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刹车把手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7309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刹车把手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剎车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快速组装、 拆卸的自行车剎车把手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剎车装置是自行车上首要的安全装备, 一般是装置于握把内侧,借 此让手掌握住握把同时,能用手指扣住剎车以便操控。
剎车主要利用摩擦力原理产生减速的效果,其被使用的频率仅次于 踏板、齿盘、链条等传动组件,所以需要定期调整校正剎车,或者更换 剎车皮、剎车线以及剎车把手的相关零件,以保持正确的剎车力量,尤 其在维修或更换剎车把手上的零件时,为方便作业,有时会直接将剎车 把手由自行车上拆卸下来,等到维修或更换完毕后,再将剎车把手重新 组装回自行车上,为了让剎车把手能够自由的被拆卸或组装,剎车把手 都具有可装卸的固定结构,现有的剎车固定结构仅以一穿孔穿过把手杆 再锁紧固定,由于穿过把手杆时必须先通过握把,但是握把端的口径往 往大过于穿孔的口径,所以在组装时必须先将握把拆下才能令穿孔顺把 手杆一端穿入锁紧,接着又得重新装回握把才算完成组装,而拆卸剎车 时也得重复相同的步骤,组装拆卸的程序可谓十分繁琐麻烦,因此有了
例如中国台湾新型专利证号M330255 「自行车剎车把手锁固装置」的改进
专利,其结构概为设于剎车握把上的一固定座,该固定座一端形成围绕
把手杆的一承靠部,该承靠部具有一与该把手杆相顶抵且呈曲面状的第
一承靠面,及一与该第一承靠面相背设置的第二承靠面,结构中另包括
于把手杆两侧对应组设成夹持单元的一第一环片与一第二环片,各环片
则与第二承靠面以及把手杆相顶抵,借由承靠面与环片围合将把手杆固
定于夹持单元与承靠部所形成的固定孔内,再配合锁固一调整件将承靠 部与夹持单元锁成一体而将剎车握把固定于把手杆上,当锁卸调整件时,
该夹持单元则与承靠部分离,剎车握把也因此由把手杆脱落;
3虽然这种固定结构能够让剎车不经过握把而从把手杆一侧直接组装 或拆卸,然而,由于该承靠部与夹持单元是为分离式结构,两者的结合 全靠着调整件的锁设,当未锁设调整件前,夹持单元在承靠部的第二承 靠面的定位状态只属于一种假性结合,必须要施力将夹持单元与承靠部 稳住,否则很容易分离,所以组装时能够一手按住夹持单元与承靠部, 一手拿起调整件放入夹持单元与承靠部的锁孔,再将调整件锁入其内, 锁入过程中时常发生夹持单元与承靠部因旋扭力量影响而偏离正确结合 位置,导致未能将剎车稳当地固定在把手杆上,甚至因不当旋锁造成结 构的损坏;在拆卸时,夹持单元与承靠部也常在调整件完全退出的一瞬 就此分离掉落,掉落的夹持单元可能滚到某些物体与地面的空隙中,不 易寻得或取出,掉落的承靠部因连接着剎车,剎车更可能因为堕地的撞 击而导致不必要的损害。
由此可见,目前的剎车固定装置仍有着不容易正确组装,可能损及 结构、拆卸时易发生无法顾及的问题,导致结构短缺或损坏的缺点,因 此,本案创作人凭着多年的从业经验与创作的热忱,完成一种新的剎车 固定结构,以期能改善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并嘉惠所有使用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 述缺陷,而提供一种自行车剎车把手固定结构,其可快速组装、拆卸。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剎车把手固定结构,其包括设于剎车把 手上的一固定座,该固定座与可张开或闭起的一颚部组设;该固定座设 有一轴孔部,并于轴孔部间开设一容槽,该容槽将轴孔部分为内轴孔与 外轴孔,该容槽供可活动的一颚部组设;该颚部包括一第一扣件与一第 二扣件,该第一、第二扣件是彼此组合;该第一、第二扣件各设有一凸 耳、 一定位部以及一止挡部,该凸耳与止挡部是设置于定位部上;第一、 第二扣件的凸耳是彼此并排设置或彼此相叠设置,该凸耳是用以置入容 槽的中,该内、外轴孔是分别位于凸耳的两侧,该凸耳则设有与内、外 轴孔对应的一穿孔,该穿孔与内、外轴孔是对齐且连通,再以一枢轴部 穿入轴孔部与凸耳,将第一、第二扣件枢设于固定座并呈可枢摆态样。前述的自行车剎车把手固定结构,其中固定座在轴孔部间开设一容 槽,该第一、第二扣件与轴孔部组设端各设一凸耳,该凸耳设于容槽内, 该定位部内侧形成弧状的一定位面,该止挡部则开设供迫紧件设置的一 螺孔。
前述的自行车剎车把手固定结构,其中轴孔部分为至少一内轴孔与 外轴孔,该内、外轴孔分别位于凸耳两侧,该凸耳则设有与内、外轴孔 对应的一穿孔,该穿孔与内、外轴孔对齐且连通,使枢轴部穿设于内、 外轴孔与穿孔而将固定座与颚部合为一体。
前述的自行车剎车把手固定结构,其中第一、第二扣件彼此并排设 置或彼此相叠设置。
该定位部是随颚部的闭起而彼此相对,该定位部内侧形成弧状的一 定位面,借定位面产生定位、固定把手杆的作用;该止挡部随颚部的闭 起而彼此相对,则产生限位、止挡把手杆脱出的作用,该止挡部开设一 螺孔,该螺孔是供一迫紧件设置,以一迫紧件将第一、第二扣件结合固 定,并可借由调整迫紧件对止挡部的迫紧幅度,让定位部的定位面围合 于不同口径的把手杆表面,便能将剎车把手组装在不同口径把手杆上;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座以容槽和枢轴部将颚部结合为一体,所以在组 装时只要将颚部闭起便能与把手杆处在正确的结合位置,相形之下縮短 了组装所需花费的时间,故组装十分容易方便,又可确保组装的正确性 并避免结构因组装错误而耗损;拆卸则只要在退出迫紧件时拉起剎车把 手,便能令颚部张开而取下刹车把手,不会发生迫紧件退出时剎车把手 突然掉落,或者其它零件分离脱落的情况。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剎车把手固定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完成后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颚部张开欲与把手杆组装的状态局部透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与把手杆组装的局部透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与较大口径的把手杆组装的局部透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5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与把手杆组装的局部透视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剎车把手1 固定座10
内轴孔111 外轴孔112
颚部20 第一扣件21 凸耳2U、 211a、 221、 221a 定位部212、 222 定位面2121 螺孔213K 2231 迫紧件23 枢轴31、 32、 33 把手杆40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自行车剎车把手固定结构,请参阅
图1与图2 所示,其包括设于剎车把手1上的一固定座10,该固定座10设有一轴孔 部11,并于轴孔部11间开设一容槽12,该容槽12使得轴孔部11分为 内轴孔111与外轴孔112,在本实施例中,该轴孔部11是设有二内轴孔 111与二外轴孔112,该容槽12供可活动的一颚部20组设;
该颚部20包括一第一扣件21与一第二扣件22,该第一、第二扣件 21、 22各设有一凸耳211、 221、 一定位部212、 222以及一止挡部213、 223,在本实施例中,该凸耳211、 221是延伸于定位部212、 222的一端, 而该止挡部213、 223则形成于该定位部212、 222的另一端;
该凸耳211、221是用以置入容槽12的中,使该内、外轴孔111、 112 分别位于凸耳211、 221的两侧,该凸耳211、 221各设有与内、外轴孔 111、 112对应的一穿孔2111、 2211,该穿孔2111、 2211与内、外轴孔 111、 112是对齐且连通,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第二扣件21、 22是彼 此并排设置,以凸耳211、 221并排设于容槽12内,再以一枢轴部30穿 入轴孔部11与凸耳211、 221,将第一、第二扣件21、 22枢设于固定座 IO并呈可枢摆态样,在本实施例中,该枢轴部30以二枢轴31、 32穿入 对应的内、外轴孔lll、 112与穿孔2111、 2211中,借此令第一、第二 扣件21、 22枢摆而使颚部20张开或闭起;
该定位部212、 222可随颚部20的闭起而彼此相对,各定位部212、 222内侧形成弧状的一定位面2121、 2221,当定位部212、 222彼此相对
轴孔部11
容槽12 、21a 第二扣件22、 22a
穿孔2U1、 2211 、2221 止挡部213、 223
枢轴部30时位于内侧的定位面212K2221则产生定位、固定的作用;该止挡部213、 223各开设一螺孔2131、 2231,该止挡部213、 223随颚部20的闭起而 彼此相对时则产生限位、止挡作用,再以一迫紧件23锁入螺孔2131、2231 将第一、第二扣件21、 22结合固定;
续请配合参照图3与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欲组装于把手杆40上时, 只要将第一、第二扣件21、 22置于把手杆40两侧,并略微施力将颚部 20闭起,使定位部212、 222由把手杆40两侧彼此相对,而该定位部212、 222的定位面2121、 2221便围合于把手杆40表面定位,该止挡部213、 223则彼此相对而縮小第一、第二扣件21、 22之间的间隙,使得把手杆 40限位于定位部212、 222间,此时再锁上迫紧件23将第一、第二扣件 21、 22结合固定,便能縮紧颚部20将剎车把手1固定于把手杆40上, 且以止挡部213、 223防止把手杆40由定位部212、 222中脱出,而该剎 车把手1欲组装于不同口径的把手杆40时,均可借由调整迫紧件23对 止挡部213、 223的迫紧幅度,让定位部212、 222的定位面2121、 2221 围合于不同口径的把手杆40表面,便能将剎车把手1组装在不同口径把 手杆40上,而当欲拆卸剎车把手1时,只要将迫紧件23由止挡部213、 223内退出,再拉起剎车把手l,该颚部20便会随之张开,使得止挡部 213、 223、定位部212、 222不再彼此相对而放开把手杆40,而完成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固定座10以容槽12和枢轴部30将颚部20 结合为一体,所以在组装时只要将颚部20闭起便能与把手杆40处在正 确的结合位置,相形之下縮短了组装所需花费的时间,故组装十分容易 方便,又可确保组装的正确性并避免结构因组装错误而耗损;拆卸则只 要在退出迫紧件23时拉起剎车把手1,便能令颚部20张开而取下剎车把 手1,不会发生迫紧件23退出时剎车把手1突然掉落,或者其它零件分 离脱落的情况。
请再参照图6与图7所示,该图6与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 其中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者,在此不再赘述,以下仅就相异处加以说

该颚部20的第一、第二扣件21a、 22a,其凸耳211a、 221a是以彼 此相叠设置,而该轴孔部11只需开设一内轴孔111与外轴孔112,该枢轴部30以一枢轴33便能将固定座10与颚部20结合,如此结构更为简 单,且仍可达到前述实施例相同的功效。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 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 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 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使用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 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结构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 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符合有关新型专利要件的规定,故依法 提起申请。
权利要求1. 一种自行车刹车把手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刹车把手上的一固定座,该固定座设有一轴孔部,该固定座与可张开或闭起的一颚部组设;该颚部包括一第一扣件与一第二扣件,该第一、第二扣件一端设于固定座内,再以一枢轴部将固定座与颚部合为一体,使第一、第二扣件以可枢摆态样枢设于固定座;该第一、第二扣件上各依序设有彼此相对产生定位、固定作用的一定位部,以及彼此相对则产生限位、止挡作用的一止挡部,该定位部设于第一、第二扣件与固定座组设处以外位置上;该止挡部设于第一、第二扣件与固定座组设端的另一端,再配合设置一迫紧件将第一、第二扣件结合固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剎车把手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在轴孔部间开设一容槽,该第一、第二扣件与轴孔部组设端各设一凸耳,该凸耳设于容槽内,该定位部内侧形成弧状的一定位面,该止挡部则开设供迫紧件设置的一螺孔。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剎车把手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孔部分为至少一内轴孔与外轴孔,该内、外轴孔分别位于凸耳两侧,该凸耳则设有与内、外轴孔对应的一穿孔,该穿孔与内、外轴孔对齐且连通,使枢轴部穿设于内、外轴孔与穿孔而将固定座与颚部合为一体。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行车剎车把手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扣件彼此并排设置或彼此相叠设置。
专利摘要一种自行车剎车把手固定结构,包括设于剎车把手上的一固定座,该固定座设有一轴孔部,该固定座与可张开或闭起的一颚部组设;该颚部包括一第一扣件与一第二扣件,该第一、第二扣件一端设于固定座内,再以一枢轴部将固定座与颚部合为一体,使第一、第二扣件以可枢摆态样枢设于固定座;该第一、第二扣件上各依序设有彼此相对产生定位、固定作用的一定位部,以及彼此相对则产生限位、止挡作用的一止挡部,该定位部设于第一、第二扣件与固定座组设处以外位置上;该止挡部设于第一、第二扣件与固定座组设端的另一端,再配合设置一迫紧件将第一、第二扣件结合固定。本实用新型可快速组装、拆卸。
文档编号B62L3/02GK201264701SQ20082012688
公开日2009年7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4日
发明者陈庆祥 申请人:弘家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