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折叠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4378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向折叠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向折叠车。
技术背景现有技术中,双向折叠车即可以在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折叠以减小体 积,但是折叠后前轮组件及后轮组件分别位于推车车架的两侧,导致折叠后 的童车不能自立。因而需要通过另外的自立辅助机构来实现在折叠位置下的 自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640869中所示,通过自立撑杆使其在折叠位 置下实现自立。而如何能使双向折叠车在折叠后实现自立,是这个领域内的 技术人员研发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折叠后能够自立的双向折叠车.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施 一种 双向折叠车,包括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推车车架、设置在所述的推车 车架底下部的前轮组件及后轮组件,所述的推车车架包括位于底部的第一底 杆、与所述的第一底杆相交叉并在交叉处通过第一转轴相转动连接的第二底 杆,还包括折叠撑架,所述的折叠撑架包括第一撑杆、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 的第一撑杆相转动连接的第二撑杆,所述的第一撑杆的外端部与所述的第二 底杆通过第三转轴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第二撑杆的外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底 杆通过第四转轴相转动地连接。当所述的推车车架处于折叠位置下,所述的后轮组件与所述的折叠撑架 折叠并着地能够对所述的推车车架形成支撑.所述的第一撑杆的内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撑杆的内端部通过第二转轴相转 动连接,并且所述的第一撑杆的内端部、所述的第二撑杆的内端部两个部件 中的至少一个自转动连接处向外延伸形成撑脚为优选。所述的推车车架还包括第一前支架,所述的第一底杆的前端部通过第一转接件与所述的第一前 支架相转动地设置;第二前支架,所述的第二底杆的前端部通过第二转接件与所述的第二前 支架相转动地设置;第一推杆,所述的第一推杆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前支架相转动地连接;第二推杆,所述的第二推杆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前支架相转动地连接;第一后支架,所述的第一后支架的上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推杆相转动地连 接,所述的第二底杆的后端部通过第三转接件与所述的第一后支架相转动地 设置;第二后支架,所述的第二后支架的上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推杆相转动地连 接,所述的第一底杆的后端部通过第四转接件与所述的笫二后支架相转动地 设置;第一连杆,所述的第一连杆的前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前支架相转动地连接, 所述的第一连杆的后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后支架相转动地连接;第二连杆,所述的第二连杆的前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前支架相转动地连接, 所述的第二连杆的后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后支架相转动地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取得如下优点所述的第一底杆、所述的第二底杆、所 述的第一撑杆及所迷的第二撑杆构成四连杆机构,当推车车架折叠后,第一 底杆与第二底杆靠拢,使得所述的第一撑杆与第二撑杆靠拢,即当推车车架 完成折叠,所述的折叠撑架便与后轮组件都着地,实现自立,使用方便、结 构简单。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立体图(实施例一);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下部结构展开立体图(实施例一);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半折叠立体图(实施例一);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半折叠主视图(实施例一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立体图(实施例一);附图6为推车车架的折叠撑架与后轮组件的示意图(实施例一);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立体图(实施例二);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立体图(实施例三);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立体图(实施例四)。其中1、第一前支架;2、第二前支架;3、第一推杆;4、第二推杆;5、 第一后支架;6、第二后支架;7、第一底杆;8、第二底杆;9,第一连杆; 10、第二连杆;11、第一撑杆;12、第二撑杆;13、撑脚;21、第一转接件;22、第二转接件;23、第三转接件;24、第四转接件;31、推车车架;32、笫一前轮组件;33、第二前轮组件;34、第一后轮 组件;35、第二后轮组件;
41、第一转轴;42、第二转轴;43、第三转轴;44、第四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各附图所示, 一种双向折叠车,包括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推车 车架31、设置在所述的推车车架31底下部的前轮组件及后轮組件,所述的推 车车架31包括
第一底杆7;
第二底杆8,所述的第二底杆8与所述的第一底杆7相交叉并在交叉处通 过第一转轴41相转动连接,当所述的推车车架31处于展开位置下,所述的 第一底杆7与所述的第二底杆8都沿着前后方向延伸;
第一前支架1,所述的第一底杆7的前端部通过第一转接件21与所述的 第一前支架1相转动地设置;
第二前支架2,所述的第二底杆8的前端部通过第二转接件22与所述的 第二前支架2相转动地设置;
第一推杆3,所述的第一推杆3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前支架1相转动地 连接;
第二推杆4,所述的第二推杆4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前支架2相转动地 连接;
第一后支架5,所述的第一后支架5的上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推杆3相转动 地连接,所迷的第二底杆8的后端部通过第三转接件23与所述的笫一后支架 5相转动地设置;
第二后支架6,所述的第二后支架6的上端部与所述的笫二推杆4相转动 地连接,所述的第一底杆7的后端部通过笫四转接件24与所述的笫二后支架 6相转动地设置;
第一连杆9,所述的第一连杆9的前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前支架1相转动地 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杆9的后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后支架5相转动地连接;
第二连杆10,所述的第二连杆10的前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前支架2相转动 地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杆10的后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后支架6相转动地连接;
还包括折叠撑架14,所述的折叠撑架14包括第一撑杆11、通过第二转轴42与所述的第一撑杆11相转动连接的第二撑杆12,所述的第一撑杆11的 外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底杆8通过第三转轴43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第二撑杆 12的外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底杆7通过第四转轴"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第一 前支架1的下部设置有笫一前轮组件32,所述的第二前支架2的下部设置有 第二前轮组件33,所述的第一后支架5的下部设置有第一后轮组件34,所述 的第二后支架6的下部设置有第二后轮组件35。所述的第一推杆3、第二推 杆4、第一后支架5与所述的第二后支架6之间能够设置后十字撑架。
如附图5、附图6所示当所述的推车车架31处于折叠位置下,所述的后 轮组件与所述的折叠撑架14能够对所述的推车车架31形成支撑。
所述的第一撑杆11的内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撑杆12的内端部通过第二转 轴42相转动连接,并且所述的第一撑杆11的内端部自转动连接处向外延伸 形成撑脚13。也可以是所述的第一撑杆11的内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撑杆l2的 内端部通过笫二转轴42相转动连接,并且在推车车架31处于折叠位置下, 所述的第一撑杆11的内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撑杆l2的内端部着地,与后轮组 件一起对推车车架31形成支撑。
实施例二
如附图7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在于直接将第一后支架 与第二后支架相交叉,并在交叉处相转动连接,并且笫一后支架的上端部与 所述的第二推杆相转动设置,第二后支架的上端部与所迷的第二推杆相转动 设置,所述的第一后支架的下部设置有第一后轮组件,所述的第二后支架的 下部设置有第二后轮组件。
实施例三
如附图8所示,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的区别点在于第一后轮组件设置 于第二底杆的后下端部,而第二后轮组件设置于第一底杆的后下端部。 实施例四
如附图9所示,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二、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第一后轮 组件设置于第一连杆的后端部,第二后轮组件设置于第二连杆的后端部。
如上所述,我们完全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宗旨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 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例。相关技术领域的从业者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 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不同的变化及实施。
权利要求1、一种双向折叠车,包括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推车车架(31)、设置在所述的推车车架(31)底下部的前轮组件及后轮组件,所述的推车车架(31)包括位于底部的第一底杆(7)、与所述的第一底杆(7)相交叉并在交叉处通过第一转轴(41)相转动连接的第二底杆(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折叠撑架(14),所述的折叠撑架(14)包括第一撑杆(11)、通过第二转轴(42)与所述的第一撑杆(11)相转动连接的第二撑杆(12),所述的第一撑杆(11)的外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底杆(8)通过第三转轴(43)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第二撑杆(12)的外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底杆(7)通过第四转轴(44)相转动地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折叠车,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推车车架 (31)处于折叠位置下,所述的后轮组件与所述的折叠撑架(14)能够对所述的推车车架(31)形成支撑。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撑杆(11 ) 的内端部与所迷的第二撑杆(12)的内端部通过第二转轴(42 )相转动连接, 并且所述的第一撑杆(11)的内端部、所述的笫二撑杆(12)的内端部两个 部件中的至少一个自转动连接处向外延伸形成撑脚(13)。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车车架(31 ) 还包括第一前支架(1),所述的第一底杆(7)的前端部通过第一转接件(21) 与所述的第一前支架(1)相转动地设置;第二前支架(2),所述的第二底杆(8)的前端部通过第二转接件(22) 与所述的第二前支架(2)相转动地设置;第一推杆(3),所迷的第一推杆(3)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前支架(1) 相转动地连接;第二推杆(4),所述的第二推杆(4)的下端部与所迷的第二前支架(2) 相转动地连接;第一后支架(5),所述的第一后支架(5)的上端部与所述的笫一推杆(3) 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第二底杆(8)的后端部通过第三转接件(23)与所述 的第一后支架(5)相转动地设置;第二后支架(6),所述的第二后支架(6)的上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推杆(4) 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第一底杆(7)的后端部通过第四转接件(24)与所述的第二后支架(6)相转动地设置;第一连杆(9),所述的第一连杆(9)的前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前支架(1) 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杆(9)的后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后支架(5)相 转动地连接;第二连杆(10),所述的第二连杆(10)的前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前支架(2) 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杆(10)的后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后支架(6)相 转动地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双向折叠车,包括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推车车架、设置在推车车架底下部的前轮组件及后轮组件,推车车架包括位于底部的第一底杆、与第一底杆相交叉并在交叉处通过第一转轴相转动连接的第二底杆,还包括折叠撑架,折叠撑架包括第一撑杆、通过第二转轴与第一撑杆相转动连接的第二撑杆,第一撑杆的外端部与第二底杆通过第三转轴相转动地连接,第二撑杆的外端部与第一底杆通过第四转轴相转动地连接。第一底杆、第二底杆、第一撑杆及第二撑杆构成四连杆机构,当推车车架折叠后,第一底杆与第二底杆靠拢,使得第一撑杆与第二撑杆靠拢,即当推车车架完成折叠,折叠撑架便与后轮组件都着地,实现自立,使用方便、结构简单。
文档编号B62B9/00GK201400210SQ200920184849
公开日2010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30日
发明者吉 王 申请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