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防撞梁吸能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97450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汽车防撞梁吸能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防撞梁吸能合
ΙΤΓΤ.0
【背景技术】
[0002]行车过程中,为降低碰撞对车身结构和车内人员的造成的伤害,要求车身结构必须具备吸能以及抗变形的能力,即车辆发生碰撞时,其碰撞能量必须被车身构造的特定部位吸收,尽可能的减小车辆撞击的加速度。在如今的日常生活中,带吸能盒的保险杠已经是不可或缺的汽车零部件之一。
[0003]最为常用的吸能盒均为组焊件,为了达到省工序、降低成本等目的,现有技术中均将吸能盒设计成两个零件通过点焊组合而成的结构,由于结构过于简单,导致屈服强度较低,吸能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强度大,更好实现防撞、抵御变形的汽车防撞梁吸能盒。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汽车防撞梁吸能盒,包括左外围板、右外围板和中间板,所述左外围板和中间板的横截面均为半块正八边形的形状,该形状为正八边形的两对边中点所在直线做分割后得到,所述右外围板的横截面为五条边依次相连的形状,该形状的两末端边相互平行,且中间三条边形成等腰梯形;所述左外围板和中间板的两末端边之间的宽度小于右外围板两末端边之间的宽度,且右外围板两末端边的长度大于左外围板和中间板的末端边长之和,此外,右外围板中间三条边形成的等腰梯形的腰长大于左外围板或中间板的任意一条边长,将中间板开口与右外围板开口同侧套入,后将左外围板开口与右外围板开口反向套入,即可三者组焊成整体;所述左外围板、右外围板和中间板的中间面上均设有纵向排列的引导孔。
[0006]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导孔均为圆形孔,数量为至少一个,且左外围板和右外围板的引导孔直径相同,其直径大于中间板弓I导孔直径。
[0007]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通过三块冲压板组焊而成,大大加强了吸能盒的结构功能,能更好地实现防撞、抵御变形,保证了乘车人员安全;结构设计巧妙工艺简单,特别适合汽车防撞梁上安装使用。
【附图说明】
[0008]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1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0012]图中:1 一左外围板;2 —右外围板;3 —中间板;4 一引导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防撞梁吸能盒,包括左外围板1、右外围板2和中间板3。
[0014]左外围板I和中间板3的横截面均为半块正八边形的形状,该形状为正八边形的两对边中点所在直线做分割后得到,右外围板2的横截面为五条边依次相连的形状,该形状的两末端边相互平行,且中间三条边形成等腰梯形。
[0015]左外围板I和中间板3的两末端边之间的宽度小于右外围板2两末端边之间的宽度,且右外围板2两末端边的长度大于左外围板I和中间板3的末端边长之和,此外,右外围板2中间三条边形成的等腰梯形的腰长大于左外围板I或中间板3的任意一条边长。将中间板3开口与右外围板2开口同侧套入,再将左外围板I开口与右外围板2开口反向套入,最后即可三者组焊成整体。
[0016]左外围板1、右外围板2和中间板3的中间面上均设有纵向排列的引导孔4,本实用新型中,引导孔4均为圆形孔,数量为至少一个,且左外围板I和右外围板2的引导孔4直径相同,其直径大于中间板3的引导孔4直径。
【主权项】
1.汽车防撞梁吸能盒,包括左外围板、右外围板和中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外围板和中间板的横截面均为半块正八边形的形状,该形状为正八边形的两对边中点所在直线做分割后得到,所述右外围板的横截面为五条边依次相连的形状,该形状的两末端边相互平行,且中间三条边形成等腰梯形;所述左外围板和中间板的两末端边之间的宽度小于右外围板两末端边之间的宽度,且右外围板两末端边的长度大于左外围板和中间板的末端边长之和,此外,右外围板中间三条边形成的等腰梯形的腰长大于左外围板或中间板的任意一条边长,将中间板开口与右外围板开口同侧套入,后将左外围板开口与右外围板开口反向套入,即可三者组焊成整体;所述左外围板、右外围板和中间板的中间面上均设有纵向排列的引导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防撞梁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孔均为圆形孔,数量为至少一个,且左外围板和右外围板的引导孔直径相同,其直径大于中间板引导孔直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汽车防撞梁吸能盒,包括左外围板、右外围板和中间板,左外围板和中间板的横截面均为半块正八边形的形状,该形状为正八边形的两对边中点所在直线做分割后得到,右外围板的横截面为五条边依次相连的形状,该形状的两末端边相互平行,且中间三条边形成等腰梯形。本实用新型大大加强了吸能盒的结构功能,能更好地实现防撞、抵御变形,保证了乘车人员安全;结构设计巧妙工艺简单,特别适合汽车防撞梁上安装使用。
【IPC分类】B60R19-34
【公开号】CN204506806
【申请号】CN201520081518
【发明人】邱永祥
【申请人】武汉凌云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2月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