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受力固定端集成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00307发布日期:2021-12-25 02:38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多受力固定端集成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索道运输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受力固定端集成器。


背景技术:

2.索道运输作为山区运输货物的一种有效空中运输方式,在输变电工程建设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山区运输塔材、工器具所使用的索道起始端的搭设,多在钢管上使用钢丝绳绕一圈,再用卸扣连接的方式对高速转向滑车进行连接,不够安全可靠,且左右两根牵引索在运转过程中存在干涉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4.一种多受力固定端集成器,其包括钢管本体,钢管本体上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均设有受力板,两受力板沿钢管本体的周向错位设置,受力板上设有受力板通孔;受力板包括设置于钢管本体上的支板,支板的端面平行于钢管本体的径线方向,支板上连接有脚板,两支板上的脚板朝钢管本体的同一端弯折,脚板包括与支板相连接的连接部,连接部的截面呈等腰梯形状,连接部上远离支板的端部向外扩张形成半圆状的扩张部,受力板通孔设置于连接部与扩张部之间。
5.本实用新型不仅较为稳定的实现对于承重索的固定,从而较佳的提升了索道运输的稳定性;还通过将钢管本体上的受力板的错位设置,避免了同一根钢管本体上的两滑轮上牵引索发生接触,从而较佳的提升了索道运输的稳定性。
6.作为优选,钢管本体上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设有圆盘。
7.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圆盘的设置,避免了钢管本体上的承重索从钢管本体上脱落,从而较佳的提升了该多受力固定端集成器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8.作为优选,圆盘与钢管本体之间设有用于连接钢管本体与圆盘的加强肋板。
9.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加强肋板的设置,进一步的提升了圆盘与钢管本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10.作为优选,钢管本体的两端部分别设有u型环,u型环的两端部与钢管本体固定连接。
1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u型环的设置,避免了滑轮上的牵引索脱落时弹起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从而进一步的提升了该多受力固定端集成器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12.作为优选,钢管本体与圆盘之间焊接连接。
1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圆盘与钢管本体之间的焊接连接,可较为方便的完成对于圆盘的安装。
14.作为优选,u型环与钢管本体之间焊接连接。
15.本实用新型中,通过u型环与钢管本体之间的焊接连接,可较为方便的完成对于u型环的安装。
附图说明
16.图1为实施例1中的多受力固定端集成器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受力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
19.实施例1
20.如图1

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受力固定端集成器,其包括钢管本体311,钢管本体311上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设有圆盘314,其中,钢管本体311与圆盘314之间焊接连接;圆盘314与钢管本体311之间设有用于连接钢管本体311与圆盘314的加强肋板315。钢管本体311上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均设有位于两圆盘之间的受力板312,两受力板312沿钢管本体311的周向错位设置,受力板312上设有受力板通孔313;受力板312包括设置于钢管本体311上的支板321,支板321的端面平行于钢管本体311的径线方向,支板321上连接有脚板322,两支板321上的脚板322朝钢管本体311的同一端弯折,脚板322包括与支板321相连接的连接部322a,连接部322a的截面呈等腰梯形状,连接部322a上远离支板321的端部向外扩张形成半圆状的扩张部322b,受力板通孔313设置于连接部322a与扩张部322b之间;钢管本体311的两端部分别设有u型环316,u型环316的两端部与钢管本体311固定连接;其中,u型环316与钢管本体311之间焊接连接。
21.本实施例中的多受力固定端集成器在使用时,首先将该多受力固定端集成器设置于索道的起始端以及末尾端,通过地锚等工具将钢管本体311固定在起始端以及末尾端的地面上,之后将承重索绕设与钢管本体311上的圆盘314与受力板312之间,之后再受力板312上连接用于安装牵引索的滑轮,最后将牵引索布设于索道的起始端以及末尾端以完成牵引索的布设,使得牵引索的端部穿过滑轮,通过设置于起始端以及末尾端的索道牵引机对牵引索进行牵引,使得牵引索穿过索道起始端以及末尾端钢管本体311上的滑轮循环移动,从而完成对于索道货物的运输。通过钢管本体311的设置,能够较为稳定的实现对于承重索的固定,从而较佳的提升了索道运输的稳定性。通过将钢管本体311上的受力板312的错位设置,避免了同一根钢管本体311上两滑轮上的牵引索发生接触,从而较佳的提升了索道运输的稳定性。通过受力板通孔313的设置,方便了工作人员通过卸扣将滑轮固定在受力板312上,从而方便了对于滑轮的安装。通过圆盘314的设置,避免了钢管本体311上的承重索从钢管本体311上脱落,从而较佳的提升了该多受力固定端集成器在使用时的稳定性。圆盘314与钢管本体311之间的焊接连接,可较为方便的完成对于圆盘314的安装。加强肋板315的设置,进一步的提升了圆盘314与钢管本体311之间的连接强度。受力板312结构的设置,既方便了与钢管本体311之间的连接,同时也方便了对于卸扣的安装。u型环316的设置,避免了滑轮上的牵引索脱落时弹起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从而进一步的提升了该多受力固定端集成器在使用时的稳定性。u型环316与钢管本体311之间的焊接连接,可较为方便的完成对于u型环316的安装。
22.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技术特征:
1.多受力固定端集成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管本体(311),钢管本体(311)上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均设有受力板(312),两受力板(312)沿钢管本体(311)的周向错位设置,受力板(312)上设有受力板通孔(313);受力板(312)包括设置于钢管本体(311)上的支板(321),支板(321)的端面平行于钢管本体(311)的径线方向,支板(321)上连接有脚板(322),两支板(321)上的脚板(322)朝钢管本体(311)的同一端弯折,脚板(322)包括与支板(321)相连接的连接部(322a),连接部(322a)的截面呈等腰梯形状,连接部(322a)上远离支板(321)的端部向外扩张形成半圆状的扩张部(322b),受力板通孔(313)设置于连接部(322a)与扩张部(322b)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受力固定端集成器,其特征在于:钢管本体(311)上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设有圆盘(3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受力固定端集成器,其特征在于:圆盘(314)与钢管本体(311)之间设有用于连接钢管本体(311)与圆盘(314)的加强肋板(3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受力固定端集成器,其特征在于:钢管本体(311)的两端部分别设有u型环(316),u型环(316)的两端部与钢管本体(311)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受力固定端集成器,其特征在于:钢管本体(311)与圆盘(314)之间焊接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受力固定端集成器,其特征在于:u型环(316)与钢管本体(311)之间焊接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索道运输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公开了一种多受力固定端集成器,其包括钢管本体,钢管本体的两端部均设有受力板,两受力板沿钢管本体的周向错位设置,受力板上设有受力板通孔。本实用新型不仅较为稳定的实现对于承重索的固定,从而较佳的提升了索道运输的稳定性;还通过将钢管本体上的受力板的错位设置,避免了同一根钢管本体上的两滑轮上牵引索发生接触,从而较佳的提升了索道运输的稳定性。性。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绍峰 杨少春 黄涛涛 刘云飞 韩清江 汪以文 单长孝 余刚 张启峰 桂杨 余汉伟 高明宇 刘峰 韦国栋 窦鑫 潘顺 马京 杨庆东 汪余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07
技术公布日:2021/12/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