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接分离式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0906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插接分离式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接分离式自行车,为分离后所占体积小,便于携带又能迅速插接的自行车。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一种颇受欢迎的交通工具,因在人多、车多空间狭窄情况下不易携带、保存而受到广泛关注,所以不断有许多拆装、折叠或结构改进的技术方案问世。中国专利CN 2232885公开了一种“旅行用拆折软箱式自行车”,可将自行车体分离成车把整体、前中梁、后支撑内套管、车架等几部分,可以分拆也可以折叠,便于携带运输和存放,其车把整体通过管状体与前叉插接,还通过方形体与中梁插接,中梁后端插接在车座支撑外套管上,车座支撑外套管固定有基架、车架底左管和中轴它的上端通过内套管连接车座,并由后支撑内、外套管连接内套管和基架,是一种很实用的技术,但该方案的车把、前叉、中梁以及车座支撑外套管的连接仍嫌复杂,必用的车闸拆装没有介绍,用螺栓拆装不方便,仍有改进的必要。
本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避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插接、分离方便,携带、搬运、保存容易,维修简单的一种插接分离式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所述之一种插接分离式自行车,包括竖叉管、前叉、主梁、横架、斜架、车座梁、中轴、脚蹬、前后车轮;竖叉管上安有车把、车闸,前叉上安装前车轮,主梁固定在后横架,横架前部安装有带动脚蹬的中轴,后部安装后车轮,车座装置在车座梁上部。自行车可分离为竖叉管、前叉、主梁和车座梁连同它们附属部件的四部分,并能将四部分插接成自行车。
竖叉管中部可转动地安装立管套,立管套与主梁相互插接,竖叉管下部与前叉上部插接并相互固定,车座梁下部和中部分别与横架、斜架相互插接,斜架与横架绞接。
其每套插接结构由插接头和插接管构成,插接头端部侧壁具有与滚珠相配合的凹坑,滚珠嵌在插接管端部侧壁,在该侧壁外表面固定一连接滑板的弹簧,滑板上制有与滚珠配合的限位槽,滑板沿插接管壁滑动控制滚珠的伸出和缩入插接管内壁。
本实用新型所述之插接分离式自行车还附有下列特征每套插接结构装配2个或3个或4个滚珠和与之配合的滑板,滑板上设置搬手。
插接头和插接管为相互配合的圆形或方形或三角形。
竖叉管的插接管下端制有2个开口槽,与前叉上端肩部制有的凸肩相配合。立套管的插接管下端制有2个开口槽,与主梁上端肩部制有的凸肩相配合。
车座梁的中部和下部间具有胀管式长度调节结构,插入部一方的插接头端面为弧形。
与带动链条大齿轮侧脚蹬轮对应一侧,中轴上安装轴套,一端部为叉头的脚蹬腿,以叉头沿中轴中心可令该脚蹬腿翻转180度地装配在轴套外端,该翻转平面与对侧的脚蹬腿成β角,β角为10~30度,脚蹬腿还制有曲角,使在骑行时左右脚蹬轮互成180度。
与带动链条大齿轮侧脚蹬腿对应一侧,中轴上安装轴套,脚蹬腿一端可令该脚蹬腿翻转180度地装配在轴套侧面上,该翻转平面与对侧的脚蹬腿成β角,β角为10~30度,脚蹬腿还制有曲角,使在骑行时左右脚蹬轮互成180度。
车座梁上端朝前方刻有1或2或3个档槽,车座底部座板向下设有一支杆,支杆另一端支撑在任一挡槽内,车座后端绞接在车座梁上端,且在车座与车座梁间装有一拉力弹簧。
车把装配有线型前后车闸,通过立套管固定的二个相同的接插件连接于前后车轮箍上,每个接插件由插座和滑块组成,插座为外开口盒状,插座上侧面中心设一插孔,插座内设一外窄内宽的滑槽,插座下侧面设有一窄槽,且设有与窄槽相通的圆台;与滑槽相配合有滑块,滑块也为盒状,下侧面内设一内凹球坑,该下侧面上还设有与凹球坑相通的窄槽;车把上的闸芯线穿过插座上侧面的插孔固定在滑块上端面上,连接前后车轮箍的闸线其闸芯线端焊有球体,球体与内凹球坑相配合,且闸芯线可穿过上述窄槽,闸线套管口与圆台相互配合。
本实用新型相比已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可折装为四部分,携带、搬运和保管容易,适用于居家存放,旅游骑行携带,成品包装运输。装配和分离时因结构多为接插件,操作简单而迅速,更加实用。插接各部位及车座、车闸、车座和脚蹬腿等结构简单合理,制造和维修方便,同时也降低了自行车造价。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分拆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插接结构插接管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插接结构插接头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插接结构分离中间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插接结构中开口槽与凸肩配合图;图6脚蹬腿实施方式图;图7图6的侧视图;图8脚蹬腿另一实施方式图示;
图9脚蹬腿翻转后,左右脚蹬腿位置图;图10车座结构示意图;图11车闸接插件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俯视图;图13为图11的A-A的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将自行车分拆四部分位置图示。竖叉管1上部装配有车把11、车闸6,下部可转动地安装有立管套10,立管套10通过插接结构7构件与主梁3连接,竖叉管1下部与前叉2插接,同时以开口槽78和凸肩79相互插定。前叉2下面安有前车轮和前闸,主梁3固定在横架31上,在主梁3和横架31的相互衔接部位还插接有车座梁4和安装中轴5,中轴5上装配着带动链条的大齿轮和左右脚蹬腿51,脚蹬腿51上有脚蹬轮。车座梁4中部与斜架32插接,上端安装车座44。横架31后部绞斜架32并安装后车轮、后闸。由图1可看出,自行车可分离为竖叉管1及其附属部件、前叉2及其附属部件、主梁3及其附属部件和车座梁4及其附属部件四部分,使用时能将四部分插接成自行车。
图2、3、4示出插接结构7。它由插接头71和插接管70构成,插接头71的端部侧壁上具有与插接管70内的滚珠72相配合的凹坑73,滚珠72是嵌在插接管70端部侧壁,向内露出少部分滚珠72面可卡入凹坑73,用以将插接头71固定,在分离时利用插接头71抽出力可将滚珠72推进插接管70壁。在侧壁外表面固定一连接有滑板74的弹簧75,滑板74上制有与滚珠72配合的限位槽76,滑板74上设置搬手77,在分离时用手搬动搬手77压缩弹簧75使限位槽76与滚珠72相对,缩入滚珠72,使插接头71抽出,松开手则在弹簧75压力下滑板74可将滚珠72推入插接头71的凹坑73并将滚珠72锁定,在插接时双方合于一体,既不能转动,也不能抽动,即由滑板74沿插接管70壁滑动来控制滚珠72的伸出和缩入插接管70内壁,达到分离和插接目的。在弹簧75和滑板74管壁外设有限定外壳,是不言而喻的。为了插接的牢固,可根据插接管的直径和制作要求的具体情况,插接结构7制有2个或3个或4个滚珠72和与之配合的滑板74等构件。插接头71和插接管70还可制成相配合的圆形或方形或三角形,一般为圆形,而其他形状能附带有防止插接构件相互扭转的功能,保护插接结构7,但制造复杂,且需精确保证自行车的中正。同理,插接头71和插接管70还可制成相配合的椭圆形或六角形等其他形状,但制造将更加复杂。多个插接结构7相互配合的形状可使用单一或混合结构形状。由于竖叉管1要严格与前叉2同步转动,如图5所示,竖叉管1上的插接管70下端制有左右2个开口槽78,与前叉2上端肩部制有的凸肩79相配合。同理,主梁3与立套管10的插接也需要严格固定,也应如上述图5所示采用同样结构,立套管10上的插接管70下端制有左右2个开口槽78,与主梁3上端肩部制有的凸肩79相配合,插接管与插接头互换位置也可。
因不同骑车人需不同高度,车座梁4应有高矮调节功能,在车座梁4的中部和下部间制成胀管式长度调节结构45,因它能影响到相关插接件的角度的微小变动,就将与车座梁4插接的插接头71一方端面制成弧形,因调节结构45能采用现行技术,未予图示。
图6、7、8、9显示,为实现本实用新型携带和保存方便的目的,提供了脚蹬部位的改进方案。与带动链条大齿轮侧即右脚蹬腿51对应一侧即车的左侧,在中轴5上安装一轴套52。把端部为叉头53的脚蹬腿51,用叉头53沿中轴5中心线装配在轴套52外端,该结构可将该脚蹬腿51翻转180度装配在轴套52上,即翻转面经过或平行于中轴5中心线,可采用如螺栓、绞接等方式装配。该翻转平面与对侧的脚蹬腿51成β角,β角为10~30度。为在骑行时左右脚蹬轮互成180度,脚蹬腿51还制有曲角。见图9,当翻转该脚蹬腿51时两个脚蹬轮不互相挤靠,分离车体后可顺利携带和保存。同上原理,另一实施方式是用于翻转的脚蹬腿51一端装配在轴套52侧面上,该方案中的脚蹬腿51比上一方案脚蹬腿51贴靠车体,轴套52与中轴5的安装可采用现行技术的安装方式。
见图10所示,由于骑行人的习惯或如图1调节车座梁4高矮的影响,还需相应调节车座44与水平面的角度,为此在车座梁4上端朝前方刻1或2或3个档槽,另由车座44底部座板向下设有一支杆42,支杆42另一端支撑在任一挡槽41内,车座44后端绞接在车座梁4上端,且在车座44与车座梁4间装有一拉力弹簧43,以保证支杆42的稳定,还可以在保存和携带而分离自行车时,为缩小体积而挤压支杆42使之脱离挡槽41,利用拉力弹簧43放下车座44使其靠在车座梁4边。
如图11、12、13,当分离自行车时还要分离车闸6,将车把11装配的前后线型车闸6,通过立套管10固定的二个相同的接插件8连接于前后车轮21箍上,可见图1。每个接插件8由插座81和滑块82组成。插座81为外开口盒状,插座81上侧面有一插孔83,插座81内设一外窄内宽的滑槽84,插座81下侧面上设一窄槽85,且在中心处设有与窄槽85相通的圆台86,窄槽85开口到圆台86的中心,图中左侧为安装时的上侧。一个滑块82与滑槽84相配合,也是上窄下宽,滑块82也为盒状,下侧面内设一内凹球坑87,该下侧面上还设有与凹球坑87相通的窄槽85,该窄槽85与插座81上的窄槽85相对应。车把11上的车闸6的闸芯线61穿过插座81上侧面的插孔83固定在滑块82上侧面上,连接前后车轮21箍的各车闸线其闸芯线61端焊有球体62,球体62与内凹球坑87相配合,闸芯线61可穿过上述窄槽85,闸线的套管口63与圆台86相互配合,手动移动球体62即可实现车闸6的分离与扣合。
该设计方案中,如果将主梁3与横梁再制成插接结构7更能缩小整体分离后的占用体积,但又多了一个携带件。本实用新型根据车体结构可制成系列产品。因前后车轮21所占体积较大,以采用小直径车轮为好,在改动后车轮时还应考虑中轴5和后车轮轴的直径,轮齿数与之适应。至于携带时,可考虑装箱,箱体要相应各自行车系列产品规格设计,箱体内也可以相应采用挂、勾及专用紧固件,为本专业技术人员所熟知。本专利未涉及的其他结构与现今市售产品相同,未予叙述。
在使用时,正常骑行时与一般自行车一样。当需要分离携带或保存时,可先将接插件8中车闸芯线61的球体62从凹坑73中拉出,并脱离窄槽85,前和后车闸线61自插接件分离。然后顺次用搬手77移动每个插接结构7的滑板74,将插接头71抽出插接管70,重复操作将自行车分离成四部分。挤压支杆42将车座44搬向车座梁4。卸下左脚蹬腿51并反向装在轴套52上,即可携带或保存或装箱。当装配时先将脚蹬腿51复位,把车座44支卡在适当的挡槽41内,再拉动搬手77插入插接头71,然后放开搬手77,应注意插接是否牢固,则所分离的四部分成为一体的自行车。
权利要求1,一种插接分离式自行车,包括竖叉管(1)、前叉(2)、主梁(3)、横架(31)、斜架(32)、车座梁(4)、中轴(5)、脚蹬、前后车轮(21);竖叉管(1)上安有车把(11)、车闸(6),前叉(2)上安装前车轮,主梁(3)固定在后横架(31),横架(31)前部安装有带动脚蹬的中轴(5),后部安装后车轮,车座(44)装置在车座梁(4)上部,其特征在于自行车可分离为竖叉管(1)、前叉(2)、主梁(3)和车座梁(4)连同它们附属部件的四部分,并能将四部分插接成自行车;竖叉管(1)中部可转动地安装立管套(10),立管套(10)与主梁(3)相互插接,竖叉管(1)下部与前叉(2)上部插接并相互固定,车座梁(4)下部和中部分别与横架(31)、斜架(32)相互插接,斜架(32)与横架(31)绞接;其每套插接结构(7)由插接头(71)和插接管(70)构成,插接头(71)端部侧壁具有与滚珠(72)相配合的凹坑(73),滚珠(72)嵌在插接管(70)端部侧壁,在该侧壁外表面固定一连接滑板(74)的弹簧(75),滑板(74)上制有与滚珠(72)配合的限位槽(76),滑板(74)沿插接管(70)壁滑动控制滚珠(72)的伸出和缩入插接管(70)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插接分离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每套插接结构(7)装配2个或3个或4个滚珠(72)和与之配合的滑板(74),滑板(74)上设置搬手(7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插接分离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插接头(71)和插接管(70)为相互配合的圆形或方形或三角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插接分离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竖叉管(1)的插接管(70)下端制有2个开口槽(78),与前叉(2)上端肩部制有的凸肩(79)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插接分离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立套管(10)的插接管(70)下端制有2个开口槽(78),与主梁(3)上端肩部制有的凸肩(79)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插接分离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车座梁(4)的中部和下部间具有胀管式长度调节结构(44),插入部一方的插接头(71)端面为弧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插接分离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与带动链条大齿轮侧脚蹬轮对应一侧,中轴(5)上安装轴套(52),一端部为叉头(53)的脚蹬腿(51),以叉头(53)沿中轴(5)中心可令该脚蹬腿(51)翻转180度地装配在轴套(52)外端,该翻转平面与对侧的脚蹬腿(51)成β角,β角为10~30度,脚蹬腿(51)还制有曲角,使在骑行时左右脚蹬轮互成180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插接分离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与带动链条大齿轮侧脚蹬腿(51)对应一侧,中轴(5)上安装轴套(52),脚蹬腿(51)一端可令该脚蹬腿(51)翻转180度地装配在轴套(52)侧面上,该翻转平面与对侧的脚蹬腿(51)成β角,β角为10~30度,脚蹬腿(51)还制有曲角,使在骑行时左右脚蹬轮互成180度。
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之插接分离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车座梁(4)上端朝前方刻有1或2或3个档槽,车座(44)底部座板向下设有一支杆(42),支杆(42)另一端支撑在任一挡槽(41)内,车座(44)后端绞接在车座梁(4)上端,且在车座(44)与车座梁(4)间装有一拉力弹簧(4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之插接分离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车把(11)装配有线型前后车闸(6),通过立套管(10)固定的二个相同的接插件(8)连接于前后车轮(21)箍上,每个接插件(8)由插座(81)和滑块(82)组成,插座(81)为外开口盒状,插座(81)上侧面中心设一插孔(83),插座(81)内设一外窄内宽的滑槽(84),插座(81)下侧面设有一窄槽(85),且设有与窄槽(85)相通的圆台(86);与滑槽(84)相配合有滑块(82),滑块(82)也为盒状,下侧面内设一内凹球坑(87),该下侧面上还设有与凹球坑(87)相通的窄槽(85);车把(11)上的闸芯线(61)穿过插座(81)上侧面的插孔(83)固定在滑块(82)上端面上,连接前后车轮(21)箍的闸线其闸芯线(61)端焊有球体(62),球体(62)与内凹球坑(87)相配合,且闸芯线(61)可穿过上述窄槽(85),闸线套管口(63)与圆台(86)相互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插接分离式自行车。竖叉管上有车把、车闸,前叉上有前车轮,主梁固定在后横架,横架前部有中轴,后部安装后车轮,车座在车座梁上部。具有可分离和插接的竖叉管、前叉、主梁和车座梁四部分。竖叉管中部可转动地安装立管套,立管套与主梁相互插接,竖叉管下部与前叉上部插接并相互固定,车座梁下部和中部分别与横架、斜架相互插接,斜架与横架绞接。插接结构由插接头和插接管构成,插接头端部侧壁具有与滚珠相配合的凹坑,滚珠嵌在插接管端部侧壁,在该侧壁外表面固定一连接滑板的弹簧,滑板上制有与滚珠配合的限位槽,滑板沿插接管壁滑动控制滚珠的伸出和缩入插接管内壁。自行车分离后携带、运输、保管方便。
文档编号B62K19/18GK2785952SQ20052001564
公开日2006年6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11日
发明者麦云 申请人:麦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