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链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4572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链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具体地说是一种无链折叠自行车。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ZL200320129331公开了一种现有折叠自行车,其结构包括有前车架、后车架、中轴、铰链轴、链条和限定所述前车架和后车架展开状态的折叠盒,此外还设有用于收折链条传动装置的机构,即在链条的一侧装有带有钩头的折叠摇臂,当前车架和后车架之间处于展开状态时,折叠摇臂的钩头位于链条的下边链的外侧;当前车架和后车架之间处于折叠状态时,链条的上边链和下边链均绕在所述折叠摇臂的钩头上。由此可以看出,普通的链传动折叠自行车除在车架上安装控制前车架和后车架打开与折叠的折叠盒外,还要设置用于收折链条传动装置的机构。而在将自行车进行折叠时,则不仅要打开折叠盒,转动自行车的车架将其折叠,还要经过复杂的操作步骤,来实现链条传动装置的折叠。这就使得此类链传动自行车的折叠过程过于复杂,能够真正使用此功能的消费者寥寥无几。而且,链传动装置本身及其折叠机构会增加自行车的重量,不便于携带。另外,这种链条传动的折叠自行车在携带时链条会从链轮上脱落,从而给下次使用造成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无链折叠自行车,该车折叠操作简单,车身重量轻,体积小,便于携带。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本无链折叠自行车的前架和后架通过折叠盒固接,前架上装有车把及前轮,后架上装有车座和后轮,在车轮轮轴上安装有脚踏驱动机构。
采用这种结构,脚踏驱动机构直接安装在车轮轮轴上,骑行者通过脚踏直接驱动车轮前行。这样,由于没有链传动系统,也就不必设置用于链条传动装置收折的机构,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的有链折叠自行车来说,车体结构大为简化,车体长度可缩短近三分之一,既减少了折叠后所占用的空间,又减轻了车身的整体重量,更便于折叠后的携带。而且进行折叠操作时,只需将折叠盒打开,转动后车架即可直接进行折叠。由于省去了收折链条传动装置及其复杂操作,也使得本无链折叠自行车的使用更加方便,使消费者能够真正用得上它的折叠功能。而且,这种无链传动自行车在折叠后携带时,不会出现象普通自行车折叠后携带时的掉链现象,也便于从折叠状态打开后的骑行。


图1、图2、图3是本实用新型三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车架设计为可节省空间及材料的斜梁型,分为前架5和后架8两部分。前架1的前端接前叉3,前叉上部接车把4,前叉下端连接前轮2,脚踏驱动机构1直接安装在前轮轮轴上。脚踏驱动机构的具体结构可采用本申请人的在先专利“同轴变速驱动装置”(ZL02233517.X),或是“同轴变速齿轮传动装置”(ZL200420015925)。前架5的后端固接在折叠盒6的盒体背面,折叠盒的盒门上固接后架8的前端,后架的后端连接后轮9,车座7安装在后架8上。本实用新型所用的折叠盒6可选用市售产品。
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与图1的自行车结构基本相同,仅仅是将后轮9的直径缩小,这样可进一步降低车身重量和折叠后的体积,从而更便于携带。
图3为双人骑行无链折叠自行车,车体的基本结构是采用本申请人的在先专利ZL200420015926中所公开的双人骑无链自行车的结构。其车架分为前架5和后架8,前架5的前端安装有接前叉3,前叉上部接车把4,前叉下端连接前轮2。前架5的后端固接在折叠盒6的盒体背面,折叠盒的盒门上固接后架8的前端,后架8上安装有供前骑者乘坐的车座7,后架8的后部焊接有叉形连接件10。在叉形连接件的上部安装有供后骑者乘坐的车座7,下部连接后轮9。在前、后车轮的轮轴上分别连接有脚踏驱动机构1。从而形成本双人骑行无链折叠自行车。这种自行车更适于外出旅游使用。
如果在上述双人骑行无链折叠自行车的基础上,再加装一个叉形连接件,在叉形连接件固接车座、车轮及脚踏驱动机构,则还可构成三人骑无链折叠自行车,以适合三口之家外出旅游时的需要。其他多人骑行无链折叠自行车可依此类推。
权利要求1.一种无链折叠自行车,前架(5)和后架(8)通过折叠盒(6)固接,前架(5)上装有车把(4)及前轮(2),后架(8)上装有车座(7)和后轮(9),其特征在于在车轮轮轴上安装有脚踏驱动机构(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链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后轮(9)直径小于前轮(2)直径,在前轮轮轴上安装有脚踏驱动机构(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链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在后架(8)后部还连接有一个叉形连接件(10),连接件的上部安装一个车座(7),在每个车轮轮轴上安装脚踏驱动机构(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链折叠自行车,其结构是前架和后架通过折叠盒固接,前架上装有车把及前轮,后架上装有车座和后轮,在车轮轮轴上安装有脚踏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的有链折叠自行车来说,车体结构简化,车体长度可缩短近三分之一,既减少了折叠后所占用的空间,又减轻了车身的整体重量,更便于折叠后的携带。而且折叠操作简单,使用更加方便,使消费者能够真正用得上它的折叠功能。
文档编号B62M1/36GK2897797SQ20062002370
公开日2007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0日
发明者张权伟 申请人:张权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