后端部设有支承并紧固于底盘大梁上的后框架11,后框架11的上端以铰链结构与平衡杆9的一端相连接,平衡杆9的另一端以铰链结构与大水箱7相连接,平衡杆9与所述杠杆8上的两个铰链中心连线平行。后框架11有三个作用1、接平衡杆9,使大水箱7按平行四边形轨迹运动,不致于前倒后仰;2、加固车身大梁的后端;3、在托架12不工作时固定托架12,如图1所示,将托架转动到虚线位置将其固定在后框架11上,不托拖工作时,清障车都应持该状态行驶的。托架上下翻动,可设小型手动绞车或用气缸牵引来实施。
本实施例在杠杆8与底座15之间设有锁紧机构16。锁紧机构16的作用在于,当被托车辆或重物托举到位后,用其将杠杆8固定连接于底座15上,从而使清障车的各活动部件及被托车辆或重物处于可靠的稳定状态,便于拖行。
本实施例在托架12根部设有可调楔块13。其作用在于调整托架12端部的高度,使托架12适应不平路面和离地高度较低的被托车辆或重物。
本发明清障车中大水箱7的位置应尽量高于尾部各水箱的位置,尾部各水箱的底部可适当低于底座15,即在底座15上设对应的孔座安装之。
本发明清障车的工作过程如下需拖挂重物时,首先打开锁紧机构16并从后框架11放下托架12;操纵配重水控制机构,使配重水流向车尾的几个水箱中,此时,杠杆8前端连同大水箱7抬起,杠杆8的后端连同后水箱10降下;后水箱10的下降带动托架12下降;当托架12放至地面,开动清障车,使托架12伸入被托车辆或重物的下部并与之固定;操纵配重水控制机构,使配重水流向大水箱7中,在配重水的重力和配重水对沉箱4浮力的反作用力的双重作用下,杠杆8的前端落下,后端带动重物升起,用锁紧机构16将杠杆8锁紧于底座15上;开始拖挂运行。需卸下重物时,先打开锁紧机构16,再操纵配重水控制机构,使大水箱7中的配重水流向尾部的几个水箱中,杠杆8的前端渐渐抬起,后端落下,当被托车辆或重物着地后,开动清障车,抽出托架12;然后,操纵配重水控制机构,使杠杆8恢复到整备状态,以锁紧机构16将杠杆8锁紧于底座15上,同时将托架12上翻并紧固干后框架11上。
本发明的清障车的配重水控制机构,可以采用常规的气动控制方式或″水泵-阀门″方式。配有压缩空气系统的清障车最好采用气动控制方式,只要操纵气阀的开关就能实现。压缩空气管应接于尾部各水箱的上部,当压缩空气从上部进入尾部各水箱时,配重水就从水箱底部经连接水管压到大水箱7中,杠杆8就产生逐渐增大的举升力。尾部各水箱气管通大气时,高位大水箱7中的水就自然流回尾部各水箱中。无法配备压缩空气系统的清障车,则可从取力箱接带水泵,用阀门控制配重水的流向。
权利要求
1.一种道路清障车,包括底盘(1)、驾驶室(1-1)和托架(12),所述驾驶室(1-1)位于底盘(1)的前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架驶室(1-1)后底盘(1)上设有与底盘大梁紧固连接的底座(15)在所述底座(15)上设有杠杆(8);所述杠杆(8)以铰链结构连接于底座(15)上底盘后轴附近的支点(14);驾驶室(1-1)后面设有大水箱(7),大水箱(7)以铰链结构与杠杆(8)的前端相连接;在底盘(1)的后端部设有后水箱(10),后水箱(10)固定连接于杠杆(8)的后端;所连托架(12)的根部铰连于所述后水箱(10)的后侧下部;在所述底座(15)上后水箱(10)附近设有若干储水箱,后水箱(10)及各储水箱的底部与大水箱(7)的底部之间设有连接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清障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大水箱(7)旁设有支承并紧固于底座(15)上的前框架(2),在前框架(2)的上端设有伸向大水箱(7)上部的支杆(2-1);在大水箱(7)中设有一个沉箱(4),沉箱(4)的上部以摆杆(5)吊于所述支杆(2-1)上,摆杆(5)的上、下端分别以铰链结构与支杆(2-1)和沉箱(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清障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盘(1)的后端部设有支承并紧固于底盘大梁上的后框架(11),后框架(11)的上端以铰链结构与平衡杆(9)的一端相连接,平衡杆(9)的另一端以铰链结构与所述大水箱(7)相连接,平衡杆9与所述杠杆(8)上的两个铰链中心连线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清障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杠杆(8)与底座(15)之间设有锁紧机构(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清障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托架(12)根部设有可调楔块(13)。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道路清障车,包括底盘、驾驶室和托架,所述驾驶室位于底盘的前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驾驶室后底盘上设有与底盘大梁紧固连接的底座;在所述底座上设有杠杆;所述杠杆以铰链结构连接于底座上底盘后轴附近的支点;驾驶室后面设有大水箱,大水箱以铰链结构与杠杆的前端相连接;在底盘的后端部设有后水箱,后水箱固定连接于杠杆的后端。这种清障车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污染源较少、维护简便,还具有活动配重的特点。
文档编号B60P3/06GK1181325SQ9611470
公开日1998年5月13日 申请日期1996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1996年10月30日
发明者邓善永 申请人:深圳东风汽车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