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车司机室结构及具有其的机车车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36316发布日期:2023-09-21 23:58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车司机室结构及具有其的机车车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尤其涉及一种机车司机室结构及具有其的机车车体。


背景技术:

1、机车特别是重载机车要求车体强度和刚度大,为保证其强度和刚度,司机室结构一般采用整体结构,通过与车体其它部件焊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承载结构。由于该类结构空间限制,整体司机操纵台无法进入司机室,只能采用散件进入司机室,再在司机室内进行组装。但因司机室内空间狭小、司机操纵台内设备众多,工人不仅作业强度高、占用台位时间长、效益低,而且因视觉受限和操作空间限制,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另外该类结构如在列车发生意外碰撞事故,司机室损坏需修复时,修复工作量大、周期长。

2、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cn201619572u公开了一种可拆卸式司机室,该司机室整体(包括司机室后墙)通过紧固件的连接方式与车体其他部件相连,司机室内部设备的安装都可在车下进行,改善了施工条件,方便了维护。但该方案存在以下不足:1、车体纵向载荷通过紧固件传递,紧固件易被剪断,大纵向载荷机车车体的强度和刚度难以满足;2、可拆卸司机室前端下部与车体底架前端上部接平,因底架端部刚度大,在列车发生纵向碰撞时,司机室结构吸能量非常有限,同时对司机室来说,撞击力完全由螺栓的抗剪切力承受,因而耐撞性不足,特别是司机室在受到横向碰撞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可拆卸司机室的可拆卸部分抵抗碰撞性能差以及可拆卸司机室的车体强度和刚度不足等缺陷,提供一种机车司机室结构及具有其的机车车体,以提高司机室可拆卸部分的耐碰撞性能,提高可拆卸司机室的车体强度和刚度。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车司机室结构,包括固定安装在车体底架上的司机室后端的固定部分和司机室前端的可拆卸部分;其结构特点是,

3、所述车体底架的前端部设有第一沉台,所述第一沉台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前挡板,所述前挡板的顶端面高于所述第一沉台的顶端面,所述第一沉台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后端板,所述前挡板和所述后端板的左端部之间和右端部之间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所述第一连接梁、所述第二连接梁的底端与所述第一沉台的顶端面固定连接;

4、所述可拆卸部分左右端部的底端面置于所述第一沉台左右端部的顶端面上部,所述可拆卸部分的底部防撞座与所述第一连接梁、所述前挡板、所述第二连接梁通过若干个紧固件进行固定连接;

5、所述可拆卸部分的后端连接法兰与所述固定部分的前端连接法兰之间通过多个紧固件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可拆卸部分和所述固定部分的分界面设于车钩法兰安装面前端侧或车钩箱后从板座端平面的前端侧;

6、所述第一沉台的顶端面上方设有用于安装司机室操纵台的安装结构。

7、上述一种机车司机室结构的可拆卸部分的底端面置于第一沉台的顶端面上部,可拆卸部分的底部防撞座与第一连接梁、前挡板、第二连接梁通过若干个紧固件进行固定连接,因此,司机室的可拆卸部分在受到碰撞时,可拆卸部分的后面都有坚固的结构撑住或抵住,提高了司机室可拆卸部分的耐碰撞性能。

8、进一步的,所述可拆卸部分和所述固定部分的分界面与车钩法兰安装面或车钩箱后从板座端平面之间的间距l1取值为50mm~350mm。在操纵台能整体调入、调出司机室内的前提下,l1应尽可能大,以便车体承载结构有较大的垂向刚度,且能承受机车大纵向载荷。

9、进一步的,所述可拆卸部分的最前端位于所述前挡板的前方,所述最前端与所述前挡板之间的间距l2取值为300mm~350mm。在确保机车重联能安全通过r125曲线各工况的前提下,l2应尽可能大,便于列车碰撞时司机室可拆卸部分能尽可能多的吸能。

10、进一步的,所述前挡板和所述后端板之间还设有多根第三连接梁,各所述第三连接梁的底端与所述第一沉台的顶端面固定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多个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固定设于相应的连接梁顶端上或通过连接板与相应的连接梁进行固定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梁、所述第二连接梁、所述第三连接梁的底部均设有横向贯穿的排水孔,所述第一沉台的前端部左右两侧均设有排水结构。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梁和所述第二连接梁均为z形梁。

14、进一步的,所述车体底架前端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设有左部造型结构和右部造型结构,所述左部造型结构和所述右部造型结构的顶端面与所述第一沉台的顶端面齐平。

15、进一步的,所述可拆卸部分的底端面与所述第一沉台的顶端面的间距,所述可拆卸部分的底部防撞座内侧表面与所述第一连接梁、所述前挡板、所述第二连接梁的外侧表面间距以及所述可拆卸部分的后端连接法兰表面与所述固定部分的前端连接法兰表面间距l4取值为10mm~12mm;所述底部防撞座的内侧表面与所述第一连接梁外侧表面、所述前挡板外侧表面、所述第二连接梁外侧表面的紧固件连接处均设有调节垫片;所述可拆卸部分的后端连接法兰外表面与所述固定部分的前端连接法兰外表面的紧固件连接处之间均设有调节垫片;所述可拆卸部分的底端面与所述第一沉台的顶端面之间的缝隙处填充有密封胶;所述可拆卸部分的底部防撞座与所述前挡板之间的外部缝隙处填充有密封胶;所述可拆卸部分的后端连接法兰与所述固定部分的前端连接法兰之间的缝隙处填充有密封胶。由此,可消除制造误差,确保密缝胶层美观。

16、基于同一个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机车车体,包括车体,其结构特点是,所述车体的机车司机室结构、车体底架为上述的机车司机室结构和车体底架。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8、一、可实现操纵台在车外组装后整体调入司机室,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维护方便。

19、二、车体纵向承载能力强且刚度好。

20、三、司机室可拆卸部分耐碰撞性能好,在碰撞时能更好的对司乘人员提供保护。

21、四、绿色环保,回收再利用率高且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机车司机室结构,包括固定安装在车体底架(1)上的司机室后端的固定部分(2)和司机室前端的可拆卸部分(3);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底架(1)的前端部设有第一沉台,所述第一沉台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前挡板(11),所述前挡板(11)的顶端面高于所述第一沉台的顶端面,所述第一沉台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后端板(12),所述前挡板(11)和所述后端板(12)的左端部之间和右端部之间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梁(13)和第二连接梁(14),所述第一连接梁(13)、所述第二连接梁(14)的底端与所述第一沉台的顶端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车司机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部分(3)和所述固定部分(2)的分界面(b-b)与车钩法兰安装面或车钩箱后从板座端平面之间的间距l1取值为50mm~3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车司机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部分(3)的最前端位于所述前挡板(11)的前方,所述最前端与所述前挡板(11)之间的间距l2取值为300mm~35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车司机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板(11)和所述后端板(12)之间还设有多根第三连接梁(15),各所述第三连接梁(15)的底端与所述第一沉台的顶端面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车司机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4)包括多个安装座(41),所述安装座(41)固定设于相应的连接梁顶端上或通过连接板(42)与相应的连接梁进行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车司机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梁(13)、所述第二连接梁(14)、所述第三连接梁(15)的底部均设有横向贯穿的排水孔(16),所述第一沉台的前端部两侧设有排水结构(1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车司机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梁(13)和所述第二连接梁(14)均为z形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车司机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底架(1)前端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设有左部造型结构(5)和右部造型结构(6),所述左部造型结构(5)和所述右部造型结构(6)的顶端面与所述第一沉台的顶端面齐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车司机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部分(3)的底端面与所述第一沉台的顶端面的间距、所述可拆卸部分(3)的底部防撞座(34)内侧表面与所述第一连接梁(13)、所述前挡板(11)、所述第二连接梁(14)的外侧表面间距以及所述可拆卸部分(3)的后端连接法兰(31)表面与所述固定部分(2)的前端连接法兰(21)表面间距l4的取值为10mm~12mm;所述底部防撞座(34)的内侧表面与所述第一连接梁(13)外侧表面、所述前挡板(11)外侧表面、所述第二连接梁(14)外侧表面的紧固件连接处均设有调节垫片(7);所述可拆卸部分(3)的后端连接法兰(31)外表面与所述固定部分(2)的前端连接法兰(21)外表面的紧固件连接处之间均设有调节垫片(7);所述可拆卸部分(3)的底端面与所述第一沉台的顶端面之间的缝隙处填充有密封胶(8);所述可拆卸部分(3)的底部防撞座(34)与所述前挡板(11)之间的外部缝隙处填充有密封胶(8);所述可拆卸部分(3)的后端连接法兰(31)与所述固定部分(2)的前端连接法兰(21)之间的缝隙处填充有密封胶(8)。

10.一种机车车体,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的司机室结构、车体底架(1)为为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司机室结构、车体底架(1)。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车司机室结构及具有其的机车车体,机车司机室结构包括固定安装在车体底架上的司机室后端的固定部分和司机室前端的可拆卸部分;车体底架的前端部设有第一沉台,第一沉台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有前挡板和后端板,前挡板和后端板的左端部之间和右端部之间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可拆卸部分左右端部的底端面置于第一沉台左右端部的顶端面上部,可拆卸部分的底部防撞座与第一连接梁、前挡板、第二连接梁通过若干个紧固件进行固定连接;可拆卸部分的后端连接法兰与固定部分的前端连接法兰之间通过多个紧固件进行固定连接。本发明提高了司机室可拆卸部分的耐碰撞性能,提高了可拆卸司机室的车体强度和刚度。

技术研发人员:闵阳春,金希红,张兴,谷祥帅,刘助新,孙亚洲,曹媛,李龙,赵彦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