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汽车前地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前地板,适用于发动机前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国际上在高油价和节能环保的背景下,车身设计重点是考虑轻量化同时满 足刚度和强度要求。前地板平面较大,需要从结构上来提高强度和刚度,其中良好的刚度对 提高成员舒适性,减小车内噪音有重要的作用。目前AOO级车身的地板一般是采用布置大 量复杂筋条的方法提高地板的刚度,这种设计的缺点是,刚度较差,成型模具较为复杂,增 加了成型难度,而且不利于在涂装车间电泳工段时漏液,同时刚度也不能满足要求更高的 NVH(噪声、振动、声振粗糙感)性能要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前地板,它结构合理,易于成型,刚度高,抗撞 性能好,能提汽车的NVH性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前地板,包括横截面呈“几”字形的本体,本体中部凸 起的部分为地板中央通道,其特征是在地板中央通道前部的左边设有下凹的第一弧面和 第二弧面、右边设有下凹的第三弧面和第四弧面,在地板中央通道后部的左边设有下凹的 第五弧面、右边设有下凹的第六弧面。所述的一种汽车前地板,在第一弧面的底部中心设有第一工艺用漏液孔,在第二 弧面的底部中心设有第二工艺用漏液孔,在第三弧面的底部中心设有第三工艺用漏液孔, 在第四弧面的底部中心设有第四工艺用漏液孔,在第五弧面的底部中心设有第五工艺用 漏液孔,在第六弧面的底部中心设有第六工艺用漏液孔。这六个工艺用漏液孔在白车身的 涂装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用下凹的弧面取代了原有的复杂筋条,经过CAE验证,这种新型地板 结构的刚度比原有结构有明显的提高,同时由于取消了大量复杂筋条,对拉延和涂装的工 艺性有很大的改善;不仅满足了车身结构刚度和碰撞法规要求,而且保证了底盘、内外饰零 件在车身上顺禾I』、快速的安装,节约了安装成本,提高了装配精度。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所示的一种汽车前地板,包括横截面呈“几”字形的本体,本体中部凸起 的部分为地板中央通道15,在地板中央通道前部的左边设有下凹的第一弧面1和第二弧面2、右边设有下凹的第三弧面3和第四弧面4,在地板中央通道15后部的左边设有下凹的第 五弧面5、右边设有下凹的第六弧面6 ;参见图2和图3,在第一弧面1的底部中心设有第一工艺用漏液孔9,在第二弧面 2的底部中心设有第二工艺用漏液孔10,在第三弧面3的底部中心设有第三工艺用漏液孔 11,在第四弧面4的底部中心设有第四工艺用漏液孔12,在第五弧面5的底部中心设有第五 工艺用漏液孔7,在第六弧面6的底部中心设有第六工艺用漏液孔8。从附图可以看见,地板的截面成起伏的弧面状,整个地板平面一共用了六个大的 弧面取代了传统的筋条形状,这种弧面的深度较传统的地板凸筋结构深度更深,深度约为 20mm,而传统的筋条高度约为10mm。六个大的弧面分别布置于前地板中央通道15左右两 侧,这种结构使地板平面的结构刚度有很大的提高,并且在弧面的底部开有工艺用漏液孔, 分别位于弧面1-6的底部中心,便于涂装工艺的实施,而且涂装的质量比起传统的筋条地 板有很大改善。
权利要求一种汽车前地板,包括横截面呈“几”字形的本体,本体中部凸起的部分为地板中央通道(15),其特征是在地板中央通道(15)前部的左边设有下凹的第一弧面(1)和第二弧面(2)、右边设有下凹的第三弧面(3)和第四弧面(4),在地板中央通道(15)后部的左边设有下凹的第五弧面(5)、右边设有下凹的第六弧面(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地板,其特征是在第一弧面(1)的底部中心设 有第一工艺用漏液孔(9),在第二弧面(2)的底部中心设有第二工艺用漏液孔(10),在第三 弧面(3)的底部中心设有第三工艺用漏液孔(11),在第四弧面(4)的底部中心设有第四工 艺用漏液孔(12),在第五弧面(5)的底部中心设有第五工艺用漏液孔(7),在第六弧面(6) 的底部中心设有第六工艺用漏液孔(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汽车前地板,包括横截面呈“几”字形的本体,本体中部凸起的部分为地板中央通道,其特征是在地板中央通道前部的左边设有下凹的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右边设有下凹的第三弧面和第四弧面,在地板中央通道后部的左边设有下凹的第五弧面、右边设有下凹的第六弧面;在各个弧面的底部中心设有工艺用漏液孔。本实用新型经过CAE验证,这种新型地板结构的刚度比原有结构有明显的提高,同时由于取消了大量复杂筋条,对拉延和涂装的工艺性有很大的改善;不仅满足了车身结构刚度和碰撞法规要求,而且保证了底盘、内外饰零件在车身上顺利、快速的安装,节约了安装成本,提高了装配精度。
文档编号B62D25/20GK201737063SQ20102020632
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8日
发明者李伟, 郑林艳 申请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