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车灯旋转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车灯结构,特别有关于自行车用的车灯旋转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公知自行车利用一反光片设置于车体上,以达到警示的功能,但是反光片必须 由其他光源照射,方能发挥反射光线的警示功能,在无其他光源或光源微弱的环境 中,具有安全性不佳的缺点。
为提升自行车行车时的安全性,目前已具有可以额外加装于自行车体的主动发 光警示装置(车灯),而该车灯安装于一固定灯座,该灯座仅提供该车灯与车体结合 的功能。
已知的车灯只有从唯一方向以唯一的角度进行安装,且无法依照使用人的需求 角度转动,不可变的结合方向及结合角度,使车灯的安装便利性受到极大的限制; 以上述方式安装的车灯,亦无法做改变照明方向的转动,使照明方向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灯旋转定位结构,其可供一车灯以各种角 度或方向与之结合,以可变的结合方向及结合角度,增加车灯安装之便利性及减少 限制性。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灯旋转定位结构,该车灯旋转结构可以让 使用者自行调整所需要的角度来固定车灯,其主要以一公定位元件及一母定位元件 互相结合之技术手段使一与车灯结合之活动座得以转动改变使用角度,并且在该使 用角度被定位。
本实用新型之另一 目的在于,以至少二定位元件与一车架互相结合之技术手段 使一固定座得以被固定于该车架。
本实用新型达成上述目的的主要技术手段主要包括 一种车灯旋转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固定座及一活动座;
分别设于该固定座及该活动座可相对结合及转动的一嵌槽及一圆盘; 分别设于该圆盘以及该嵌槽相对位置用以定位该活动座的一公定位元件及一母定位元件。
其中,该固定座的嵌槽具有一接受该圆盘的侧向开口,以及一与该侧向开口连 通的导引开口;该圆盘从该侧向开口进入该嵌槽中。
其中,该圆盘可转动地位于该嵌槽内,该圆盘与该活动座之间具有一可沿该导 引开口移动的颈部。
其中,设置于该圆盘背面的该母定位元件,具有至少一沿直径方向的凹槽。
其中,设置于该固定座相对于该嵌槽的该公定位元件,为一具有至少二斜面的 凸起部,该凸起部设于一端连结于该固定座的一弹片表面。
其中,该固定座具有至少二个用以固定于一车架的固定单元。
其中, 一固定单元包括一设于该固定座的多角元件孔,以及一设于该车架的固 定孔位, 一多角螺丝锁紧固定于该多角元件孔及该固定孔位。
其中,另一固定单元包括一设置于该固定座后方一凸出部,以及一设于该车架 用以接收该凸出部的一固定孔。
其中,该固定座还包括前方表面两侧各设有的至少一凹陷处。
其中,该活动座包括一具卡榫的按压元件,该按压元件的一端与该活动座连结; 该活动座还包括一与一车灯扣合的外接座。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座由一多角螺丝 锁紧固定于该多角元件孔及该车架的一固定孔位,以及设置于该固定座后方的一凸 出部与该车架的一固定孔结合,共同达成固定该固定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车灯旋转定位结构,其可供一车灯以各种角度或方向 与之结合,以可变的结合方向及结合角度,增加车灯安装的便利性及减少限制性。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车灯旋转定位结构,该车灯旋转结构可以让使用者自 行调整所需要的角度来固定车灯,其主要以一公定位元件及一母定位元件互相结合 的技术手段使一与车灯结合的活动座得以转动改变使用角度,并且在该使用角度被 定位。
为便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于上述新型内容一栏中所表示的中心思想,兹以具体实 施例表达。实施例中各种不同物件系按适于说明的比例、尺寸、变形量或位移量而 描绘,而非按实际元件的比例予以绘制,合先叙明。且以下的说明中,类似的元件 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图l是以前视方向表现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样态。 图2是以后视方向表现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样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外观及与车架的分解图。图4为图3中4-4截面及箭头方向所视的剖面图。
图5为可透视该公定位元件的该固定座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组合正视图。
图7为组合正视及转动活动座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l、图2、图4及图5所示, 一种车灯旋转定位结构,主要包括 一固定 座10及一活动座20,分别设于该固定座10及该活动座20可相对结合及转动的一嵌槽 14及一圆盘21;分别设于该圆盘21以及该嵌槽14的相对位置用以定位该活动座20 的一公定位元件13及一母定位元件23。
请参照图l、图2及图5所示,该固定座10的嵌槽14具有一接受该圆盘21的侧向 开口141,以及一与该侧向开口141连通的导引开口142;该圆盘21是从该侧向开口 141进入该嵌槽14中。
请参照图4、图5及图7所示,该圆盘21位于该嵌槽14内,该圆盘21可在该嵌槽 14内转动,该圆盘21与该活动座20之间具有一颈部22,该颈部22顺着该导引开口142 移动,且由该颈部22带动该活动座20,基于此,且该活动座20可相对于该固定座10 旋转。
请参照图2、图4、图6及图7所示,设置于该固定座10相对于该嵌槽14的该公定 位元件13,系一具有至少二斜面133的凸起部131,该凸起部131设于一端连结于该 固定座10的一弹片132表面;设置于该圆盘21背面的该母定位元件23,具有二道直 径凹槽231,且该二道直径凹槽231呈90。垂直交叉;该活动座20及该固定座10相对 结合时,该母定位元件23的其中一直径凹槽231与该公定位元件的凸起部131结合, 即具有定位该活动座20的效果;转动该活动座20时,该凹槽231的侧壁推触该二斜 面133,使该弹片132被压縮而往下弹动,公定位元件脱离该凹槽,该活动座20即得 以呈90°转动。
请参照图2及图3所示,该固定座10以至少二个固定单元固定于一车架30,其中, 一固定单元包括一设于该固定座10的多角元件孔11,以及一设于该车架30的固定孔 位31, 一多角螺丝40与一垫片50及一螺帽60锁紧固定于该多角元件孔11及该固定孔 位31;另一固定单元包括一设置于该固定座10后方一凸出部12,以及一设于该车架 30用以接收该凸出部12的一固定孔32;利用以上二个固定元件,即可将该固定座IO 固定在该车架30。
请参照图5及图7所示,该固定座10前方表面两侧各设有至少一凹陷处143,该
5凹陷处143为了减少转动时活动座20与固定座10的摩擦损耗。
请参照图6及图8所示,该活动座20还包括一具卡榫的按压元件24,该按压元件 24的一端与该活动座20连结。该活动座20还包括一可与车灯70扣合的一外接座25。
虽然本实用新型是以一个最佳实施例做说明,但精于此技艺者能在不脱离本 实用新型精神与范畴下做各种不同形式的改变。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 新型而已,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举凡不违本实用新型精神所从事的种种 修改或变化,倶属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
权利要求1. 一种车灯旋转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固定座(10)及一活动座(20);分别设于该固定座(10)及该活动座(20)可相对结合及转动的一嵌槽(14)及一圆盘(21);分别设于该圆盘(21)以及该嵌槽(14)相对位置用以定位该活动座(20)的一公定位元件(13)及一母定位元件(23)。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旋转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10)的嵌 槽(14)具有一接受该圆盘(21)的侧向开口 (141),以及一与该侧向开口 (141) 连通的导引开口 (142);该圆盘(21)从该侧向开口 (141)进入该嵌槽(14)中。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灯旋转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圆盘(21)可转动 地位于该嵌槽(14)内,该圆盘(21)与该活动座(20)之间具有一可沿该导引开 口 (142)移动的颈部(22)。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旋转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于该圆盘(21) 背面的该母定位元件(23),具有至少一沿直径方向的凹槽(231)。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旋转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于该固定座(IO) 相对于该嵌槽(14)的该公定位元件(13),为一具有至少二斜面的凸起部(131), 该凸起部(131)设于一端连结于该固定座(10)的一弹片(132)表面。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旋转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10)具有 至少二个用以固定于一车架(30)的固定单元。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灯旋转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 一固定单元包括一设 于该固定座(10)的多角元件孔(11),以及一设于该车架(30)的固定孔位(31), 一多角螺丝(40)锁紧固定于该多角元件孔(11)及该固定孔位(31)。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旋转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另一固定单元包括一 设置于该固定座(10)后方一凸出部(12),以及一设于该车架(30)用以接收该 凸出部(12)的一固定孔(32)。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旋转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10)还包 括前方表面两侧各设有的至少一凹陷处(143)。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旋转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活动座(20)包括 一具卡榫的按压元件(24),该按压元件(24)的一端与该活动座(20)连结;该 活动座(20)还包括一与一车灯(70)扣合的外接座(25)。
专利摘要一种车灯旋转定位结构,主要包括一固定座及一活动座;分别设于该固定座及该活动座可相对结合及转动的一嵌槽及一圆盘;分别设于该圆盘以及该嵌槽的相对位置用以定位该活动座的一公定位元件及一母定位元件。据此,增加了车灯安装的便利性及减少限制性。
文档编号B62J11/00GK201254233SQ20082013293
公开日2009年6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29日
发明者苏仁杰 申请人:林庆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