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多模块房的棚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13344发布日期:2023-04-29 23:19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多模块房的棚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棚车系统,具体为一种集成多模块房的棚车系统,将多个模块房应用在棚车系统内,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加聚集稳定的休息区域。


背景技术:

1、棚车,又称篷车,俗称闷罐车,是一种封闭的火车车厢,一般用来运送货物。虽然在设计和制造上,棚车比平车要复杂,但是由于不须担心人员或货物被甩出列车的缘故,棚车是最为多用途的铁路货车车厢之一。棚车的侧面有敞门,其大小和开闭方式依设计的用途而定,棚车是铁路货车中的通用车辆,用于运送怕日晒,雨淋、雪侵的货物,包括各种粮谷,日用工业品及贵重仪器设备等。

2、对于运输货物的棚车来说,由于棚车的结构更加简单,使得工作人员的休息区域紧凑且无固定区域,不方便工作人员在棚车内休息。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成多模块房的棚车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棚车的结构更加简单,使得工作人员的休息区域紧凑且无固定区域,不方便工作人员在棚车内休息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3、一种集成多模块房的棚车系统,包括:

4、模块房,按房屋功能分为休息室、洗漱室和储物间

5、旋转式侧进板,铰接在棚车的侧表面,形成模块房进口;

6、轨道分区机构,设置在所述棚车的底板中心轴线两侧,分别形成多个用于限制模块房沿着所述棚车的底板线性移动的安装分区;

7、锁定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轨道分区机构的内部和外侧,用于支撑所述模块房的底部,以提高所述模块房的底板稳定性,并用于锁定所述模块房的四个底角;

8、所述模块房沿着所述旋转式侧进板进入所述棚车内部,并沿着所述轨道分区机构分别移动至不同的安装分区,并在每个安装分区内通过所述锁定支撑组件固定所述模块房,以使得所述模块房固定在所述棚车的两侧,且所述模块房在所述棚车移动时不会发生晃动。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处于所述棚车同一侧的两个相邻的所述模块房通过接口板固定连接。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模块房的侧壁内部填充有保温材料,且每个所述模块房均具有双向换气系统,以调整所述模块房的房体内部空气温度;

11、所述模块房的墙体采用玻璃钢蒙皮和xps保温挤压粘接而成,且所述模块房的墙体内部预埋龙骨及穿线管路,所述模块房的装饰内墙为气泡或布纹型玻璃钢墙板。

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每个模块房内设有布线系统,所述布线系统上设有多个并联的用电端,且每个所述模块房的房体上设有接电插口。

1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棚车内还安装有电池箱,所述电池箱的输出端通过并联接线分别与每个所述模块房的接电插口连接,所述电池箱为每个所述模块房独立供电。

1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模块房的底板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压力传感器,所有的压力传感器连接有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的输出端连接有多个蜂鸣器,每个所述蜂鸣器对应单个所述模块房的安装位置,所述控制系统根据输出数据的压力传感器的位置调控同一水平位置且处于对称分布的所述蜂鸣器工作,以使得所述模块房对称分布在所述棚车的两侧。

1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每个所述模块房内设有用电监控系统,所述用电监控系统为每个所述模块房分配额定的用电量,且所述用电监控系统根据用电量调控每个所述模块房的供电通断。

16、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本实施方式将多个模块房应用在棚车系统内,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加聚集稳定的休息区域。



技术特征:

1.一种集成多模块房的棚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多模块房的棚车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多模块房的棚车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多模块房的棚车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集成多模块房的棚车系统,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多模块房的棚车系统,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多模块房的棚车系统,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多模块房的棚车系统,包括:模块房;轨道分区机构,设置在棚车的底板中心轴线两侧,分别形成多个用于限制模块房沿着棚车的底板线性移动的安装分区;锁定支撑组件,设置在轨道分区机构的内部和外侧,用于支撑模块房的底部,以提高模块房的底板稳定性,并用于锁定模块房的四个底角;模块房沿着旋转式侧进板进入棚车内部,并沿着轨道分区机构分别移动至不同的安装分区,并在每个安装分区内通过锁定支撑组件固定模块房,以使得模块房固定在棚车的两侧,且模块房在棚车移动时不会发生晃动;本发明将多个模块房应用在棚车系统内,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加聚集稳定的休息区域。

技术研发人员:樊益辰,李进,邢爽,续森,李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中天鹏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