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把手调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1625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把手调角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尤其涉及一种自行车把手调角结构。
背景技术



图1及图2所示,为一般自行车常用的把手调角结构示意图,其中,把手20通过一竖杆10以及一前伸管40与自行车车体联结。该竖杆10顶端中心处设有一套孔11,用以供乌棒61穿设,并与竖杆10下方的乌司62相锁固于前叉竖杆(图中未标示)内,该套孔11的旁侧延伸出枢耳12。该前伸管40的一端与把手20固接,其另一端设有一对夹耳41,由夹耳41与枢耳12相夹制,从而将前伸管40与竖杆10联结。
上述枢耳12与夹耳41上设有相对合的穿孔71,以供螺杆51伸入。在两夹耳41的穿孔71外侧套设有衬环52,其中一衬环52上设有与螺杆51相螺接的螺纹74,其须配合另一螺杆51将一对夹固块42锁固在枢耳12的尾端。在枢耳12的尾端以及夹固块42的夹制面上设有相啮合的凹凸齿73,由夹固块42固定把手的高低角度。
上述自行车把手调角结构中竖杆10上供乌棒61穿设的套孔11以及穿孔71位于不同轴线位置,不仅使竖杆10成型较为困难,外型较不美观,且当前伸管40调整至最大角度时,如图3所示,会形成上下不同断差,且该调整角度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把手调角结构,其竖杆外形较为美观,且当前伸管调整至最上方角度时,竖杆与前伸管位于同一轴线,不会形成上下不同断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行车把手调角结构,通过一立管将自行车把手与前叉竖杆联结,该立管包括一竖杆以及一前伸管,该前伸管一端与把手固接,其另一端设有一对夹耳,该竖杆上方设有枢耳,该枢耳与夹耳设有相对合的用于供调角结构伸入的穿孔,该枢耳中心设有一用于供乌棒穿设的套孔,该乌棒与竖杆下方的乌司相锁固于前叉竖杆内,该夹耳与枢耳相夹制,通过调角结构将前伸管与竖杆联结,竖杆上供乌棒穿设的套孔以及供调角结构伸入的穿孔位于相同轴线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较,本实用新型的竖杆上供乌棒穿设的套孔以及供调角结构伸入的穿孔位于相同轴线位置,因而竖杆外形较为美观,且当前伸管调整至最上方角度时,竖杆与前伸管位于同一轴线,不会形成上下不同断差。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自行车把手调角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自行车把手调角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自行车把手调整角度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是图4的分解图。
图6是沿图4中竖管的轴向剖视图。
图7是图4中自行车把手调整角度后沿竖管的轴向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4至图6,该立管由一竖杆10以及一前伸管40所组成,其将把手20与自行车车体联结。该前伸管40一端与把手20固接,其另一端设有一对夹耳41。该竖杆10上方设有与该夹耳41形状相同的枢耳12,该枢耳12与夹耳41设有相对合的穿孔71,以供调角结构50伸入。枢耳12的中心设有一套孔11,用以供乌棒61穿设,并与竖杆10下方的乌司62相锁固于前叉竖杆(图中未标示)内,套孔11与乌棒61间形成一固定间隙,通过夹耳41与枢耳12相夹制以及调角结构50,使前伸管40与竖杆10联结。竖杆10上供乌棒61穿设的套孔11以及供调角结构50伸入的穿孔71位于相同轴线位置,不仅竖杆10的外形较为美观,且前伸管40调整至最上方角度时,如图7所示,竖杆10与前伸管40位于同一轴线,不会形成上下不同断差。
该调角结构50包括螺杆51、衬环52与垫圈53,上述枢耳12与夹耳41设有相对合的穿孔71,以供螺杆51及衬环52伸入。衬环52一体设有套筒521,且套筒521上设有一贯穿的套孔522,套筒521内设有与螺杆51相螺接的螺纹74。该垫圈53设于枢耳12的两外侧,并且在夹耳41与枢耳12的贴合处设有垫圈53,各垫圈53上设有凹凸齿73,如图5及图6所示,该枢耳12与夹耳41相贴合的一侧设有以凹凸齿73相啮合的二垫圈53,而枢耳12与夹耳41相贴合的另一侧则设有另一垫圈53,衬环52与螺杆51穿入穿孔71中而相互螺接。螺杆51锁紧时,衬环52的压制作用使两夹耳41及枢耳12紧靠,竖杆10与前伸管40锁紧,通过垫圈53的凹凸齿73相啮合的作用,使夹耳41与枢耳12稳固贴合,以确实固定前伸管40与竖杆10的角度,使把手具有调整高低角度的功能。
当然,其用以构成枢耳12与夹耳41相固定贴合的凹凸齿73也可以如图8所示,分别一体设在枢耳12与夹耳41的贴合面,可省去垫圈53的配设,而另外在凹凸齿73与枢耳12的贴合处则分别设有二垫圈53,同样可达到调整把手高低角度的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乌棒61穿设于套孔11中,并与竖杆下方的乌司62相锁固时,该乌棒61与竖杆10以及衬环套筒521的套孔11、522间形成一固定间隙,使调角结构50调整时,不会因乌棒61而影响调角结构50的动作。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自行车另一较佳可行的立管结构,当前伸管调整至最上方角度时,不会形成上下不同断差。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把手调角结构,通过一立管将自行车把手与前叉竖杆联结,该立管包括一竖杆以及一前伸管,其特征在于该前伸管一端与把手固接,其另一端设有一对夹耳,该竖杆上方设有枢耳,该枢耳与夹耳设有相对合的用于供调角结构伸入的穿孔,该枢耳中心设有一用于供乌棒穿设的套孔,该乌棒与竖杆下方的乌司相锁固于前叉竖杆内,该夹耳与枢耳相夹制,通过调角结构将前伸管与竖杆联结,竖杆上供乌棒穿设的套孔以及供调角结构伸入的穿孔位于相同轴线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把手调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角结构包括衬环与螺杆,所述枢耳与夹耳设有相对合的供螺杆及衬环伸入的穿孔,衬环一体设有套筒,套筒内设有与螺杆相螺接的螺纹,螺杆锁紧时,两夹耳及枢耳在衬环的压制下紧靠。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把手调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上的套孔与乌棒间形成一固定间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把手调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角结构包括垫圈、衬环与螺杆,所述枢耳与夹耳设有相对合的用以供螺杆及衬环伸入的穿孔,衬环一体设有套筒,套筒内设有与螺杆相螺接的螺纹,枢耳的两外侧设有垫圈,在夹耳与枢耳的贴合处设有垫圈,各垫圈上设有凹凸齿,螺杆锁紧时,两夹耳及枢耳在衬环的压制下紧靠。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把手调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角结构包括垫圈、衬环与螺杆,所述枢耳与夹耳设有相对合的用以供螺杆及衬环伸入的穿孔,衬环一体设有套筒,套筒内设有与螺杆相螺接的螺纹,枢耳的两外侧一体设有凹凸齿,在夹耳与枢耳的贴合处设有垫圈,各垫圈上设有凹凸齿,螺杆锁紧时,两夹耳及枢耳在衬环的压制下紧靠。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把手调角结构,通过一立管将自行车把手与前叉竖杆联结,该立管包括一竖杆以及一前伸管,该前伸管一端与把手固接,其另一端设有一对夹耳,该竖杆上方设有枢耳,该枢耳与夹耳设有相对合的用于供调角结构伸入的穿孔,该枢耳中心设有一用于供乌棒穿设的套孔,该乌棒与竖杆下方的乌司相锁固于前叉竖杆内,该夹耳与枢耳相夹制,通过调角结构将前伸管与竖杆联结,竖杆上供乌棒穿设的套孔以及供调角结构伸入的穿孔位于相同轴线位置。本实用新型的竖杆外形较为美观,且当前伸管调整至最上方角度时,竖杆与前伸管位于同一轴线,不会形成上下不同断差。
文档编号B62K21/16GK2790895SQ200520058879
公开日2006年6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20日
发明者廖学湖 申请人:深圳信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