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混凝土轨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路混凝土轨枕,属于对现有PC轨枕的改进。
铁路建设中,混凝土轨枕已基本取代枕木。由于混凝土轨枕独特的力学性能和抗风、雨特性,使其得到广泛应用。轨枕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机车的运行安全和行车速度,自五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开始研制生产和推广应用PC轨枕。三十多年来,先后生产了大小铁路使用的各种型号的PC轨枕已有十多种之多。这些轨枕的外形横断面均为正梯形,因此共同存在着两个无法克服的缺点,第一,它只有负弯矩部分能够充分发挥钢筋和混凝土各自的力学性能和优势;而轨下两个主要部位的正弯矩部分却无法充分发挥钢筋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优势,因此难以达到五十年设计要求;其二,这种轨枕组成的轨排,在与道床结合后,二者无法形成相互制约的、强有力的有机整体,经济和技术效益均低,难以满足列车安全和平稳运行的实际需要,这也是我国铁路质量水平仅居中等、时速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种改进的混凝土轨枕,该轨枕轨下正弯矩部分采用了新的形式,使其能充分发挥钢筋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提高了轨枕轨排的稳定性,克服了现有技术之不足。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了如下设计方案,轨枕中部负弯矩部分为正梯形,两轨下侧正弯矩部分可采用下列两种方式正弯矩部分之断面形状为倒梯形,即上底边大于下底边,轨枕长端侧面与底面的夹角取105-135°为宜。
轨下正弯矩部分之断面形状还可以由两部分组成上部分是正梯形,下部分是倒梯形状,并且下部分倒梯形的高大于上部分正梯形的高,下部分倒梯形的侧边与底边夹角为105-135°。
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轨枕中部也就是轨枕负弯矩部分断面形状为上底边小于下底边的正梯形。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正负弯矩部分都能充分发挥钢筋和混凝土各自的力学性能优势;同时在使用中其受力条件还能得到全面改善。因此,其使用期可达到或超过五十年的设计要求;此外,用这种轨枕组成的轨排,在与道床结合后,彼此之间能够形成相互制约的、强有力的有机整体,从而使各主要部位的道碴由被动工作状态转变为主动工作状态,轨枕受力更符合力学规律,受力条件可得到全面改善,还能有效地提高轨道的刚度和平均受力水平面,提高道床对轨排的控制力;可最大限度地缩小轨缝,减少对轨道和机车的破坏与磨损,从而降低维修养护工人的劳动强度,确保列车安全和平稳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轨枕结构同样适合于木质轨枕。
以下结合附图及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1给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视图(局部剖示)。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5是图1的A-A剖示图。
图6是图1的B-B剖视图。
参照图1和图6,轨枕中部负弯矩部分3其断面为正梯形,如图1和图5所示,承轨台2下侧的轨枕正弯矩部分9其断面形状是由上面正梯形、下部分倒梯形组成的六边形状,而且下部分倒梯形的高大于上部分正梯形的高。
轨枕下侧面7与轨枕底面8的夹角选择在105-135°范围。
轨枕内横向设置有预应加强钢筋10,承轨台上开有固定用螺钉孔4,用于将轨枕与道床紧固。
1、轨枕端部顶面,2、承轨台,3、负弯矩部分,4、螺钉孔,5、轨枕端部侧面,6、轨枕正弯矩部分上侧面,7、轨枕正弯矩部分下侧面,8、轨枕底部,9、轨枕正弯矩部分,10、加强钢筋。
权利要求1.一种混凝土轨枕,其特征在于承轨台下侧的正弯矩部分之断面为倒梯形,梯形上底边大于下底边。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轨枕,其特征在于承轨台下侧的正弯矩部分的轨枕侧面与底面的夹角为105-1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轨枕,其特征在于承轨台下侧的正弯矩部分的断面形状上部分为正梯形,下部分为倒梯形,下部分倒梯形的侧面与底面的夹角为105-135°。
专利摘要一种混凝土轨枕,其中部负弯矩部分为正梯形,两轨下正弯矩部分为高度不等的正梯形和倒梯形组成的六棱形,轨枕横向侧面与底面夹角为105—135°,使得正负弯矩部分都能充分发挥钢筋和混凝土各自的力学性能优势,同时在使用中其受力条件得到了全面改善;用此轨枕组成的轨排,在与道床结合后,能够形成相互制约的强有力的有机整体,提高道床对轨排的控制力,降低了维修工人的劳动强度,可确保列车安全运行。
文档编号E01B3/00GK2173270SQ9321851
公开日1994年8月3日 申请日期1993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1993年7月16日
发明者陈德学 申请人:陈德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