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带有减振材料的车体面板、减振材料涂敷装置及减振材料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有减振材料的车体面板、减振材料涂敷装置及减振材料施工方法,特别是涉及以涂敷方式在汽车等的车体面板上进行粘性质的减振材料施工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汽车等的车体上,设置有用于减小车内噪音等的防振、防音材料、即减振材料(沥青板等)。并且,在设置这种减振材料的场合,通常是将片状的材料安装在车体上,通过在涂漆烧结工序中加热而使该材料与车体熔合在一起。
另外,为了提高减振材料的刚性及减振效果,通常还有一种方法是在减振材料的上面,再重叠作为减振材料之一的片状的约束材料(加热硬化树脂薄板等)。
然而,作为减振材料或约束材料,在使用这种片状的材料时,需要预先准备与车体的形状等相对应的多种薄板,还存在着敷设这些多种类薄板的作业费时的问题。
为此,在日本专利特公昭56-23662号公报等中,记载有一种通过将粘性质减振材料涂敷于车体,从而在车体上设置减振材料的技术。
但是,在上述公报所公开的技术中,在车体上将粘性质的减振材料仅涂敷单层,在这种单层涂敷的减振材料中,尽管可实现一定程度的减振,但与重叠有上述片状的减振材料和约束材料的结构相比,其缺点是减振性能差。
因此,通常的方法是在将粘性质的减振材料涂敷在车体上之后,再重叠粘性质的约束材料,但在该场合,要求能在极短的作业时间内结束减振材料和约束材料双方的涂敷作业,另外,还存在有在所谓Wet-On-Wet的状态下、如何高效且能确保减振性能地将具有粘性的减振材料和约束材料一起涂敷在车体上这样的一个课题。
并且,为了在车体上能高效且确保充分减振性能地进行涂敷,其课题是选择什么样的组成的减振材料和约束材料。特别是对于约束材料,要求具有如下特性(1)使用温度区域内应具有充分的刚性、能发挥约束减振材料的效果;(2)不妨碍下层减振材料的干燥、同时本身在涂漆烧结工序中加热后进行干燥硬化;(3)涂敷时必须具有与减振材料可同时涂敷的粘度特性等,选择约束材料显得十分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能高效且确保充分减振性能地涂敷有具有粘性的减振材料和约束材料的、带有减振材料的车体面板,同时提供在车体上能高效且确保充分减振性能地涂敷具有粘性的减振材料和约束材料的减振材料涂敷装置及其能高效且确保充分减振性能地对具有粘性的减振材料和约束材料进行施工的减振材料施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的带有减振材料的车体面板是一种涂敷有减振材料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材料由下层材料和上层材料构成,这些下层材料和上层材料分别具有在水系高分子粘弹性材料10~40(dry)固形重量%、充填材料30~70重量%、添加剂和交联剂1~5重量%、水15~40重量%的范围内被调整成100重量%的相互不同的组分。
由此,可获得涂敷有作为下层材料(减振材料)和上层材料(约束材料)的各自具有最佳组分的粘性材料的车体面板,通过将减振材料的施工改为涂敷作业,可提高作业效率。
另外,技术方案2的带有减振材料的车体面板是一种涂敷有减振材料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材料由下层材料和上层材料构成,这些下层材料是一种在干燥硬化后、10~40℃范围内呈现损失系数最大值的组分,而所述上层材料,则是在于燥硬化后、50℃以上呈现损失系数最大值的组分。
由此,通过将减振材料的施工改为涂敷作业,可提高作业效率,并且,可获得与尽管是涂敷作业但敷设片状的减振材料和约束材料的传统的场合同样的、具有充分减振性能的车体。
另外,在技术方案3的带有减振材料的车体面板中,所述带有减振材料的车体面板适用的最佳部位是车体的前底板(フロントフロアパネル)部分。
由此,可获得空载时及行驶时减小传向地板面的振动效果,可降低车内的噪音。
另外,在技术方案4的减振材料涂敷装置中,包括涂敷机器人,该涂敷机器人设置在封闭底漆烧结工序前或涂漆烧结工序前,在一个作业工序中以所定的动作模式,可使手腕部沿着车体面板进行动作;涂敷喷嘴,该涂敷喷嘴是在所述手腕部沿着该手腕部的动作轨迹配设有多个,为了形成与所述动作轨迹正交的喷射面,从喷射口分别喷射不同性质的粘性质减振材料;减振材料供料装置,该减振材料供料装置向所述各涂敷喷嘴的喷射口分别送给所述不同性质的粘性质减振材料;以及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是在车体面板上要求减振材料的各部位,从所述多个涂敷喷嘴中选择同时喷射所述不同性质的粘性质减振材料的涂敷喷嘴,所述涂敷机器人对涂敷于车体面板的减振材料的涂敷层数进行控制。
由此,通过控制装置,根据车体面板的每一部位所必需的涂敷层数,对多个涂敷喷嘴中同时喷射不同性质的粘性质减振材料的涂敷喷嘴进行选定,然后,在使设置有涂敷喷嘴的涂敷机器人的手腕部以所定的动作模式动作,并从该多个涂敷喷嘴同时喷射不同性质的粘性质减振材料,则在动作方向上看,从位于最前侧的涂敷喷嘴喷射减振材料,作为下层材料涂敷在车体上,紧接着在动作方向上看,从位于后方的涂敷喷嘴喷射不同性质的粘性质减振材料,作为上层材料涂敷成与上述下层材料重叠的形态。
这样,根据需要可将下层材料(减振材料)和上层材料(约束材料)大致同时地重叠状涂敷在车体面板上,可提高作业效率,并可获得与敷设片状的减振材料和约束材料的传统的场合同样的、具有充分减振性能的车体。另外,通过将材料的涂敷量调整至所需的最小限度,可实现车体的轻量化。
另外,在技术方案5的减振材料涂敷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对于车体面板上要求减振材料的部位中减振要求程度高的部分,控制成从所述多个涂敷喷嘴同时各自喷射不同性质的粘性质减振材料,对于其它部位,控制成从所述多个涂敷喷嘴中的一部分喷射相同性质的粘性质减振材料。
由此,对于要求减振材料的部位中减振要求程度高的部分,可将下层材料(减振材料)和上层材料(约束材料)大致同时地重叠状涂敷在车体面板上,可获得与敷设片状的减振材料和约束材料的传统的场合同样的、具有充分减振性能的车体。即,可将重视减振性的部位与不那样重视的部位区分使用,可减少材料费,并可实现车体的轻量化。
另外,在技术方案6的减振材料施工方法中,包括第1工序,该第1工序是在封闭底漆烧结工序前或涂漆烧结工序前,按照在同一作业工序中涂敷了所述下层材料之后立即将所述上层材料同时重叠状涂敷在该下层材料上的要求,将由不同性质的下层材料和上层材料构成的粘性质减振材料涂敷在车体面板上;以及第2工序,该第2工序是在所述封闭底漆烧结工序或涂漆烧结工序中,使涂敷在所述车体面板上的所述粘性质的减振材料干燥硬化。
由此,从涂敷喷嘴喷射减振材料,作为下层材料涂敷在车体面板上,紧接着在动作方向上看,从位于后方的涂敷喷嘴喷射不同性质的粘性质减振材料,作为上层材料涂敷成与上述下层材料重叠的形态,由此涂敷在车体面板上的粘性质的减振材料,在封闭底漆烧结工序或涂漆烧结工序中进行干燥硬化。
这样,可有效地使用现有的设备(封闭底漆炉、涂漆炉等),不仅可提高作业效率,而且,可获得与敷设片状的减振材料和约束材料的传统的场合同样的、具有充分减振性能的车体。另外,通过将材料的涂敷量调整至所需的最小限度,可实现车体的轻量化。
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包含减振材料涂敷装置的减振材料施工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涂敷喷嘴组件的详细图。
图3为表示减振材料所要求的粘弹性温度特性的图。
图4为表示约束材料所要求的粘弹性温度特性的图。
图5为表示在车体的所定部位上涂敷有减振材料和约束材料的状况图。
图6为表示将减振材料和约束材料涂敷成2层时的损失系数(η)的评价结果图。
图7为表示将减振材料和约束材料涂敷成2层时的刚性附加效果(二次共振频率)的评价结果图。
图8为表示平均使用温度(如30℃)条件下的损失系数(η)与刚性附加效果(二次共振频率)的关系图。
图9为表示将减振材料和约束材料涂敷成2层时的、平均使用温度(如30℃)条件下的面密度与损失系数(η)的关系图。
图10为表示将减振材料和约束材料涂敷成2层时的、平均使用温度(如30℃)条件下的面密度与二次共振频率的关系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参照图1,该图表示本发明的包含减振材料涂敷装置的减振材料施工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如图所示,在涂漆生产线上,例如在封闭底漆炉20前侧的减振材料涂敷工序中,配设有一种在车体11上涂敷粘性材料即减振材料(下层材料)和作为减振材料之一的约束材料(上层材料)的涂敷装置12。
涂敷装置12在涂漆生产线的左右配备有1对作为机械手的机器人(涂敷机器人)13,在各机器人13的手腕部14上设置有涂敷喷嘴组件15。在机器人13中,按照控制器16的指令,以示教等的方式预先存储有对每种车体的动作模式,机器人13根据该动作模式进行动作。
参照图2,该图详细表示涂敷喷嘴组件15,如图所示,在涂敷喷嘴组件15的本体15m上,朝同一方向配设有扇状的涂敷喷嘴15a和涂敷喷嘴15b。并在各涂敷喷嘴15a、15b的前端面,各自切槽状地穿设有粘性材料即、减振材料和约束材料的喷射口15c、15d。另外,在本体15m上安装有软管15e、15f的各前端,其经由本体15m内部与各喷射口15c、15d连通,这些软管15e、15f的各另一端与涂敷材料供给装置17(减振材料供给装置)17连接。
在涂敷材料供给装置17中设置有涂敷控制器18。由此,一旦与机器人13的动作同步地从涂敷控制器18输出指令,则具有粘性的减振材料和约束材料从涂敷材料供给装置17通过软管15e、15f向各涂敷喷嘴15a、15b供给,这些减振材料和约束材料以形成相互平行的喷射面地从喷射口15c、15d呈扇状地喷射。
涂敷控制器18与涂漆生产线的生产线控制装置19连接,从生产线控制装置19向涂敷控制器18输入车型信息,再将输入涂敷控制器18的车型信息送至控制器16,从控制器16发出的与车型相对应的机器人13的动作信息被送至涂敷控制器18。由此,机器人13按照车型信息所决定的动作模式进行动作,同时,涂敷材料供给装置17按照指令将减振材料和约束材料向各涂敷喷嘴15a、15b供给。即,与机器人13的动作同步地从各涂敷喷嘴15a、15b向车体11的所定部位涂敷适当量的减振材料和约束材料。
作为减振材料和约束材料,考虑到涂敷时的喷射性、下垂性、涂敷外观等,适合使用以树脂乳胶为主组分的适正粘度(如30~150Pa·s)的粘性材料。下面详细说明最佳的减振材料和约束材料。
减振材料和约束材料是在水系高分子粘弹性材料中添加充填材料、添加剂、交联剂而构成。
作为水系高分子粘弹性材料,具有合成树脂乳胶(如丙烯基系共聚合体、苯乙烯-丙烯基共聚合体、聚醋酸乙烯、乙烯-聚醋酸乙烯系共聚合体、尿烷树脂等的合成树脂乳胶等)、橡胶胶乳(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丙烯腈-丁二烯橡胶(NBR)等)、块状聚合物的胶乳(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SI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等),可使用这些合成树脂乳胶、橡胶胶乳、块状聚合物的胶乳中的任1种以上的材料。
作为充填材料,具有无机充填材料(对于水系材料聚合物组分,包括碳酸钙、滑石、粘土、氧化铝、硫酸钡、云母、硅灰石、海泡石、硅藻土、玻璃粉末等)、聚合物微粉末(聚乙烯、聚苯乙烯、丙烯基树脂、乙烯-聚醋酸乙烯树脂等),可使用这些无机充填材料、聚合物微粉末中的任1种以上的材料。
作为添加剂,为了提高分散性、作业性等而添加的组分,可采用消泡剂、分散剂、增粘剂、界面活性剂、成膜助剂、溶剂等。另外,作为交联剂,可采用环氧、噁唑啉、氧化锌等。
减振材料和约束材料具有在水系高分子粘弹性材料10~40(dry)固形重量%、充填材料30~70重量%、添加剂和交联剂1~5重量%、水15~40重量%的范围内被调整成整体为100重量%的相互不同的组分(性质)。
之所以将水系高分子粘弹性材料定为10~40(dry)固形重量%,是因为当高分子粘弹性材料为10(dry)固形重量%以下时,会明显地使粘接效果(交联效果)下降(难以在含有填充物等的形态下高质量地成膜)以及烧结时会发生龟裂,降低作为约束层的效果、或者使干燥硬化后硬化薄膜干巴巴,有可能在后工序中成为断裂等的发生原因,另外,将高分子粘弹性材料定为40(dry)固形重量%以上,则会降低弹性率,降低刚性附加效果,并且,弹性率的温度依存性明显,使可获得良好的刚性附加效果的温度区域变狭、或者有可能在烧结时发生明显的鼓起的缘故。
另外,之所以将充填材料定为30~70重量%,是因为当充填材料为30重量%以下时,会降低弹性率,降低刚性附加效果,并且,弹性率的温度依存性明显,使可获得良好的刚性附加效果的温度区域变狭、或者有可能在烧结时发生明显的鼓起的缘故,当充填材料定为70重量%以上时,会明显地使粘接效果下降以及烧结时会发生龟裂,降低作为约束层的效果、或者使干燥硬化后硬化薄膜干巴巴的,有可能在后工序中成为断裂等的发生原因。
另外,之所以将水定为15~40重量%,是因为当水为15重量%以下时,难以确保作业性(喷射性),当将水定为40重量%以上时,因加热硬化(干燥)时挥发的水分量多,容易发生鼓起以及随着体积的收缩而易发生龟裂,降低作为约束层的效果的缘故。
详细地讲,要求减振材料必须是一种如下的材料,具有在作为目的的使用温度范围内能获得良好的衰减效果的粘弹性温度特性的材料即、如图3的减振材料所要求的粘弹性温度特性图所示,在+10~+40℃程度的温度范围内具有损失弹性系数(Tanδ)(○标记)的峰值,调制成能满足如此要求的组分。具体来讲,粘弹性温度特性因受水系高分子粘弹性材料的玻璃转移温度(Tg)和充填材料的添加量影响,故需对其进行调整。
另一方面,要求约束材料必须是一种如下的材料,具有约束下层的减振材料移动的效果的材料即、如图4的约束材料要求的粘弹性温度特性图所示,在+10~+40℃程度的温度范围内,刚性即剪切弹性率G(●标记)大于减振材料,在比上述减振材料的峰值温度高出10℃以上的温度(如+50℃以上)条件下出现损失系数(Tanδ)(○标记)的峰值,调制成能满足如此要求的组分。在此场合,也对玻璃转移温度(Tg)和充填材料的添加量进行调整。另外,也可通过增加交联剂的添加量来提高刚性附加效果。
除了上述的组成物之外,也可向减振材料和约束材料中添加酚树脂、石油树脂、脂树胶、萜烯酚等的粘合附加合成树脂乳胶。
下面说明以上结构的的减振材料施工装置的作用即、减振材料施工方法,同时对由减振材料施工装置施工的带有减振材料的车体面板的作用效果作出说明。
首先,对减振材料施工方法进行说明。
当车体11进入减振材料涂敷工序时,如上所述,车型信息从生产线控制装置19送向涂敷控制器18和控制器16,机器人13按照该车型信息,以所定的动作模式使手腕部14动作,涂敷材料供给装置17按照指令,以适当的时机将减振材料和约束材料向各涂敷喷嘴15a、15b供给,向车体11的所定部位涂敷适当量。即,在车体11上,要求减振材料的部位虽然有多处,但在这些复数个的每一部位上,可与机器人13的手腕部14动作相对应地、以适当的时机涂敷适当量的减振材料和约束材料。
具体来讲,参照图5,该图表示在车体11的地板面的所定部位上涂敷减振材料和约束材料的状况,如图所示,机器人13的手腕部14按照以下形态进行动作(空白箭头标记)即、将喷射减振材料的涂敷喷嘴15a和喷射约束材料的涂敷喷嘴15b在该手腕部14的动作轨迹上呈前后状态,从手腕部14的动作方向看,涂敷喷嘴15a处于前侧而涂敷喷嘴15b处于后侧,与手腕部14的动作对应地从涂敷喷嘴15a喷射减振材料,从涂敷喷嘴15b喷射约束材料(第1工序)。
即,如同图所示,在将减振材料(空白部)作为下层材料涂敷在车体面板上之后,立即将约束材料(钭线部)作为上层材料重叠地进行涂敷。这样,可在短的作业时间内一次性地在车体11上进行减振材料和约束材料的施工,可提高作业效率。
通过将这些减振材料和约束材料涂敷在车体11的地板面上,空载时和行驶时可获得减小向地板面传递振动的效果,可降低车内噪音。
然而,在要求减振材料的复数个部位上,可分成为减振材料要求程度特别高的部分和减振效果并不要求那样高的部分,实际上涂敷材料供给装置17是针对减振材料要求程度特别高的部分,同时选定涂敷喷嘴15a、15b,按照将减振材料和约束材料的双方涂敷成2层的方式进行动作,而对于减振效果并不要求那样高的部分,则是按照只从涂敷喷嘴15a进行减振材料涂敷的方式进行动作(控制装置)。作为2层涂敷的部位例,可列举出驾驶席和助手席的前底板部分,另外,作为1层涂敷的部位例,可列举出后底板部分、后座底板部分。
即,根据需要可将约束材料区分使用,由此可减少材料费,并可实现车体11的轻量化。另外,通过将减振材料和约束材料的涂敷量分别调整至所需的最小限度,也可实现车体11的轻量化。
并且,当车体11通过涂漆生产线的封闭底漆炉20和后工序即中涂层炉及面涂层炉时,这种车体11上涂敷的减振材料和约束材料,可利用各炉子的热量而干燥硬化(第2工序)。即,如上所述,虽然减振材料和约束材料是水系高分子粘弹性材料,含有水分,但该水分被蒸发。由此可使减振材料和约束材料各自发挥出所定的减振性能。
下面说明带有减振材料的车体面板的作用效果。
表1以及图6、图7、图8,是将由上述水系高分子粘弹性材料构成的减振材料和约束材料涂敷成双层的试片利用悬臂梁法在改变温度的条件下、进行试验得到的损失系数(η)及其刚性附加效果(二次共振频率)的评价结果,与敷设有片状的减振材料和约束材料的2层的传统的场合及其单层涂敷的场合进行了比较。
作为试片,使用的是在长220mm×宽10mm×厚1.6mm的钢板上将减振材料和约束材料涂敷成220mm×10mm的涂敷面积并经干燥后的试片。详细地讲,在钢板上涂敷成厚2mm的下层减振材料,涂敷成厚2mm的上层约束材料,然后在140℃中干燥硬化1小时而制成的试片。另外,在单层涂敷材料的场合,将减振材料涂敷成膜厚3mm。
表1
其中,材料A、B、C、D是将粘弹性温度特性即、组分(性质)调制成表示损失弹性系数(Tanδ)峰值的温度分别为+10℃、+40℃、+50℃、+60℃的苯乙烯-丙烯基酸酯。并且,实施例1表示将材料A作为下层(减振材料)而将材料B作为上层(约束材料)的场合(□标记),实施例2表示将材料A作为下层(减振材料)而将材料D作为上层(约束材料)的场合(○标记),实施例3表示将材料B作为下层(减振材料)而将材料C作为上层(约束材料)的场合(◇标记),实施例4表示将材料B作为下层(减振材料)而将材料D作为上层(约束材料)的场合(△标记),另外,比较例1表示只将材料D以单层形式作为减振材料而涂敷的场合(×标记),比较例2表示敷设了片状的减振材料和约束材料的2层的传统的场合(+标记)。
从这些图表中可以看出,若将表示损失弹性系数(Tanδ)峰值的温度相对于下层(减振材料)高出10℃以上的材料,作为上层(约束材料)涂敷成2层,特别是将表示损失弹性系数(Tanδ)峰值的温度+10℃、+40℃的材料作为下层(减振材料),将表示损失弹性系数(Tanδ)峰值的温度+50℃、+60℃的材料作为上层(约束材料),涂敷成2层,则在实车行驶时的底面周围的平均使用温度(如30℃)下,损失系数(η)和刚性附加效果(二次共振频率)均可获得与将片材敷设成2层的传统的场合(比较例2)大致同样良好的结果。
即,由于在减振材料和约束材料中使用了上述组分范围内组成不同的材料,因此可发挥与将片材敷设成2层的传统的场合同样高的减振效果。
另外,与以单层方式涂敷表示损失弹性系数(Tanδ)峰值的温度为+60℃的材料的场合(比较例1)相比较,也可以看出在将上述组分不同的材料涂敷成2层时,损失系数(η)和刚性附加效果(二次共振频率)均可获得高效果。即,具有上述组分的水系高分子粘弹性材料尽管是作了单层涂敷,但也能获得良好的刚性附加效果(二次共振频率),然而,由于涂敷了2层,因此可获得高的刚性附加效果(二次共振频率)及其减振效果。
表1中也同时示出了面密度,若与将片材敷设成2层的传统的场合(比较例2)作一比较,则可以看出在将由水系高分子粘弹性材料组成的减振材料和约束材料涂敷成2层时,可减小面密度,减轻材料的重量。
图9、图10是将由上述水系高分子粘弹性材料组成的减振材料和约束材料涂敷成2层的试片在平均使用温度(如30℃)的条件下采用面板加振方式进行试验的场合的面密度与损失系数(η)及二次共振频率的关系(●标记),与将片材敷设成2层的传统的场合(■标记)进行了比较,从图中可以看出,将片材敷设成2层的传统的场合的面密度为6kg/m2,相比之下,将减振材料和约束材料涂敷成2层时为4~4.5kg/m2程度,可获得与传统相当的效果。
即,通过将由水系高分子粘弹性材料组成的减振材料和约束材料涂敷成2层,可获得与将片材敷设成2层的传统的场合同样的减振效果,并可实现上述轻量化乃至车体11的轻量化,至此,说明虽然结束,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形态。
例如,上述实施形态中使用2个涂敷喷嘴15a、15b,由涂敷喷嘴15a涂敷减振材料,而由涂敷喷嘴15b涂敷约束材料,但也可设置3个以上的复数个涂敷喷嘴,从各涂敷喷嘴对不同性质(组分)的材料分别进行喷射·涂敷。在此场合,当涂敷材料数少于涂敷喷嘴数时,也可从复数个涂敷喷嘴对同一性质的材料进行喷射。
权利要求
1.一种带有减振材料的车体面板,它是一种涂敷有减振材料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材料由下层材料和上层材料构成,所述下层材料和上层材料具有分别在水系高分子粘弹性材料10~40(dry)固形重量%、充填材料30~70重量%、添加剂和交联剂1~5重量%、水15~40重量%的范围内被调整成100重量%的相互不同的组分。
2.一种带有减振材料的车体面板,它是一种涂敷有减振材料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材料由下层材料和上层材料构成,所述下层材料是在干燥硬化后、在10~40℃范围内呈现损失系数最大值的组分,而所述上层材料,则是在干燥硬化后、在50℃以上呈现损失系数最大值的组分。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振材料的车体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有减振材料的车体面板是车体的前底板部分。
4.一种减振材料涂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涂敷机器人,其设置在封闭底漆烧结工序前或涂漆烧结工序前,在一个作业工序中以所定的动作模式,可使手腕部沿着车体面板进行动作;涂敷喷嘴,其在所述手腕部沿着该手腕部的动作轨迹配设有多个,从喷射口分别将不同性质的粘性质减振材料进行喷射以形成与所述动作轨迹正交的喷射面;减振材料供料装置,其向所述各涂敷喷嘴的喷射口分别送给所述不同性质的粘性质减振材料;以及控制装置,其在车体面板的要求减振材料的每一部位,对所述多个涂敷喷嘴中同时喷射所述不同性质的粘性质减振材料的涂敷喷嘴进行选定,所述涂敷机器人对涂敷于车体面板的减振材料的涂敷层数进行控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材料涂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对于车体面板上要求减振材料的部位中减振要求程度高的部分控制成从所述多个涂敷喷嘴同时各自喷射所述不同性质的粘性质减振材料;对于其它部位控制成从所述多个涂敷喷嘴中的一部分喷射相同性质的粘性质减振材料。
6.一种减振材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工序,其在封闭底漆烧结工序前或涂漆烧结工序前,将由不同性质的下层材料和上层材料构成的粘性质减振材料涂敷在车体面板上,以使同一作业工序中,在刚涂敷有所述下层材料之后立即将所述上层材料同时重叠状涂敷在该下层材料上;以及第2工序,其在所述封闭底漆烧结工序或涂漆烧结工序中,使涂敷在所述车体面板上的所述粘性质的减振材料干燥硬化。
全文摘要
一种减振材料涂敷装置,使设置有多个涂敷喷嘴(15a、15b)的涂敷机器人的手腕部(14)以所定的动作模式动作,并从该多个涂敷喷嘴同时喷射不同性质的粘性质减振材料和约束材料,此时,在动作方向(图5的空白箭头标记)上看,从位于前侧的涂敷喷嘴(15a)喷射减振材料,作为下层材料涂敷在车体面板(11)上,紧接着在动作方向上看,从位于后方的涂敷喷嘴(15b)喷射不同性质的粘性质约束材料,作为上层材料重叠涂敷在所述下层材料上。
文档编号B62D65/00GK1561265SQ0281910
公开日2005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1年10月2日
发明者福留秀汽, 芦川亮, 松田广, 佐藤和彦, 大久保信 申请人: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