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装置及轨道交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77147发布日期:2024-01-16 11:12阅读:17来源:国知局
承载装置及轨道交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承载装置及轨道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1、目前,在车辆等技术领域中,逐渐利用氢能等清洁能源作为动力来源,例如,在空铁交通系统中,配备氢燃料电池,通过氢燃料电池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满足动力系统的用电需求,此时,一般通过承载装置来放置储存瓶,通过储存瓶储存氢气。为了提高车辆的续航性能,需要搭载较大容量的储存瓶。一些技术中,在承载装置上层叠设置多个容置空间,储存瓶水平布置在容置空间内,从而可容置多个储存瓶,但是,这种设置方式,不便于储存瓶的取出,检修维护的工作量大,且需要使用吊运设备才能将储存瓶取出,难以适用于没有吊运设备的场合,例如不便于紧急维护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如何便于承载装置中放置的储存瓶取出的问题。

2、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个方面,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承载装置,包括承载本体、连接座和绳轮机构;所述承载本体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容置空间以及与所述容置空间对应设置的连通口,所述容置空间用于竖向容置储存瓶,所述连通口位于竖直面内,用于对应的所述容置空间与外部环境的连通,且用于所述储存瓶的通过;所述连接座对应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底部,且可转动地与所述承载本体连接,所述连接座的转动轴线为水平轴线,所述连接座用于与所述储存瓶的底端连接;所述绳轮机构包括定滑轮和拉绳,所述定滑轮安装于所述承载本体上且对应于所述容置空间设置,所述拉绳用于绕经所述定滑轮并与对应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所述储存瓶连接;通过所述拉绳的拉紧运动和所述连接座的第一转动运动实现所述储存瓶在对应的所述容置空间内竖起,和/或,通过所述拉绳的放松运动和所述连接座的第二转动运动实现所述储存瓶朝向对应的所述容置空间的所述连通口一侧放倒,其中,所述第一转动运动和所述第二转动运动时所述连接座的转动方向相反。

3、可选地,所述定滑轮包括第一定滑轮或第二定滑轮;所述第一定滑轮设置于所述承载本体上,且位于对应的所述容置空间处所述连通口的相邻一侧或两侧,所述拉绳绕经所述储存瓶和所述第一定滑轮后第一端固定,第二端用于施力;所述第二定滑轮位于对应的所述容置空间的顶部和/或位于对应的所述容置空间处所述连通口的相对一侧,所述拉绳绕经所述第二定滑轮后第一端与所述储存瓶的第一位置连接,第二端用于施力;当施力拉紧所述第二端时,所述拉绳用于进行所述拉紧运动,当施力放松所述第二端时,所述拉绳用于进行所述放松运动。

4、可选地,当所述定滑轮包括所述第一定滑轮且所述储存瓶竖直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时,所述第一定滑轮在上下方向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储存瓶的标定段设置;当所述定滑轮包括所述第二定滑轮且所述储存瓶竖直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时,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上下方向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储存瓶的所述标定段设置;其中,所述标定段为所述储存瓶在所述上下方向上从上至下的1/5分位至1/3分位之间的长度段。

5、可选地,承载装置还包括收放卷机构,所述拉绳绕经所述收放卷机构,所述收放卷机构用于收卷并使所述拉绳进行拉紧运动,还用于放卷并使所述拉绳进行放松运动,所述收放卷机构包括用于锁止的锁止结构。

6、可选地,所述承载本体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对应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底部,所述连接座与所述支撑座转动连接;

7、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储存瓶的底端的部分容置于所述定位孔,并在所述定位孔边缘与所述连接座抵接,或者,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储存瓶的底端的部分容置于所述定位槽,并在所述定位槽的边缘与所述连接座抵接。

8、可选地,承载装置还包括第二限位件,当所述储存瓶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第二限位件分别与所述承载本体和所述连接座连接,并限制所述连接座的转动;通过拆卸所述第二限位件或调整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位置解除对所述连接座的位置限定。

9、可选地,承载装置还包括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承载本体可拆卸连接,当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承载本体连接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储存瓶抵接并将所述储存瓶限制在所述容置空间内。

10、可选地,所述承载本体包括限位座,所述限位座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处背离所述连通口的一侧,所述第一限位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储存瓶靠近所述连通口的一侧,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限位座分别形成有与所述储存瓶相贴合的第一环形贴合段和第二环形贴合段,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限位座可拆卸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环形贴合段和所述第二环形贴合段共同形成对所述储存瓶的环抱限位。

11、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如上第一方面所述的承载装置。

12、可选地,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内设置有储藏室,所述承载装置布置于所述储藏室内。

13、相对于相关的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的承载装置及轨道交通系统中,承载本体形成有用于竖直容置储存瓶的容置空间,且对应于容置空间形成有用于储存瓶通过的连通口,连通口位于竖直面内,其可在目标水平连通方向实现对应的容置空间与外部环境的连通,当储存瓶沿竖向容置于容置空间时,其底端承载于连接座上,通过拉绳或者其他的例如后文描述的第一限位件实现储存瓶在容置空间内的位置限定,当需要将储存瓶从容置空间取出时,解除储存瓶在容置空间内的位置限定,并使得拉绳进行放松运动,也即使得拉绳变为松弛状态,由于连接座与承载本体转动连接,且连接座的转动轴线为水平轴线,例如转动轴线与对应的连通口所在的竖直面平行,也即,转动轴线与目标水平连通方向垂直,在例如储存瓶的重力作用下(一些情况下可以人工调整其储存瓶的倾斜方向),储存瓶会向连通口所在的一侧倾斜,连接座适应性地随储存瓶进行第二转动运动,此过程中,拉绳在一定程度上承受储存瓶的重力,如此通过拉绳的放松运动可实现储存瓶的放倒,例如使得储存瓶倾斜后承载于搬运小车,并通过搬运小车运走,即使无吊车等吊运设备,也能够很方便地将储存瓶从容置空间取出,当然一些情况下,若是仅需要对储存瓶的顶部进行操作,也可以通过拉绳的放松运动使得储存瓶倾斜至能够进行相应操作的位姿,然后进行相应操作即可,便于对储存瓶的检修维护作业;另外,在必要时,可以使拉绳进行拉紧运动,也即,使得拉绳绷紧并运动,借助于拉绳将储存瓶竖起至容置于容置空间内,此过程中,连接座适应性地随储存瓶进行第一转动运动,然后对储存瓶进行位置固定即可。本实用新型借助于拉绳的放松运动和拉紧运动可实现储存瓶的放倒或竖起,即使没有吊运设备也能实现对储存瓶的检修、维护或取放作业,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在不出现超高的基础上,储存瓶可以采用长度较长的瓶体,从而可以获得更大的储存容量。



技术特征:

1.一种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本体(1)、连接座(2)和绳轮机构(3);所述承载本体(1)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容置空间(11)以及与所述容置空间(11)对应设置的连通口(12),所述容置空间(11)用于竖向容置储存瓶(5),所述连通口(12)位于竖直面内,用于对应的所述容置空间(11)与外部环境的连通,且用于所述储存瓶(5)的通过;所述连接座(2)对应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11)的底部,且可转动地与所述承载本体(1)连接,所述连接座(2)的转动轴线为水平轴线,所述连接座(2)用于与所述储存瓶(5)的底端连接;所述绳轮机构(3)包括定滑轮和拉绳(32),所述定滑轮安装于所述承载本体(1)上且对应于所述容置空间(11)设置,所述拉绳(32)用于绕经所述定滑轮并与对应所述容置空间(11)内的所述储存瓶(5)连接;通过所述拉绳(32)的拉紧运动和所述连接座(2)的第一转动运动实现所述储存瓶(5)在对应的所述容置空间(11)内竖起,和/或,通过所述拉绳(32)的放松运动和所述连接座(2)的第二转动运动实现所述储存瓶(5)朝向对应的所述容置空间(11)的所述连通口(12)一侧放倒,其中,所述第一转动运动和所述第二转动运动时所述连接座(2)的转动方向相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滑轮包括第一定滑轮(31)或第二定滑轮(33);所述第一定滑轮(31)设置于所述承载本体(1)上,且位于对应的所述容置空间(11)处所述连通口(12)的相邻一侧或两侧,所述拉绳(32)绕经所述储存瓶(5)和所述第一定滑轮(31)后第一端固定,第二端用于施力;所述第二定滑轮(33)位于对应的所述容置空间(11)的顶部和/或位于对应的所述容置空间(11)处所述连通口(12)的相对一侧,所述拉绳(32)绕经所述第二定滑轮(33)后第一端与所述储存瓶(5)的第一位置连接,第二端用于施力;当施力拉紧所述第二端时,所述拉绳(32)用于进行所述拉紧运动,当施力放松所述第二端时,所述拉绳(32)用于进行所述放松运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定滑轮包括所述第一定滑轮(31)且所述储存瓶(5)竖直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11)时,所述第一定滑轮(31)在上下方向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储存瓶(5)的标定段设置;当所述定滑轮包括所述第二定滑轮(33)且所述储存瓶(5)竖直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11)时,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上下方向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储存瓶(5)的所述标定段设置;其中,所述标定段为所述储存瓶(5)在所述上下方向上从上至下的1/5分位至1/3分位之间的长度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放卷机构,所述拉绳(32)绕经所述收放卷机构,所述收放卷机构用于收卷并使所述拉绳(32)进行拉紧运动,还用于放卷并使所述拉绳(32)进行放松运动,所述收放卷机构包括用于锁止的锁止结构。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本体(1)包括支撑座(17),所述支撑座(17)对应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11)的底部,所述连接座(2)与所述支撑座(17)转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限位件,当所述储存瓶(5)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第二限位件分别与所述承载本体(1)和所述连接座(2)连接,并限制所述连接座(2)的转动;通过拆卸所述第二限位件或调整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位置解除对所述连接座(2)的位置限定。

7.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限位件(4),所述第一限位件(4)与所述承载本体(1)可拆卸连接,当所述第一限位件(4)与所述承载本体(1)连接时,所述第一限位件(4)与所述储存瓶(5)抵接并将所述储存瓶(5)限制在所述容置空间(11)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本体(1)包括限位座(13),所述限位座(13)位于所述容置空间(11)处背离所述连通口(12)的一侧,所述第一限位件(4)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储存瓶(5)靠近所述连通口(12)的一侧,所述第一限位件(4)和所述限位座(13)分别形成有与所述储存瓶(5)相贴合的第一环形贴合段(41)和第二环形贴合段,所述第一限位件(4)与所述限位座(13)可拆卸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环形贴合段(41)和所述第二环形贴合段共同形成对所述储存瓶(5)的环抱限位。

9.一种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承载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内设置有储藏室,所述承载装置布置于所述储藏室内。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承载装置及轨道交通系统,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承载装置包括承载本体、连接座和绳轮机构;承载本体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容置空间以及与容置空间对应设置的连通口,容置空间用于竖向容置储存瓶,连通口位于竖直面内,用于对应的容置空间与外部环境的连通,且用于储存瓶的通过;连接座对应设置于容置空间的底部,且可转动地与承载本体连接,连接座的转动轴线为水平轴线,连接座用于与储存瓶的底端连接;绳轮机构包括定滑轮和拉绳,定滑轮安装于承载本体上且对应于容置空间设置,拉绳用于绕经定滑轮并与对应容置空间内的储存瓶连接;通过拉绳的拉紧或放松实现对应容置空间内储存瓶的竖起或放倒,连接座随储存瓶运动而转动。

技术研发人员:谢波,张水清,刘勇,周飞,周厚益,左长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京兰空铁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