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震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9323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避震童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自行车,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避震童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避震童车的避震效果不够理想,如本申请人在先申请的中国专利文献CN2565731Y“一种带有避震装置的童车”公开的一种避震童车,包括前车轮、车把、后车轮、车蹬和车座,它们之间顺序连接固定,车架分为与前车轮相连的车身架和与后车轮相连的后轮架,后轮架的前端有一向上弯曲的角度,后轮架的前端与车身架活动连接固定,在车座椅后面后轮架与车身架之间连接一个避震器,该避震器是一避震弹簧。虽然避震弹簧可以起到避震的作用,但是由于避震弹簧压缩时会产生反向作用力,避震的效果不够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避震童车,能够较好的减少弹性元件压缩时产生的反向作用力,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的避震童车,包括两个车轮、车身架、后轮架和避震装置,后轮架前端与车身架活动连接,车身架末端通过避震装置固定在后轮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装置包括避震弹性元件和连杆缓冲机构,连杆缓冲机构活动连接于车身架和后轮架之间,避震弹性元件活动连接于连杆缓冲机构上。
所述连杆缓冲机构包括上连杆和下连杆,上连杆的上端与车身架活动连接,上连杆的下端和下连杆的上端活动连接,下连杆的下端和后轮架活动连接,避震弹性元件一端与上连杆活动连接,另一端与下连杆的中部活动连接。
为了和避震弹性元件更好的配合,所述上连杆呈类“7”字型。
所述避震弹性元件可以采用弹簧,也可以采用避震器,或其它类似的避震元件。
本实用新型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设有连杆缓冲机构,减少了车身架受到的反向作用力,因此避震童车的避震的效果较好。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优选实施例的避震装置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优选实施例中的避震童车,包括两个车轮、车身架1、后轮架2和避震装置,后轮架2前端与车身架1活动连接,车身架1末端通过避震装置固定在后轮架2上。
避震装置包括避震弹性元件和连杆缓冲机构。
连杆缓冲机构包括上连杆3和下连杆4,上连杆3呈类“7”字型,其上端与车身架1活动连接,上连杆3的下端和下连杆4的上端活动连接,下连杆4的下端和后轮架2活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避震弹性元件采用避震器5,避震器5的上端与上连杆3的上端活动连接,避震器5的下端与下连杆4的中部活动连接。
当避震童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震动时,车身架1向下运动,避震器5在压力作用下收缩,并向下运动。由于避震器5的下端与下连杆4的中部活动连接,所以下连杆4的中部受力,使下连杆4顺时针转动。因此,车身架1受到的反向作用力较小,大大提高了避震童车的防震性能。
权利要求1.一种避震童车,包括两个车轮、车身架、后轮架和避震装置,后轮架前端与车身架活动连接,车身架末端通过避震装置固定在后轮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装置包括避震弹性元件和连杆缓冲机构,连杆缓冲机构活动连接于车身架和后轮架之间,避震弹性元件活动连接于连杆缓冲机构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缓冲机构包括上连杆和下连杆,上连杆的上端与车身架活动连接,上连杆的下端和下连杆的上端活动连接,下连杆的下端和后轮架活动连接,避震弹性元件一端与上连杆活动连接,另一端与下连杆的中部活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震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杆呈类“7”字型。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避震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弹性元件是弹簧。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避震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弹性元件是避震器。
专利摘要一种避震童车,包括两个车轮、车身架、后轮架和避震装置,后轮架前端与车身架活动连接,车身架末端通过避震装置固定在后轮架上,所述避震装置包括避震弹性元件和连杆缓冲机构,连杆缓冲机构活动连接于车身架和后轮架之间,避震弹性元件活动连接于连杆缓冲机构上。所述连杆缓冲机构包括上连杆和下连杆,上连杆的上端与车身架活动连接,上连杆的下端和下连杆的上端活动连接,下连杆的下端和后轮架活动连接,避震弹性元件一端与上连杆活动连接,另一端与下连杆的中部活动连接。所述上连杆呈类“7”字型。所述避震弹性元件可以采用弹簧,也可以采用避震器,或其它类似的避震元件。由于设有连杆缓冲机构,因此避震童车的避震的效果较好。
文档编号B62K9/02GK2730731SQ20042009441
公开日2005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23日
发明者陈鸿村 申请人:汕头华美乐童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