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棚车装卸系统及其装卸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铁路棚车装卸系统,包括可移动地设置于铁路站台上、用于实现待装卸货物在所述铁路站台与铁路棚车车厢间移动的移动装卸装置以及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铁路棚车车厢内、用于完成待装卸货物码放及取出的码放装置,所述移动装卸装置与所述码放装置相匹配,所述移动装卸装置包括装卸系统移动平台、装卸伸缩轨道以及装卸叉车子机,所述装卸伸缩轨道与所述装卸系统移动平台固定连接,所述装卸叉车子机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装卸伸缩轨道上、并可沿所述装卸伸缩轨道进行移动。本发明通过系统内各部件的协同配合完成了相应的货物装卸操作,提升了货物装卸过程的效率,大幅度缩减了货物装卸的时间。
【专利说明】
铁路棚车装卸系统及其装卸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装卸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铁路棚车中使用的装卸系统,属于货物装卸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铁路运输能力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缓解运输紧张状况、确保货车使用的安全、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一直是铁路部门思索的重大课题。
[0003]铁路棚车是铁路运输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铁路货车,一般用于装运部分贵重或怕日晒雨淋的货物。在目前铁路棚车的使用过程中,其对于货物的装卸过程一般仍然依赖人工操作。具体而言,由于现有的铁路棚车装卸系统无法使用如集装箱整体吊装等大型机械来完成货物装卸,因此目前对于铁路棚车的货物装卸主要依赖人工驾驶叉车来完成。这种人工操作方式受人员因素的影响很大,装卸过程的工作效率和成本效益都有待进一步地提升。
[0004]中国专利CN201320115988.7揭示了于一种货物装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料袋火车装车机;提出的料袋火车装车机包括有大车、输送带和敞车装车装置;所述大车上设置有小车轨道;输送带设置在大车上;所述敞车装车装置设置在大车的小车轨道上;设置有棚车装车装置;棚车装车装置由棚车小车、棚车下料机构、伸缩皮带机和支撑架组成;棚车装车装置安装在大车的小车轨道上;棚车下料机构设置在输送带与伸缩皮带机之间;支撑架连接在棚车小车上;伸缩皮带机连接在支撑架上。
[0005]上述实用新型揭示的技术方案虽然能够完成货物的装运,但是其设备的体积很大,使用过程中需要多方面的配合,难以做到快速地响应及使用,实际使用效果不佳。
[0006]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使用效果优异、且能够快速完成货物装卸的铁路棚车装卸系统,就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7]鉴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适用于铁路棚车中使用的装卸系统。
[0008]本发明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铁路棚车装卸系统,包括可移动地设置于铁路站台上、用于实现待装卸货物在所述铁路站台与铁路棚车车厢间移动的移动装卸装置以及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铁路棚车车厢内、用于完成待装卸货物码放及取出的码放装置,所述移动装卸装置与所述码放装置相匹配,所述移动装卸装置包括装卸系统移动平台、装卸伸缩轨道以及装卸叉车子机,所述装卸伸缩轨道与所述装卸系统移动平台固定连接,所述装卸叉车子机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装卸伸缩轨道上、并可沿所述装卸伸缩轨道进行移动。
[0009]优选地,所述移动装卸装置借助所述装卸系统移动平台完成其在所述铁路站台上的自由移动,所述装卸系统移动平台的下端面上均布设置有多个用于实现其移动功能的万向轮,所述装卸系统移动平台的高度与所述铁路站台及铁路棚车车厢间的高度差相匹配。
[0010]优选地,所述装卸伸缩轨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铁路棚车车厢厢体的纵长延伸方向相垂直,所述装卸伸缩轨道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平行。
[0011]优选地,所述装卸伸缩轨道包括一根用于固定的固定轨道以及至少一根与所述固定轨道活动连接、并可完成伸缩操作的活动轨道,所述活动轨道的内侧位置固定设置有用于支撑及实现轨道运动导向的注滚轮。
[0012]优选地,所述装卸伸缩轨道还包括轨道伸缩电机及齿轮组件,所述装卸伸缩轨道借助所述轨道伸缩电机及齿轮组件完成轨道伸缩。
[0013]优选地,所述齿轮组件的驱动齿轮与从动齿条,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轨道伸缩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并由其带动,所述从动齿条固定设置于所述活动轨道上、并与所述驱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活动轨道借助所述齿轮组件完成轨道伸出及收回。
[0014]优选地,所述固定轨道固定设置于所述装卸系统移动平台的上端面,所述活动轨道的端头位置还固定设置有用于支撑轨道及荷载重量的支撑轮架。
[0015]优选地,所述装卸叉车子机与所述装卸伸缩轨道活动连接,所述装卸叉车子机可沿所述固定轨道及所述活动轨道进行移动。
[0016]优选地,所述码放装置为至少一个可在所述铁路棚车车厢内移动的双向叉车子机,所述双向叉车子机与所述装卸叉车子机相匹配。
[0017]本发明还揭示了一种上述铁路棚车装卸系统的装卸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装货步骤,
51、铁路棚车到站停稳后,移动装卸装置随即在铁路站台上自由移动并移动至铁路棚车车厢的厢门位置处,随后活动轨道在轨道伸缩电机及齿轮组件的配合作用下实现伸展,直至所述活动轨道伸入至所述铁路棚车车厢内部,随后,所述轨道伸缩电机停止工作,所述活动轨道借助支撑轮架完成固定;
52、所述活动轨道的固定完成后,操作者将从货仓中送来的托盘货移动至所述移动装卸装置附近,所述移动装卸装置中的装卸叉车子机随即将所述托盘货接起,并沿装卸伸缩轨道移动,将所述托盘货运送至所述铁路棚车车厢内放下、随后退出所述铁路棚车车厢;
53、设置于所述铁路棚车车厢内的双向叉车子机叉起由所述装卸叉车子机运送至所述铁路棚车车厢内的托盘货,并随即完成所述托盘货的整齐码放;
54、重复S2及S3,直至完成整节铁路棚车的装货操作,随后所述活动轨道复位,所述移动装卸装置移动至下一节铁路棚车的厢门位置处,完成下一节铁路棚车的装货;
(2)卸货步骤,
51、铁路棚车到站停稳后,移动装卸装置随即在铁路站台上自由移动并移动至铁路棚车车厢的厢门位置处,随后活动轨道在轨道伸缩电机及齿轮组件的配合作用下实现伸展,直至所述活动轨道伸入至所述铁路棚车车厢内部,随后,所述轨道伸缩电机停止工作,所述活动轨道借助支撑轮架完成固定;
52、所述移动装卸装置中的装卸叉车子机沿装卸伸缩轨道移动至所述铁路棚车车厢内,并随即停止,设置于所述铁路棚车车厢内的双向叉车子机叉起所述铁路棚车车厢内的托盘货,并将所述托盘货放置于所述装卸叉车子机上、随后复位; 53、所述装卸叉车子机接到所述托盘货后,沿装卸伸缩轨道移动,将所述托盘货运送至所述铁路站台放下、随后再次进入所述铁路棚车车厢,再由操作者将所述铁路站台上的所述托盘货运送至仓库内;
54、重复S2及S3,直至完成整节铁路棚车的卸货操作,随后所述活动轨道复位,所述移动装卸装置移动至下一节铁路棚车的厢门位置处,完成下一节铁路棚车的卸货。
[0018]本发明的突出效果为:本发明通过系统内各部件的协同配合完成了相应的货物装卸操作,提升了整个货物装卸过程的效率,大幅度地缩减了货物装卸的时间。本发明采用机械化、智能化的方式完成了货物的装卸过程,避免了以往人工操作所可能造成的操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本发明中的各部件均可设置于现有的铁路棚车内,不仅体积小巧、便于使用,还进一步地提升了整个系统的实用性,扩展了系统的适用范围。此外,本发明完全能够通过对现有的相关设备进行改装而获得,整个系统的制造成本较低,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0019]综上所述,本发明运行效率高、能够应对长时间工作、易于获得且使用效果优异,具有很高的使用及推广价值。
[0020]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发明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1、铁路站台;12、铁路棚车车厢;13、托盘货;2、装卸系统移动平台;21、万向轮;
3、装卸伸缩轨道;31、固定轨道;32、活动轨道;33、支撑轮架;4、装卸叉车子机;5、双向叉车子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发明揭示了一种适用于铁路棚车中使用的装卸系统。
[0023]如图1所示,一种铁路棚车装卸系统,包括可移动地设置于铁路站台11上、用于实现待装卸货物在所述铁路站台11与铁路棚车车厢12间移动的移动装卸装置以及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铁路棚车车厢12内、用于完成待装卸货物码放及取出的码放装置,所述移动装卸装置与所述码放装置相匹配,所述移动装卸装置包括装卸系统移动平台2、装卸伸缩轨道3以及装卸叉车子机4,所述装卸伸缩轨道3与所述装卸系统移动平台2固定连接,所述装卸叉车子机4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装卸伸缩轨道3上、并可沿所述装卸伸缩轨道3进行移动。
[0024]所述移动装卸装置借助所述装卸系统移动平台2完成其在所述铁路站台11上的自由移动,所述装卸系统移动平台2的下端面上均布设置有多个用于实现其移动功能的万向轮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万向轮21共设置有四个,均布设置于所述装卸系统移动平台2下端面的四个顶角位置。所述装卸系统移动平台2的高度与所述铁路站台11及铁路棚车车厢12间的高度差相匹配。
[0025]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操作者还能够在所述装卸系统移动平台2及所述装卸伸缩轨道3之间设置一高度调节装置,使操作者在面对不同高度差、不同重量装卸货物的工况时能够自由完成调整,从而使得本发明适应各种不同的工况,有效避免因装载货物的重量变化而导致轨道倾斜的问题,保证所述装卸叉车子机4运行时轨道基本保持水平。
[0026]所述装卸伸缩轨道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铁路棚车车厢12厢体的纵长延伸方向相垂直,所述装卸伸缩轨道3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平行。这样的结构设置是为了保证所述装卸叉车子机4能够在所述装卸伸缩轨道3上更为自由的移动。
[0027]所述装卸伸缩轨道3包括一根用于固定的固定轨道31以及至少一根与所述固定轨道31活动连接、并可完成伸缩操作的活动轨道32,所述活动轨道32的内侧位置固定设置有用于支撑及实现轨道运动导向的注滚轮(图中未示出)。
[0028]所述装卸伸缩轨道3还包括轨道伸缩电机(图中未示出)及齿轮组件(图中未示出),所述装卸伸缩轨道3借助所述轨道伸缩电机及齿轮组件完成轨道伸缩。
[0029]所述齿轮组件的驱动齿轮与从动齿条,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轨道伸缩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并由其带动,所述从动齿条固定设置于所述活动轨道32上、并与所述驱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活动轨道32借助所述齿轮组件完成轨道伸出及收回。
[0030]所述固定轨道31固定设置于所述装卸系统移动平台2的上端面,所述活动轨道32的端头位置还固定设置有用于支撑轨道及荷载重量的支撑轮架33。
[0031]所述装卸叉车子机4与所述装卸伸缩轨道3活动连接,所述装卸叉车子机4可沿所述固定轨道31及所述活动轨道32进行移动。
[0032]所述码放装置为至少一个可在所述铁路棚车车厢12内移动的双向叉车子机5,所述双向叉车子机5与所述装卸叉车子机4相匹配。
[0033 ]本发明还揭示了一种上述铁路棚车装卸系统的装卸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装货步骤,
51、铁路棚车到站停稳后,移动装卸装置随即在铁路站台11上自由移动并移动至铁路棚车车厢12的厢门位置处,随后活动轨道32在轨道伸缩电机及齿轮组件的配合作用下实现伸展,直至所述活动轨道32伸入至所述铁路棚车车厢12内部,随后,所述轨道伸缩电机停止工作,所述活动轨道32借助支撑轮架33完成固定;
52、所述活动轨道32的固定完成后,操作者将从货仓中送来的托盘货13移动至所述移动装卸装置附近,所述移动装卸装置中的装卸叉车子机4随即将所述托盘货13接起,并沿装卸伸缩轨道3移动,将所述托盘货13运送至所述铁路棚车车厢12内放下、随后退出所述铁路棚车车厢12;
53、设置于所述铁路棚车车厢12内的双向叉车子机5叉起由所述装卸叉车子机4运送至所述铁路棚车车厢12内的托盘货13,并随即完成所述托盘货13的整齐码放;
54、重复S2及S3,直至完成整节铁路棚车的装货操作,随后所述活动轨道32复位,所述移动装卸装置移动至下一节铁路棚车的厢门位置处,完成下一节铁路棚车的装货;
(2)卸货步骤,
51、铁路棚车到站停稳后,移动装卸装置随即在铁路站台11上自由移动并移动至铁路棚车车厢12的厢门位置处,随后活动轨道32在轨道伸缩电机及齿轮组件的配合作用下实现伸展,直至所述活动轨道32伸入至所述铁路棚车车厢12内部,随后,所述轨道伸缩电机停止工作,所述活动轨道32借助支撑轮架33完成固定;
52、所述移动装卸装置中的装卸叉车子机4沿装卸伸缩轨道3移动至所述铁路棚车车厢12内,并随即停止,设置于所述铁路棚车车厢12内的双向叉车子机5叉起所述铁路棚车车厢12内的托盘货13,并将所述托盘货13放置于所述装卸叉车子机4上、随后复位;
53、所述装卸叉车子机4接到所述托盘货13后,沿装卸伸缩轨道3移动,将所述托盘货13运送至所述铁路站台11放下、随后再次进入所述铁路棚车车厢12,再由操作者将所述铁路站台11上的所述托盘货13运送至仓库内;
54、重复S2及S3,直至完成整节铁路棚车的卸货操作,随后所述活动轨道32复位,所述移动装卸装置移动至下一节铁路棚车的厢门位置处,完成下一节铁路棚车的卸货。
[0034]由于单个所述移动装卸装置基本可以满足整列货车的装卸货操作,因此本发明中的所述移动装卸装置可以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装卸装置仅设置有一个,这样的部件设置是出于满足系统的使用效果、节约系统生产成本的综合考虑。
[0035]本发明通过系统内各部件的协同配合完成了相应的货物装卸操作,提升了整个货物装卸过程的效率,大幅度地缩减了货物装卸的时间。本发明采用机械化、智能化的方式完成了货物的装卸过程,避免了以往人工操作所可能造成的操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本发明中的各部件均可设置于现有的铁路棚车内,不仅体积小巧、便于使用,还进一步地提升了整个系统的实用性,扩展了系统的适用范围。此外,本发明完全能够通过对现有的相关设备进行改装而获得,整个系统的制造成本较低,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0036]综上所述,本发明运行效率高、能够应对长时间工作、易于获得且使用效果优异,具有很高的使用及推广价值。
[0037]本发明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铁路棚车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地设置于铁路站台(11)上、用于实现待装卸货物在所述铁路站台(11)与铁路棚车车厢(12)间移动的移动装卸装置以及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铁路棚车车厢(12)内、用于完成待装卸货物码放及取出的码放装置,所述移动装卸装置与所述码放装置相匹配,所述移动装卸装置包括装卸系统移动平台(2)、装卸伸缩轨道(3)以及装卸叉车子机(4),所述装卸伸缩轨道(3)与所述装卸系统移动平台(2)固定连接,所述装卸叉车子机(4)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装卸伸缩轨道(3)上、并可沿所述装卸伸缩轨道(3)进行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棚车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卸装置借助所述装卸系统移动平台(2)完成其在所述铁路站台(11)上的自由移动,所述装卸系统移动平台(2)的下端面上均布设置有多个用于实现其移动功能的万向轮(21),所述装卸系统移动平台(2)的高度与所述铁路站台(11)及铁路棚车车厢(12)间的高度差相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棚车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卸伸缩轨道(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铁路棚车车厢(12)厢体的纵长延伸方向相垂直,所述装卸伸缩轨道(3)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铁路棚车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卸伸缩轨道(3)包括一根用于固定的固定轨道(31)以及至少一根与所述固定轨道(31)活动连接、并可完成伸缩操作的活动轨道(32),所述活动轨道(32)的内侧位置固定设置有用于支撑及实现轨道运动导向的注滚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铁路棚车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卸伸缩轨道(3)还包括轨道伸缩电机及齿轮组件,所述装卸伸缩轨道(3)借助所述轨道伸缩电机及齿轮组件完成轨道伸缩。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铁路棚车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件的驱动齿轮与从动齿条,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轨道伸缩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并由其带动,所述从动齿条固定设置于所述活动轨道(32)上、并与所述驱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活动轨道(32)借助所述齿轮组件完成轨道伸出及收回。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铁路棚车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轨道(31)固定设置于所述装卸系统移动平台(2)的上端面,所述活动轨道(32)的端头位置还固定设置有用于支撑轨道及荷载重量的支撑轮架(33)。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铁路棚车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卸叉车子机(4)与所述装卸伸缩轨道(3)活动连接,所述装卸叉车子机(4)可沿所述固定轨道(31)及所述活动轨道(32)进行移动。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棚车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码放装置为至少一个可在所述铁路棚车车厢(12)内移动的双向叉车子机(5),所述双向叉车子机(5)与所述装卸叉车子机(4)相匹配。10.—种根据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铁路棚车装卸系统的装卸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I)装货步骤, S1、铁路棚车到站停稳后,移动装卸装置随即在铁路站台(11)上自由移动并移动至铁路棚车车厢(12)的厢门位置处,随后活动轨道(32)在轨道伸缩电机及齿轮组件的配合作用下实现伸展,直至所述活动轨道(32)伸入至所述铁路棚车车厢(12)内部,随后,所述轨道伸缩电机停止工作,所述活动轨道(32)借助支撑轮架(33)完成固定; S2、所述活动轨道(32)的固定完成后,操作者将从货仓中送来的托盘货(13)移动至所述移动装卸装置附近,所述移动装卸装置中的装卸叉车子机(4)随即将所述托盘货(13)接起,并沿装卸伸缩轨道(3)移动,将所述托盘货(13)运送至所述铁路棚车车厢(12)内放下、随后退出所述铁路棚车车厢(12); S3、设置于所述铁路棚车车厢(12)内的双向叉车子机(5)叉起由所述装卸叉车子机(4)运送至所述铁路棚车车厢(12)内的托盘货(13),并随即完成所述托盘货(13)的整齐码放; S4、重复S2及S3,直至完成整节铁路棚车的装货操作,随后所述活动轨道(32)复位,所述移动装卸装置移动至下一节铁路棚车的厢门位置处,完成下一节铁路棚车的装货; (2)卸货步骤,S1、铁路棚车到站停稳后,移动装卸装置随即在铁路站台(11)上自由移动并移动至铁路棚车车厢(12)的厢门位置处,随后活动轨道(32)在轨道伸缩电机及齿轮组件的配合作用下实现伸展,直至所述活动轨道(32)伸入至所述铁路棚车车厢(12)内部,随后,所述轨道伸缩电机停止工作,所述活动轨道(32)借助支撑轮架(33)完成固定;S2、所述移动装卸装置中的装卸叉车子机(4)沿装卸伸缩轨道(3)移动至所述铁路棚车车厢(12)内,并随即停止,设置于所述铁路棚车车厢(12)内的双向叉车子机(5)叉起所述铁路棚车车厢(12)内的托盘货(13),并将所述托盘货(13)放置于所述装卸叉车子机(4)上、随后复位;S3、所述装卸叉车子机(4)接到所述托盘货(13)后,沿装卸伸缩轨道(3)移动,将所述托盘货(13)运送至所述铁路站台(11)放下、随后再次进入所述铁路棚车车厢(12),再由操作者将所述铁路站台(11)上的所述托盘货(13)运送至仓库内;S4、重复S2及S3,直至完成整节铁路棚车的卸货操作,随后所述活动轨道(32)复位,所述移动装卸装置移动至下一节铁路棚车的厢门位置处,完成下一节铁路棚车的卸货。
【文档编号】B61D47/00GK106043339SQ201610551572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6年7月14日
【发明人】朱红蔚, 张松刚, 职山杰, 崔少中, 王世鑫
【申请人】国信机器人无锡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