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浮走行部支撑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55763发布日期:2023-06-04 08:48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磁浮走行部支撑框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磁浮走行部支撑框架。


背景技术:

1、支撑框架作为悬浮模块的组成部分,是走行部主要的承载和传力部件,其为电磁铁单元提供支撑,并为走行部其他部件提供安装接口。

2、现有的支撑框架的零部件种类和数量多,装配工艺复杂(需要粘接和大量的配钻铆接),不同位置的支撑框架存在结构差异,不具有互换性,同时其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多,使悬浮模块没有救援支撑轮和空气弹簧的布置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磁浮走行部支撑框架,以解决现有的支撑框架零部件种类和数量多,装配工艺复杂,不同位置的支撑框架存在结构差异,不具有互换性,同时占用空间多,影响其他部件装配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磁浮走行部支撑框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上部支座和下部支座,所述上部支座通过内侧立板和外侧立板与所述下部支座相连,所述内侧立板和所述外侧立板相对设置,所述上部支座的底面连接有牵引座,所述内侧立板与所述外侧立板之间连接有支撑轮导向座。

4、其中,所述牵引座用于与牵引装置相连,为所述牵引装置提供安装接口,所述支撑轮导向座用于安装救援支撑轮,为所述救援支撑轮提供安装接口。

5、所述支撑框架用于支撑电磁铁单元。

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撑框架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没有粘接、配钻铆接量大幅减少),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完全的互换性,所述支撑框架上设置了救援支撑轮的安装导向接口以及牵引装置的安装接口,同时该支撑框架采用小型化设计,增加了悬浮模块中救援支撑轮和空气弹簧的安装布置空间。

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8、所述支撑轮导向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内侧立板和所述外侧立板的侧面。

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10、所述支撑轮导向座上开设有导向孔。

11、便于所述救援支撑轮的轮架穿过。

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13、所述救援支撑轮的轮架穿过所述导向孔设置,且可沿导向孔轴向运动。

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15、所述牵引座通过定位销和螺栓安装在所述上部支座上。

1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17、所述下部支座的顶面设有纵梁安装接口,其底面设有滑撬安装接口。

18、所述纵梁安装接口处用于安装纵梁,所述滑撬安装接口处用于安装滑撬。

1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20、所述上部支座的顶面设有多个凸台。

21、设置凸台结构,一方面可以减小所述上部支座的厚度,实现减重,另一方面可以减小所述上部支座与电磁铁单元的接触面积,减少上部连接电磁铁单元的热影响,方便散热。

2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23、所有所述凸台在所述上部支座上间隔布置。

2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25、所述凸台上开设有键槽和螺栓孔。

26、所述支撑框架通过平键和螺栓与电磁铁单元底面定位连接。

2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28、所述凸台与所述上部支座为一体成型结构件。

29、可整体铸造成型。

3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31、所述上部支座、所述下部支座、所述内侧立板和所述外侧立板为一体成型结构件。

32、所述支撑框架可采用多个零件分片组装,也可采用整体铸造成型的方式。

3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34、所述上部支座、所述下部支座、所述内侧立板和所述外侧立板上开设至少一个减重孔。

35、在保证所述支撑框架的支撑强度的前提下,通过开设减重孔实现减重。

36、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37、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撑框架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没有粘接、配钻铆接量大幅减少),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完全的互换性,所述支撑框架上设置了救援支撑轮、牵引装置、滑橇的安装接口,同时该支撑框架采用小型化设计,增加了悬浮模块中救援支撑轮和空气弹簧的安装布置空间。

38、2、所述上部支座的顶面设置凸台结构,不仅可以减小所述上部支座的厚度,实现减重,而且可以减小所述上部支座与电磁铁单元的接触面积,减少上部连接电磁铁单元的热影响,方便散热。

39、3、所述支撑框架上开设至少有减重孔,实现支撑框架的轻量化。



技术特征:

1.一种磁浮走行部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浮走行部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浮走行部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浮走行部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浮走行部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浮走行部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浮走行部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磁浮走行部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磁浮走行部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磁浮走行部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的支撑框架零部件种类和数量多,装配工艺复杂,不同位置的支撑框架存在结构差异,不具有互换性,同时占用空间多,影响其他部件装配的问题,提供一种磁浮走行部支撑框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上部支座和下部支座,所述上部支座通过内侧立板和外侧立板与所述下部支座相连,所述内侧立板和所述外侧立板相对设置,所述上部支座的底面连接有牵引座,所述上部支座与所述下部支座之间连接有支撑轮导向座;本技术所述的支撑框架结构简单,装配方便,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完全的互换性,支撑框架上设置了多个部件的安装接口,同时该支撑框架采用小型化设计,增加了悬浮模块中救援支撑轮和空气弹簧的安装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蒋吉飞,田野,熊辉林,刘旭,毕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发展新筑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