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单助力后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8128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单助力后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装置的双后减震器,尤其是采用摩托车单助力后减震器。
背景技术
传统轻便摩托车特别是骑式摩托车采用的双后减震器,采用缓冲胶垫限制减震器行程,只有外弹簧承受负荷,其每支减震器均装一支减震弹簧,受弹簧钢丝许用应力的限制,承受的负荷较小,一旦超过弹簧钢丝许用应力,很容易产生永久变形和断裂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既有舒适型又能承受较大负荷的后减震器的摩托车单助力后减震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有上接头上端有上导管组件、下端有上弹簧座,下弹簧座内装置有外弹簧一端,外弹簧另一端装置在下弹簧座内,下弹簧座的下端面装置有调节器、内圆装置有阻尼器,阻尼器上端装有助力推杆、下端有下导管组件,其上接头底端面装置有助力器,助力器内装有小弹簧,连杆一端与上接头相连,连杆的另一端装在阻尼器内,助力推杆装在阻尼器口端。
本实用新型,助力器的外径小于外弹簧的内径。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当减震器在行程段S1范围内运动时,减震器只有外弹簧起作用,体现在一人乘坐时很舒适;当超过行程段S1到Smax范围内的运动时,助力推杆通过连杆压缩助力器内的小弹簧,减震器的外弹簧和助力器的小弹簧同时起作用,能承受较大负荷,体现在二人到三人乘坐时不发软。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装配维修方便,成本增加很少,外观美观,特别适用于安装在轻便摩托车上等特点。
四以下结合附图
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导管组件 2-上接头 3-上弹簧座 4-外弹簧 5-助力器6-小弹簧 7-连杆 8-助力推杆 9-下弹簧座 10-调节器 11-阻尼器12-下导管组件五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上接头2上端有上导管组件1、下端有上弹簧座3、底端面装置有助力器5,上弹簧座3内装置有外弹簧4一端,外弹簧4另一端装置在下弹簧座9内,下弹簧座9外端面装置有调节器10、内圆装置有阻尼器11,阻尼器11上端装有助力推杆8、下端有下导管组件12,助力器5内装有小弹簧6,小弹簧6的下端连有连杆7一端,连杆7的另一端插入助力推杆8上端孔内。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单助力后减震器,包括有上接头(2)上端有上导管组件(1)、下端有上弹簧座(3),下弹簧座(3)内装置有外弹簧(4)一端,外弹簧(4)另一端装置在下弹簧座(9)内,下弹簧座(9)的下端面装置有调节器(10)、内圆装置有阻尼器(11),阻尼器(11)上端装有助力推杆(8)、下端有下导管组件(12),其特征是上接头(2)底端面装置有助力器(5),助力器(5)内装有小弹簧(6),连杆(7)一端与上接头(2)相连,连杆(7)的另一端装在阻尼器(11)内,助力推杆(8)装在阻尼器(11)口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单助力后减震器,其特征是助力器(5)的外径小于外弹簧(4)的内径。
专利摘要摩托车单助力后减震器涉及摩托车装配的后减震器。传统后减震器采用缓冲胶垫限制减震器行程,只有外弹簧承受负荷,这样减震器要舒适则承受负荷较小,减震器要承受较大负荷则不舒适,而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既有舒适型又能承受负荷较大的摩托车单助力后减震器。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上接头2底端面装置有助力器5,助力器5内装有小弹簧6,连杆7一端与上接头2相连,连杆7的另一端装在阻尼器11内,助力推杆8装在阻尼器11口端。
文档编号B62K21/04GK2675533SQ20042003263
公开日2005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17日
发明者李耀勇 申请人:李耀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