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座式独轨车辆单轴转向架传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28162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跨座式独轨车辆单轴转向架传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跨座式独轨车辆单轴转向架传动装置,设置在转向架构架上实现电动机转矩驱动走行车轮行走。包括电动机、制动盘、走行轮总成及减速器。电动机和制动盘横向设置在车轴固定端,走行轮总成和轮边减速器横向设置在车轴悬臂端;走行轮支撑轴采用双支点单向固定,支撑轴一端固定在转向架构架上,另一端悬空,支撑轴固定端由调心滚子轴承支撑,支撑轴悬臂端由轴箱内的一组反向安装的圆锥滚子轴承支撑。走行轮纵向对称面与轨道梁纵向对称面重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转向架结构紧凑、易于拆装轮胎,并满足了悬臂梁式跨座式独轨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
【专利说明】
跨座式独轨车辆单轴转向架传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跨座式独轨车辆转向架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悬臂梁式跨座式独轨车辆单轴转向架的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人们公知跨座式独轨车辆的双轴动力转向架采用悬臂梁式结构。一个转向架包括两套完全相同的传动装置,每套传动装置呈“L”形设置于转向架的两侧。走行轮的支撑车轴外端设置在构架的车轴安装座上,车轴内端悬空且位于构架内部。电动机、减速器和制动盘纵向设置在车轴固定端,走行轮总成横向套接在车轴悬臂端。工作时,电动机或制动盘的转矩通过两级减速的直角齿轮传动减速器及车轴传递给走行车轮。
[0003]由于双轴转向架传动装置结构复杂、体积过大,不仅影响了转向架曲线通过性能,也增加了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悬臂梁式跨座式独轨车辆单轴转向架的传动装置,该装置满足了跨座式独轨单轴转向架的空间合理布置和便于拆装轮胎的要求,保证了车辆足够的离地间隙,提高了车辆曲线通过性能以及降低了簧下质量。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一种跨座式独轨车辆单轴转向架传动装置,设置在转向架构架上,用于将电动机的转矩通过一级减速的直角圆柱齿轮传动的轮边减速器及驱动轴来驱动走行车轮,包括电动机、制动盘、走行轮总成及减速器。电动机I和制动盘2横向设置在车轴固定端,走行轮总成3和轮边减速器4横向设置在车轴悬臂端。整套传动装置通过双支点单向固定支撑轴3-4支撑,支撑轴3-4—端固定在转向架构架5上,另一端悬空,固定端由调心滚子轴承3-5支撑,悬臂端由轴箱3-3内的一组反向安装的圆锥滚子轴承3-7支撑;电动机I通过挠性联轴节将转矩传递给驱动轴3-6,驱动轴与悬臂端轮边减速器的输入轴4-1连接;轮边减速器4为一级减速的直齿圆柱行星齿轮减速器,整个减速器通过设置在行星架4-4两端的两个轴承4-6支撑,内齿圈4-5和减速器箱体为一体结构;减速器箱体内侧“盘形”凸起与轴箱通过螺栓连接,轴箱中部的“T”形盘状凸起与轮辋3-2通过螺栓连接,输出轴转矩通过轮辋直接传递给走行轮3-1;走行轮纵向对称面与轨道梁纵向对称面重合。
[0006]所述支撑轴、驱动轴均是阶梯状空心车轴,且支撑轴与轴箱连接部分的左端外径大于右端外径。
[0007]所述轴箱设置两个“T”形盘状凸起,靠近车轴固定端的“T”形盘状凸起与轴箱端盖连接,轴箱中部“T”形盘状凸起与走行轮轮辋通过螺栓连接。
[0008]所述轮边减速器箱体外径小于车轴轴箱中部“T”形盘状凸起右侧外径,轮边减速器距走行轮对称面的最大距离小于悬臂端轮胎距走行轮对称面最大距离。
[0009]所述传动装置悬臂端与构架侧梁最小距离大于一个走行轮轮胎断面宽。
[001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过程是:起动时,电动机通过挠性联轴节将转矩传递给驱动轴;制动时,制动盘直接将制动力传递给驱动轴。驱动轴与悬臂端轮边减速器的输入轴连接。轮边减速器由太阳轮、行星轮、行星架、输入轴和输出轴组成,太阳轮为主动件、内齿圈为从动件,行星架固定不动。行星齿轮机构啮合过程中,太阳轮通过固定在行星架上的行星轮带动内齿圈做圆周运动。内齿圈与箱体为一体结构,箱体内端面设有盘状凸起与轴箱端部通过螺栓连接,轴箱中部“T”形盘状凸起与轮辋通过螺栓连接,这样内齿圈的运动通过轴箱直接传递给轮辋,轮辋代替轮边减速器的输出轴将转矩传递给走行轮,驱动走行车轮沿着轨道梁运动。
[0011]检修或更换轮胎时,通过拆卸轴箱“T”形盘状凸起与轮辋连接部分的螺栓,可以使得走行轮整体单独被拆卸。轮边减速器箱体外径小于轴箱中部“T”形盘状凸起右侧外径,拆卸走行轮径向空间足够且不会干涉轮边减速器;轮边减速器距走行轮对称面的最大距离小于悬臂端轮胎距走行轮对称面最大距离,且传动装置悬臂端与构架侧梁最小距离大于一个走行轮轮胎断面宽,拆卸走行轮的横向空间足够。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传动装置使转向架结构紧凑、易于拆装轮胎,并满足了悬臂梁式跨座式独轨车辆单轴转向架的曲线通过性能。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背景技术】中现有跨座式双轴动力转向架传动装置的结构简图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传动装置的结构简图示意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传动装置的局部剖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传动装置安装于悬臂梁式跨座式独轨单轴转向架上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实用新型传动装置安装于悬臂梁式跨座式独轨单轴转向架上的俯视图。
[0018]本实用新型各个标记所所对应的名称分别为:电动机1、制动盘2、走行轮总成3、轮胎3-1、轮辋3-2、轴箱3-3、支撑轴3-4、调心滚子轴承3-5、驱动轴3-6、圆锥滚子轴承3-7、轮边减速器4、输入轴4-1、太阳轮4-2、行星轮4-3、行星架4-4、减速器箱体4-5、圆柱滚子轴承4-6、构架5、轨道梁6、空气弹簧7、导向轮8、稳定轮9、车体与转向架连接装置10。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0]图1所示实施实例中,为【背景技术】中现有跨座式双轴动力转向架传动的结构简图,为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传动装置,对现有传动装置结构原理进行说明:电动机10通过挠性联轴节将转矩传至减速器30 ;减速器由输入轴、中间轴和输出轴组成,输入轴和中间轴之间采用螺旋圆锥齿轮传动,而中间轴和输出轴之间采用螺旋圆柱齿轮传动;减速器固定在构架上;车轴为空心车轴,而驱动轴则穿过该空心车轴,并与走行车轮相连,这样在车轴一端布置有减速器30和制动盘20,另一端则连接走行车轮40。
[0021 ]图2至5所示实施实例中,整套传动装置通过双支点单向固定支撑轴3-4支撑,支撑轴3-4—端固定在转向架构架5上,另一端悬空,固定端由调心滚子轴承3-5支撑,悬臂端由轴箱3-3内的一组反向安装的圆锥滚子轴承3-7支撑。电动机I通过挠性联轴节将转矩传递给驱动轴3-6,驱动轴3-6与悬臂端轮边减速器的输入轴4-1连接。轮边减速器4为一级减速的直齿圆柱行星齿轮减速器,整个减速器通过设置在行星架4-4两端的两个轴承4-6支撑。太阳轮4-2为主动件,内齿圈4-5为从动件,行星架4-4固定不动。行星齿轮机构啮合过程中,太阳轮4-2通过固定在行星架4-4上的行星轮4-3带动内齿圈4-5做圆周运动。内齿圈和减速器箱体为一体结构,减速器箱体内侧“盘形”凸起与轴箱3-3通过螺栓连接,轴箱3-3中部的“T”形盘状凸起与轮辋3-2通过螺栓连接,这样输出轴代替轮辋3-2,将转矩通过轮辋3-2直接传递给走行轮3-1,驱动走行车轮3-1。
[0022]图4所示实施实例中,传动装置在悬臂梁式跨座式独轨单轴转向架上的具体安装位置,传动装置设置在转向架构架5的中间。
[0023]图5所示实施实例中,走行轮3对称中心面与轨道梁6对称中心面重合,轮边减速器4距走行轮3对称面的最大距离小于悬臂端轮胎3-1距走行轮对称面最大距离,且传动装置悬臂端与构架侧梁的最小距离大于一个走行轮轮胎断面宽,这样具有足够的横向空间拆装轮胎。检修或更换轮胎时,通过拆卸轮辋与轴箱中部“T”形盘状连接处的螺栓,走行轮的轮胎和轮辋一起向外移出;安装轮胎时,将轮胎安装在轮辋上,然后直接套入轴箱,再通过螺栓拧紧固定。
【主权项】
1.一种跨座式独轨车辆单轴转向架传动装置,设置在转向架构架上,用于将电动机的转矩通过一级减速的直角圆柱齿轮传动的轮边减速器及驱动轴来驱动走行车轮,包括电动机、制动盘、走行轮总成及减速器,其特征在于,电动机(I)和制动盘(2)横向设置在车轴固定端,走行轮总成(3)和轮边减速器(4)横向设置在车轴悬臂端;整套传动装置通过双支点单向固定支撑轴支撑,支撑轴(3-4)—端固定在转向架构架(5)上,另一端悬空,固定端由调心滚子轴承(3-5)支撑,悬臂端由轴箱(3-3)内的一组反向安装的圆锥滚子轴承(3-7)支撑;电动机(I)通过挠性联轴节将转矩传递给驱动轴(3-6),驱动轴(3-6)与悬臂端轮边减速器的输入轴(4-1)连接;轮边减速器(4)为一级减速的直齿圆柱行星齿轮减速器,整个减速器通过设置在行星架(4-4)两端的两个轴承(4-6)支撑,内齿圈(4-5)和减速器箱体为一体结构;减速器箱体内侧“盘形”凸起与轴箱通过螺栓连接,轴箱中部的“T”形盘状凸起与轮辋(3-2)通过螺栓连接,输出轴转矩通过轮辋直接传递给走行轮(3-1);走行轮纵向对称面与轨道梁纵向对称面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驱动轴均是阶梯状空心车轴,且支撑轴与轴箱连接部分的左端外径大于右端外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边减速器箱体外径小于车轴轴箱中部“T”形盘状凸起右侧外径,轮边减速器距走行轮对称面的最大距离小于悬臂端轮胎距走行轮对称面最大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悬臂端与构架侧梁最小距离大于一个走行轮轮胎断面宽。
【文档编号】B61C9/48GK205615517SQ201620417349
【公开日】2016年10月5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0日
【发明人】廖贞, 杨冰, 肖守讷, 阳光武, 朱涛
【申请人】西南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