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落水槽上腔饰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落水槽,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落水槽的上腔饰盖,属于汽车零
部件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使用量逐年增多。车辆对于人类的关 系真可说是密不可分,而车辆制造商、车辆零组件制造商与驾驶人间,不但追求车辆本身的 性能,安全性以及其省油的效果,而且对于车身内外的美观性和车身外的装饰组件也越来
越注重。 落水槽是汽车内的一个重要零件。落水槽包括,上腔饰盖(亦称为上盖板)和底 腔饰盖(亦称为下盖板)组成。如
图1所示,现有的落水槽的上腔饰盖11上的加强筋12 为直条结构,上腔饰盖11上还设置定位基准柱13,加强筋12与定位基准柱13有间隙,上腔 饰盖直接盖在底腔饰盖上,上腔饰盖与底腔饰盖配合不好的问题,这样不但外观不理想,而 且由于存在有间隙,在汽车运动过程有有噪声。 世界汽车材料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轻量化、环保化,所述提出了改进落水槽的 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克服的现有的落水槽上腔饰盖直接盖在底腔 饰盖上,上腔饰盖与底腔饰盖配合不好的问题,以及加强筋与定位基准柱配合不好的问题, 这样不但外观不理想,而且由于存在有间隙,在汽车运动过程有噪声问题,提供一种落水槽 上腔饰盖。该实用新型适用于汽车使用。 本实用新型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种落水槽上腔饰盖,上腔饰盖基准侧设置加强筋,所述上腔饰盖上设置定位基
准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设置为凹形结构。 所述加强筋与定位基准柱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腔饰盖基准侧设置凹形结构的加强筋,上腔饰盖与底腔饰 盖的配合好,没有间隙。 2、本实用新型的加强筋与定位基准柱连接,并且加强筋做成凹形结构,所述加强 筋与定位基准柱配合好,无间隙。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3[0015] 图中标号 11为上腔饰盖,12为加强筋,13为定位基准柱; 21为上腔饰盖,22为加强筋,23为定位基准柱。
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 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一种落水槽上腔饰盖,如图2所示,上腔饰盖21基准侧设置加强筋 22,加强筋23设置为凹形结构。 上腔饰盖21上还设置定位基准柱23,加强筋22与定位基准柱23连接。 本实用新型可采用金属材料铸造而成,也可采用塑料注塑或者吸塑而成。塑料是
以合成树脂(聚合树脂或縮聚树脂)为主要成分,塑料具有密度小、物理性能良好、设计自
由度大、着色性好、加工性能好及可回收利用的特点,塑料对汽车减重、安全、美观、舒适、节
能、耐用起到重大的作用。使用塑料材料加工简单,可以一次成型,同时,降低整车成本及其
重量,增加汽车的有效载荷,符合世界汽车材料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轻量化、环保化的趋势。 世界汽车材料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轻量化、环保化,减轻汽车自身的重量是降 低汽车排放,提高燃烧效率的最有效措施之一,汽车的自重每减少10 % ,燃油的消耗可降低 6% 8%。为此降低整车成本及其重量,增加汽车的有效载荷,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塑料件 为优选的方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上腔饰盖21基准侧设置凹形结构的加强筋22,上 腔饰盖21与底腔饰盖的配合好,没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加强筋22与定位基准柱23连接,并且加强筋22做成凹形结构,加 强筋22与定位基准柱23配合好,无间隙。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落水槽的上腔饰盖21和底腔饰盖配合 好,加强筋22与定位基准柱23配合好、无间隙,在汽车运动过程中没有噪声。增加了汽车 驾驶过程中的舒适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 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 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 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 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权利要求一种落水槽上腔饰盖,上腔饰盖基准侧设置加强筋,所述上腔饰盖上设置定位基准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设置为凹形结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落水槽上腔饰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与定位基准 柱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落水槽上腔饰盖,上腔饰盖基准侧设置加强筋,所述上腔饰盖上设置定位基准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设置为凹形结构。所述加强筋与定位基准柱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落水槽的上腔饰盖和底腔饰盖配合好,加强筋与定位基准柱配合好、无间隙,在汽车运动过程中没有噪声。增加了汽车驾驶过程中的舒适性。
文档编号B62D25/07GK201457480SQ20092007592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6日
发明者刘先庚, 王永, 郑斌华, 郑松欢 申请人:宁波安通林华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