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轨道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05919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轨道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轨道连接结构,主要用于铁路,地铁等轨道建设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轨道的铁轨对接端面与长度方向垂直(为横截面),并用连接装置理解,在 每段铁轨之间的对接端之间留有伸縮间隙。该连接装置包括夹板、螺栓和螺母,两个该夹板 夹在两根铁轨对接端的两侧,并用螺栓和螺母将两侧的夹板与中间的铁轨紧固。因为在对 接处留有间隙,所以当火车通过时,车轮下沉,产生冲击,产生很大的噪音,对列车自身造成 了一定的磨损,而且使乘车人也感到不舒服。现有的国外的对接方式为直接焊接的方法,虽 能减轻噪音,但是对维修和保养存在很大的难度,而且成本高,并不是理想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铁轨对接结构,以克服中当火车通过现有铁轨对接 端时车轮下沉,产生冲击,产生很大的噪音,对列车自身造成了一定的磨损,而且使乘车人 也感到不舒服得缺点;以及解决现有的采用直接焊接轨道得方法虽能减轻噪音,但是对维 修和保养存在很大的难度,而且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方案来实现的包括由多段铁轨和每段铁轨之间的连接装 置,在每段铁轨之间的对接端之间留有伸縮间隙;该连接装置包括夹板、螺栓和螺母,两个 该夹板夹在两根铁轨对接端的两侧,并用螺栓和螺母将两侧的夹板与中间的铁轨紧固,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段铁轨的对接端为平行的斜面,该斜面与铁轨的横截面倾斜一定角度, 并与路基上面垂直;在该对接端的下面设有枕木,该枕木的宽度大于和覆盖所述的伸縮间 隙在铁轨长度方向的长度。 在所述的螺母与相邻的夹板之间的螺杆上装有弹簧,在该弹簧的两段装有垫片; 所述的螺母与螺栓之间装有防松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采用了斜面的连接结构,所以车轮在经过倾斜的铁轨 间隙时,铁轨的顶面总有一部分支撑车轮,不会产生下沉,因此基本消除了由此产生的噪 音,保护了环境,延长了火车的使用寿命。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而且安装非常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仰视图; 图3是图2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 图3,本实用新型包括由多段铁轨1和每段铁轨之间的连接装置,在每 段铁轨之间的对接端之间留有伸縮间隙5。该连接装置包括夹板3、螺栓2和螺母8,两个该夹板3夹在两根铁轨1对接端的两侧,并用螺栓2和螺母8将两侧的夹板3与中间的铁 轨1紧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段铁轨1的对接端为平行的斜面,该斜面与铁轨1的横截 面倾斜一定角度a,角度a的较佳值为45。,也可根据设计要求适当增减角度a的值。两段 铁轨1的对接端的斜面与路基平面(同枕木4的上面)垂直;在该对接端的下面设有枕木 4,枕木4的宽度要大于并覆盖间隙5在铁轨1长度方向的长度。 在所述的螺母8与相邻的夹板3之间的螺栓2的螺杆上装有弹簧6,在该弹簧6的 两端装有垫片7 ;所述的螺母8与螺栓2之间装有常规的防松机构,该实施例的防松机构采 用带有锁紧槽(孔)的螺母8,上紧螺母8后,将开口销9插入穿过螺母8的锁紧槽(孔) 和螺杆上的锁紧孔后分开弯曲,达到防松的目的。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铁轨1采用了斜面对接的结构,当火车经过时,两段铁轨1的对 接端在长度方向上不会间断,所以车轮经过时不会下沉,这就避免了噪音的产生。另外,由 于内外两侧的夹板3的连接装置的螺栓2的螺杆上装有弹簧4,构成弹性连接,与开口销9 的防松机构结合,为铁轨的热胀冷縮的相对移动提供了条件。枕木4位于对接端伸縮间隙 5的底部,这样保证列车穿过时对车轮起到支撑的作用。
权利要求一种新型轨道连接结构,包括由多段铁轨和每段铁轨之间的连接装置,在每段铁轨之间的对接端之间留有伸缩间隙;该连接装置包括夹板、螺栓和螺母,两个该夹板夹在两根铁轨对接端的两侧,并用螺栓和螺母将两侧的夹板与中间的铁轨紧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段铁轨的对接端为平行的斜面,该斜面与铁轨的横截面倾斜一定角度,并与路基上面垂直;在该对接端的下面设有枕木,该枕木的宽度大于和覆盖所述的伸缩间隙在铁轨长度方向的长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轨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螺母与相邻的夹 板之间的螺杆上装有弹簧,在该弹簧的两端装有垫片;所述的螺母与螺栓之间装有防松机 构。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轨道连接结构,包括由多段铁轨和每段铁轨之间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段铁轨的对接端为平行的斜面,该斜面与铁轨的横截面倾斜一定角度,并与路基上面垂直;在该对接端的下面设有枕木,该枕木的宽度大于和覆盖所述的伸缩间隙在铁轨长度方向的长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采用了斜面的连接结构,所以车轮在经过倾斜的铁轨间隙时,铁轨的顶面总有一部分支撑车轮,不会产生下沉,因此基本消除了由此产生的噪音,保护了环境,延长了火车的使用寿命。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而且安装非常方便。
文档编号E01B11/24GK201534942SQ20092021695
公开日2010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7日
发明者陈明久 申请人:陈明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