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自行车的气动动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的气动动力装置,利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用于安装在自行车、助力车、残疾车等机动车上,属于交通工具动力传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作出以前,在已有技术中,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助力车作为人们外出的代步工具已在广泛使用。自行车主要是靠脚踏来使其车轮运转,从而达到前进的目的。虽然结构简单,但在行驶时费力又费时,给人们的出行带来诸多不便。电动自行车其动力装置主要采用蓄电池以电源充电,电机驱动。该种结构的动力装置充电时间长,使用不方便,蓄电池使用寿命短,回收困难,而且也不符合环保要求。
技术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合理;以压缩空气为动力源,使用方便、运行平稳、无环境污染、补充压缩空气方便快速、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的自行车的气动动力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气管17分别连接储气筒1、2为一体,减压阀3通过气管17连接储气筒4,储气筒4通过气管17连接流量阀5,流量阀5通过气管17分别连接控制阀8、9,推进气缸6、7分别安装在控制阀8、9上,在推进气缸6、7上分别连接齿条18,齿条18带动齿轮10传动。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制造成本低;以压缩空气为动力源,可采用储气筒储存安全气压0.7MPa 50L,只要有空气压缩机或家用电源的地方都能充气,只需3-10分钟;操作方便、运行平稳、无噪音、无环境污染、补充压缩空气方便快速、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能无级调速,并设有过载保护装置,可广泛用于电动自行车、助力车及残疾车等机动车上。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储气筒1、2、4、减压阀3、流量阀5、推进气缸6、7、控制阀8、9、主被动齿轮10、气压泵11、12、安全阀14、压力表15、气管17、齿条18等组成。采用气管17连接储气筒1、2为一体,并连接减压阀3。两只主储气筒1、2可储存气压0.7MPa 50L,并经减压阀3减压0.2MPa 7.6L,再储存在储气筒4内,目的是增加主储气筒存量的排气量。在储气筒1上安装充气口13,以方便充气,并在储气筒2上分别安装安全阀14及压力表15。减压阀3通过气管17连接储气筒4,储气筒4通过气管17连接流量阀5。流量阀5通过气管17分别连接控制阀8、9。储气筒1、2连接减压阀3至储气筒4经过流量阀5供气至两只控制阀8、9,两只控制阀8、9分别控制两只推进气缸6、7作直线往返运动。推进气缸6、7分别安装在控制阀8、9上。推进气缸6、7上分别连接齿条18,齿条18带动齿轮10传动。齿轮10(主被动齿轮)安装在车轮16上。由推进气缸6、7上的两根齿条18分别各带一只齿轮作旋转,往前时工作,往后时空转,从而使车轮16运转,达到自行车前进的目的。起动、上坡,两只推进气缸无间隙工作,正常行驶,单缸间隙运动,从而减少排气量。在行驶过程中,由于道路的颠跛需作上下运动,靠行驶者的自身重量,因此在储气筒4上采用气管17分别连接气压泵11、12来补充气源,作为气源的附加装置。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的气动动力装置,其特征是采用气管(17)分别连接储气筒(1、2)为一体,减压阀(3)通过气管(17)连接储气筒(4),储气筒(4)通过气管(17)连接流量阀(5),流量阀(5)通过气管(17)分别连接控制阀(8、9),推进气缸(6、7)分别安装在控制阀(8、9)上,在推进气缸(6、7)上分别连接齿条(18),齿条(18)带动齿轮(10)传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的气动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储气筒(1)上安装充气口(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的气动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储气筒(2)上分别安装安全阀(14)及压力表(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的气动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储气筒(4)上采用气管(17)分别连接气压泵(11、1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的气动动力装置,利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用于安装在自行车、助力车、残疾车等机动车上,属于交通工具动力传动技术领域。其主要采用气管分别连接储气筒、减压阀,储气筒通过气管连接流量阀,流量阀通过气管分别连接控制阀,推进气缸分别安装在控制阀上,在推进气缸上分别连接齿条,齿条带动齿轮传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制造成本低;只要有空气压缩机或家用电源的地方都能充气;操作方便、运行平稳、无噪音、无环境污染、补充压缩空气方便快速、使用寿命长、能无级调速,并设有过载保护装置,安全可靠,为人们外出提供新一代代步工具。
文档编号B62M19/00GK2723334SQ20042002610
公开日2005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7日
发明者周国平 申请人:周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