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轨道车辆单元制动器闸瓦间隙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路车辆单元制动器的组成部分,特别是一种用于闸瓦磨耗 间隙补偿调整的闸瓦间隙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轨道车辆单元制动器工作一段时间后,闸瓦与车轮踏面会出现磨耗,因而单元制 动器内部一般设有调整系统,当运用中闸瓦及车轮踏面出现磨耗后闸瓦间隙加大的时候, 间隙调整系统能够弥补闸瓦磨耗带来的间隙。现有的铁道车辆用一般为双向闸瓦间隙调整 器,但是,不仅结构复杂,而且行程调整慢,一般需要三次制动和缓解才能够完成全部的间 隙调整,传动效率低,减弱了制动效果,安全性能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达到稳定 闸瓦间隙的目的的闸瓦间隙调整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轨道车辆单元制动器闸瓦间隙调整装置,设置于 制动器的制动螺杆上,所述的间瓦间隙调整装置包括套装于制动螺杆上的传动套筒,传动 套筒的一端与制动杠杆相接,传动套筒内设置有前调整器、后调整器,前、后调整器与制动 螺杆为非自锁螺纹连接;所述的前调整器包括前调整螺母、限位齿座、前调整弹簧、前轴承、 前调整弹簧座以及前调整螺母挡圈,其中,前调整螺母、限位齿座、前调整弹簧座以及前调 整螺母挡圈构成前调整器的外壳,前轴承固装于前调整弹簧座、前调整螺母挡圈以及前调 整螺母之间,前调整弹簧压装于前调整弹簧座上,另一端抵住前调整螺母,前调整螺母与限 位齿座之间通过啮合齿相互啮合,传动套筒上设置有滑槽,外部设置有限位拨叉,限位齿座 的限位齿穿过滑槽伸入限位拨叉的腔体内;所述的后调整器包括固装于传动套筒上的后调 整螺母座、后调整螺母、后轴承、后支座、后调整弹簧、前支座以及后调整弹簧卡圈,其中,后 调整弹簧卡圈以及后轴承固装于传动套筒与后调整螺母之间,前、后支座位于后调整弹簧 卡圈与后轴承之间,后调整弹簧压装于前、后支座上,后调整螺母与后调整螺母座之间通过 啮合齿相互啮合。优选的是所述的传动套筒的一端的两侧设置有销轴,制动杠杆与销轴相接。优选的是所述的传动套筒的一端设置有传动套筒端盖,所述的传动套筒端盖套 装于制动螺杆上。优选的是所述的闸瓦间隙调整装置的外部设置有防尘套。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便于安装,受力均勻、 牢固耐用,间隙调整装置由带有非自锁螺纹的制动螺杆、前调整器、后调整器及相关的限位 约束件等零部件构成。通过制动缓解动作引起的制动螺杆的往复运动,使制动螺杆与前后 调整螺母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使制动螺杆每次制动缓解的推出量正好等于闸瓦间隙因磨耗 带来的增大量,达到稳定闸瓦间隙的目的。
图1为轨道车辆单元制动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闸瓦间隙调整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B-B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轨道车辆单元制动器闸瓦间隙调整装置,设置于制动器的制动螺杆1上,所 述的间瓦间隙调整装置包括套装于制动螺杆1上的传动套筒2,传动套筒2的一端与制动杠 杆3相接,传动套筒2内设置有前调整器、后调整器,前、后调整器与制动螺杆1为非自锁螺 纹连接;所述的前调整器包括前调整螺母4、限位齿座5、前调整弹簧6、前轴承7、前调整弹 簧座8以及前调整螺母挡圈9,其中,前调整螺母4、限位齿座5、前调整弹簧座8以及前调整 螺母挡圈9构成前调整器的外壳,前轴承7固装于前调整弹簧座8、前调整螺母挡圈9以及 前调整螺母4之间,前调整弹簧6压装于前调整弹簧座8上,另一端抵住前调整螺母4,前 调整螺母4与限位齿座5之间通过啮合齿相互啮合,传动套筒2上设置有滑槽,外部设置有 限位拨叉10,限位齿座5的限位齿11穿过滑槽伸入限位拨叉10的腔体内;所述的后调整 器包括固装于传动套筒2上的后调整螺母座12、后调整螺母13、后轴承14、后支座15、后调 整弹簧16、前支座17以及后调整弹簧卡圈18,其中,后调整弹簧卡圈18以及后轴承14固 装于传动套筒2与后调整螺母13之间,前、后支座17、15位于后调整弹簧卡圈18与后轴承 14之间,后调整弹簧16压装于前、后支座17、15上,后调整螺母13与后调整螺母座12之间 通过啮合齿相互啮合。所述的传动套筒2的一端的两侧设置有销轴19,制动杠杆3与销轴 19相接。所述的传动套筒2的一端设置有传动套筒端盖20,所述的传动套筒端盖20套装 于制动螺杆1上。所述的闸瓦间隙调整装置的外部设置有防尘套21。车辆制动时的闸瓦间隙是按照实际需要和相关标准要求,在单元制动器设计时确 定的,即,限位齿座5在移动过程中的前后极限位置都被限位拨叉10的内腔限制确定了。在 制动过程中,制动杠杆3顺时针转动,带动传动套筒2左移。如果闸瓦间隙正常,设计上正 好使传动套筒2处在初始位置时,限位齿座5处在限位拨叉10约束的后极限位置;而传动 套筒2向左移动到既定位置时,限位齿座5也正好移动至它被限位拨叉10所约束的前极限 位置。当因磨耗等原因出现了闸瓦间隙变大时,闸瓦与车轮踏面的距离比设定的闸瓦间 隙增加了一段距离(L)。这种情况下制动时,当传动套筒2移动到既定位置后并不停止,而 是继续向左移动。但是,本与传动套筒2 —起向左移动的限位齿座5因已到达极限位置而 无法继续向左移动。这就出现了前调整器的所有构成部件不能同时向前移动的情况限位 齿座5停止移动,前调整螺母4在制动螺杆1推动下继续向左移动,造成限位齿座5与前调 整螺母4脱开啮合,前调整弹簧6的弹力通过前调整弹簧座8、前轴承7、前调整螺母挡圈9 依次传递给前调整螺母4,前调整螺母4受力的作用,在非自锁螺纹的制动螺杆1上转动,从 而前调整螺母4也不随制动螺杆1和传动套筒2 —起前移,而是相对于制动螺杆1向右移 动了一段距离(L),这就完成了间隙调整作用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中,制动力通过制动杠杆3、传动套筒2、后调整螺母座12、后调整螺母13、制动螺杆1,依次传递,最终传给间瓦,实 现制动作用。 第二阶段的调整作用在缓解过程中实现车辆需要缓解时,制动杠杆3逆时针转 动,传动套筒2向右移动,前调整器同步向右移动,限位齿座5随之从其前极限位置向右移 动。当它移动到后极限位置时,移动位移量正好等于设定的缓解间隙,这时,包括前调整螺 母4在内的整个前调整器停止移动。由于前调整螺母4这时与限位齿座5啮合而无法转动, 因此它与制动螺杆1之间没有相对移动,二者同时在该位置停止不动。由于传动套筒2在 制动过程中走过的位移量比设定的闸瓦间隙量多走了一段距离(L),因此它在回程时也会 原原程退回,回到起始位置。在回程L的过程中,由于制动螺杆不动,因而它给后调整螺母 13 —个向左的阻力,当传动套筒2带动后调整螺母座12向右移动时,造成后调整螺母13与 后调整螺母座12脱开啮合,缓解力依次从制动杠杆1、传动套筒2、后调整弹簧卡圈18、前支 座17、后调整弹簧16、后支座15,再通过后轴承14传递给后调整螺母13受力后后调整螺 母13在非自锁螺纹制动螺杆1上转动,从而使后调整螺母13相对于制动螺杆1向右移动 了一段距离L。至此整个间隙调整动作完成。
权利要求1.一种轨道车辆单元制动器间瓦间隙调整装置,设置于制动器的制动螺杆上,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间瓦间隙调整装置包括套装于制动螺杆上的传动套筒,传动套筒的一端与制 动杠杆相接,传动套筒内设置有前调整器、后调整器,前、后调整器与制动螺杆为非自锁螺 纹连接;所述的前调整器包括前调整螺母、限位齿座、前调整弹簧、前轴承、前调整弹簧座以 及前调整螺母挡圈,其中,前调整螺母、限位齿座、前调整弹簧座以及前调整螺母挡圈构成 前调整器的外壳,前轴承固装于前调整弹簧座、前调整螺母挡圈以及前调整螺母之间,前调 整弹簧压装于前调整弹簧座上,另一端抵住前调整螺母,前调整螺母与限位齿座之间通过 啮合齿相互啮合,传动套筒上设置有滑槽,外部设置有限位拨叉,限位齿座的限位齿穿过滑 槽伸入限位拨叉的腔体内;所述的后调整器包括固装于传动套筒上的后调整螺母座、后调 整螺母、后轴承、后支座、后调整弹簧、前支座以及后调整弹簧卡圈,其中,后调整弹簧卡圈 以及后轴承固装于传动套筒与后调整螺母之间,前、后支座位于后调整弹簧卡圈与后轴承 之间,后调整弹簧压装于前、后支座上,后调整螺母与后调整螺母座之间通过啮合齿相互啮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单元制动器闸瓦间隙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传动套筒的一端的两侧设置有销轴,制动杠杆与销轴相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单元制动器闸瓦间隙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传动套筒的一端设置有传动套筒端盖,所述的传动套筒端盖套装于制动螺杆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单元制动器闸瓦间隙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闸瓦间隙调整装置的外部设置有防尘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单元制动器闸瓦间隙调整装置,设置于制动器的制动螺杆上,所述的闸瓦间隙调整装置包括套装于制动螺杆上的传动套筒,传动套筒的一端与制动杠杆相接,传动套筒内设置有前调整器、后调整器,前、后调整器与制动螺杆为非自锁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便于安装,受力均匀、牢固耐用,间隙调整装置由带有非自锁螺纹的制动螺杆、前调整器、后调整器及相关的限位约束件等零部件构成。通过制动缓解动作引起的制动螺杆的往复运动,使制动螺杆与前后调整螺母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使制动螺杆每次制动缓解的推出量正好等于闸瓦间隙因磨耗带来的增大量,达到稳定闸瓦间隙的目的。
文档编号B61H15/00GK201895671SQ20102064647
公开日2011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8日
发明者孔德鹏, 宋传云, 李培署, 欧阳省, 王广凯 申请人: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