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枕、摇枕减振组件和转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09552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摇枕、摇枕减振组件和转向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摇枕、摇枕减振组件和转向架。摇枕包括本体,本体的两端均具有用于安装摩擦块的安装腔体,安装腔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水平开口和第二水平开口,第一水平开口和第二水平开口的开口方向均与本体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使用本发明中的摇枕时,摩擦块安装在摇枕的本体的安装腔体中,且摩擦块的端部从安装腔体的第一水平开口和第二水平开口处伸出。由于摩擦块与摇枕不通过斜面配合,且摇枕的运动方向与摩擦块相对于摇枕的运动方向垂直设置,因而减小了摩擦块与摇枕的磨耗,并且保证摇枕与摩擦块的相对运动或磨耗不会影响竖直弹性元件的减振性能,从而保证了转向架在空车时的减振效果,保证了摇枕的使用可靠性。
【专利说明】摇枕、摇枕减振组件和转向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转向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摇枕、摇枕减振组件和转向架。【背景技术】
[0002]铸钢三大件转向架是铁路货车中最常见的转向架型式。
[0003]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转向架包括摇枕的本体10’、摩擦块20’、竖直弹性元件40’、立柱磨耗板70’、斜面磨耗板90’和侧架80’,摩擦块20’为两个,摇枕的本体10’与两个摩擦块20’斜面配合,且摇枕的本体10’位于两个摩擦块20’之间,斜面磨耗板90’设置在摇枕的本体10’上,且斜面磨耗板90’位于摇枕的本体10’与摩擦块20’之间,立柱磨耗板70’与摩擦块20’摩擦配合,竖直弹性元件40’设置在摇枕的本体10’和摩擦块20’的下方,摇枕的本体10’、摩擦块20’、竖直弹性元件40’、立柱磨耗板70’和斜面磨耗板90’均设置在侧架80’上。
[0004]车体的重量通过摇枕的本体10’作用于竖直弹性元件40’上,竖直弹性元件40’用于缓解来自轨道的冲击力和振动的激扰力,由于竖直弹性元件40’的作用力与运动的方向相反,因而起着阻止系统振动的作用。同时,在车体作用力和弹簧反力的作用下,立柱磨耗板70’与摩擦块20’之间、斜面磨耗板90’与摩擦块20’之间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当车体振动过程中,立柱磨耗板70’与摩擦块20’之间、斜面磨耗板90’与摩擦块20’之间会产生相对移动和摩擦,从而使振动动能变为摩擦热能,实现减小车辆振动和冲击的目的。
[0005]由于摇枕的本体10’与摩擦块20’长期摩擦后斜面磨耗板90’会变薄,因而导致摩擦块20’位置上移,从而使竖直弹性元件40’压缩量减小,也就是减小了竖直弹性元件40’的减振能力。特别是在转向架空车运行时,由于本身竖直弹性元件40’的压缩量就小,因而导致转向架在空车运行时减振效果差,存在运行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摇枕、摇枕减振组件和转向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摇枕与摩擦块磨耗高而影响竖直弹性元件的减振效果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摇枕,包括本体,本体的两端均具有用于安装摩擦块的安装腔体,安装腔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水平开口和第二水平开口,第一水平开口和第二水平开口的开口方向均与本体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
[0008]进一步地,本体具有:第一竖直开孔,第一竖直开孔与安装腔体连通;第二竖直开孔,第二竖直开孔与安装腔体连通,且第二竖直开孔与第一竖直开孔同轴设置,摩擦块的一部分滑动设置在第一竖直开孔和第二竖直开孔内。
[0009]进一步地,第一竖直开孔的直径大于第二竖直开孔的直径。
[0010]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摇枕减振组件,包括摇枕和减振部,摇枕是上述的摇枕,摇枕的本体具有第一竖直开孔,第一竖直开孔与安装腔体连通,减振部包括摩擦块、水平弹性元件和竖直弹性元件,摩擦块包括:第一摩擦块,第一摩擦块设置在摇枕的安装腔体内,且第一摩擦块的第一端伸出设置在安装腔体的第一水平开口处;第二摩擦块,第二摩擦块设置在摇枕的安装腔体内,第二摩擦块位于第一摩擦块的延伸方向上,且第二摩擦块的第一端伸出设置在安装腔体的第二水平开口处,水平弹性元件设置在第一摩擦块与第二摩擦块之间;中间楔,中间楔设置在摇枕的安装腔体内,中间楔位于第一摩擦块和第二摩擦块之间,且中间楔与第一摩擦块和第二摩擦块通过斜面配合,中间楔的底端伸出设置在第一竖直开孔处;竖直弹性元件为多个,多个竖直弹性元件排列设置在摇枕的下方,且至少一个竖直弹性元件位于中间楔的底端的正下方。
[0011 ] 进一步地,水平弹性元件包括:第一水平弹性元件,第一水平弹性元件抵接设置在第一摩擦块与中间楔之间;第二水平弹性元件,第二水平弹性元件抵接设置在第二摩擦块与中间楔之间。
[0012]进一步地,摇枕的本体具有抵接板,抵接板设置在安装腔体内,且抵接板与中间楔间隔设置,水平弹性元件包括:第一水平弹性元件,第一水平弹性元件抵接设置在第一摩擦块与抵接板之间;第二水平弹性元件,第二水平弹性元件抵接设置在第二摩擦块与抵接板之间。
[0013]进一步地,第一摩擦块具有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的开口朝向第二摩擦块设置,且第一水平弹性元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容纳腔内;第二摩擦块具有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的开口朝向第一摩擦块设置,且第二水平弹性元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二容纳腔内。
[0014]进一步地,摇枕的本体具有第二竖直开孔,第二竖直开孔与安装腔体连通,且第二竖直开孔与第一竖直开孔同轴设置,中间楔的两端滑动设置在第一竖直开孔和第二竖直开孔内。
[0015]进一步地,减振部还包括:摩擦套,摩擦套具有用于避让中间楔的第一避让孔,摩擦套设置在第二竖直开孔处,中间楔的顶端通过摩擦套与摇枕的第二竖直开孔滑动连接;止挡套,止挡套具有用于避让中间楔的第二避让孔,止挡套设置在第一竖直开孔处,中间楔的底端伸出设置在止挡套的第二避让孔处,且止挡套具有用于止挡中间楔的凸缘。
[0016]进一步地,减振部还包括立柱磨耗板,立柱磨耗板为两个,立柱磨耗板固定设置,且两个立柱磨耗板中的一个立柱磨耗板与第一摩擦块的第一端抵接,两个立柱磨耗板中的另一个立柱磨耗板与第二摩擦块的第一端抵接。
[0017]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转向架,包括侧架和摇枕减振组件,摇枕减振组件设置在侧架上,摇枕减振组件是上述的摇枕减振组件。
[0018]本发明中的摇枕的本体的两端均具有用于安装摩擦块的安装腔体,安装腔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水平开口和第二水平开口,第一水平开口和第二水平开口的开口方向均与本体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使用本发明中的摇枕时,摩擦块安装在摇枕的本体的安装腔体中,且摩擦块的端部从安装腔体的第一水平开口和第二水平开口处伸出。由于摩擦块与摇枕不通过斜面配合,且摇枕的运动方向与摩擦块相对于摇枕的运动方向垂直设置,因而减小了摩擦块与摇枕的磨耗,并且保证摇枕与摩擦块的相对运动或磨耗不会影响竖直弹性元件的减振性能,从而保证了转向架在空车时的减振效果,保证了摇枕的使用可靠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19]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示意性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转向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中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转向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0022]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中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转向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附图标记:10、本体;11、安装腔体;lla、第一水平开口 ;llb、第二水平开口 ;
12、第一竖直开孔;13、第二竖直开孔;20、摩擦块;21、第一摩擦块;21a、第一容纳腔;22、第二摩擦块;22a、第二容纳腔;23、中间楔;30、水平弹性元件;31、第一水平弹性元件;32、第二水平弹性元件;40、竖直弹性元件;50、摩擦套;60、止挡套;61、凸缘;70、立柱磨耗板;80、侧架;10’、本体;20’、摩擦块;40’、竖直弹性元件;70’、立柱磨耗板;80’、侧架;90,、斜面磨耗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0025]作为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摇枕。如图2和图3所示,摇枕包括本体10,本体10的两端均具有用于安装摩擦块20的安装腔体11,安装腔体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水平开口 Ila和第二水平开口 11b,第一水平开口 Ila和第二水平开口 Ilb的开口方向均与本体10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使用本发明中的摇枕时,摩擦块20安装在摇枕的本体10的安装腔体11中,且摩擦块20的端部从安装腔体11的第一水平开口 I Ia和第二水平开口 Ilb处伸出。由于摩擦块20与摇枕不通过斜面配合,且摇枕的运动方向与摩擦块20相对于摇枕的运动方向垂直设置,因而减小了摩擦块20与摇枕的磨耗,并且保证摇枕与摩擦块20的相对运动或磨耗不会影响竖直弹性元件40的减振性能,从而保证了转向架在空车时的减振效果,保证了摇枕的使用可靠性。
[0026]作为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摇枕减振组件。如图2和图3所示,摇枕减振组件包括摇枕和减振部,摇枕是上述的摇枕,摇枕的本体10具有第一竖直开孔12,第一竖直开孔12与安装腔体11连通,减振部包括摩擦块20、水平弹性元件30和竖直弹性元件40,摩擦块20包括第一摩擦块21、第二摩擦块22和中间楔23,第一摩擦块21设置在摇枕的安装腔体11内,且第一摩擦块21的第一端伸出设置在安装腔体11的第一水平开口 Ila处;第二摩擦块22设置在摇枕的安装腔体11内,第二摩擦块22位于第一摩擦块21的延伸方向上,且第二摩擦块22的第一端伸出设置在安装腔体11的第二水平开口 Ilb处,水平弹性元件30设置在第一摩擦块21与第二摩擦块22之间;中间楔23设置在摇枕的安装腔体11内,中间楔23位于第一摩擦块21和第二摩擦块22之间,且中间楔23与第一摩擦块21和第二摩擦块22通过斜面配合,中间楔23的底端伸出设置在第一竖直开孔12处;竖直弹性元件40为多个,多个竖直弹性元件40排列设置在摇枕的下方,且至少一个竖直弹性元件40位于中间楔23的底端的正下方。优选地,竖直弹性元件40为弹簧。当然,为了防止摩擦块20与摇枕磨耗,也可在二者之间安装磨耗套。
[0027]在上述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摩擦块21、第二摩擦块22均设置在安装腔体11中,且第一摩擦块21和第二摩擦块22相对于摇枕的运动方向与摇枕本身的运动方向垂直,因而当摇枕运动时,竖直弹性元件40的作用方向与第一摩擦块21、第二摩擦块22的运动方向也垂直设置,从而使得第一摩擦块21、第二摩擦块22的运动不会影响竖直弹性元件40的减振效果,进而使得空车运行时摇枕减振组件具有减振效果好的特点。
[0028]在上述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由于水平弹性元件30设置在第一摩擦块21与第二摩擦块22之间,因而使得第一摩擦块21与第二摩擦块22之间始终存在相互远离的抵接力,也就使得当摇枕减振组件安装在某一固定位置处时,第一摩擦块21与第二摩擦块22在水平方向与固定位置处存在稳定的抵接力作用,使得摇枕减振组件具有一定的阻尼力,从而保证了摇枕减振组件的运动可靠性。
[0029]在上述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由于中间楔23的底端伸出设置在第一竖直开孔12处,且至少一个竖直弹性元件40位于中间楔23的底端的正下方,因而当摇枕向下运动时,摇枕带动中间楔23 —同运动,并使中间楔23下压竖直弹性元件40,从而起到减振的作用。优选地,中间楔23的底端具有用于限制竖直弹性元件40移位的圆脐子。由于中间楔23与第一摩擦块21和第二摩擦块22通过斜面配合,因而当摇枕运动时,中间楔23与第一摩擦块21和第二摩擦块22之间的作用力会随着负载的重量而变化,从而使得摇枕减振组件始终具有足够的阻尼力。
[0030]在转向架的实例中,应注意地是,由于空车负载较轻、重车负载过重,因而为了保证摇枕减振组件能够可靠运转,需要使中间楔23与第一摩擦块21和第二摩擦块22在空车时保证一定的间隙,此时第一摩擦块21和第二摩擦块22通过水平弹性元件30抵接在立柱磨耗板70上,以保证系统具有稳定的阻尼力;当负载运行时,仅靠水平弹性元件30已经不足以提供足够的阻尼力时,此时需要中间楔23与第一摩擦块21和第二摩擦块22刚性抵接,以提供稳定可靠的阻尼力。当摇枕下压到一定程度时,位于中间楔23底端正下方的竖直弹性元件40会将中间楔23顶起,以使中间楔23与第一摩擦块21和第二摩擦块22刚性接触,从而保证抵接力稳定、阻尼力稳定。由于中间楔23与第一摩擦块21和第二摩擦块22刚性接触,因而当负载进一步加大时,中间楔23与第一摩擦块21和第二摩擦块22之间的作用力也将越大,从而保证摇枕减振组件在承受重载时也能有效减振、保证了摇枕减振组件的减振可靠性。同时,当中间楔23与第一摩擦块21和第二摩擦块22刚性抵接后,三者之间不会随摇枕的运动而产生相对运动,因而减小了各部件之间的磨耗、延长了各部件的使用寿命、保证了摇枕减振组件的运动稳定性和减振可靠性,从而提高了摇枕减振组件的使用可靠性。
[0031]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水平弹性元件30包括第一水平弹性元件31和第二水平弹性元件32,第一水平弹性元件31抵接设置在第一摩擦块21与中间楔23之间,第二水平弹性元件32抵接设置在第二摩擦块22与中间楔23之间。由于设置有第一水平弹性元件31和第二水平弹性元件32,因而保证了第一摩擦块21和第二摩擦块22的作用力和运动可靠性,从而保证了摇枕减振组件的使用可靠性。优选地,中间楔23上具有用于限制第一水平弹性元件31和第二水平弹性元件32移位的圆脐子。
[0032]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摇枕的本体10具有抵接板,抵接板设置在安装腔体11内,且抵接板与中间楔23间隔设置,水平弹性元件30包括第一水平弹性元件31和第二水平弹性元件32,第一水平弹性元件31抵接设置在第一摩擦块21与抵接板之间,第二水平弹性元件32抵接设置在第二摩擦块22与抵接板之间。由于设置有第一水平弹性元件31和第二水平弹性元件32,因而保证了第一摩擦块21和第二摩擦块22的作用力和运动可靠性,从而保证了摇枕减振组件的使用可靠性。优选地,抵接板上具有用于限制第一水平弹性元件31和第二水平弹性元件32移位的圆脐子。
[0033]如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摩擦块21具有第一容纳腔21a,第一容纳腔21a的开口朝向第二摩擦块22设置,且第一水平弹性元件3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容纳腔21a内;第二摩擦块22具有第二容纳腔22a,第二容纳腔22a的开口朝向第一摩擦块设置,且第二水平弹性元件3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二容纳腔22a内。由于第一水平弹性元件31和第二水平弹性元件32分别对应设置在第一摩擦块21的第一容纳腔21a和第二摩擦块22的第二容纳腔22a内,因而保证了第一水平弹性元件31和第二水平弹性元件32的设置稳定性,从而保证了第一摩擦块21和第二摩擦块22的运动可靠性,进而保证了摇枕减振组件的使用可靠性。
[0034]优选地,第一水平弹性元件31和第二水平弹性元件32为弹簧。进一步地,第一水平弹性元件31和第二水平弹性元件32均为多个。进一步地,第一水平弹性元件31和第二水平弹性元件32水平或接近水平安装。
[0035]如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摇枕的本体10具有第二竖直开孔13,第二竖直开孔13与安装腔体11连通,且第二竖直开孔13与第一竖直开孔12同轴设置,中间楔23的两端滑动设置在第一竖直开孔12和第二竖直开孔13内。由于摇枕的本体10设置有用于避让中间楔23的第二竖直开孔13,因而保证了中间楔23的运动可靠性,从而提高了摇枕减振组件的使用可靠性和运行稳定性。
[0036]如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减振部还包括摩擦套50和止挡套60,摩擦套50具有用于避让中间楔23的第一避让孔,摩擦套50设置在第二竖直开孔13处,中间楔23的顶端通过摩擦套50与摇枕的第二竖直开孔13滑动连接;止挡套60具有用于避让中间楔23的第二避让孔,止挡套60设置在第一竖直开孔12处,中间楔23的底端伸出设置在止挡套60的第二避让孔处,且止挡套60具有用于止挡中间楔23的凸缘61。由于设置有摩擦套50,因而保证了摇枕与中间楔23的连接可靠性、避免中间楔23在运动过程中晃动,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由于设置有止挡套60,因而止挡套60在起到导向作用的同时,还具有止挡中间楔23过度向下运动的作用,从而提高了摇枕减振组件的使用可靠性。
[0037]优选地,摩擦套50和止挡套60与摇枕可为分体结构,也可为一体结构。当摩擦套50和止挡套60与摇枕为分体结构时,应采用过盈配合或螺栓连接等;当摩擦套50和止挡套60与摇枕为一体结构时,可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0038]优选地,中间楔23为楔形结构。当然,中间楔23也可以是圆锥形、抛物线形或部分球形等结构。
[0039]如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减振部还包括立柱磨耗板70,立柱磨耗板70为两个,立柱磨耗板70固定设置,且两个立柱磨耗板70中的一个立柱磨耗板70与第一摩擦块21的第一端抵接,两个立柱磨耗板70中的另一个立柱磨耗板70与第二摩擦块22的第一端抵接。由于设置有立柱磨耗板70,因而增加了第一摩擦块21和第二摩擦块22与立柱磨耗板70之间的阻尼力,从而保证了摇枕减振组件的使用可靠性。
[0040]本发明中的摇枕减振组件具有磨耗对减振性能影响小的特点(特别是在空车情况下),同时也增加了摇枕下方布置竖直弹性元件40的空间,特别是那些与摇枕直接接触的竖直弹性元件40的空间。
[0041]作为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转向架。如图2和图3所示,转向架包括侧架80和摇枕减振组件,摇枕减振组件设置在侧架80上,摇枕减振组件是上述的摇枕减振组件。优选地,立柱磨耗板70设置在侧架80上,且立柱磨耗板70位于第一摩擦块21和第二摩擦块22的延伸方向上。由于本发明中的转向架在运行过程中,特别是在空车运行的过程中,摇枕减振组件的性能不会受到摇枕与摩擦块20相对运动的影响,因而保证了转向架的运动稳定性,从而提高了转向架的使用可靠性。
[0042]空车时,由于水平弹性元件30具有一定的压缩量,且通过止挡套60限制中间楔23的水平位移和向下位移,从而使摩擦块20与立柱磨耗板70之间产生一定的压力,实现减小车辆振动和冲击的目的。
[0043]重车时,摇枕向下运动,中间楔23与竖直弹性元件40接触,使竖直弹性元件40压缩,此时竖直弹性元件40对中间楔23产生反力,从而使中间楔23对摩擦块20产生作用力,使摩擦块20与立柱磨耗板70之间产生一定的压力,并通过竖直弹性元件40压缩,实现减小车辆振动和冲击的目的。
[004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摇枕,包括本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的两端均具有用于安装摩擦块(20)的安装腔体(11),所述安装腔体(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水平开口(Ila)和第二水平开口( I Ib),所述第一水平开D(Ila)和所述第二水平开口( I Ib)的开口方向均与所述本体(10)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具有: 第一竖直开孔(12 ),所述第一竖直开孔(12 )与所述安装腔体(11)连通; 第二竖直开孔(13 ),所述第二竖直开孔(13 )与所述安装腔体(11)连通,且所述第二竖直开孔(13)与所述第一竖直开孔(12)同轴设置,所述摩擦块(20)的一部分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开孔(12)和所述第二竖直开孔(13)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摇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直开孔(1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竖直开孔(13)的直径。
4.一种摇枕减振组件,包括摇枕和减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枕是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摇枕,所述摇枕的本体(10)具有第一竖直开孔(12),所述第一竖直开孔(12)与所述安装腔体(11)连通,所述减振部包括摩擦块(20)、水平弹性元件(30)和竖直弹性元件(40),所述摩擦块(20)包括: 第一摩擦块(21),所述第一摩擦块(21)设置在所述摇枕的安装腔体(11)内,且所述第一摩擦块(21)的第一端伸出设置在所述安装腔体(11)的第一水平开口( I Ia)处; 第二摩擦块(22 ),所述第二摩擦块(22 )设置在所述摇枕的所述安装腔体(11)内,所述第二摩擦块(22)位于所述第一摩擦块(21)的延伸方向上,且所述第二摩擦块(22)的第一端伸出设置在所述安装腔体(11)的第二水平开口( I Ib)处,所述水平弹性元件(30)设置在所述第一摩擦块(21)与所述第二摩擦块(22)之间;` 中间楔(23),所述中间楔(23)设置在所述摇枕的所述安装腔体(11)内,所述中间楔(23)位于所述第一摩擦块(21)和所述第二摩擦块(22)之间,且所述中间楔(23)与所述第一摩擦块(21)和所述第二摩擦块(22)通过斜面配合,所述中间楔(23)的底端伸出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开孔(12)处; 所述竖直弹性元件(40)为多个,多个所述竖直弹性元件(40)排列设置在所述摇枕的下方,且至少一个所述竖直弹性元件(40)位于所述中间楔(23)的底端的正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摇枕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弹性元件(30)包括: 第一水平弹性元件(31),所述第一水平弹性元件(31)抵接设置在所述第一摩擦块(21)与所述中间楔(23)之间; 第二水平弹性元件(32),所述第二水平弹性元件(32)抵接设置在所述第二摩擦块(22)与所述中间楔(23)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摇枕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枕的所述本体(10)具有抵接板,所述抵接板设置在所述安装腔体(11)内,且所述抵接板与所述中间楔(23)间隔设置,所述水平弹性元件(30)包括: 第一水平弹性元件(31),所述第一水平弹性元件(31)抵接设置在所述第一摩擦块(21)与所述抵接板之间; 第二水平弹性元件(32),所述第二水平弹性元件(32)抵接设置在所述第二摩擦块(22)与所述抵接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摇枕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 第一摩擦块(21)具有第一容纳腔(21a),所述第一容纳腔(21a)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摩擦块(22)设置,且所述第一水平弹性元件(3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21a)内; 第二摩擦块(22)具有第二容纳腔(22a),所述第二容纳腔(22a)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摩擦块(21)设置,且所述第二水平弹性元件(3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22a)内。
8.根据权 利要求4所述的摇枕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枕的本体(10)具有第二竖直开孔(13),所述第二竖直开孔(13)与所述安装腔体(11)连通,且所述第二竖直开孔(13)与所述第一竖直开孔(12)同轴设置,所述中间楔(23)的两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开孔(12)和所述第二竖直开孔(13)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摇枕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部还包括: 摩擦套(50),所述摩擦套(50)具有用于避让所述中间楔(23)的第一避让孔,所述摩擦套(50)设置在所述第二竖直开孔(13)处,所述中间楔(23)的顶端通过所述摩擦套(50)与所述摇枕的所述第二竖直开孔(13)滑动连接; 止挡套(60),所述止挡套(60)具有用于避让所述中间楔(23)的第二避让孔,所述止挡套(60)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开孔(12)处,所述中间楔(23)的底端伸出设置在所述止挡套(60)的所述第二避让孔处,且所述止挡套(60)具有用于止挡所述中间楔(23)的凸缘(61)。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摇枕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部还包括立柱磨耗板(70),所述立柱磨耗板(70)为两个,所述立柱磨耗板(70)固定设置,且两个所述立柱磨耗板(70)中的一个所述立柱磨耗板(70)与所述第一摩擦块(21)的第一端抵接,两个所述立柱磨耗板(70)中的另一个所述立柱磨耗板(70)与所述第二摩擦块(22)的第一端抵接。
11.一种转向架,包括侧架(80)和摇枕减振组件,所述摇枕减振组件设置在所述侧架(8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枕减振组件是权利要求4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摇枕减振组件。
【文档编号】B61F5/04GK103612645SQ201310617318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7日
【发明者】尹平伟, 徐世锋, 刘振明, 张得荣, 梁昊 申请人: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