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滚轮爬行式轮轨外形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量铁道车辆轮踏面轮廓外形和铁路轨道钢轨轨头轮廓外形的专用测量装置。
对于轮轨轮廓外形目前一般采用机械百分表式或直线位移传感器进行测量,但在斜面突变处测量精度低,且测量速度慢,仪器笨重,体积大,影响了关键数据的精度和实际操作的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内也曾研制了一些将手动改为自动的测量装置,如上海地铁公司在1999年研制的测量装置,但基本方法没有大的改进,因而未能解决这一问题。另外也有采用激光技术的测量方法,但价格昂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能满足轮轨几何接触分析要求的较高精度的快速测量装置,用于对高速、准高速车辆的车轮踏面及钢轨的监控和分析研究,也可以作为钢轨打磨的主要测量工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装置由滚轮(1),光电编码器(3,4),转臂(2,5),外延基准(6,9,10,11),悬臂结构(14),可卸式轨距测量杆(15)等组成。滚轮(1)直径为8~10mm,转臂(2,5)两端中心孔距离为60~80mm。光电编码器(3,4)端部装有定位挡片和圆形吸铁(7,8)。外延基准(6,9,10,11)和圆形吸铁(7,8)构成零位基准,外延基准(6,9,10,11)设计在转臂(2,5)上,转臂(2,5)上装有微调螺钉,保证了零位的精度。悬臂结构(14)作为轮踏面外形测量装置的支架,带有长条形吸铁(12)和定位柱(13),长条形吸铁(12)与被测轮对的背面接触,定位柱(13)与轮缘顶部接触,保证了定位的可靠性和装置的轻巧性。可卸式轨距测量杆(15)与钢轨轨头外形测量装置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轻巧便携,省时省力,在测量时只要用手轻轻移动转臂,使滚轮在踏面或轨头顶面滚过即可,测量时间仅10~15秒,比其它现有方法快10倍左右。因无需用紧固方法定位,装卸时间仅需10~20秒,比目前采用紧固方法的装置快十几倍。
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和测量方法由以下的实施例及装置的结构图给出。
图1是铁道车辆轮踏面轮廓外形的测量装置结构图。
图2是铁路轨道钢轨轨头轮廓外形的测量装置结构图。
下面根据
图1和图2叙述一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若测量轮踏面外形时,首先用专用电缆线将计算机或控制器与测量装置背后的航空插座连接,然后将测量装置的两个可转动臂(2,5)置于零位,即水平状态,靠圆形吸铁(7,8)将两个转臂固定。再启动测量软件。按下软件菜单的第一个测试按钮,用手指握住带有滚轮(1)的转臂(2),将转臂(2)与吸铁(7,8)分离,并连续地将滚轮(1)安置在被测外形的起点,停顿约1秒钟后,根据程序的提示,即可继续用手指移动转臂(2,5),并使滚轮(1)紧贴被测表面。当滚轮(1)移至被测表面终点时,保持该位置约1秒钟,程序会自动终止记录,并将所测得的曲线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若测量钢轨时,只要将可卸式轨距测量杆(15)与测量装置相连即可,其它操作步骤与测量轮踏面的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铁道车辆轮踏面和铁路轨道钢轨轨头外形的滚轮爬行式轮轨外形测量装置,其特征是由滚轮(1),光电编码器(3,4),转臂(2,5),外延基准(6,9,10,11),悬臂结构(14),可卸式轨距测量杆(15)等组成,外延基准(6,9,10,11)和圆形吸铁(7,8)构成零位基准,悬臂结构(14)作为轮踏面外形测量装置的支架,可卸式轨距测量杆(15)与钢轨轨头外形测量装置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滚轮(1)直径为8~10mm,转臂(2,5)两端中心孔距离为60~80mm,光电编码器(3,4)端部装有定位挡片和圆形吸铁(7,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外延基准(6,9,10,11)设计在转臂(2,5)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悬臂结构(14)带有长条形吸铁(12)和定位柱(13),长条形吸铁(12)与被测轮对的背面接触,定位柱(13)与轮缘顶部接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量铁道车辆轮踏面轮廓外形和铁路轨道钢轨轨头轮廓外形的专用测量装置。该装置由滚轮、光电编码器、转臂外延基准、悬臂结构和可卸式轨距测量杆等组成。其中转臂外延基准和圆形吸铁构成零位基准,外延基准设计在转臂上,转臂上装有微调螺钉,以保证零位的精度。悬臂结构作为轮踏面外形测量装置的支架,带有长条形吸铁和定位柱,可卸式轨距测量杆与钢轨轨头外形测量装置相连接。本实用新型轻巧便携,省时省力,在测量时只要用手轻轻移动转臂,使滚轮在踏面或轨头顶面滚过即可,测量时间仅10~15秒,比其它现有方法快10倍左右。因无需用紧固方法定位,装卸时间仅需10~20秒,比目前采用紧固方法的装置快十几倍。
文档编号B61K9/00GK2429410SQ00217860
公开日2001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00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00年6月1日
发明者沈钢 申请人:上海铁道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