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39470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空调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空调,属于温度调节设备领域。空调包括:壳体、循环系统、冷凝系统、蒸发系统和电气控制驱动系统,壳体包括外壳和底板,外壳安装在底板上,外壳与底板形成安装区域,循环系统、冷凝系统、蒸发系统和电气控制驱动系统分别安装在安装区域内,循环系统包括卧式直流压缩机、毛细管、输出管路和输入管路,卧式直流压缩机的底部设有减震垫,卧式直流压缩机通过减震垫安装在底板上,卧式直流压缩机和电气控制驱动系统分别与车辆的直流电源电连接。本实用新型降低了空调的重心,且在驻车状态时使用空调并不需要让车辆处于怠速运行状态,从而避免了发动机因怠速运动而在气缸内产生大量积碳,对发动机造成伤害。
【专利说明】
一种车载空调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温度调节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空调。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车载空调现在已经十分普及。现在常见的车载空调包括相互连通的循环系统、冷凝系统和蒸发系统,循环系统主要包括压缩机,常见的压缩机通常为开启式压缩机和立式全封闭压缩机两种,其中压缩机通过皮带与汽车发动机传动连接,以为压缩机提供动能。当汽车处于驻车状态时,如果需要使用车载空调制冷,就必须让汽车一直保持怠速运行状态,以使得发动机能够带动压缩机工作,但是,长时间的怠速运行会使得发动机内的燃油燃烧不充分,导致发动机的气缸内产生大量的积碳,对发动机造成伤害;而立式全封闭压缩机受到自身结构的限制,需要空调为其提供较高的安装空间,从而不可避免的提高了空调的重心,进而导致空调在工作时容易因颤动而发出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解决现有的车载空调重心过高且在驻车状态使用时必须让车辆处于怠速运行状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空调。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空调,所述空调包括:壳体、循环系统、冷凝系统、蒸发系统和电气控制驱动系统,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底板,所述外壳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外壳与所述底板形成安装区域,所述循环系统、所述冷凝系统、所述蒸发系统和所述电气控制驱动系统分别安装在所述安装区域内,所述循环系统包括卧式直流压缩机、毛细管、输出管路和输入管路,所述卧式直流压缩机的底部设有减震垫,所述卧式直流压缩机通过所述减震垫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卧式直流压缩机和所述电气控制驱动系统分别与车辆的直流电源电连接,所述卧式直流压缩机通过输出管路与所述冷凝系统连通,所述卧式直流压缩机通过所述输入管路与所述蒸发系统连通,所述蒸发系统通过所述毛细管与所述冷凝系统连通。
[000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底板上设有安装凸台,所述减震垫套装在所述安装凸台上。
[0006]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凸台的顶部设有螺孔,所述螺孔内插装有螺栓,所述减震垫通过所述螺栓固定在所述安装凸台上。
[0007]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冷凝系统包括第一风扇、支架和冷凝器,所述第一风扇安装在所述支架的顶端,所述冷凝器安装在所述支架内且位于所述支架的底端,所述第一风扇的入风口朝向所述冷凝器布置,所述第一风扇的出风口与室外连通,所述冷凝器的输入端通过所述输出管路与所述卧式直流压缩机连通。
[0008]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蒸发系统包括第二风扇和蒸发器,所述第二风扇的入风口朝向所述蒸发器布置,所述第二风扇的出风口与室内连通,所述蒸发器的输入端通过所述毛细管与所述冷凝器的输出端连通,所述蒸发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输入管路与所述卧式直流压缩机连通;所述蒸发器的一对侧边上分别设有向外延伸出的翼板,所述第二风扇位于两个所述翼板之间。
[0009]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蒸发系统还包括隔热罩,所述隔热罩罩设在所述第二风扇和所述蒸发器外,所述隔热罩包括风罩和隔热膜材,所述隔热膜材贴设在所述风罩的外表面。
[0010]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空调还包括室内底罩,所述室内底罩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底部对应所述蒸发系统的位置。
[0011]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室内底罩的外壁上设有导风件。
[0012]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气控制驱动系统还包括第一风扇电机和第二风扇电机,所述第一风扇电机和所述第二风扇电机分别与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第二风扇传动连接。
[0013]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气控制驱动系统还包括传感器单元、处理单元和用于调节所述卧式直流压缩机、所述第一风扇电机、所述第二风扇电机的转速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传感器单元分别与所述处理单元电连接,所述卧式直流压缩机、所述第一风扇电机和所述第二风扇电机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00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15]通过将车载空调分为循环系统、冷凝系统、蒸发系统和电气控制驱动系统,循环系统包括卧式直流压缩机、毛细管、输出管路和输入管路,并在电气控制驱动系统内配置卧式直流压缩机,从而降低了空调的高度,避免了空调因重心过高而产生噪音,当空调启动时,车辆的直流电源为卧式直流压缩机供电,卧式直流压缩机将制冷剂加压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制冷剂通过输出管道进入冷凝器中,并在冷凝器中与常温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液化为高压常温的制冷剂,制冷剂通过毛细管节流后气化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并进入蒸发器,气态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收车内空间的热量后再次进入卧式直流压缩机内循环上述过程,从而不断对车内空间进行降温,由于在本实用新型中,卧式直流压缩机由车辆的直流电源直接供电,所以在驻车状态时使用空调并不需要让车辆处于怠速运行状态以为压缩机提供动力,从而避免了发动机因怠速运动而在气缸内产生大量积碳,对发动机造成伤害;同时,通过在卧式直流压缩机的底部设有减震垫,减小了空调在工作过程中产生振动,从而进一步地降低了噪音。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空调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卧式直流压缩机的安装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空调的管路布置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空调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0021 ]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0022]1-循环系统,11-卧式直流压缩机,12-毛细管,13-输出管路,14-输入管路,2-冷凝系统,21-第一风扇,22-支架,23-冷凝器,3-蒸发系统,31-第二风扇,32-蒸发器,321-翼板,33-隔热罩,4-电气控制驱动系统,5-壳体,51-外壳,511-第一出风口,52-底板,521-第一进风口,522-第二进风口,523-第二出风口,53-室内底罩,531-导风件,61-减震垫,62-安装凸台,63-螺栓,64-垫片,65-内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4]实施例
[002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空调,如图1所示,该空调包括:循环系统1、冷凝系统2、蒸发系统3、电气控制驱动系统4和壳体5,壳体5包括外壳51和底板52,外壳51安装在底板52上,外壳51与底板52形成安装区域,循环系统1、冷凝系统2、蒸发系统3和电气控制驱动系统4分别安装在安装区域内,循环系统I包括卧式直流压缩机11、毛细管12、输出管路13和输入管路14,卧式直流压缩机11的底部设有减震垫61,卧式直流压缩机11通过减震垫61安装在底板52上(详见图2),卧式直流压缩机11和电气控制驱动系统4分别与车辆的直流电源电连接。
[0026]图3为车载空调的管路布置图,结合图2,卧式直流压缩机11通过输出管路13与冷凝系统2连通,卧式直流压缩机11通过输入管路14与蒸发系统3连通,蒸发系统3通过毛细管12与冷凝系统2连通,壳体5的高度至多为200_。
[0027]本实施例通过将车载空调分为循环系统1、冷凝系统2、蒸发系统3和电气控制驱动系统4,循环系统I包括卧式直流压缩机11、毛细管12、输出管路13和输入管路14,并在电气控制驱动系统4内配置卧式直流压缩机,从而降低了空调的高度,避免了空调因重心过高而产生噪音,当空调启动时,车辆的直流电源为卧式直流压缩机供电,卧式直流压缩机11将制冷剂加压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通过输出管道进入冷凝系统中,并在冷凝系统中与常温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液化为高压常温的制冷剂,高压常温的制冷剂通过毛细管12节流后气化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并进入蒸发系统,气态制冷剂在蒸发系统内吸收车内空间的热量后再次进入卧式直流压缩机11内循环上述过程,从而不断对车内空间进行降温,由于在本实用新型中,卧式直流压缩机11由车辆的直流电源直接供电,所以在驻车状态时使用车载空调并不需要让车辆处于怠速运行状态以为压缩机提供动力,从而避免了发动机因怠速运动而在气缸内产生大量积碳,对发动机造成伤害;同时,通过在卧式直流压缩机11的底部设有减震垫61,减小了空调在工作过程中产生振动,从而进一步地降低了噪
■~>V.曰O
[0028]图2为卧式直流压缩机的安装示意图,再次参见图2,底板52上设有安装凸台62,减震垫61套装在安装凸台62上,安装凸台62起到定位安装减震垫61的作用。优选地,减震垫61可以为橡胶垫,需要说明的是,减震垫61的材质并不仅限于上述优选方案,在其他实施例中,减震垫61还可以为其他材质,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0029]具体地,安装凸台62的顶部设有螺孔,螺孔内插装有螺栓63,减震垫61通过螺栓63固定在安装凸台62上,从而便于拆装卧式直流压缩机11。在上述实现方式中,也可以在安装凸台62内设置与螺栓63相匹配的内螺母65,以使得螺栓63与安装凸台62螺纹连接。优选地,可以在螺栓63上套装垫片64,从而起到防止螺栓63松脱的作用。
[0030]图4为车载空调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冷凝系统2包括第一风扇21、支架22和冷凝器23,支架22为中空结构,第一风扇21安装在支架22的顶端,冷凝器23安装在支架22内且位于支架22的底端,第一风扇21的入风口朝向冷凝器23布置,第一风扇21的出风口与室外连通,冷凝器23的输入端通过输出管路13与卧式直流压缩机11连通。在上述实现方式中,支架22的底端安装在底板52上,支架22罩设在冷凝器23外,从而起到了限定气流的流动路径的作用,使得气流尽可能多的流经冷凝器23,进而增大冷凝系统2的散热效率。容易理解的,底板52上对应冷凝器23的位置设有第一进风口 521,外壳51上对应第一风扇21的位置设有第一出风口 511,从而使得常温的空气能够在第一风扇21的作用下从第一进风口521进入,并通过支架22流经冷凝器23,在对冷凝器23中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从第一出风口 511导出,完成对制冷剂的降温。
[0031 ]优选地,第一风扇21可以为轴流式风扇,由于第一风扇21导入的空气均来自室外,所以其中可能存在较多的粉尘,而轴流式风扇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抗粉尘能力,所以避免了粉尘影响第一风扇21正常工作。
[0032]具体地,冷凝器23为微通道冷凝器,冷凝器23倾斜布置在支架22内,从而利用微通道冷凝器高换热性能的特点,提高冷凝系统2的散热效率。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将冷凝器23倾斜布置可以使得冷凝器23以更大的面积接触第一风扇21产生的气流,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冷凝系统2的散热效率。
[0033]在本实施例中,蒸发系统3包括第二风扇31和蒸发器32,第二风扇31的入风口朝向蒸发器32布置,第二风扇31的出风口与室内连通,蒸发器32的输入端通过毛细管12与冷凝器23的输出端连通,蒸发器32的输出端通过输入管路14与卧式直流压缩机11连通。在上述实现方式中,蒸发器32和第二风扇31均安装在底板52上,第二风扇31位于蒸发器32的一侧,在底板52上对应蒸发器32的另一侧的位置设有第二进风口 522,在底板52上对应第二风扇31的出风口的位置设有第二出风口 523,第二进风口 522和第二出风口 523均与车内空间连通,车内的常温空气从第二进风口 522进入蒸发系统3,常温空气在流经蒸发器32时,与蒸发器32内的低温制冷剂做热交换,变为低温空气,低温空气再由第二风扇31从第二出风口 523吹入车内空间,从而达到降低车内温度的作用。
[0034]优选地,第二风扇31可以为离心风扇,从而利用离心风扇所产生的风压较大的特点,加强了车载空调的制冷效果。
[0035]可选的,车载空调还可以包括室内底罩53,室内底罩53安装在底板52对应蒸发系统3的位置,从而起到保护蒸发系统3的作用。
[0036]优选的,室内底罩53的外壁上可以设有导风件531,导风件531用于手动调节出风的方向。
[0037]在本实施例中,蒸发器32的一对侧边上分别设有向外延伸出的翼板321,第二风扇31位于两个翼板321之间,从而使得蒸发器32可以将第二风扇31的入风口包围住,进而使尽可能多的空气流经蒸发器32,从而提高了车载空调的制冷效果。
[0038]优选地,蒸发系统3还包括隔热罩33,隔热罩33罩设在第二风扇31和蒸发器32外,以起到保温蒸发器32的作用。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隔热罩33可以由聚丙烯风罩和粘接在聚丙烯风罩外表面的保温膜材构成。优选地,保温膜材可以为0.03mm厚的聚乙烯保温膜材,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保温膜材的材料并不局限于上述优选方案,还可以为其他材料,例如聚氨酯保温膜材、三聚氰胺保温膜材、三元乙丙橡胶保温膜材和氯丁橡胶保温膜材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0039]在本实施例中,电气控制驱动系统4还包括第一风扇电机(图未示)和第二风扇电机(图未示),第一风扇电机和第二风扇电机分别与第一风扇21和第二风扇31传动连接。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一风扇电机和第二风扇电机均与车辆的直流电源电连接,可选地,车辆的直流电源可以为车载电瓶(图未示),卧式直流压缩机、第一风扇电机和第二风扇电机均通过线束与车载电瓶电连接,从而为卧式直流压缩机、第一风扇电机和第二风扇电机供电。
[0040]具体地,电气控制驱动系统4还包括传感器单元、处理单元和用于调节卧式直流压缩机、第一风扇电机、第二风扇电机的转速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和传感器单元分别与处理单元电连接,卧式直流压缩机、第一风扇电机和第二风扇电机分别与控制单元电连接。在上述实现方式中,传感器单元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安装在车内,用于检测车内温度,温度传感器与处理单元电连接,处理单元可以根据温度传感器传反馈的信息通过控制单元调节卧式直流压缩机、第一风扇电机和第二风扇电机的转速,从而实现车载空调的自动调节功能。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卧式直流压缩机、第一风扇电机和第二风扇电机均由直流电驱动,所以控制单元可以通过改变车载电瓶输出的电压来实现对卧式直流压缩机、第一风扇电机和第二风扇电机的转速调节。
[0041]具体地,电气控制驱动系统4还包括控制面板(图未示),控制面板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控制面板起到手动设置操作车载空调的作用。优选地,控制面板可以安装在室内底罩53的外壁上,从而方便车内人员操作车载空调。
[0042]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车载空调的自动调节功能的实现方式:
[0043]通过控制面板在处理器内预设标准温度,在车载空调工作过程中,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车内温度,并将检测出的实时温度反馈给处理单元,当处理单元接收到的实时温度高于标准温度时,处理单元通过控制单元提高卧式直流压缩机、第一风扇电机和第二风扇电机的转速,以增大制冷量,从而起到降低车内温度的作用;当车内温度回降到标准温度后,即处理单元接收到的实时温度等于标准温度,处理单元通过控制单元降低卧式直流压缩机、第一风扇电机和第二风扇电机的转速,以降低制冷量,从而起到保持车内温度的作用。
[0044]可选地,还可以在卧式直流压缩机、第一风扇电机和第二风扇电机上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卧式直流压缩机、第一风扇电机和第二风扇电机的工作温度,并将检测出的工作温度反馈给处理单元,当处理单元接收到的工作温度高于安全温度时,处理器通过控制单元关闭卧式直流压缩机、第一风扇电机和第二风扇电机,以起到高温停机保护的功能。需要说明的是,安全温度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相应改变,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0045]优选地,传感器单元还可以包括高压压力传感器和低压压力传感器,低压压力传感器设置在输出管道内,用于检测输出管道内的压力,低压压力传感器设置在输入管道内,用于检测输入管道内的压力,当输出管道内的压力过高时,或者输入管道内的压力过低时,处理单元均会通过控制单元关闭卧式直流压缩机、第一风扇电机和第二风扇电机,以起到停机保护的作用,其中具体地实现方式可以参照上述高温停机保护功能,在此不再赘述。
[0046]并且,当输出管道和输入管道内的压力恢复正常后,处理单元通过控制单元自动重新开启卧式直流压缩机、第一风扇电机和第二风扇电机,以恢复车载空调运转。
[004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车载空调,所述空调包括:壳体、循环系统、冷凝系统、蒸发系统和电气控制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底板,所述外壳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外壳与所述底板形成安装区域,所述循环系统、所述冷凝系统、所述蒸发系统和所述电气控制驱动系统分别安装在所述安装区域内,所述循环系统包括卧式直流压缩机、毛细管、输出管路和输入管路,所述卧式直流压缩机的底部设有减震垫,所述卧式直流压缩机通过所述减震垫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卧式直流压缩机和所述电气控制驱动系统分别与车辆的直流电源电连接,所述卧式直流压缩机通过输出管路与所述冷凝系统连通,所述卧式直流压缩机通过所述输入管路与所述蒸发系统连通,所述蒸发系统通过所述毛细管与所述冷凝系统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安装凸台,所述减震垫套装在所述安装凸台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凸台的顶部设有螺孔,所述螺孔内插装有螺栓,所述减震垫通过所述螺栓固定在所述安装凸台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系统包括第一风扇、支架和冷凝器,所述第一风扇安装在所述支架的顶端,所述冷凝器安装在所述支架内且位于所述支架的底端,所述第一风扇的入风口朝向所述冷凝器布置,所述第一风扇的出风口与室外连通,所述冷凝器的输入端通过所述输出管路与所述卧式直流压缩机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系统包括第二风扇和蒸发器,所述第二风扇的入风口朝向所述蒸发器布置,所述第二风扇的出风口与室内连通,所述蒸发器的输入端通过所述毛细管与所述冷凝器的输出端连通,所述蒸发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输入管路与所述卧式直流压缩机连通;所述蒸发器的一对侧边上分别设有向外延伸出的翼板,所述第二风扇位于两个所述翼板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系统还包括隔热罩,所述隔热罩罩设在所述第二风扇和所述蒸发器外,所述隔热罩包括风罩和隔热膜材,所述隔热膜材贴设在所述风罩的外表面。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还包括室内底罩,所述室内底罩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底部对应所述蒸发系统的位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底罩的外壁上设有导风件。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控制驱动系统还包括第一风扇电机和第二风扇电机,所述第一风扇电机和所述第二风扇电机分别与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第二风扇传动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控制驱动系统还包括传感器单元、处理单元和用于调节所述卧式直流压缩机、所述第一风扇电机、所述第二风扇电机的转速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传感器单元分别与所述处理单元电连接,所述卧式直流压缩机、所述第一风扇电机和所述第二风扇电机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文档编号】B60H1/00GK205523537SQ201620117213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2月5日
【发明人】韩佳平, 饶平, 云利侠
【申请人】博格思众(常州)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