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折叠车折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1546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折叠车折叠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折叠车折叠装置。
台湾第84204881号「折叠自行车车身折叠改良结构」新型专利案所公开的折叠结构,因为迫紧块在车架展开固定时,并未加以固定,以致于脚踏车在行驶中会因震动而自然松开,影响行车安全。
为解决松动问题,人们对上述结构进行了改进,但对于操作便利性,不但未见改善,反而使操作更为困难。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折叠车折叠装置,让使用者能获得较轻便操作使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折叠车折叠装置,使折叠车展开或折叠收合时,都不会反向移位松开,让使用者可以获得更安全与方便携带搬移的使用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改进的折叠车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一铆合板块焊接于自行车前车架固定与一铆接板块焊接在自行车后车架上固定,并在同侧用轴连结组合,铆合板块与铆接板块都呈方盒形,其开口相对,并在相对端位置设有相互嵌合的梯形凸体、凹槽;于铆合板块上以第一定轴连接一驱动杆,铆接板块上连接第二定轴,该第二定轴上端经过驱动杆缺槽进入内部空间,并于第二定轴上以一连杆连接驱动杆末端的第三定轴。
连杆前端以铆接与第二定轴结合,后段为螺纹段与第三定轴螺结,并在末端设有一缺槽。
第三定轴上端结合一推钮。
驱动杆同侧的轴末延伸适当长度,并在其径向设有一受弹性元件顶抵的卡结体,于卡结体稍内侧的外径间设有挡缘,再配合一扣结杆连接设于第三定轴末段,扣结杆末段设有两定位孔扣结于轴末段。
在折叠滑板车上,是将铆合板块焊接于后车架上固定,铆接板块焊接在前车架上固定。
通过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折叠车折叠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达到了上述创作的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呈展开固定状态的作用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呈松放状态的作用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组合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呈展开固定状的作用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呈折叠定位状的作用示意图。

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由一铆合板块20与一铆接板块30,在同侧用轴48连结组合而成,铆合板块20与铆接板块30都呈方盒形,其开口相对,并在相对端位置设有相互嵌合的梯形凸体21、凹槽31;于铆合板块20上用第一定轴40连接一驱动杆41,铆接板块30上连接第二定轴42,第二定轴42上端经过驱动杆41缺槽43进入内部空间,并于第二定轴42上用一连杆44连接驱动杆41末端的第三定轴45;连杆44前端与第二定轴42铆接结合,后段为螺纹段46与第三定轴42螺结,并在末端设有一缺槽47,由缺槽47来驱动连杆44旋转,以调节第二、三定轴的间距。
上述改进的折叠装置,在折叠自行车上应用时,是将铆合板块20焊接于前车架50上固定,铆接板块30焊接在后车架51上固定(如图3所示),使前、后车架50、51可以依折叠装置的轴48折转,来达成展开与折叠收合,并配合驱动杆41带动第二、三定轴42、45与连杆44移位,来达到折叠装置的固定与松放的目的。当自行车要骑乘使用时,在前、后车架50、51靠折叠装置展开,使铆合板块20与铆接板块30呈相对贴合后,使用者只要将驱动杆41向内扳扣,使其依第一定轴40转动移位,同时带动第三定轴45与连杆44同步移位,令第一、三定轴40、45的连线,偏向第一、二定轴40、42的连杆内侧(如图4所示),以及第一、二、三定轴40、42、45构成三角形连线关系相互限制,使第一、三定轴40、45的距离,难以突破第一、二定轴40、42及第二、三定轴42、45两者距离的和,以及驱动杆41在第二定轴42的阻挡下,不能再向内移位,也不能向外移位,让驱动杆41稳固定位,相对的就可以让自行车在展开后,车架不会产生松动,而获得稳固的安全骑乘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在连杆44的末端缺槽47,可用驱动连杆44旋转;因此,当折叠装置使用一段时日后,其各定轴间的间距或有改变时,可用驱动连杆44来调节第二、三定轴42、45及第一、三定轴40、45间的距离,使驱动杆41在折叠装置展开时,可以永保正确而稳固的定位。反之,当自行车由展开使用状态下要将它折叠收合时,只要将驱动杆41施力向外推移,同时带动第三定轴45与连杆44同步移位,此时第一、二、三定轴40、42、45所形成的三角形连线关系是第一、三定轴40、45的连线,偏向第一、二定轴40、42的连线外侧(如图5所示),呈松放状态,让驱动杆41可以继续向外移位,使两铆合板块20与铆接板块30可以依轴48旋转背向展开,而达到车架的折叠收合。

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驱动杆49同侧的轴48末端延伸适当长度,并在其径向设有一受弹性元件482顶抵的卡结体481,并于卡结体481稍内侧的外径间设有挡缘483,再于第三定轴45末段介于推钮49间设有一可以回转的扣结杆60,扣结杆60末段设有定位孔61、62扣结于轴48末段,并受卡结体481卡结定位。当折叠车展开定位后,可以再配合扣结杆60末段设有定位孔61扣结于轴48末段内,受卡结体481的限制,而不能反向位移,进而将轴48、第三定轴45与第一定轴40间形成固定三角形的关系(如图7所示),让驱动杆41不能依第一定轴40转动,相对的,在扣结杆60末端定位孔61未脱离轴48末段前,驱动杆41安全锁定,绝对不能依第一定轴40转动,让折叠车展开固定时驱动杆的定位会更确实,使行车安全更有保障。反之,在折叠车呈折叠收合状时,也可以再利用扣结杆60末段的定位孔62扣结于轴48末段(如图4所示),让折叠后的自行车可以在扣结杆60的限制下,更稳固的定位,携带搬移更方便。
上述的折叠装置,在折叠滑板车上应用时,是将铆合板块20焊接于后车架52上固定,铆接板块30焊接在前车架53上固定,使前、后车架53、52可以依折叠装置的轴48折转,来达成展开与折叠收合(如图7、8所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折叠自行车上应用,可以获得较稳固的展开固定的效果外,更能让使用者只须扳扣驱动杆就可以达成折叠装置的展开与收叠,现依法提出申请,并请早日惠准专利,实感德便。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折叠车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一铆合板块焊接于自行车前车架固定与一铆接板块焊接在自行车后车架上固定,并在同侧用轴连结组合,铆合板块与铆接板块都呈方盒形,其开口相对,并在相对端位置设有相互嵌合的梯形凸体、凹槽;于铆合板块上以第一定轴连接一驱动杆,铆接板块上连接第二定轴,该第二定轴上端经过驱动杆缺槽进入内部空间,并于第二定轴上以一连杆连接驱动杆末端的第三定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折叠车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杆前端以铆接与第二定轴结合,后段为螺纹段与第三定轴螺结,并在末端设有一缺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进的折叠车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定轴上端结合一推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进的折叠车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杆同侧的轴末延伸适当长度,并在其径向设有一受弹性元件顶抵的卡结体,于卡结体稍内侧的外径间设有挡缘,再配合一扣结杆连接设于第三定轴末段,扣结杆末段设有两定位孔扣结于轴末段。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改进的折叠车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折叠滑板车上,是将铆合板块焊接于后车架上固定,铆接板块焊接在前车架上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进的折叠车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折叠滑板车上,是将铆合板块焊接于后车架上固定,铆接板块焊接在前车架上固定。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折叠车折叠装置,由铆合板块焊接于自行车前车架固定与铆接板块焊接在后车架上固定,并在同侧用轴连结组合,铆合板块与铆接板块开口相对,并在相对端位置设有梯形凸体、凹槽;于铆合板块上以第一定轴连接一驱动杆,铆接板块上连接第二定轴,第二定轴上端进入内部空间,第二定轴上连杆连接驱动杆末端的第三定轴;因此,让使用者可用简易的操作折叠装置来达成折叠车展开及固定的目的,以及获得稳固定位的安全使用效果。
文档编号B62K17/00GK2414979SQ0020630
公开日2001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0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00年3月15日
发明者陈清泉 申请人:陈清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