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连接在两节车厢之间的通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在两节车厢、特别是连接在两节有轨机车车厢之间并通过一个折棚式的外壳全部封闭起来的通道装置。该装置由两个长度可变的基本构件组成。其中,各构件的一端与一节车厢连接,而两构件的自由端至少部分地相互可分地连接。每个基本构件上都有可开合的通道地板件、一个折棚式的外壳件,在某些情况下还有一个棚顶护板。在外壳件的自由端处环绕着外壳设置有若干个可相互连接的中心框架。该框架通过至少两个延伸在车厢之间、长度可变且基本上在水平方向上传力的支撑件从框架的上方或下方支撑或承载。
连接在两有轨车厢之间的通道装置的各种结构是已知的,而且在这些通道装置上存在的各种问题也同样是已知的。
其中的一个问题是,由一个或两个基本构件组成的这种装置用什么方式支撑才能获得最简单的结构并且为使用者提供最可靠的通道。为此,这种通道装置必须从其下方支撑或根据情况悬挂在一个复杂的装置上。然而,采用这种支撑又会产生新的问题,即通道过短,从而使车厢之间的连接部分过短,由此减小了其转弯半径。在此产生的问题是,从通道下方设置支撑件、至少在重要的中间部分的下方设置支撑件是不能满足强度要求的,或者说至少是不可靠的。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在本文开始就已提及的那种通道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并保证有相当可靠的通道。该任务按照本发明在上述类型的通道装置中是通过权利要求1特征部分所述的特征完成的。
本发明装置中的辅助框架的布置方式及其与支撑件的共同作用使中间框架、辅助框架及通道的衬件、特别是可开合的地板件既可从下方也可从上方获得可靠的支撑。由于采用了由桁架和/或伸缩梁构成的支撑结构,因此该支撑结构所能承受的转角变化不依赖于两相互连接的车厢之间的转弯半径或角度位置,由此也保证了通道装置本身可获得最佳的支撑。在希望或要求获得这种效果的情况下,在用伸缩杆构成的支撑结构上可附加若干导向件,如桁架类的导向件。
本发明通道装置的一些特殊的实施方案由权利要求2-13限定。以下将借助于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其中
图1表示了本发明的通道装置,为便于表示各单个构件及其相互关系,图中的各构件是相互脱开地表示的;
图2是一个桁架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图3表示了连接在一节车厢上的一个万向节;以及图4为示意图,其中表示了桁架的两自由端在中间框架下方的转动及支撑点区域内的连接方式。
图1所示的通道装置安装在两节车厢1、2之间。该装置由两个基本构件组成。其中,各构件的一端与一节车厢1或2连接,而两构件的自由端可分地相互连接。每个基本构件上都有可开合的通道地板件3或4、还有一个棚顶护板5或6以及各有一个折棚式的外壳件7或8。
在各外壳件7、8的自由端处环绕着外壳设置有一个可相互连接的中间框架9、10。二者通过适当的连接件、如连接杆11、12相互连接。在各外壳7、8的中部有一个绕外壳周向设置的辅助框架7′、8′,该辅助框架为通道提供了最佳功能。
通道地板件3、4各由两个部件3′、3″或4′、4″构成,其中,部件3′、4′分别与相应的车厢1、2铰接,而另外的部件则与中间框架9、10铰接。在两车厢1、2已连接好且通道装置已调整好的状态下,与车厢1或2铰接的部件3′、4′位于相应的辅助框架7′或8′上,而第二部件3″、4″则折合在第一部件3′、4′之上。
根据本发明,中间框架9、10及辅助框架7′、8′是通过支撑结构从下方支撑的,该支撑结构既可承受通道装置本身的重量,也可承受最大载荷(如使用该通道的乘客的重量)。下面对这种支撑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车厢1、2的门口的立柱上铰接有摆动翼板13、14或15、16。在通道装置组合好后,该摆动翼板与连接在框架9、10的立柱处的摆动翼板13′、14或15′、16′相互重叠地贴靠在外壳7、8或辅助框架7′、8′处。在摆动翼板上还设置有弹性元件,用于使翼板顶靠在通道地板件3、4或棚顶护板5、6处。
由此构成了一个通道装置,该通道装置中的通道由摆动翼板、地板件和棚顶护板完全屏蔽,并用折棚式外壳将其全部围住。
如前面已经提到的,通道装置上中间框架9、10和辅助框架7′、8′由长度可变的支撑结构、最好是由多杆构成的桁架结构17、18和19、20支撑。多杆构成的桁架结构17、18和19、20承受水平作用力并分别通过一个万向节(见图3)与一车厢铰接。其自由端则通过铅垂设置的连接销与相邻的桁架连接(见图4)。由于在连接点处设置了铅垂连接销并且桁架本身也采用了铅垂连接销,因此只要选择适当的桁架梁长度,两车厢1、2之间的支撑结构就可获得在铅垂方向上绝对可靠的弯曲刚度。由于桁架本身是通过万向节中的水平销轴与车厢连接的(见图3),因而能可靠地承受在运行过程中在两车厢之间产生的高度差。业已表明,这种结构是能够承受产生于两车厢之间的所有角度变化,因而为通道装提供了一个最佳的支撑。脱开两节车厢的操作也相当简单,一方面可通过松开桁架梁之间的连接销,另一方面可通过松开两中间框架9、10之间的连接即可使车厢脱开。随后,可将各基本构件移到相应的车厢处并使其固定。
如图所示,位于外壳7、8和棚顶护板5、6之间的中间框架9、10是通过一个长度可变的导向件21、22或23、24与相应的车厢铰接的。这些导向件最好也采用桁架结构,该桁架与辅助框架7′、8′对中并连接到中间框架9、10上。
由于采用了由中间框架、辅助框架及最好由桁架构成的支撑件17、18或19、20组成的简单结构,使两车厢之间的连接部分在实际可能发生的任何角度变化条件下均可获得可靠的支撑。用这种方式支撑的通道可以全部封闭,从而可不受各种外界的影响(如风或噪音)。
如前面已经说过的,图2表示了支撑桁架在水平面上的结构及作用。桁架梁25、26在铰接点27处相互交叉,从而构成具有连续刚度的支撑。梁28、29或30、31一方面通过竖直连接销与梁25、26铰接,另一方面,其另一端通过相应的铰链或与车厢1或与相邻的桁架连接(见图4)。
图3表示了连接在一个桁架与车厢1之间的连接件(将图2的左部放大)。具有这种特性的万向支承是已知的,即由一个通过一弹性质量35设置在支撑梁36中的水平连接销34构成(该铰接是一种万向悬置式结构)。两梁相互交叉在铰接点39处并通过拼接板40与连接销34连接。
图4纯粹示意性地表示了一种可能性,即桁架的两个自由端相互连接。即使如此,在连接处仍可构成一个具有弯曲刚度(在铅垂方向)的支撑结构。
用于支撑或悬挂中间框架和辅助框架的支撑桁架结构也可用具有适宜结构的伸缩杆系替代。或者也可以采用部分桁架、部分伸缩杆结构来替代。桁架有一个重要的优点,即辅助框架的支撑点可成比例地移动,由此使得辅助框架总是处于最佳位置(即没有相对滑动)。
权利要求
1.一种借助于一个折棚式外壳将连接在两车厢、特别是两有轨车辆的车厢之间的通道全部封闭的通道装置,该装置由两个长度可变的基本构件组成,其中,各构件的一端与一节车厢连接,而两构件的自由端至少部分地相互可分地连接,每个基本构件上都有可开合的通道地板件、一个折棚式的外壳件,在某些情况下还有一个棚顶护板,在外壳件的自由端处环绕着外壳设置有可相互连接的中心框架,该框架通过至少两个延伸在车厢之间、长度可变且基本上为水平传力的支撑件支撑,其特征是,在各通道基本构件上的折棚式外壳中,在位于外壳自由端的中间框架与位于其与车厢连接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有一个环绕外壳周向的辅助框架,该框架作为通道地板件和通道衬件的支撑或限位件,该辅助框架也是由长度可变的支撑结构支撑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道装置,其特征是,辅助框架大致设置在外壳上位于各通道基本构件两端之间的中央。
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道装置,其特征是,长度可变的支撑采用可伸缩的支撑元件和/或水平上传力的多杆桁架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道装置,其特征是,在各车厢处至少固定铰接一个支撑杆,该支撑杆的自由端或相对的车厢连接或与一个与相对的车厢固定铰接的另一支撑杆的自由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通道装置,其特征是,各通道地板件是由两个部件构成的,其中一个与车厢可开合地连接并支撑在辅助框架的下梁上,而另一个与相应的中间框架可开合地连接并支撑在第一部件上。
6.如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通道装置,其特征是,各支撑均与车厢万向铰接。
7.如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通道装置,其特征是,长度可变的支撑由水平传力的多杆桁架结构构成,其中,在各车厢处至少固定铰接一个支撑桁架,该支撑桁架的自由端或与相对的车厢连接或与一个与在相对的车厢上固定铰接的另一支撑杆的自由端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道装置,其特征是,各支撑桁架至少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桁梁,其通过在连接点的相互约束构成各向刚度相同的支撑。
9.如权利要求7-8之一所述的通道装置,具有两个与各自车厢铰接的支撑桁架,其自由端与连接在相对车厢处的另一桁架的自由端连接,其特征是,一个支撑桁架中的各桁梁在连接点与相邻的支撑桁梁中的一个桁梁刚性连接,从而使相互交叉的桁梁在铰接点也具有连续的刚度。
10.如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通道装置,其特征是,各中间框架的上梁通过至少一个同样是水平传力并且长度可变的、呈桁架形式的导向件与相应的车厢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道装置,其特征是,各基本构件上有两个导向件。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通道装置,其特征是,各辅助框架的上梁与采用诸如桁架结构的导向件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12所述的通道装置,其特征是,在中间框架的立柱与车厢门框立柱处设置有摆动翼板,该翼板靠在相应的折棚式外壳的内壁上或靠在辅助框架上并/或由辅助框架导向,其自由端相互重叠。
全文摘要
一种通道装置,其中包括一个位于两相互连接的车厢(1、2)之间的折栅式外壳(7、8)。该装置通过长度可变的、水平传力的支撑(17、18、19、20)经由中间框架(9、10)和辅助框架(7′、8′)支撑。在支撑件与车厢之间的水平连杆以及根据需要在两相对支撑(17、18、19、20)的端部采用的竖直连接结构提供了刚性支撑,从而可适应在相互连接的车厢之间的角度变化。
文档编号B61D17/22GK1114105SQ94190657
公开日1995年12月27日 申请日期1994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1993年9月3日
发明者N·梅尔泽 申请人:西格瑞士工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