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辆车体挠度预置、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4017735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地铁车辆车体挠度预置、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铁车辆制造技术领域的一种车体总成组焊、检测多功能工艺装备, 具体说是一种地铁车辆车体挠度预置、检测装置,以及使用上述地铁车辆车体总挠度预置、 检测装置进行预置挠度以 及挠度检测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地铁车辆车体总成,为确保总成后车体底架符合设计要求的挠度,需要制造出车体长度方向上的圆滑向上的曲线挠度,最终为车体内装后以及承载时车体可以保持平直状态,所以在车体生产时,需要按照车体总成后挠度曲线对车体预置挠度,并在车体生产后对车体挠度进行检测,检测其是否符合车体挠度要求。通常车体生产工艺为了实现上述要求需要制作两套工艺装备,一套是车体总成生产用工艺装备,用于车体总成生产并制作车体挠度;另一套是车体生产后对车体挠度检测的工艺装备,总体需要配置2套工艺装备,出车时需要2次吊运,生产施加长,耗时耗力。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地铁车辆车体挠度预置、检测装置,一次性解决现有车体总成生产及挠度检测问题。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使用上述地铁车辆车体总挠度预置、检测装置进行预置挠度以及挠度检测的方法。技术方案一种地铁车辆车体总成挠度预置、检测装置,它包括挠度预置装置,所述的挠度预置装置包括向上顶起车体底部的液压千斤顶和车体支撑装置;车体支撑装置上设有千斤顶支座,液压千斤顶放置在千斤顶支座上,车体支撑装置上还设有液压下拉装置; 它还包括水平挠度检测装置。其中,所述的车体支撑装置包括车体支撑柱,车体支撑柱的上端部设有带有内螺纹的钢管,丝杆的一端与钢管螺纹连接,丝杆的另一端设有铝合金垫块,铝合金垫块上设有通孑L。其中,所述的液压下拉装置包括液压站,液压站的动力输出部的末端设有与车体底部适配的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的水挠度检测装置包括水平板和激光检测仪。使用上述地铁车辆车体总挠度预置、检测装置进行预置挠度以及挠度检测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1)在车体底部的两侧对称布置若干组挠度预置、检测装置;(2)将车体挠度预置、检测装置中的支撑装置的水平度调节至小于0. 5mm,然后锁死;(3)利用液压下拉装置下拉,并用千斤顶顶起车体;并使用水平挠度预置、检测装置检测挠度,反复调整液压千斤顶、检测挠度,直至挠度符合设定要求;
(5)调整支撑装置,使支撑装置顶住车体,并用液压下拉装置拉紧车体,卸下液压千斤顶;(6)每组挠度预置、检测装置都重复上述步骤(1)-(5)。步骤(1)中,在车体每一侧至少布置七组挠度预置、检测装置,所述的七组挠度预置装置中,两组设置在车体端部、两组设置在车体枕梁处、一组设置在车体中心处、两组设置在枕梁与车体中间处。步骤(2)中,先调整位于枕梁处的两组挠度预置、检测装置直至其挠度符合设定要求。有益效果本发明包含了车体支撑装置,用于支撑车体,液压千斤顶用于车体预置挠度,液压下拉装置用于完成车体挠度的制备,车体生产后松开液压下拉装置,旋下支撑装置的丝杠,只保留枕梁处的四点支撑,即可利用水平钢板用于车体挠度的检测,所有工序只需一个工艺胎位上即可实现,避免了普通工艺生产车体后还需吊运车体到检测挠度的工艺胎位上,缩短了工艺路线,减少了工艺装备的投入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工序的投入降低了工时,起到了经济、技术的双赢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发明的上述有益效果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更加清楚。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车体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2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车辆车体车体挠度预置、检测装置,包括用于支撑车体的车体支撑装置2,用于车体预置挠度的液压千斤顶1,用于完成车体挠度的制备的液压下拉装置4,车体生产后松开液压下拉装置4,即可用水平挠度检测装置检测车体的挠度。所述的车体支撑装置2包括车体支撑柱21,车体支撑住21通过螺栓与地面预埋钢板连接;车体支撑柱21的上端部设有带有内螺纹的钢管22,丝杆23的一端与钢管22螺纹连接,丝杆23的另一端设有铝合金垫块24,铝合金垫块24为浮动安装,与丝杆23之间可以相对转动;铝合金垫块24上设有通孔25。通过撬棍插入通孔25,旋动丝杆23上下移动。所述的液压下拉装置4由液压站提供下来压力,并且液压站内设有蓄能器,蓄能器能提供48小时稳定的拉紧力,防止生产进行时的突发停电下继续稳定的保持拉紧力。液压下拉装置4的液压站的输出端连接有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的端部设有固定装置与车体固定;固定装置视车体不同部位的结构而定,例如车体上相应部位孔时,固定装置可以是钩子,通过钩子、孔与车体固定。所述的水挠度检测装置包括水平钢板和激光检测仪。使用上述地铁车辆车体总挠度预置、检测装置进行预置挠度以及挠度检测的方法如下,1.所示的地铁车辆车体挠度预置、检测装置为一组基本单元,一般情况下车体的底部的两侧对称布置若干组挠度预置、检测装置,最佳是在车体一侧布置7组基本单元,其中2组在车体端部、2组在车体枕梁处、1组在车体中心处、2组在枕梁与车体中间处。即车体两侧总共布置十四组基本单元。2.生产前将车体枕梁处的两侧四个车体支撑装置调节好水平度,一般水平度要求小于0.5mm,然后锁死。这时,车体落在车体支撑装置上。3.利用液压下拉装置将车体枕梁拉紧,然后利用液压千斤顶顶起车体,利用水平板检测车体挠度,反复调整千斤顶、检测挠度直至符合要求。4.调整车体支撑装置的丝杠,使铝合金垫块与车体接触;然后利用液压下拉装置拉紧车体,卸下液压千斤顶。5.每组基本单元都重复如上步骤,操作完毕车体挠度预置即完成。车体上部通过车体内部调节装置调整,然后实施生产。车体生产完成后,在确保车体枕梁处车体支撑装置2处于锁死不动状态下;调整其余各组基本单元,扳动丝杠23,使车体支撑装置2向下动作,直至铝合金垫块24与车体接近但不接触为准,此时车体仅仅靠车体枕梁处的四个铝合金垫块支撑,该状态与地铁车辆总组装完成后的状态一致。利用激光测距仪和水平钢板检测车体挠度,激光测距仪可以测量两个面之间的最短距离,测量精准,避免了使用卷尺测量产生的很大误差,使用卷尺及线绳完成车体其他几何尺寸的检测。本发明所述车体支撑装置、丝杠结构、铝合金垫块是根据车体结构工艺的需要调整设置,液压站以及液压下拉装置是根据工艺的需要,来选择液压拉力的大小,水平挠度检测装置的水平度根据需要工艺标准调整。本发明所有工序在一个工艺装备胎位上即可实现,避免了普通工艺生产车体后还需吊运车体检测挠度的工艺,缩短了工艺路线,减少了工艺装备的投入成本,本发明同时也减少了工序的投入降低了工时,起到了技术、经济的双赢效果。对不同的车体结构,车体支撑装置以及液压下拉装置的布置位置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但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地铁车辆车体总成挠度预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挠度预置装置,所述的挠度预置装置包括向上顶起车体底部的液压千斤顶(1)和车体支撑装置O);车体支撑装置( 上设有千斤顶支座(3),液压千斤顶(1)放置在千斤顶支座C3)上,车体支撑装置(2)上还设有液压下拉装置;它还包括水平挠度检测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车辆车体总挠度预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体支撑装置( 包括车体支撑柱(21),车体支撑柱的上端部设有带有内螺纹的钢管(22),丝杆的一端与钢管0 螺纹连接,丝杆的另一端设有铝合金垫块04), 铝合金垫块04)上设有通孔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车辆车体总挠度预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下拉装置(4)包括液压站,液压站的动力输出部的末端设有与车体底部适配的固定装置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车辆车体总挠度预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挠度检测装置包括水平板和激光检测仪。
5.一种使用上述地铁车辆车体总挠度预置、检测装置进行预置挠度以及挠度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1)在车体底部两侧对称布置若干组挠度预置、检测装置;(2)将车体挠度预置、检测装置中的支撑装置的水平度调节至小于0.5mm,然后锁死;(3)利用液压下拉装置下拉,并用千斤顶顶起车体;并使用水平挠度预置、检测装置检测挠度,反复调整液压千斤顶、检测挠度,直至挠度符合设定要求;(5)调整支撑装置,使支撑装置顶住车体,并用液压下拉装置拉紧车体,卸下液压千斤顶;(6)每组挠度预置、检测装置都重复上述步骤(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置挠度以及挠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在车体每一侧至少布置七组挠度预置、检测装置,所述的七组挠度预置装置中,两组设置在车体端部、两组设置在车体枕梁处、一组设置在车体中心处、两组设置在枕梁与车体中间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置挠度以及挠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中先调整位于枕梁处的两组挠度预置、检测装置直至其挠度符合设定要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车辆车体总成挠度预置、检测装置,它包括挠度预置装置,所述的挠度预置装置包括向上顶起车体底部的液压千斤顶和车体支撑装置;车体支撑装置上设有千斤顶支座,液压千斤顶放置在千斤顶支座上,车体支撑装置上还设有液压下拉装置;它还包括水平挠度检测装置。本发明还公开了使用上述地铁车辆车体总挠度预置、检测装置进行预置挠度以及挠度检测的方法。本发明所有工序在一个工艺装备胎位上即可实现,避免了普通工艺生产车体后还需吊运车体检测挠度的工艺,缩短了工艺路线,减少了工艺装备的投入成本,本发明同时也减少了工序的投入降低了工时,起到了技术、经济的双赢效果。
文档编号B61D49/00GK102152799SQ201110065130
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8日
发明者徐德衍, 汪之平, 郭新, 隋显庭 申请人:南京南车浦镇城轨车辆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