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折叠两轮车的提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7863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折叠两轮车的提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折叠两轮车的提手装置。
(2)背景技术一种两轮车,通常例如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在停止使用时,常常有一些两轮车能够被折叠成体积较小的形状,便于收纳放置。然而,这些折叠两轮车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两轮车折叠时普遍缺少一个专用提手,尤其是前车架与后车架相互靠近时,无法用单手向上提起的动作来完成,往往依靠双手在水平方向作收拢动作,存在手指被两轮车部件卡住的可能,折叠操作缺乏便捷性。
其次,部分折叠两轮车虽然存在一个类似提手的装置并且可以旋转,经检索,如CN01119282号专利申请所示,但该装置并非以独立功能的形式设置,而是与两轮车的其他部件固定连接,还具有除提携以外的如锁合车架的功能,其结构较为复杂,将明显增加制造成本。由于该装置同时还须承受并传递骑车人的重量负荷,在长期使用条件下,这种复杂的结构也容易因内部零件的磨损而使车架整体强度受到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该装置的旋转轴也就是提手旋转轴偏离提手。折叠两轮车时,在提手围绕旋转轴旋转的全部过程中,旋转轴并非始终位于骑车人手握提手位置的垂直正下方区域,这就意味着骑车人提起提手开始折叠,到折叠完毕后,握住提手移动两轮车,在完成上述连贯动作时,骑车人无法以稳定的角度保持握住提手的手掌心始终朝向地面,而是手掌带动手腕围绕旋转轴作较大角度的扭转,并且由于该装置还连接着座垫及座垫杆等部件,从座垫到该装置旋转轴构成的力臂远远大于提手到旋转轴构成的力臂,骑车人以单手提起该装置时必须紧握提手并施力克服座垫倒向地面所产生的较大重力负荷,于是造成提起操作缺乏舒适性。为了舒适和避免手腕扭转,骑车人需要在操作中移动手掌位置,所以又导致提起操作缺乏稳定性和可控性。此外,这种装置需要为提手增加单独的放置空间,这将影响到折叠两轮车的外部设计,使该装置附近其他部件如货架的放置位置受到限制。
(3)发明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折叠两轮车提供一种功能独立、结构简单的提手装置,让骑车人能够便捷舒适地折叠两轮车,同时为两轮车提供更加自由的外部设计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折叠两轮车的提手装置,其中所述折叠两轮车包括一前车架和一后车架以及一支撑座垫杆的座垫杆套管,前车架的后端和后车架的前端通过一转动轴套可相对转动地相连,所述提手装置包括一提手和一端固定连接于提手的提手连接件,其中,所述提手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一连接于前车架或者后车架之一的旋转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车架或者后车架之一,所述旋转轴设置成所述提手连接件可脱离所述座垫杆套管围绕所述旋转轴转动,在所述提手连接件设置一个位于提手连接件周壁上的折叠位置止动部和至少一个使用位置止动部,设置在与所述提手连接件的旋转轴相连接的前车架或者后车架之一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设置一个可支承所述折叠位置止动部的第一止动件,同时在所述第一固定件或者是在前车架或者后车架的另一个车架上的一第二固定件上设置至少一个可支承所述使用位置止动部的第二止动件,所述折叠位置止动部和第一止动件设置成当两轮车处于完全折叠状态时,所述折叠位置止动部支承在所述第一止动件上,所述使用位置止动部和第二止动件设置成当两轮车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使用位置止动部支承在所述第二止动件上。
在前述的提手装置中,还包括一连接部件,其一端通过一旋转轴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前车架或者后车架之一,另一端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于前车架或者后车架的另一个,同时还固定连接所述座垫杆套管,所述提手连接件旋转轴设置在提手的下方,在所述连接前车架和后车架的转动轴套的上方,所述提手的位置设置成所述座垫杆套管和所述连接部件可绕其旋转轴相对所述提手转动。
在前述的提手装置中,所述提手连接件旋转轴设置在提手两端的中间位置。
在前述的提手装置中,在两轮车的使用状态,所述提手旋转轴位于所述连接部件的所述两端之间。
在前述的提手装置中,在两轮车的使用状态,所述提手位于所述连接部件的所述两端之间。
在前述的提手装置中,在所述提手连接件设置一使用位置辅助止动部,在所述第一固定件设置一第三止动件,在两轮车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使用位置辅助止动部与所述第三止动件啮合,使提手连接件和提手相对于所述旋转轴同时受到正反两个旋转方向的限制,从而使提手连接件和提手相对其旋转轴完全固定。
(4)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以便更深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在所有附图中,相同零部件使用相同附图标记,所涉及的空间方向均以两轮车的移动方向作为向前的基准方向。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提手装置的折叠两轮车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立体分解图,显示前车架和后车架可相对转动地相连从而可折叠两轮车的折叠装置,以及使前车架与后车架可分离地固定相连的连接部分。
图3A和3B以及图4A和4B均为部分剖开的局部图,分别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前车架、后车架、提手、提手连接件、连接部件在两轮车折叠前的位置状态,其中图3A和3B示出了可支承提手连接件的使用位置止动部的第二止动件设置于前车架的实施例,图4A和4B示出了可支承提手连接件的使用位置止动部的第二止动件设置于后车架的第二实施例。
图5A和5B为侧视图,分别显示两轮车折叠时,提起提手,前轮与后轮正在相互靠近的状态,以及折叠完毕后,提手连接件被稳定支承的状态。
图6为侧视图,显示可支承提手连接件的使用位置止动部的第二止动件设置于后车架时,提手连接件与后车架的连动关系。
(5)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以两轮车为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这种可以折叠的两轮车包括一个前轮11;一个后轮12;一个车座13;一个支撑车座的座垫杆14;一个车把18和一个用于支撑车把的把立管19;一个前端用于连接把立管19的前车架21;一个后端用于连接后轮12、前端用于可转动地连接前车架21后端的后车架22;一个用于连接前车架21、后车架22的使它们可相对转动和相互固定的连接部件23,其一端固定连接于一个用于支撑座垫杆14的座垫杆套管15;一个用于折叠时提起车架的提手24和提手连接件25。
如图2所示,连接部件23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前车架21的接近后车架22的部位,其另一端固定于座垫杆套管15,两端的连接也可以反过来。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件23具体地连接于一固定在前车架21的连接夹片S1上的套管T1,套管T1的两端伸出连接夹片S1,以便连接部件23的一端可转动地支承于其上,可参见图5A所示。前车架21与后车架22通过折叠装置依照可以围绕它们的共同旋转轴线E1相对旋转的方式连接,该实施例具体为将前车架21后端底部的套管T2,放置于后车架22前端的一对夹片S2中间。在夹片S2设置有1组对应的孔H1。用一对旋转轴套A1和A2沿旋转轴线E1分别穿过孔H1和套管T2,由螺丝B1锁紧。
如图3A和3B所示,示出了两轮车在使用状态时的提手24和提手连接件25。提手连接件25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提手24,另一端可相对转动地连接于夹片S1。局部放大图3B是一个透视图,图中未显示连接部件23的左侧部分。从中可以看到,固定于前车架21并且用来连接提手连接件25的部件是一个如前所述的夹片S1,在图2局部放大图中有更清晰的显示,其中在与前车架21相对的部位设置有2个穿过夹片S1两边的不能移动的销轴A4和A5以及一个定位孔H2。在本实施例中,此时,销轴A5由两部分组成,即止动件A5A和A5B,其中,A5A作为可支承提手连接件25的折叠位置止动部C1的第一止动件,A5B作为可支承提手连接件25的使用位置止动部C2的第二止动件,在本实施例中,A5A是销轴A5的与折叠位置止动部C1相对的一侧,A5B是销轴A5的另一侧。提手连接件25的另一端通过销轴A4可旋转地固定于夹片S1。在提手连接件25围绕销轴A4顺方向FC2旋转的过程中,提手连接件25的底部前端所设置的一凸起的使用位置止动部C2被第一止动件A5B抵合而限制其转动。同时,在提手连接件25的底部前端还设置一弹簧销A3,将其作为使用位置的辅助止动部与作为第三止动件的定位孔H2锁合,避免提手连接件25顺另一方向即FC1方向旋转。当弹簧销A3插入定位孔H2时产生一偏置力,该偏置力抵抗提手24和提手连接件25的自重而防止它们在重力的作用下绕销轴A4转动,即弹簧销A3的弹力设计只需使提手24和提手连接件25不因自身重力作用围绕销轴A4转动即可,同时该偏置力又能被手提力量所克服而使弹簧销A3脱离定位孔H2。这样,在两轮车折叠时,提手24能够很容易带动弹簧销A3从定位孔H2中退出,从而转为可以围绕销轴A4旋转的状态,而且其逆向锁合过程也很轻松准确。在图3A和3B中,提手24和提手连接件25仅仅与前车架21可转动地连接,并在使用状态和折叠状态能够锁定。连接部件23连接于座垫杆套管15并经具有快速拆卸功能的可分离的连接结构TC与后车架22可拆卸地相连,随后锁紧,该结构图中未详细示出,这种连接也可通过现有技术的结构来完成,只要能达到可拆卸地相连、随后锁紧的目的即可。图中显示,提手连接件25可脱离所述座垫杆套管15围绕销轴A4单独转动,即提手连接件25与连接部件23采取分离设置,从而使提手24和提手连接件25不必与连接部件23一起承载骑车人的重量负荷,以降低提手24和提手连接件25的材料设计强度和结构设计难度。
图4A和4B则显示两轮车在使用状态下,与可支承提手连接件25的使用位置止动部接触的第二止动件设置于后车架22的形式,具体为此时将提手连接件25的外周壁圆弧面C3作为使用位置止动部,位于后车架22的连接结构TC的平滑外周壁C4作为第二止动件,由于所述C3和C4均具有平滑曲面性质,因此将使两者其上的某一点以相切的形式接触,因此使用位置止动部C3被第二止动件C4支承,使提手连接件25围绕销轴A4顺FC1方向旋转时受到限制。同时将位于提手连接件25底部前端的凸起外周壁C2作为使用位置的辅助止动部,将销轴A5的一个部位A5B作为第三止动件,通过辅助止动部C2与第三止动件A5B的贴合,使提手连接件25围绕销轴A4顺FC2方向旋转时受到限制,从而使提手连接件25在两轮车使用状态下被稳定放置。
如图5A所示,折叠两轮车时,解除快拆装置TC的夹紧状态,使连接部件23带动座垫杆14和座垫杆套管15整体性地围绕套管T1向前倾倒,再结合图3B可以看到,由于作为旋转轴的销轴A4位于骑车人手握提手24位置的垂直正下方区域,并且靠近提手24的水平中间位置,这就保证了骑车人提起提手24时,手腕不必产生转动,只需施加向上的力量,在重力作用下,就可使提手连接件25与前车架21分别围绕销轴A4相对旋转,同时前车架21的后端被抬高,带动后车架22的前端被抬高,前车架21与后车架22分别围绕旋转轴线E1相对旋转,前轮11和后轮12相互靠近。图5B显示,随着提手连接件25围绕销轴A4顺方向FC1旋转,弹簧销A3已由定位孔H2中退出,同时,位于提手连接件25周壁上的止动部C1逐渐靠近销轴A5,直至被销轴A5的A5A贴合支承,提手连接件25相对前车架固定件S1大约旋转90度。这就形成从骑车人提起提手24,直至两轮车折叠完毕,提手连接件25被销轴A5支承的状态,在这一过程中,提手24可始终与地面保持平行,骑车人的手腕不必转动,手掌不必产生移动,并始终保持掌心朝向地面,使骑车人的折叠操作变得舒适稳定。
如图3A和图5A所示,在两轮车使用状态,由于连接部件23位于前后轮距的中间区域,将提手24及其旋转轴销轴A4设置于连接部件23的旋转轴一端即套管T1与另一端即快拆锁合装置TC之间的区域,可以使两轮车折叠后,按照“二分之一对折”的设计思路,使销轴A4最优化的处于两轮车的顶部区域,使提手24最大限度获得距地面适宜的高度,使骑车人在移动折叠后的两轮车时保持合理舒适的姿势,减少弯腰负荷。同时提手24被收纳于连接部件23的内部区域,可以为两轮车提供自由的外部设计空间。在图3A中,提手24的最高位置设置成连接部件23和座垫杆套管15能够相对它转动,轴销A4设置在提手24的下方,但在前车架21与后车架22连接转动轴套的上方。
如图6所示,将可支承提手连接件25的使用位置止动部的止动件设置于后车架22,其优点在于使提手连接件25与前车架21和后车架22在两轮车折叠时具有了连动关系,具体为在两轮车由折叠状态展开为使用状态的过程中,即前车架21带动销轴A4围绕旋转轴E1顺方向FC1旋转,后车架22带动连接结构TC围绕旋转轴E1顺方向FC2旋转,销轴A4与第二止动件C4逐渐靠近,此时,提手连接件25的使用位置止动部C3必然会与第二止动件C4接触,由于所述C3和C4均具有平滑曲面性质,使使用位置止动部C3与第二止动件C4以曲面相切的形式接触,随着切点的连续变换,使第二止动件C4在围绕旋转轴E1顺方向FC2旋转的过程中,推动使用位置止动部C3围绕销轴A4顺方向FC2转动,从而使提手连接件25逐步趋向两轮车使用时的放置状态,即如图4B所示。这样的连动关系,意味着在两轮车由折叠至展开的过程后期,骑车人即使不接触提手,也可通过前车架和后车架彼此相向的旋转操作,使提手最终回复到两轮车使用时的稳定放置状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折叠两轮车的提手装置,具有以下优点为方便折叠所设置的提手,功能独立,结构简单,既可以轻松准确固定,也可以方便的提起旋转。从操作前轮与后轮同时滚动相互靠近这一关键步骤,骑车人只需以提手作为唯一接触两轮车的部件,通过单手提起提手即可连续准确便捷的完成全部操作,同时可以避免骑车人的手指被两轮车部件轧伤。提手旋转轴位于骑车人手握提手位置的垂直正下方部位,并且靠近水平的中间位置,因此能够保证骑车人在完成与提手接触的所有操作时,手腕不必产生转动,手掌不必产生移动,并始终保持掌心朝向地面,这就使骑车人的折叠操作变得简单舒适稳定,而且被稳定支撑的提手可以成为骑车人推动两轮车并控制其运动方向的依靠。
提手及其旋转轴设置于两轮车折叠时最靠近前后轮距中间的位置,从而使提手最大限度获得距地面适宜的高度,使骑车人在移动两轮车时保持合理的舒适的姿势,减少弯腰负荷。提手设置于前车架与后车架相连的连接部件的中间区域,以减少占用空间,为连接部件周边的其他部件提供更自由的外部设计环境。
由上可知,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折叠两轮车的提手装置,具有低成本、易实施的特点,同时具有舒适良好的操作性,使折叠过程便捷、快速、准确和安全。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所有范围应以所述的权利要求范围为准,凡在权利要求范围内所作的类似变化的实施例和近似结构,皆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折叠两轮车的提手装置,其中所述折叠两轮车包括一前车架和一后车架以及一支撑座垫杆的座垫杆套管,前车架的后端和后车架的前端通过一转动轴套可相对转动地相连,所述提手装置包括一提手和一端固定连接于提手的提手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一连接于前车架或者后车架之一的旋转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车架或者后车架之一,所述旋转轴设置成所述提手连接件可脱离所述座垫杆套管围绕所述旋转轴转动,在所述提手连接件设置一个位于提手连接件周壁上的折叠位置止动部和至少一个使用位置止动部,设置在与所述提手连接件的旋转轴相连接的前车架或者后车架之一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设置一个可支承所述折叠位置止动部的第一止动件,同时在所述第一固定件或者是在前车架或者后车架的另一个车架上的一第二固定件上设置至少一个可支承所述使用位置止动部的第二止动件,所述折叠位置止动部和第一止动件设置成当两轮车处于完全折叠状态时,所述折叠位置止动部支承在所述第一止动件上,所述使用位置止动部和第二止动件设置成当两轮车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使用位置止动部支承在所述第二止动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提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连接部件,其一端通过一旋转轴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前车架或者后车架之一,另一端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于前车架或者后车架的另一个,同时还固定连接所述座垫杆套管,所述提手连接件旋转轴设置在提手的下方,在所述连接前车架和后车架的转动轴套的上方,所述提手的位置设置成所述座垫杆套管和所述连接部件可绕其旋转轴相对所述提手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提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连接件旋转轴设置在提手两端的中间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的提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两轮车的使用状态,所述提手旋转轴位于所述连接部件的所述两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的提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两轮车的使用状态,所述提手位于所述连接部件的所述两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提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提手连接件设置一使用位置辅助止动部,在所述第一固定件设置一第三止动件,在两轮车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使用位置辅助止动部与所述第三止动件啮合,使提手连接件和提手相对于所述旋转轴同时受到正反两个旋转方向的限制,从而使提手连接件和提手相对其旋转轴完全固定。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折叠两轮车的提手装置,它包括一提手和一端固定连接于提手的提手连接件,提手连接件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前车架或者后车架之一上的第一固定件的旋转轴,设置一个位于提手连接件周壁上的折叠位置止动部和至少一个使用位置止动部,第一固定件设置一个可支承折叠位置止动部的第一止动件,同时在第一固定件或者是在前车架或者后车架的另一个车架上的一第二固定件上设置至少一个可支承所述使用位置止动部的第二止动件,折叠位置止动部和第一止动件设置成当两轮车处于完全折叠状态时,折叠位置止动部支承在第一止动件上,使用位置止动部和第二止动件设置成当两轮车处于使用状态时,使用位置止动部支承在第二止动件上。
文档编号B62K15/00GK2707607SQ20042001951
公开日2005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17日
发明者焦焱 申请人:焦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