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车衣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74719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自动车衣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的自动车衣装置,包括:车衣盒、车衣、龙骨、气泵、电机和车衣卷轴。所述车衣盒包括通过伸缩杆连接的底座和上盖,所述车衣卷轴和气泵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电机与所述车衣卷轴传动连接;所述龙骨为中空的密封软管,其第一端与所述气泵连通,第二端与所述车衣的边缘连接,所述龙骨内还设置有用于收回所述龙骨的拉线;所述龙骨为四个以上,其中四个所述龙骨分别与所述车衣四个角连接;所述车衣的顶部与所述车衣卷轴连接,所述车衣的前边缘和后边缘分别设置有松紧扎口。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车衣装置,不需人工辅助,实现车衣的全自动收放。
【专利说明】
自动车衣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车衣,特别涉及一种自动车衣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汽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大以及受停车场地制约,越来越多的汽车只能够停靠在室外露天场所,为使室外汽车减少因天气等诸多因素造成的损害,人们可以使用汽车车衣将汽车罩起来。汽车车衣具有清洁、防晒及拨水功能,可防止严寒天气下冰冻对车辆的危害,有效防止坠落物,烟火爆竹等意外因素对车辆的损害,能够对汽车的车漆、车窗玻璃等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
[0003]但是,目前的车衣均无法实现全自动收放。由于车衣是柔性材质,打开时,需要人工辅助,将车衣四周拉直,从而罩在车体上。

【发明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车衣装置,不需人工辅助,实现车衣的全自动收放。
[0005]本发明提供的自动车衣装置,包括:车衣盒、车衣、龙骨、气栗、电机和车衣卷轴。
[0006]所述车衣盒包括通过伸缩杆连接的底座和上盖,所述车衣卷轴和气栗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电机与所述车衣卷轴传动连接;所述龙骨为中空的密封软管,其第一端与所述气栗连通,第二端与所述车衣的边缘连接,所述龙骨内还设置有用于收回所述龙骨的拉线;所述龙骨为四个以上,其中四个所述龙骨分别与所述车衣四个角连接;所述车衣的顶部与所述车衣卷轴连接,所述车衣的前边缘和后边缘分别设置有松紧扎口。
[0007]本发明提供的自动车衣装置中设置有四个空心的密封软管制成的龙骨,四个龙骨分别与车衣的四个衣角连接,龙骨中未充气时,收入车衣盒中,当龙骨中充入气体时,由于内部的气压作用,龙骨膨胀伸直,且可承受一定压力。
[0008]本发明提供的自动车衣装置工作时,通过气栗向龙骨内充气,从而通过四个龙骨将车衣撑开,罩在汽车上,实现车衣自动打开。车衣的前后边缘还设置有松紧扎口,车衣罩在车体上后,卸掉龙骨内的气压,在松紧扎口的作用下,收紧车衣的边缘,从而将车衣紧紧的套在车体上,防止由于天气或其他外力,导致车衣脱落,失去车体保护作用。当需要收回车衣时,气栗再次对龙骨进行充气,撑开松紧扎口,通过设置在龙骨中的拉线将车衣越过车体两端的凸起,并向车衣盒收拢,同时卸掉龙骨中的气压,通过车衣卷轴对车衣进行回收。本发明提供的自动车衣装置无需人工辅助,实现了全自动车衣收放操作。
[0009]进一步地,所述自动车衣装置还包括沿车体宽度方向设置的两个撑杆,所述撑杆也为中空的密封软管,并与所述气栗连通,其中一个所述撑杆的两端分别与位于前端的两个所述车衣的衣角连接,另一个所述撑杆的两端分别与位于后端的两个所述车衣的衣角连接。
[0010]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车衣盒连接的防风绳以及与所述防风绳连接的自动绕绳器。
[0011 ]进一步地,所述防风绳在所述车衣的前后两端和/或车衣的左右两侧成对设置;每对所述防风绳中,其中一个防风绳的末端连接有插扣,另一个防风绳的末端连接有用于与所述插扣配合并自动锁死的插槽。
[0012]进一步地,每对所述防风绳中,其中一个防风绳的末端连接有电子感应信号发送装置,另一个防风绳的末端连接电子感应信号接收装置,所述电子感应信号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所述电子感应信号发送装置发出的电子感应信号,并根据所述电子感应信号感应所述电子感应信号发送装置的位置;所述插扣和所述插槽均连接有导向轮和与所述导向轮连接的微型电机,所述导向轮用于根据所述位置带动所述插扣和插槽相互靠近并插接配合。
[0013]进一步地,所述插扣和所述插槽分别连接有用于相互吸合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当所述插扣和所述插槽靠近后,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相互吸合,将所述插扣插入所述插槽中。
[0014]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下方设置有多个吸盘。
[0015]进一步地,所述车衣在与车玻璃接触的位置设置有保护气囊。
[0016]进一步地,所述龙骨为六个,其中四个龙骨分别与所述车衣四个角连接,另两个龙骨分别与所述车衣前端边缘和后端边缘的中点连接。
[0017]进一步地,所述车衣盒内还设置有冷却装置。
[0018]所述车衣盒内设置有PCB板,所述PCB板的第一面安装有电子元件,第二面的上方设置有冷却管路,该冷却管路与冷却用气体发生装置连通,电动阀门设置在所述冷却管路上,电动阀门的开口朝向所述电子元件并使得喷出的冷却气流正对电子元件;电动阀门的开口处还设有垂直于冷却气流的阀板,阀板一端抵靠在弹簧上,另一端连接在电动阀门的开口上;所述弹簧套设在滑动轴上,滑动轴一端与阀板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在弹簧支架上,该弹簧支架与冷却管路固定连接;所述阀板还固定连接有线圈安装体,该线圈安装体上设置有线圈,该线圈位于磁场中并串联于PCB板的电路回路中;当电路回路中的线圈不通电时,弹簧挤压阀板使得该电动阀门的开口为常闭状态,当电路回路中的线圈通电时,带电线圈在洛仑兹力的作用下推动阀板挤压弹簧,使得电动阀门的开口被打开,冷却气流喷出;当电路回路的功率越大时,线圈中的电流越大,线圈受到的洛仑兹力也越大,从而增加阀板对弹簧的挤压幅度,提高开口出风量。
[0019]当采用从外界引入的冷却用气体或冷却用气体发生装置所产生的气体,通过管路导入到发热的电子元件旁,可以利用温度更低的、并没有被其他的电子元件加热过的冷却用气体来对这些电子元件进行冷却,冷却效果更好,冷却速度更快,以利于实现将电子元件的温度维持在更低的水平上。而且,通过将线圈串联到电路板用以连接电子元件的线路中,当电子元件越需要散热,而其所产生的所有热功率,均来源于电功率,而电功率越大,其电流也就越大,所以线圈可以产生更大的作用力,以对抗弹簧所产生的弹力。当能够产生更大的弹力时,其弹性形变越大,使得电动阀门的开口越大,其所能通过的冷却用气体的流量也就越大,冷却能力越强。从而实现了对于不同工作温度的电子元件的不同冷却效果,或对于同一电子元件,在不同温度时的不同冷却效果,从而提高了冷却用气体输入装置或冷却用气体发生装置在导入相同数量冷却用气体时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冷却能力。
[0020]优选的,所述冷却用气体发生装置中储存液氮。采用液氮的方式进行冷却,不但气体温度很低,冷却能力强,而且不会产生空气冷却中的灰尘污染到电子元件表面,降低电子元件散热能力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22]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衣盒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车衣装置打开状态的前视图;
[0024]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车衣装置打开状态的右视图;
[0025]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车衣装置打开状态的轴侧视图;
[0026]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插扣的防风绳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插槽的防风绳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插扣和插槽配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冷却功能的车衣盒电路腔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31]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32]参照图1至图4,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车衣装置,包括:车衣盒100、车衣、龙骨321、气栗、电机和车衣卷轴210。
[0033]所述车衣盒100包括通过伸缩杆130连接的底座110和上盖120,所述底座110的下方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在车顶的吸盘。所述车衣卷轴210和气栗连接在所述底座110上,所述电机与所述车衣卷轴210传动连接;所述龙骨321为中空的密封软管,其第一端与所述气栗连通,第二端与所述车衣的边缘连接,所述龙骨321内还设置有用于收回所述龙骨321的拉线;所述龙骨321为六个以上,其中四个所述龙骨321分别与所述车衣四个角连接,另两个龙骨321分别与所述车衣前端边缘和后端边缘的中点连接;所述车衣的顶部与所述车衣卷轴连接,所述车衣的前边缘和后边缘分别设置有松紧扎口。
[0034]上述自动车衣装置工作时,通过气栗向龙骨321内充气,从而通过四个龙骨321将车衣撑开,罩在汽车上,实现车衣自动打开。车衣的前后边缘还设置有松紧扎口,车衣罩在车体上后,卸掉龙骨321内的气压,在松紧扎口的作用下,收紧车衣的边缘,从而将车衣紧紧的套在车体上,防止由于天气或其他外力,导致车衣脱落,失去车体保护作用。当需要收回车衣时,气栗再次对龙骨321进行充气,撑开松紧扎口,通过设置在龙骨321中的拉线将车衣越过车体两端的凸起,并向车衣盒100收拢,同时卸掉龙骨321中的气压,通过车衣卷轴210对车衣进行回收。该自动车衣装置无需人工辅助,实现了全自动车衣收放操作。
[0035]为了进一步提高对车衣宽度方向的支撑作用,所述自动车衣装置还包括沿车体宽度方向设置的两个撑杆330,所述撑杆330也为中空的密封软管,并与所述气栗连通,其中一个所述撑杆330的两端分别与位于前端的两个所述车衣的衣角连接,另一个所述撑杆330的两端分别与位于后端的两个所述车衣的衣角连接。
[0036]由于车衣的前后边缘设置有用于固定车衣的松紧扎口,当松紧扎口拉力过大,或车衣较重时,容易导致车衣无法维持设定的张开宽度,无法罩在车体上,或是卡在车体下无法收回。增加撑杆330可在维持松紧扎口拉力的前提下,保证车衣的宽度。
[0037]本实施例的自动车衣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车衣盒100连接的防风绳510,用于进一步固定车衣,防止风力导致车衣脱落。参照图5,所述防风绳510连接有自动绕绳器,防风绳510中设置有与车衣盒中电源连接的电缆551,用于给防风绳510上的电子元件供电,应当理解的是,也可以没有电缆,通过在防风绳上直接设置电池对电子元件进行供电。本实施例中所述自动绕绳器为绕绳转轴521,绕绳卷轴521连接有一电机,通过转动所述绕绳卷轴对防风绳510进行自动收放。
[0038]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防风绳成对设置在所述车衣的前后两端和车衣的左右两侦L继续参照图6和图7,每对所述防风绳中,其中一个防风绳的末端连接有插扣531,另一个防风绳的末端连接有用于与所述插扣531配合并自动锁死的插槽532,在本实施例中,插槽532的上方有一通孔,插扣531上有一弹性卡子533。工作时,插扣531与插槽532插接配合后,弹性卡子533穿过所述通孔,进行卡接,拉紧防风绳510,从而固定车衣。
[0039]进一步地,为了使防风绳也实现自动配合固定,每对所述防风绳中,其中一个防风绳的末端连接有电子感应信号发送装置551,另一个防风绳的末端连接电子感应信号接收装置552,所述电子感应信号接收装置552用于接收所述电子感应信号发送装置551发出的电子感应信号,并根据所述电子感应信号感应所述电子感应信号发送装置551的位置;所述插扣531和所述插槽532均连接有导向轮540,所述导向轮540连接有一微型电机522,所述导向轮540在微型电机522的作用下,根据所检测到的电子感应信号发送装置551的位置信息,带动所述插扣531和插槽532相互靠近并插接配合。
[0040]为了提高所述插扣531和插槽532插接动作时的结合力,防止导向轮的驱动力不足,导致插扣和插槽没有完全配合,使用过程中脱开,所述插扣和所述插槽分别连接有用于相互吸合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当所述插扣和所述插槽靠近后,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相互吸合,将所述插扣插入所述插槽中。
[0041]所述车衣分别在与车窗和前后玻璃接触的位置设置有保护气囊,提升车辆抗异物冲击能力。
[0042]上述自动车衣装置的稳定运行,一方面依托于结构设计,另一方面与电路的可靠运行密切相关,一旦电路发生故障,将导致车衣无法正常收放。因此,为了提高自动车衣装置运行稳定性,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图8所示的具有冷却功能的车衣盒,具体结构如下:
[0043]车衣盒的电路腔体包括壳体601和PCB板602,PCB板602的第一面上安装有电子元件622,PCB板上设有用于电连接电子元件622的电子线路,电子线路上串联有电动阀门的线圈617,线圈617套设在与阀板615固定连接的线圈安装体621上,当线圈617发生移动时,线圈安装体621也会带动阀板615发生移动,线圈617设置在磁场中,磁场的方向在图中由O表示,磁场可以由U形磁铁产生,磁场用于控制阀芯运动以改变电动阀门的开口大小,磁场中的磁感线垂直于线圈轴向,电动阀门的开口处设置有与阀板615连接的弹簧623,弹簧623套设在滑动轴614上,滑动轴614也与阀板615固定连接,弹簧623的另一端抵在固定安装在冷却管路613上的弹簧支架619上,弹簧623用于推动阀板615以关闭电动阀门的开口,电动阀门设置在冷却管路613上,电动阀门的出气口 216设置方向为使得由开口喷出的气流朝向电子元件622喷出,冷却管路613位于PCB板602的第二面一侧,第二面为第一面的反面,冷却管路613与冷却用气体输入装置或冷却用气体发生装置连通。
[0044]其中冷却管路613的进气采用从壳体外进气的方式,具体说来,由冷却用气体进气装置进气,经过过滤装置612,再有冷却风扇611吹入到冷却管路613中。
[0045]当采用从外界引入的冷却用气体或冷却用气体发生装置所产生的气体,通过管路导入到发热的电子元件622旁,可以利用温度更低的、并没有被其他的电子元件622加热过的冷却用气体来对这些电子元件622进行冷却,冷却效果更好,冷却速度更快,以利于实现将电子元件622的温度维持在更低的水平上。而且,通过将线圈617串联到电路板用以连接电子元件622的线路中,当电子元件622越需要散热,而其所产生的所有热功率,均来源于电功率,而电功率越大,其电流也就越大,所以线圈617可以产生更大的作用力,带动线圈安装体621和阀板615向图中的右侧移动,以对抗弹簧623所产生的弹力。当能够产生更大的弹力时,其弹性形变越大,使得电动阀门的开口越大,其所能通过的冷却用气体的流量也就越大,冷却能力越强。从而实现了对于不同工作温度的电子元件622的不同冷却效果,或对于同一电子元件622,在不同温度时的不同冷却效果,从而提高了冷却用气体输入装置或冷却用气体发生装置在导入相同数量冷却用气体时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冷却能力。
[0046]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4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8]本发明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004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005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主权项】
1.自动车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衣盒、车衣、龙骨、气栗、电机和车衣卷轴; 所述车衣盒包括通过伸缩杆连接的底座和上盖,所述车衣卷轴和气栗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电机与所述车衣卷轴传动连接; 所述龙骨为中空的密封软管,其第一端与所述气栗连通,第二端与所述车衣的边缘连接,所述龙骨内还设置有用于收回所述龙骨的拉线;所述龙骨为四个以上,其中四个所述龙骨分别与所述车衣四个角连接; 所述车衣的顶部与所述车衣卷轴连接,所述车衣的前边缘和后边缘分别设置有松紧扎□ O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车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沿车体宽度方向设置的撑杆,所述撑杆也为中空的密封软管,并与所述气栗连通,其中一个所述撑杆的两端分别与位于前端的两个所述车衣的衣角连接,另一个所述撑杆的两端分别与位于后端的两个所述车衣的衣角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车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车衣盒连接的防风绳以及与所述防风绳连接的自动绕绳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车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风绳在所述车衣的前后两端和/或车衣的左右两侧成对设置;每对所述防风绳中,其中一个防风绳的末端连接有插扣,另一个防风绳的末端连接有用于与所述插扣配合并自动锁死的插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车衣装置,其特征在于,每对所述防风绳中,其中一个防风绳的末端连接有电子感应信号发送装置,另一个防风绳的末端连接电子感应信号接收装置,所述电子感应信号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所述电子感应信号发送装置发出的电子感应信号,并根据所述电子感应信号感应所述电子感应信号发送装置的位置;所述插扣和所述插槽均连接有导向轮和与所述导向轮连接的微型电机,所述导向轮用于根据所述位置带动所述插扣和插槽相互靠近并插接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车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扣和所述插槽分别连接有用于相互吸合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当所述插扣和所述插槽靠近后,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相互吸合,将所述插扣插入所述插槽中。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车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下方设置有多个吸盘。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车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衣在与车玻璃接触的位置设置有保护气囊。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车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为六个,其中四个龙骨分别与所述车衣四个角连接,另两个龙骨分别与所述车衣前端边缘和后端边缘的中点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车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衣盒内还设置有冷却装置。
【文档编号】B60J11/02GK106042870SQ201610663013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6年8月12日 公开号201610663013.6, CN 106042870 A, CN 106042870A, CN 201610663013, CN-A-106042870, CN106042870 A, CN106042870A, CN201610663013, CN201610663013.6
【发明人】周襄宜, 周勇强
【申请人】周勇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