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一设有履带的底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9511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一设有履带的底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一设有履带的底架的车辆,其底架的最前端和最后端各有一个伸出部,履带被分为一前部和一后部,并且前部履带设置在底架最前端伸出部下方,后部履带设置在底架最后端伸出部下方。
背景技术
履带底架有很多用途,与轮式底架相比,其优点是履带底架在支撑物上施加较低的表面压力。因此,履带底架被广泛地应用在特殊地形条件下作业的车辆或移动式单元上,这些地形包括土质松软的地形和起伏变化很大的地形。
通常,车辆底架配置一个右履带和一个左履带。为了获得狭窄的车体结构,这两条履带设置在底架下方。然而,这导致整个车体结构的高度至少是底架高度和履带高度的和。因而,将履带分为设置在底架前端伸出部下方的前部履带和设置在底架后端伸出部下方的后部履带的方式是有益的。用这种方式,底架本身可以降低到两个履带部分中间,而整个车体结构的高度就只是履带的高度加上底架伸出部的高度。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优选至少有一个履带单元在垂直方向上可移动地悬挂,例如悬挂在一可围绕水平轴枢转的摆动铰链上。这样,当经过坡顶时,底架就可以自由的升起。


以下根据附图进一步解释本发明,其中图1示出一已知的底架结构;图2-5为根据本发明不同实施例的底架结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示出一已知车辆履带底架结构的实施例。其底架的最前端和最后端各有一个伸出部。履带2的长度适应于该底架1的重心线,也就是说即使车辆行驶至可能的最高斜坡,重心线也必须在履带的负载长度之内。
履带2的宽度限制了所造车体结构的狭窄程度。为使车体总宽度B尽可能小,履带被设置在底架下方。
这意味着整个车体结构的高度H至少是底架1的高度h和履带2的高度hb的和。车辆不能通过一个低于H的高度M。
所示已知的底架结构还存在另一个问题,当车辆转弯时,必须有牵引力来改变两个履带的相对速度。牵引力的大小与两个履带间的距离AB成反比。当两个履带靠得很近时,即宽度B减至最小时,所需的牵引力就非常大。
车体结构的高度问题可通过图2所示的结构解决,其中履带被分为设置在底架前端伸出部下方的前部履带和设置在底架后端伸出部下方的后部履带,而底架1降低到履带两个部分中间。这样,整个车体结构的高度H1就只是履带的高度hb加上底架伸出部的高度。
如图2所示,所示车体结构可以在平地上行驶。但当经过例如斜坡3的顶部时,会出现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底架1会因为结构太低而撞到斜坡表面。另一个问题是假定履带不在斜坡表面的同一个平面位置时,会使与斜坡表面接触部分的表面压力变得很大,部分履带会“浮”在空中。
后一个问题可以这样解决,将履带每个部分悬挂在一围绕水平轴枢转的铰链中,履带的每个部分就可以如图3所示与地形相适应。
降低的底架通过坡顶的问题可以这样解决,根据本发明,将至少一个履带单元在垂直方向上可移动地悬挂,例如悬挂在一可围绕水平轴枢转的摆动铰链上,如图4所示。这种摆动铰链使底架可以从地面自由地提升。摆动铰链的控制可以通过汽缸6实现。
权利要求
1.具有一设有履带的底架(1)的车辆,其底架的最前端和最后端各有一个伸出部,履带(2)被分为一前部和一后部,并且前部履带设置在底架最前端伸出部下方,后部履带设置在底架最后端伸出部下方,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一个履带单元在垂直方向上可移动地悬挂,例如悬挂在一可围绕水平轴枢转的摆动铰链(5)上。
全文摘要
一种具有一设有履带的底架(1)的车辆,其底架的最前端和最后端各有一个伸出部,履带(2)被分为一前部和一后部,并且前部履带设置在底架最前端伸出部下方,后部履带设置在底架最后端伸出部下方。因此,车体总高度可减小,避免了车体总宽度因履带导致的高度上的增加。由此采用如下的优化设置,至少有一个履带单元在垂直方向上可移动地悬挂,例如悬挂在一可围绕水平轴枢转的摆动铰链(5)上。因而,车辆底架可以在经过坡顶时自由地升起。
文档编号B62D55/116GK1946604SQ200480041570
公开日2007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11日
发明者米凯尔·F·施密特 申请人:E·法尔克·施密特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