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岔气动旋转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6736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道岔气动旋转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道岔气动旋转机构,属于煤矿的单轨吊道岔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煤矿辅助运输是整个煤矿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各国煤矿使用的高效辅助运输设备主要有单轨吊、卡轨车、齿轨车和无轨胶轮车。单轨吊爬坡能力强,运行机动灵活,一台机车可以在多变坡、多道岔中不经转载实现连续直达运输,对巷道变形适应能力强,不受底板变形、积水或物料堆积影响。但是长期以来单轨吊机车在会车或者改变运输方向时,司机必须下车,再人工搬动巷道顶部的道岔活动轨,然后再通过岔道口。人工搬动道岔效率低下,由于道岔结构简单,只能进行简单的对位,不能锁定活动轨的位置,难以保持牢固稳定状态,当机车来回通过时,容易使活动轨错位,造车机车脱轨,因此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道岔气动旋转机构,实现了变轨自动化,环保防爆、性能稳定且使用方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道岔气动旋转机构,包括架体、旋转气缸、第一旋转杆、第二旋转杆、旋转轨、第三旋转杆和连接杆,旋转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架体上方,旋转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第一旋转杆的中部铰接,第一旋转杆的一端铰接在架体上,第一旋转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旋转杆的一端铰接,第二旋转杆的另一端与第三旋转杆的一端铰接,第三旋转杆的另一端与安装在架体下方的旋转轨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以采用气动控制旋转轨转动实现变道,结构紧凑、体积小且安装方便,避免了人工变轨造成的错位脱轨,性能稳定、环保防爆、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图I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旋转后的另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图中1为架体,5为旋转轨,2为旋转气缸,3为第一旋转杆,4为第二旋转杆,6为第三旋转杆,7为连接杆。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一2所示,本发明道岔气动旋转机构,包括架体I、旋转气缸2、第一旋转杆3、第二旋转杆4、旋转轨5、第三旋转杆6和连接杆7,旋转气缸2的缸体固定在架体I上方,旋转气缸2的活塞杆端部与第一旋转杆3的中部铰接,第一旋转杆3的一端铰接在架体I上,第一旋转杆3的另一端与第二旋转杆4的一端铰接,第二旋转杆4的另一端与第三旋转杆6的一端铰接,第三旋转杆6的另一端与安装在架体I下方的旋转轨5通过连接杆7固定连接。本发明可根据实际旋转轨5需要旋转的角度来设计所有旋转杆的长度与连接位置。工作过程
本发明初始位置如图I所示,旋转气缸2的活塞杆伸出,在杠 杆原理的作用下将动力传递给第一旋转杆3、第二旋转杆4和第三旋转杆6,使第三旋转杆6做旋转运动,架体I下方的旋转轨5随着第三旋转杆6转动,最终使旋转轨旋转至如图2所示,至此完成一次变道。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权利要求
1.道岔气动旋转机构,包括架体(I)、旋转气缸(2)、第一旋转杆(3)、第二旋转杆(4)、旋转轨(5)、第三旋转杆(6)和连接杆(7),其特征在于旋转气缸(2)的缸体固定在架体(I)上方,旋转气缸(2)的活塞杆端部与第一旋转杆(3)的中部铰接,第一旋转杆(3)的一端铰接在架体(I)上,第一旋转杆(3)的另一端与第二旋转杆(4)的一端铰接,第二旋转杆(4)的另一端与第三旋转杆(6)的一端铰接,第三旋转杆(6)的另一端与安装在架体(I)下方的旋转轨(5)通过连接杆(7)固定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道岔气动旋转机构,属于煤矿的单轨吊道岔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道岔气动旋转机构,实现了变轨自动化,环保防爆、性能稳定且使用方便;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道岔气动旋转机构,包括架体、旋转气缸、第一旋转杆、第二旋转杆、旋转轨、第三旋转杆和连接杆,旋转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架体上方,旋转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第一旋转杆的中部铰接,第一旋转杆的一端铰接在架体上,第一旋转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旋转杆的一端铰接,第二旋转杆的另一端与第三旋转杆的一端铰接,第三旋转杆的另一端与安装在架体下方的旋转轨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本发明用于单轨吊道岔变道。
文档编号E01B25/26GK102704357SQ20121017412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1日
发明者段元乐, 王联刚, 黄义 申请人:长治市潞安合力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