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速度感应组装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2659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速度感应组装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定位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摩托车速度感应组装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摩托车的测速装置14主要是设置在该摩托车的前叉11、轮圈12 之间,箭头100所示为摩托车前方,该测速装置14能够利用其中的磁感应器(图未示)量 测出该轮圈12的转动速度,并借由该讯号线141将该轮圈12转动速度的讯号传送至该摩 托车的仪表面板(图未示),该仪表面板再将讯号转换成数字资料以指针或数位显示的方 式显现,以供驾驶人行车参考。现有摩托车的测速装置14的结构设计,适用于组装在该摩托车轮胎之左侧,该测 速装置14具有一供该前叉11的左叉杆111卡制定位的定位部142,此组合方式能够使该讯 号线141的出线方向如箭头101方向朝摩托车后方,以便与仪表面板连接而达到传输讯号 的效果。倘将该测速装置14如图2所示,组装在该摩托车轮胎的右侧,箭头100所示为摩 托车前方,将该前叉11的右叉杆112卡制固定在该定位部142上,此组合方式会造成该讯 号线141的出线方向如箭头102方向朝摩托车前方延伸,导致该讯号线141与仪表面板差 距越来越大而产生配线的困扰,因而必须再开模制造另一测速装置,使该讯号线141的出 线方向朝后而适用于摩托车轮胎的右侧。也就是说,现有摩托车的测速装置为了能够配合 组装在摩托车轮胎的左、右侧,必须分别开模制造不同规格的测速装置,将导致制造成本的 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摩托车速度感应组装定位装置。于是,本实用新型摩托车速度感应组装定位装置,适用于组合在该摩托车的前叉 杆组,该前叉杆组具有两相间隔的左前叉杆,及右前叉杆,该摩托车速度感应组装定位装置 包含一定位单元、一转子单元,及一感测单元。该定位单元包括一呈中空的本体、一设置在该本体上的第一卡制件、一设置在该 本体上且与该第一卡制件相间隔的第二卡制件、一设置在该本体上且供该摩托车的轮轴穿 伸的轴承,及一与该本体连接的延伸座,其中,该本体具有一界定有一转动空间的内表面, 及一相反于该内表面的外表面,该第一卡制件与第二卡制件是设置在外表面上且可供该前 叉杆组相组合,而该延伸座形成有一设置空间。该转子单元扣制在该摩托车的轮圈且供该定位单元的轴承穿伸。该感测单元设置在该延伸座的设置空间中,且具有一穿置该延伸座而向外延伸并 用以传输讯号的传输线。所述摩托车速度感应组装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制件具有两相间隔的
3第一定位部,及一形成在该两第一定位部之间的第一缺槽,该左前叉杆具有一左杆体、一连 接该左杆体且供摩托车的轮轴穿置的左固定板,及一自左固定板延伸的左制件,该左制件 能够伸入该第一缺槽而定位在所述第一定位部。所述摩托车速度感应组装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卡制件具有两相间隔的 第二定位部,及一形成在该两第二定位部之间的第二缺槽,该右前叉杆具有一右杆体、一连 接该右杆体且供摩托车的轮轴穿置的右固定板,及一自该右固定板延伸的右制件,其中,该 右制件能够伸入该第二缺槽而靠制在所述第二定位部。所述摩托车速度感应组装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制件与第二卡制件皆 定义有一中心切线,该第一卡制件与第二卡制的中心切线的夹角为55° 85°。所述摩托车速度感应组装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子单元具有一供该定位单 元的轴承穿伸的旋转环、至少一自该旋转环表面向外延伸且能够扣制在该摩托车的轮圈的 扣合件,及数个间隔设置在该旋转环表面的侦测件,该感测单元还具有一电连接该传输线 的电路板,及一电连接该电路板的感测器。所述摩托车速度感应组装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感测单元的传输线是自该定 位单元的延伸座朝轮轴的轴方向延伸。所述摩托车速度感应组装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感测单元的传输线是自该定 位单元的延伸座朝轮轴的径方向延伸。所述摩托车速度感应组装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侦测件为磁铁,该感测器为 用以感应所述侦测件的霍尔元件。所述摩托车速度感应组装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侦测件为金属,该感测器为 用以感应所述侦测件的磁铁。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该第一卡制件与第二卡制件可供该前叉杆组相组合,使 该定位单元的本体能够旋转特定角度地设置在该摩托车的轮圈的左侧或右侧,能够供该感 测单元的传输线朝特定方向延伸,用以避免该传输线出线方向朝该摩托车前方,借此不必 再重新开模制造不同规格的速度感应装置,而能够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并利用调整该传输 线的出线方向而能够组装在不同摩托车的前叉杆组,借以提高组装的适用性。

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现有摩托车的测速装置组装在摩托车轮胎的左侧;图2是一侧视图,说明现有摩托车的测速装置组装在摩托车轮胎的右侧;图3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摩托车速度感应组装定位装置的较佳实施 例;图4是一侧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图5是一立体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组装在摩托车的轮圈的左侧;图6是一立体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组装在摩托车的轮圈的右侧;及图7是一侧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传输线是朝轮轴的径方向延伸的态样。2 · · ·定位单元21 · ·本体211 · ·内表面[0029]212 · 外表面[0030]213 · 转动空间[0031]22 · 第一卡制件[0032]221 · 第一定位音[0033]222 · 第一缺槽[0034]22,·第二卡制件[0035]221, 第二定位部[0036]222, 第二缺槽[0037]23 · 轴承[0038]24 · 延伸座[0039]241 · 设置空间[0040]3 · · 转子单元[0041]31 · 旋转环[0042]32 · 扣合件[0043]33 · 侦测件[0044]4 · · 感测单元[0045]41 · 电路板[0046]42 · 感测器[0047]43 · 传输线[0048]51 · 轮轴[0049]52 · 前叉杆组[0050]521 · 左前叉杆[0051]523 · 左杆体[0052]527 · 左固定板[0053]524 · 左制件[0054]522 · 右前叉杆[0055]525 · 右杆体[0056]528 · 右固定板[0057]526 · 右制件[0058]53 · 轮圈[0059]D · · 中心切线[0060]θ · 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 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速度感应组装定位装置的较佳实施例,适用于 组合在该摩托车的轮圈53上,该摩托车速度感应组装定位装置包含一定位单元2、一转子 单元3,及一感测单元4。[0063]该定位单元2包括一呈中空碗状的本体21、一设置在该本体21上的第一卡制件 22、一设置在该本体21上且与该第一卡制件22相间隔的第二卡制件22’、一设置在该本体 21上且供该摩托车的轮轴51穿伸的轴承23,及一与该本体21连接的延伸座24,其中,该本 体21具有一界定有一转动空间213的内表面211,及一相反于该内表面211的外表面212, 该第一卡制件22与第二卡制件22’是设置在外表面212上,该延伸座24形成有一设置空 间241,而该第一卡制件22具有二相间隔的第一定位部221,及一形成在该两第一定位部 221之间的第一缺槽222,该第二卡制件22’具有二相间隔的第二定位部221’,及一形成在 该两第二定位部221’之间的第二缺槽222’,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卡制件22与第二卡制件 22’皆定义有一中心切线D,且该第一卡制件22与第二卡制件22’的中心切线D的夹角θ 为80°,当然,亦可依实际需求调整该第一卡制件22与第二卡制件22’设置的夹角θ在 55° 85°之间,并不以本实施例所局限。该转子单元3具有一供该定位单元2的轴承23穿伸的旋转环31、二自该旋转环 31表面向外延伸且能够扣制在该摩托车的轮圈53的扣合件32,及六个间隔设置在该旋转 环31表面的侦测件33 (图3因视角关系侦测件33仅示其三)。该感测单元4设置在该延伸座24的设置空间241中,该感测单元4具有一电路板 41、一电连接该电路板41的感测器42,及一电连接该电路板41且自该延伸座24朝轮轴51 的轴方向延伸的传输线43。在本实施例中,该等侦测件33为金属,该感测器42为用以感应该等侦测件33的 磁铁,借由磁铁感应金属所产生的磁性变化,并利用绕置在该磁铁上且电连接该电路板41 的磁力线圈(图未示),将磁铁所感应到的磁性变化转换成电压讯号(12伏特、正弦波),再 经由该电路板41的转换电路将该电压讯号转换成供仪表面板接收的讯号(5伏特、方波), 进而能够显示摩托车的轮圈53的转速,不过,该等侦测件33也可以设计为磁铁,该感测器 42是用以感应该等侦测件33的霍尔元件,同样可达到测速的效果,并不以本实施例的揭露 所局限。依据上述的结构,该摩托车速度感应组装定位装置能够如图5所示,组合在该前 叉杆组52的左前叉杆521与轮圈53之间,其中,该左前叉杆521具有一左杆体523、一连接 该左杆体523且供摩托车的轮轴51穿置的左固定板527,及一自左固定板527延伸的左制 件524,该左制件524能够伸入该第一缺槽222而靠制在该等第一定位部221 (图中因视角 关系第一定位部221仅示其一),另外,也可以如图6所示,组合在该前叉杆组52的右前叉 杆522与轮圈53之间,其中,该右前叉杆522具有一右杆体525、一连接该右杆体525且供 摩托车的轮轴51穿置的右固定板528,及一自该右固定板528延伸的右制件526,该右制件 526能够伸入该第二缺槽222’而靠制在该等第二定位部221’(图中因视角关系第二定位 部221’仅示其一),进而使该传输线43的出线方向如图5所示箭头201,或者如图6所示 箭头202,而能够避免朝该摩托车的后方延伸,以方便该传输线43的配线作业。借由上述的设计,该第一卡制件22可供该前叉杆组52的左前叉杆521相组合,该 第二卡制件22’可供该前叉杆组52的右前叉杆522相组合,使该定位单元2的本体21能 够旋转特定角度地设置在该前叉杆组52的左前叉杆521或右前叉杆522上,能够供该传输 线43朝特定方向延伸,用以避免该传输线43出线方向朝该摩托车前方,因而可适用组装在 摩托车的轮圈53的左侧与右侧,借此不必再重新开模制造如习知所述不同规格的固定壳
6体,能够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并利用调整该传输线43的出线方向而能够组装在不同摩托车 的前叉杆组,借以提高组装的适用性。值得一提的是,在开模设计的过程中,借由调整该第一卡制件22与第二卡制件 22’设置在该本体21的位置,也可以如图7所示,令该感测单元4的传输线43是自该定位 单元2的延伸座24沿该轮圈53的朝轮轴51的径方向延伸,而能分别安装在该轮圈53的 左、右两侧,同样可避免传输线43朝该摩托车的后方延伸,借以简化该传输线43配线的复 杂度。综上所述,借由该第一卡制件22与第二卡制件22’的设计,使该定位单元2的本体 21可旋转特定角度地设置在该左前叉杆521与右前叉杆522上,能够供该感测单元4的传 输线43朝特定方向延伸,用以避免该传输线43出线方向朝该摩托车前方,因而可适用组装 在摩托车的轮圈53的左侧与右侧,借此不必再重新开模制造不同规格的速度感应装置,能 够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并利用调整该传输线43的出线方向而能够组装在不同摩托车的前 叉杆组的左前叉杆及右前叉杆,借以提高组装的适用性,故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 施之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新型说明内容所作之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 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之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摩托车速度感应组装定位装置,适用于组合在该摩托车的前叉杆组,该前叉杆组具有两相间隔的左前叉杆,及右前叉杆,其特征在于该组装定位装置包含一定位单元,包括一呈中空的本体、一设置在该本体上的第一卡制件、一设置在该本体上且与该第一卡制件相间隔的第二卡制件、一设置在该本体上且供该摩托车的轮轴穿伸的轴承,及一与该本体连接的延伸座,其中,该本体具有一界定有一转动空间的内表面,及一相反于该内表面的外表面,该第一卡制件及第二卡制件是设置在外表面上且供该前叉杆组相组合,而该延伸座形成有一设置空间;一转子单元,扣制在该摩托车的轮圈且供该定位单元的轴承穿伸;及一感测单元,设置在该延伸座的设置空间中,且具有一穿置该延伸座而向外延伸并用以传输讯号的传输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摩托车速度感应组装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制件具有 两相间隔的第一定位部,及一形成在该两第一定位部之间的第一缺槽,该左前叉杆具有一 左杆体、一连接该左杆体且供摩托车的轮轴穿置的左固定板,及一自左固定板延伸的左制 件,该左制件能够伸入该第一缺槽而定位在所述第一定位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摩托车速度感应组装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卡制件具有 两相间隔的第二定位部,及一形成在该两第二定位部之间的第二缺槽,该右前叉杆具有一 右杆体、一连接该右杆体且供摩托车的轮轴穿置的右固定板,及一自该右固定板延伸的右 制件,其中,该右制件能够伸入该第二缺槽而靠制在所述第二定位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摩托车速度感应组装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制件与 第二卡制件皆定义有一中心切线,该第一卡制件与第二卡制的中心切线的夹角为55° 8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摩托车速度感应组装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子单元具有一 供该定位单元的轴承穿伸的旋转环、至少一自该旋转环表面向外延伸且能够扣制在该摩托 车的轮圈的扣合件,及数个间隔设置在该旋转环表面的侦测件,该感测单元还具有一电连 接该传输线的电路板,及一电连接该电路板的感测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摩托车速度感应组装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感测单元的传输 线是自该定位单元的延伸座朝轮轴的轴方向延伸。
7.如权利要求5所述摩托车速度感应组装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感测单元的传输 线是自该定位单元的延伸座朝轮轴的径方向延伸。
8.如权利要求5所述摩托车速度感应组装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侦测件为磁铁, 该感测器为用以感应所述侦测件的霍尔元件。
9.如权利要求5所述摩托车速度感应组装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侦测件为金属, 该感测器为用以感应所述侦测件的磁铁。
专利摘要一种摩托车速度感应组装定位装置,包含一定位单元、一转子单元,及一感测单元。该定位单元的第一卡制件与第二卡制件可供一前叉杆组相组合,而能够设置在该摩托车的轮圈左侧或右侧,进而使该感测单元的传输线朝特定方向延伸,避免该传输线出线方向朝该摩托车前方,借此不必再重新开模制造不同规格的固定壳体,能够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B62J99/00GK201660060SQ201020137008
公开日2010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8日
发明者蓝少斌 申请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