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缓冲梁及其辅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21973发布日期:2023-06-01 01:54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车辆缓冲梁及其辅助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轨道车辆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轨道车辆缓冲梁及其辅助结构,通过设置缓冲结构以及辅助装置,优化纵向力传递路径,改善结构受力状态,提高轨道车辆底架的整体承载能力。


背景技术:

1、轨道车辆具有成列编组运行的特点,机车和车辆或车辆和车辆之间通过车钩缓冲装置来连挂、传递牵引力及纵向冲击力,对于普通客货车,主要采用三类车钩缓冲装置,其中一类是车辆中部设置两用车钩,带有能与螺旋车钩连接接口的自动车钩,同时端部两侧设置侧缓冲器,为满足上述这一类钩缓装置的安装要求,要求车辆中部设置牵引梁,用来安装自动车钩和缓冲器;车辆端梁设置若干连接孔,用来安装侧缓冲器;

2、车辆中部纵向力主要靠牵引梁、中梁、侧梁来承担,某些车辆在限界和车宽尺寸限定下,为满足蹬车需要,下侧梁需要截断开设孔洞,下侧梁缺口处成为结构强度的薄弱环节,在侧缓受力后,纵向力通过缓冲梁分别传递给牵引梁和下侧梁,因侧缓水平中心线低于地板面一定尺寸,导致缓冲梁在主要承受纵向力的同时,还承受该纵向力引起的附加弯矩作用,缓冲梁成为结构强度的另一个薄弱点,为满足上述轨道车辆钩缓装置的车体纵向力承载要求,车辆牵引梁、缓冲梁以及侧梁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一般采用增大断面和板厚的方式进行加强,随着纵向力的增大,车辆自重也会增大,在轴重一定的情况下,车辆载重将降低,进而影响车辆经济性。

3、综上,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缓冲梁及其辅助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缓冲梁及其辅助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为满足上述轨道车辆钩缓装置的车体纵向力承载要求,车辆牵引梁、缓冲梁以及侧梁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一般采用增大断面和板厚的方式进行加强,随着纵向力的增大,车辆自重也会增大,在轴重一定的情况下,车辆载重将降低,进而影响车辆经济性的问题。

2、一种轨道车辆缓冲梁,包括下侧梁本体,所述下侧梁本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下侧梁本体均固定连接有枕梁本体,所述枕梁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中梁本体,所述枕梁本体的另一侧设置有牵引梁框架,所述牵引梁框架的一侧与枕梁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牵引梁框架正面和背面的右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大横梁,所述下侧梁本体底部的两端均设置有缓冲梁机构,所述缓冲梁机构包括下底板,所述下底板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外腹板,所述外腹板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冲击座,所述冲击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内腹板,所述内腹板的表面开设有减重孔,所述内腹板与外腹板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斜隔板,所述斜隔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垫板,所述垫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直隔板,所述直隔板的两侧分别与外腹板和内腹板固定连接。

3、优选的,所述牵引梁框架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前从板座和后从板座,且前从板座和后从板座相对的一侧形成缓冲器套口。

4、优选的,所述第一大横梁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纵向梁本体,所述纵向梁本体远离第一大横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大横梁,所述第二大横梁的一端与牵引梁框架固定连接。

5、优选的,还包括支撑梁机构,所述支撑梁机构包括下盖板,所述下盖板的一侧与第一大横梁固定连接,所述下盖板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斜腹板,所述斜腹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斜盖板,所述斜盖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横腹板,所述第一横腹板的底部与下盖板固定连接,所述斜盖板顶部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纵盖板,所述斜腹板的另一侧且与下盖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横腹板,所述第二横腹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盖板。

6、优选的,所述斜盖板和纵盖板的顶部均与第一大横梁的上盖板固定连接,所述下盖板的左侧与下底板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下盖板靠近牵引梁框架的一侧与牵引梁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直隔板和斜隔板的中心线与斜腹板的中心线重合。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9、1、本发明通过设置下侧梁本体、枕梁本体、中梁本体、牵引梁框架、牵引梁框架、第一大横梁、缓冲梁机构、下底板、外腹板、冲击座、内腹板、斜隔板、垫板和直隔板,枕梁本体通过中梁本体和牵引梁框架的连接,配合第一大横梁和缓冲梁机构加强装置的结构强度,同时在支撑梁机构的辅助下形成a字型结构,保证装置结构强度的同时降低自身重量,此外内腹板开设的减重孔可以进一步减少装置重量,通过直隔板和斜隔板的中心线与斜腹板的中心线重合,确保力流传递无偏转,降低节点处应力水平,优化了牵枕缓结构的连接结点和力的传递路径,改善了底架的受力状态,提高了底架及车辆整体承载能力,提高了车厢使用寿命,提高了车厢的运用可靠性和安全性,且在轴重一定前提下,可进一步减轻车辆自重,进而提高增加载重,提高运能,以此减少材料和能源消耗,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10、2、本发明通过设置支撑梁机构、下盖板、斜腹板、斜盖板、第一横腹板、斜盖板、第二横腹板和横盖板,第二横腹板、斜腹板和第一横腹板主要起传递纵向力,斜盖板和第一横腹板起到增加纵向的局部刚度,防止纵梁受力失稳,支撑梁机构采用变断面结构,靠近缓冲梁机构处为大断面,远离缓冲梁机构处为小断面,实现等强度设计,通过支撑梁机构和牵引梁框架、第一大横梁、下底板和下侧梁本体构成整体承载结构,进一步提高了整体承载能力,且配合各个辅助结构形成a字形,让装置具有较大刚度,另一方面对牵引梁框架形成的套口起到局部加强作用,设置支撑梁机构后,可将侧缓处纵向力分解,一部分传递到下侧梁本体,一部分传递到牵引梁框架,再经枕梁本体传递到中梁本体,从而大幅改善缓冲梁受力状态。



技术特征:

1.一种轨道车辆缓冲梁,包括下侧梁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侧梁本体(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下侧梁本体(1)均固定连接有枕梁本体(3),所述枕梁本体(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中梁本体(4),所述枕梁本体(3)的另一侧设置有牵引梁框架(5),所述牵引梁框架(5)的一侧与枕梁本体(3)固定连接,所述牵引梁框架(5)正面和背面的右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大横梁(6),所述下侧梁本体(1)底部的两端均设置有缓冲梁机构(8),所述缓冲梁机构(8)包括下底板(801),所述下底板(801)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外腹板(802),所述外腹板(802)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冲击座(803),所述冲击座(80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内腹板(804),所述内腹板(804)的表面开设有减重孔,所述内腹板(804)与外腹板(802)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斜隔板(805),所述斜隔板(80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垫板(806),所述垫板(80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直隔板(807),所述直隔板(807)的两侧分别与外腹板(802)和内腹板(804)固定连接;

2.一种轨道车辆缓冲梁的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缓冲梁,还包括支撑梁机构(7),所述支撑梁机构(7)包括下盖板(701),所述下盖板(701)的一侧与第一大横梁(6)固定连接,所述下盖板(70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斜腹板(702),所述斜腹板(70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斜盖板(703),所述斜盖板(70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横腹板(704),所述第一横腹板(704)的底部与下盖板(701)固定连接,所述斜盖板(703)顶部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纵盖板(705),所述斜腹板(702)的另一侧且与下盖板(7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横腹板(706),所述第二横腹板(70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盖板(707)。

3.如权利要求2所述轨道车辆缓冲梁的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盖板(703)和纵盖板(705)的顶部均与第一大横梁(6)的上盖板固定连接,所述下盖板(701)的左侧与下底板(801)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轨道车辆缓冲梁的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板(701)靠近牵引梁框架(5)的一侧与牵引梁框架(5)固定连接,所述直隔板(807)和斜隔板(805)的中心线与斜腹板(702)的中心线重合。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缓冲梁,包括下侧梁本体,所述下侧梁本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下侧梁本体均固定连接有枕梁本体,本发明通过设置下侧梁本体、枕梁本体、中梁本体、牵引梁框架、牵引梁框架、第一大横梁、缓冲梁机构、下底板、外腹板、冲击座、内腹板、斜隔板、垫板和直隔板,枕梁本体通过中梁本体和牵引梁框架的连接,配合第一大横梁和缓冲梁机构加强装置的结构强度,同时在支撑梁机构的辅助下形成A字型结构,保证装置结构强度的同时降低自身重量,解决车辆牵引梁、缓冲梁以及侧梁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一般采用增大断面和板厚的方式进行加强,随着纵向力的增大,车辆自重也会增大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赵建,孙秀,刘岗,邬勇辉,严俊峰,王磊,雷恩强,李嘉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瑞铁轨道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