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换道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转辙机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大多数钢厂和矿厂的铁路运输系统在安装转辙机时,还是沿用传统的角钢式安装方式将转辙机固定在钢轨上,安装时需要先精准测量角钢和角型铁的钻孔位置,打孔后角钢通过角型铁与钢轨固定,起缓冲作用的绝缘橡胶板安装在钢轨的外侧,用角形铁固定,待所有的角钢固定好后才能安装转辙机。由于很多时候转辙机安装施工现场并不具备钻孔条件,这就会导致钻孔的位置有时会与现场实际位置有部分偏差,安装后的角钢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角钢变形、转辙机动作方向偏移等现象,并且绝缘橡胶板也会因为钢轨的振动、挤压引起破损和掉落的情况,导致钢轨与角钢短路造成线路红光带,给铁路运输工作造成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辙机安装装置,它可以解决现有角钢式转辙机安装方式钻孔位置会有偏差,且钢轨与角钢会出现短路情况造成线路红光带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转辙机安装装置,包括两根对称设置的槽钢,每根所述槽钢的两端分别设有砼枕安装部和转辙机安装部,所述槽钢于所述砼枕安装部和所述转辙机安装部分别设有多个第一螺栓安装孔和多个第二螺栓安装孔;所述转辙机安装部上表面设有多根槽钢连接杆,每根所述槽钢连接杆上均设有多个第三螺栓安装孔。
5.上述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槽钢连接杆有两根,两根所述槽钢连接杆之间有间隔。
6.进一步的,所述槽钢于所述砼枕安装部的下表面设有绝缘橡胶板。
7.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8.由于砼枕和转辙机的尺寸是固定的,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可以在槽钢和槽钢连接杆上提前精准钻孔,能防止时间的推移各部件出现变形和转辙机动作方向偏移的现象;并且槽钢与钢轨无直接接触,避免出现短路情况造成线路红光带的问题,绝缘橡胶板设置在槽钢和砼枕之间不会掉落,并可起到缓冲作用,避免钢轨振动造成槽钢变形。
附图说明
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1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1.图3是图2的俯视图;
12.图4是图2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14.如图1至图4所示的转辙机安装装置,包括两根对称设置的槽钢1,每根槽钢1的两端分别设有砼枕安装部1-1和转辙机安装部,槽钢1在砼枕安装部1-1和转辙机安装部分别设有多个第一螺栓安装孔1-2和多个第二螺栓安装孔;转辙机安装部上表面设有两根槽钢连接杆2,每根槽钢连接杆2上均设有多个第三螺栓安装孔2-1,两根槽钢连接杆2之间有间隔。槽钢1在砼枕安装部1-1的下表面设有绝缘橡胶板3。
15.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提前在槽钢1、槽钢连接杆2和砼枕上钻好螺栓安装孔,然后将两根槽钢1的开口向下覆盖在相邻两根砼枕的表面,并用多个第一螺栓穿过第一螺栓安装孔1-2和砼枕螺栓孔,将槽钢1的砼枕安装部1-1和砼枕固定在一起;转辙机放在两根槽钢连接杆2上,使用多个第二螺栓穿过转辙机螺栓孔、第三螺栓安装孔2-1和第二螺栓安装孔,将转辙机、槽钢连接杆2和槽钢1的转辙机安装部固定在一起。
16.由于砼枕和转辙机的尺寸是固定的,可以在槽钢1和槽钢连接杆2上提前精准钻孔,能防止时间的推移各部件出现变形和转辙机动作方向偏移的现象;并且槽钢1与钢轨无直接接触,避免出现短路情况造成线路红光带的问题,绝缘橡胶板3设置在槽钢1和砼枕之间不会掉落,并可起到缓冲作用,避免钢轨振动造成槽钢1变形。
技术特征:
1.一种转辙机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根对称设置的槽钢,每根所述槽钢的两端分别设有砼枕安装部和转辙机安装部,所述槽钢于所述砼枕安装部和所述转辙机安装部分别设有多个第一螺栓安装孔和多个第二螺栓安装孔;所述转辙机安装部上表面设有多根槽钢连接杆,每根所述槽钢连接杆上均设有多个第三螺栓安装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辙机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钢连接杆有两根,两根所述槽钢连接杆之间有间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辙机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钢于所述砼枕安装部的下表面设有绝缘橡胶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辙机安装装置,涉及铁路换道设备技术领域;它包括两根对称设置的槽钢,每根所述槽钢的两端分别设有砼枕安装部和转辙机安装部,所述槽钢于所述砼枕安装部和所述转辙机安装部分别设有多个第一螺栓安装孔和多个第二螺栓安装孔;所述转辙机安装部上表面设有多根槽钢连接杆,每根所述槽钢连接杆上均设有多个第三螺栓安装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现有角钢式转辙机安装方式钻孔位置会有偏差,且钢轨与角钢会出现短路情况造成线路红光带的问题。路情况造成线路红光带的问题。路情况造成线路红光带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宾勇靖 王恒 刘仕会 陈向华 覃金宝 陈海宇 覃杰 梁旭昌 覃显淋 廖柳强 肖正洪 黄春峰 刘锦兰 梁惠 管忠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26
技术公布日:2022/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