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功能三轮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6813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功能三轮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具体涉及一种双功能三轮自行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普通三轮车,在行驶中当遇到高低不平的地面或斜坡
时,不仅颠簸,还可能因重心偏移而发生危险;在快速骑行时如果转弯 过急,也很可能发生侧翻。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三轮车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行驶 在不平地面时重心不会偏移和转弯时能保持平衡,兼具普通三轮车和自 行车优点的双功能三轮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双功能三轮自行车,包括车身、车轮、轴、管、车架和横梁、 以及驱动力传递装置。该三轮自行车后部车架的顶部设有一方框形活动 横梁。两个后轮以轮架与方框形活动横梁连接,两轮架由一平管和两个 立叉构成,轮架上边的前、后轴承分别与方框形活动横梁左右两端的前 后轴相配接。左右轮架下部通过与其拉杆轴配接的左、右拉杆实现与后 部车架下端之拉杆轴的连接。车身的后部车架与两个后轮是通过车架顶 部的方框形活动横梁、下部的左右拉杆与横梁两边的车轮架实现固定或 活动连接的。
本实用新型的三轮自行车兼有普通三轮车和自行车的优点,而且两
种骑法的转换很方便;当其方框形活动横梁与后部车架变为活动连接时, 它无论在平地还是山地或是在结冰地面上均能正常骑行,转弯也灵活自 如,带小孩骑车也比较安全,因此,它也很适合老年人、妇女和骑车旅 游者使用。


图1本实用新型双功能三轮自行车的侧视图2是该三轮自行车后部的俯视图3是该三轮自行车后部的后视图4是该三轮自行车驱动力传递装置的立视图5是该三轮自行车驱动力传递装置的剖视图。
图中1、上梁,2、下管,3、斜管,4、后立管,5、立管,6、轴 架,7、轴,8、飞轮轴承座,9、拉杆轴,10、方框形活动横梁,11、轴 承,12、轴,13、轮架,14、轮架,15、轴承架,16、轴承,17、轴承 座,18、叉片,19、拉杆轴,20、左、右拉杆,21、万向节联轴器,22、 连接轴杆,23、键套,24、定位盘,25、连接轴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双功能三轮自行车,当行驶在不平地面时,只要两后
轮的高度差是在车体性能设计范围之内,重心就不会偏移,同时也减轻
了颠簸。当转弯时,它也可以和两轮自行车一样地骑行,灵活自如,车
身能作适度倾斜,从而保持了动平衡。在构造上,该自行车后部没有车 斗,车身长度与普通自行车相同或略长;不同之处在于后部车架与两个
后轮是通过其顶部的方框形活动横梁和下部的左右拉杆同两边的车轮架
实现连接的,而且又可通过转换装置选择是固定连接还是活动连接。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车身前部与普通自行车相同。车身后部车架 由上梁l、下管2、斜管3和后立管4等组成。其中,上梁l是水平梁,
它的前端和斜管3的上端通过接头与鞍座下边的立管5上部连接,下管2 的前端通过中接头(内装轴承、中轴)与立管5下端连接,后立管4的 上端与上梁1的后端连接,其下端通过接头与斜管3的下端、下管2的 后端连接。这样,由后部车架中的上梁l、下管2、后立管4与其前边的 立管5构成了一个四边形平面的框架,它是前部车架的延伸,并与之构 成一个整体大架。上梁l的上边有两个轴架6和轴7, 一前一后相对,由 一条水平中心线贯穿。下管2的后部右边装有飞轮轴承座8,下管2后端 还装有拉杆轴9和轴架,轴的中心线是水平的,并与上梁平行。
后部车架的顶部有一方框形活动横梁10,其前、后梁的中间都装有 轴承ll,与上梁上边的前后两轴7配接。因此,该横梁可以在与车架水 平轴线相垂直的平面作一定幅度的摆动。前、后梁的左右两端都装有轴 架和轴12,其中心线贯穿前、后轴,并且与其中间前后轴7中心线平行, 这三条中心线都在一个平面上。
两个后轮以轮架13、 14与方框形活动横梁10连接。轮架13、 14分 别由一平管和两个立叉构成,平管上边装有两个轴承架15和轴承16, 一 前一后相对;立叉上端连接到平管两端,下端有所不同其中,驱动轮 轮架13的立叉下端连接到里外两个轴承座17上,从动轮轮架14的立叉 下端连接到里外两个叉片18上。此外,两个靠里边的叉管下端朝后一面 都装有拉杆轴19,轴的中心线是水平的,并与上边的平管平行。轮架13、14上边的前、后轴承16分别与方框形活动横梁10左右两端的前后轴12 配接。左右轮架下部则通过与其拉杆轴19配接的左、右拉杆20实现与 后部车架下瑞拉杆轴9的连接。每个拉杆两端各有一轴孔,两轴孔中心 距等于方框形活动横梁10 (前后梁)中间的轴与两端轴的轴心距。这样, 就保证了两后轮的径向平面与车子大架的平面是平行的。
参见图4、图5,本实用新型的驱动力传递装置驱动轮轴与轮辐是 固联的,该轴与飞轮轴通过两副万向节联轴器21及其中间的连接轴杆 22、连接轴套管25等进行连接。连接轴杆22上嵌有键销,连接轴套管 25中开有键槽,连接轴杆22通过键销在套管键槽及其外部键套23中的 滑动,可以实现既传递了动力,又可同时改变连接轴长度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后部车架与车轮架固朕装置方框形活动横梁10的前 梁下有一定位盘24,盘面呈圆弧形,该盘与上梁l垂直,外边缘呈齿形 或波纹形,其中心点在前后梁中央轴的中心线上。在其下方的同一平面 上装有一插板,可在两边的凹槽内上下滑动,其上端呈内凹弧形,边缘 亦呈齿形或波纹形。插板通过一条闸线与一手柄连接,手柄安在车架前 部的上梁上,手柄有一轴,向后扳动手柄时,闸线拉动插板与定位盘24 啮合,同时,由止回器将其锁定,方框形活动横梁10便与后部车架固联, 成为一体;推回手柄,插板受一复位弹簧拉动其与定位盘24脱离,方框 形活动橫梁10与后部车架变为活动连接。插板和弹簧都安在上梁下边的 相关部位。
权利要求1、一种双功能三轮自行车,包括车身、车轮、轴、管、车架和横梁、以及驱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三轮自行车后部车架的顶部设有一方框形活动横梁,两个后轮以轮架与方框形活动横梁连接,两轮架由一平管和两个立叉构成,轮架上边的前、后轴承分别与方框形活动横梁左右两端的前后轴相配接;左右轮架下部通过与其拉杆轴配接的左、右拉杆实现与后部车架下端之拉杆轴的连接;车身的后部车架与两个后轮是通过车架顶部的方框形活动横梁下部的左右拉杆与方框形活动横梁两边的车轮架问实现固定或活动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双功能三轮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后部车架包括上梁、下管、斜管和后立管,其中,上梁为水平梁,上梁 的前端和斜管的上端通过接头与鞍座下边立管的上部连接,下管的前端 通过内装轴承和中轴的中接头与立管的下端连接,后立管的上端与上梁 的后端连接,后立管的下端通过接头与斜管的下端、下管的后端连接; 即后部车架中的上梁、下管、后立管与其前边的立管构成一四边形平面框架,它是前部车架的延伸,并与之构成一个整体大架。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双功能三轮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梁的上边设有两个轴架和轴,两个轴架和轴呈一前一后相对,由一条水平中心线贯穿;下管的后部右边装有飞轮轴承座,下管的后端装有拉杆轴和轴架,轴的中心线是水平的,并与上梁平行。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双功能三轮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方框形活动横梁之前、后梁的中间都装有轴承,与上梁上边的前后两 轴相配接,前、后梁的左右两端都装有轴架和轴,其中心线贯穿前、后 轴,并且与其中间前后轴的中心线平行,这三条中心线都在一个平面上。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双功能三轮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平管上边装有两个轴承架和轴承, 一前一后相对;立叉上端连接到平管的两端, 驱动轮轮架的立叉下端连接到里外两个轴承座上,从动轮轮架的立叉下 端连接到里外两个叉片上。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双功能三轮自行车,其特征在于两个后 轮架靠里边的叉管下端朝后的一面均装有拉杆轴,拉杆轴的中心线为水 平并与上边的平管平行。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双功能三轮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每个拉杆的两端各设有一轴孔,两轴孔的中心距等于方框形活动横梁中 间的轴与两端轴的轴心距,三个拉杆轴的中心线在一个平面上,并与上 部方框形活动横梁的中间轴和两边轴的中心线形成的平面平行。
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双功能三轮自行车,其特征在于三轮自 行车驱动力传递装置中,驱动轮轴与轮辐固联,驱动轮轴与飞轮轴通过 两副万向节联轴器及其中间的连接轴杆、连接轴套管连接,连接轴杆上 嵌有键销,连接轴套管中开有键槽,连接轴杆通过键销在套管键槽及其 外部键套中的滑动,实现动力传递和连接轴长度的改变。
9、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双功能三轮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 部车架与车轮架的固联装置如下方框形活动横梁的前梁下设有一定位盘,定位盘的盘面呈圆弧形,该盘与上梁垂直,其外边缘呈齿形或波纹 形,其中心点在前后梁中央轴的中心线上;在其下方的同一平面上装有 一插板,可在两边的凹槽内上下滑动,插板上端呈内凹弧形,边缘亦呈 齿形或波纹形,插板通过一条闸线与一手柄连接,手柄安装在车架前部 的上梁上,手柄连动插板与定位盘进行啮合或脱离,实现方框形活动横 梁与后部车架固联成一体或者呈活动连接,又设有一复位弹簧与插板连 接,插板和弹簧都安装在上梁下边的相关部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功能三轮自行车,包括车身、车轮、轴、管、车架和横梁,及驱动力传递装置。其后部车架顶部设一方框形活动横梁。两后轮轮架与方框形活动横梁连接。两轮架由一平管和两个立叉构成,左右轮架下部通过与其拉杆轴配接的左、右拉杆实现与后部车架拉杆轴的连接。车身后部车架与两后轮通过车架顶部的活动横梁、下部的左右拉杆与横梁两边的车轮架实现连接。本实用新型兼有普通三轮车和自行车的优点,两种骑法转换方便。无论在平地、山地或结冰地面上均能正常骑行,转弯灵活自如,带小孩骑车也比较安全,因此,它也很适合老年人、妇女和骑车旅游者使用。
文档编号B62K5/02GK201062074SQ200720127469
公开日2008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20日
发明者任寓川 申请人:任寿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