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舱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1861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前舱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的车身附件制造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汽车前舱盖。
背景技术
通常,汽车前舱盖(又称为引擎盖)位于发动机的上面,前舱盖布置在两个前翼字板中间,翼字板的顶端高于前舱盖底端,横截面大体呈“U”字型,与汽车四门和顶盖共同构成四门两盖系统。
在汽车高速发展的今天,汽车的安全性在汽车结构设计中成为重要的设计目标之一,而汽车在发生前撞时更是其中的重点,前舱盖联接铰链及附属支撑结构在前撞时,是否有断裂的危险,也是重要的安全设计目标,因为一旦断裂,将使引擎盖直接飞入车内,造成车内人员之重大伤亡;另外,如果引擎盖退缩量不合理,吸振能力不佳,还会对被撞物或行人造成较大的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退缩量大,吸振能力强,缓冲效果好的汽车前舱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前舱盖,由连结在一起的前舱盖外板和前舱盖内板构成;前舱盖设于发动机上端,两个前翼字板之间,靠近驾驶室一端通过铰链与车身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舱盖与翼字板的分界线位于车身的侧面。
所述前舱盖外板和前舱盖内板之间设有一空腔。
在靠近所述分界线的端部,车体横向上,由内向外,空腔截面的形状呈喇叭型。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与传统结构相比前舱盖装置设于发动机上端;两个前翼字板之间;通过铰链与车身相连,前舱盖与翼字板的分界线位于车身的侧面;前舱盖外板和前舱盖内板之间设有一空腔。这种造型结构,加大了前舱盖内外板之间的距离,在发生碰撞时,前舱盖的内外板之间形成较大的孔腔,可以实现较大的退缩量;当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可有效的吸收行人碰撞能量,缓冲效果好,有效减少对行人的伤害。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的前舱盖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A放大区侧面结构示意图;在图1~图3中,1、为前舱盖;2、为前翼字板;3、为前舱盖外板;4、为前舱盖内板;5、分界线;6、为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中,一种汽车的前舱盖1装置,由连结在一起的前舱盖外板3和前舱盖内板4构成;所述前舱盖1设于发动机上端;两个前翼字板2之间,靠近驾驶室一端通过铰链与车身相连,前舱盖1与翼字板2的分界线5位于车身的侧面,横截面大体呈“一”字型。这样的结构布置使得汽车前舱盖1的内板4与外板3之间的距离增大。
通常汽车上市前,需通过国家认可的法规要求,这就要求汽车在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汽车发生前撞时,车体结构会因撞击力而产生非线性动态变形行为,此时车体必须有较长的退缩区;较佳的吸振能力;较平缓的撞击力脉冲;较低的减速度;较小的乘客室退缩深度,如此方可保障驾驶者及乘客之生命安全。
当汽车发生前撞时,前舱盖外板3受到外冲击力F时,前舱盖外板3开始变形,向前舱盖内板4方向凹陷,由于前舱盖内板4与外板5之间的距离较大,形成一个喇叭状的空腔6,当前舱盖外板4与内板5接触时,冲击力F已经衰减很大(冲击能已衰减很多),随后前舱盖内板4、外板3在一起向前舱实体凹陷、变形,形成吸能区和缓冲区。不仅对驾驶室里的司机和乘客进行缓冲保护,而且,对被撞的行人等形成一种被动的保护。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前舱盖,由连结在一起的前舱盖外板和前舱盖内板构成;前舱盖(1)设于发动机上端,两个前翼字板(2)之间,靠近驾驶室一端通过铰链与车身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舱盖(1)与翼字板(2)的分界线(5)位于车身的侧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盖外板(3)和前舱盖内板(4)之间设有一空腔(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舱盖,其特征在于,在靠近所述分界线(5)的端部,车体横向上,由内向外,空腔(6)截面的形状呈喇叭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前舱盖,由连结在一起的前舱盖外板和前舱盖内板构成;前舱盖设于发动机上端,两个前翼字板之间,靠近驾驶室一端通过铰链与车身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舱盖与翼字板的分界线位于车身的侧面。前舱盖外板和前舱盖内板之间设有一空腔。这种造型结构,加大前舱盖内外板之间的距离,在发生碰撞时,前舱盖的内外板之间形成较大的孔腔,可以实现较大的退缩量;当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可有效的吸收行人碰撞能量,缓冲效果好,有效减少对行人的伤害。
文档编号B62D25/10GK2815815SQ20052007405
公开日2006年9月13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7日
发明者周伟, 汪洋 申请人: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