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列车用的弹性连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8873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合并列车用的弹性连接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列车用的弹性连接装置,特别是合并列车用的弹性连接车。
现有的列车多为单列运行,即单元列车,它由一台机车拖带若干车厢组成,为增加铁路运载量,采用由多列单元列车串连偏组成为合并列车,每相邻的两列单元列车之间采用由缓冲器和车钩构成的弹性连接装置进行连接,由于这种弹性连接装置存在以下缺陷缓冲程小,小于1米,通常仅为10~20cm,且难于反映出列车运行中车钩力大小,因此使得1、合并列车的各单元列车进行编组接车时,会产生很大的冲击,致使操作控制比较困难,2、这种弹性连接装置难以反映出车钩力的大小,因而无法据此对车钩所承受的力主动进行调整,使得组成合并列车的单元列车数受连接装置车钩强度的限制,3、合并列车运行时,各列单元列车必须保持同步操纵,这就使得处于上、下坡不同坡道上的前、后相连接的两列单元列车的机车功率不能充分发挥,合并列车越长,整车功率损失越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合并列车用的弹性连接车,替代原有合并列车用的弹性连接装置,它可以克服上述缺陷,增大缓冲程,使单元列车编组成为合并列车时,接车操作控制容易,避免大的冲击,可快速灵活地实现编组接车,同时可使运行中处于上、下坡不同坡道上的单元列车各自发挥适当的功率,从而使合并列车的整车功率得到充分发挥,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弹性连接车易于反映出车钩力大小,从而运行中能使各单元列车据此对车钩力进行主动调整,使合并列车长度不受车钩强度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解决方案主要由空气液压弹簧[1]、与车体[2]及车钩臂[16],缓冲器[17]和车钩[18]构成,参见附图4,1,2,3,5。


如下附图1 空气液压弹簧与车体、车钩结构示意的纵剖视图附图2 空气液压弹簧与车体、车钩结构示意俯视剖视图附图3 空气液压弹簧与车体、车钩结构示意横剖视图附图4 合并列车用的弹性连接车总体结构示意图(两个空气液压弹簧)附图5 合并列车用的弹性连接车总体结构示意图(一个空气液压弹簧)车体[2]主要由底架[11]、转向架[13]与车轮[14]构成,底架[11]由纵梁[12]与横梁[15]固连成一个矩形长框架,靠近矩形底架[11]两端处,在底架[11]下部各固连一个转向架[13],车轮[14]通过轮轴分别装在两个转向架[13]上。在车体[2]的底架[11]上部,对称于底架[11]的横轴中心线,两边各装有空气液压弹簧[1],空气液压弹簧[1]主要由气液罐[3]、活塞缸[4]、活塞[6]、活塞杆[9]与弹性连接管道[7]组成。活塞缸[4]被活塞[6]分隔成两个活塞腔,分别以弹性连接管道[7]与气液罐[3]中分隔开的两个容腔相连通,在其中充以空气和液压油。活塞杆[9]一端固连活塞[6],另一端通过球铰[10]固连于底架[11]上,气液罐[3]两端藉助支撑杆[8]固连于车钩臂[16]上,活塞缸[4]在缸体中部外面通过球铰[5]固连于车钩臂[16]框体内的腔壁上,车钩臂[16]藉助滑动导轨可在底架[11]内沿向绅缩滑移。滑动导轨由车钩臂[16]体外两侧纵向凹形滑槽[19],与底架[11]内侧两边纵向凸导条[20]两者相匹配构成。活塞缸[4]为一个厚壁长圆筒结构,长圆筒的两端面为球面,一端的球面中心开有圆孔,活塞杆[9]为一根长圆杆,穿过此圆孔,车钩臂[16]为一根中空的矩形截面的长杆状框体。气液罐[3]为一个厚壁长圆筒形密闭容器,容器的两端面为球面,中部有一横隔球面将容器分隔为两个容腔。缓冲器[17]与车钩[18]、转向架[13]及车轮[14]均为现有普通列车用的常规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方案是,车体[2]上只在一端装有空气液压弹簧[1],在底架[11]固连球铰[10]的一端,再通过缓冲器[17]固连一个车钩[18],参见附图5。
本实用新型用于合并列车连接各单元列车时,主要由空气液压弹簧[1]承当缓冲作用,缓冲器[17]仅在压死起起作用,缓冲程大小主要取于活塞缸[4]的容腔长度,可长达数米,当合并列车处于稳定工况运行时,弹性连接车的车钩承受的力趋近于零,活塞[6]处于活塞缸[4]容腔的正中间位置,活塞缸[4]被活塞[6]分隔开的两个活塞控及相应的气液罐[3]的两个容腔及其连通的两根弹性管道[7]中的气液作用活塞两边的压力相等,压力差为零;当合并列车处于不稳定工况下,即起动,调速,制动,坡道改变或编组按车时,弹性连接车的车钩就承受力,此时活塞[6]偏离活塞缸[4]容腔的正中位置,两边的压力不等,压力差不为零,当活塞[6]处于活塞缸[4]容腔中两端极限位置时,活塞[6]两边的压力差最大。压力差即为车钩力大小,而压力差的大小又与活塞[6]在活塞缸[4]容腔中的位置有着对应的关系,活塞[6]的位置可以容易测定出来。它反映了车钩力大小,通过测量装置可转换为反应车钩力大小的电信号输送给列车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可以利用活塞[6]的位置作为信号方便地反映出车钩力的大小,运行中各单元列车可以根据这个反映车钩力大小的信号来调整控制各自的功率,使之充分发挥功率,同时也可调整控制功率,使车钩力不超过车钩强度,从而使合并列车长度不受车钩强度限制。另外由于活塞缸[4]容腔长度所决定的弹性缓冲程可长达数米,对于合并列车编组接车时,方便操作控制,既可避免造成重大冲击,又可使编组接车快速灵活。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是采用两个空气液压弹簧[1]与车体[2]按上述制成60吨连接力的弹性连接车,车体[2]的底架[11]由两根纵梁[12]和四根横梁[15],固连成矩形框架,采用工字钢梁。转向架[13]、车轮[14]、缓冲器[17]、车钩[18]均采用现有列车的常规构件,缓冲器[17]、车钩[18]采用60吨规格件。空气液压弹簧[1]的气液罐[3]为一个直径600mm,长6000mm,用钢板制成壁厚为10mm的长圆筒,两端面为球面,中间分隔容腔的隔板厚10mm,活塞缸[4]为一个内径400mm,长5000mm,用钢板制成壁厚为20mm的长圆筒,两端面为球面,管道[7]内径5mm,耐压100公斤/平方厘米的弹性管,活塞杆为直径160mm的长圆杆,滑动导轨的凹形滑槽[19]及凸形导条[20]的尺寸为40mm×80mm,活塞[6]在活塞缸[4]中处于两端极限位置时,两个极限位置的活塞间距离为4米,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程为8米。液压油采用常规液压油,液压缸[4]、管道[7]、气液罐[3]中总充油量为1.5吨。
权利要求1.一种合并列车用的弹性连接车,主要由空气液压弹簧[1]与车体[2]及车钩臂[16],缓冲器[17]和车钩[18]构成,车体[2]主要由底架[11]、转向架[13]与车轮[14]构成,其特征在于,车体[2]的底架[11]上部,对称于底架[11]的横轴中心线,两边各装有空气液压弹簧[1],空气液压弹簧[1]主要由气液罐[3]、活塞缸[4]、活塞[6]、活塞杆[9]与弹性连接管道[7]组成,活塞缸[4]被活塞[6]分隔成两个活塞腔,分别以弹性连接管道[7]与气液罐[3]中分隔开的两个容腔相连通,在其中充以空气和液压油,活塞杆[9]一端固连活塞[6],另一端通过球铰[5]固连于底架[11]上,空气罐[3]两端藉助支撑杆[8]固连于车钩臂[16]上,活塞缸[4]在缸体中部外面通过球铰[5]固连于车钩臂[16]框体内的腔壁上,车钩臂[16]藉助滑动导轨可在底架[11]内沿纵向伸缩滑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并列车用的弹性连接车,其特征在于车体[2]上只在一端装有空气液压弹簧[1],在底架[11]固连球铰[10]的一端,再通过缓冲器[17]固连一个车钩[18]。
专利摘要一种合并列车用的弹性连接车,用于连接单列车组成合并列车,主要由支于转向架上的车体和空气液压弹簧构成,空气液压弹簧由有两个分隔容腔的气液罐与被活塞分隔开的两个活塞腔分别用管道连通构成。活塞杆用球铰固连于车体底架上,活塞缸用球铰固连于车钩臂上,由此构成车体与车钩弹性连接,活塞带动车钩臂沿纵向滑移屈伸。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大大增加连接的弹性和缓冲程,并能方便地反映出车钩力大小,使合并列车编组接车时减小冲击,快速灵活,同时使合并列车运行中可充分发挥功率,还可使合并列车长度加长,不受车钩强度限制。
文档编号B61G3/00GK2075165SQ9021598
公开日1991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1990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1990年10月16日
发明者李云章 申请人:李云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