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6750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前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车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前围的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汽车前围一般是作为独立零部件设计和安装的,而乘员舱是作为不变形 区域来设计的,在整车正面碰撞试验中,如果前围碰撞变形过大,会引起乘员舱中的假人 腿部伤害过大,导致试验失敗,使正面碰撞安全性能达标存在困难,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 CN201580448U,名称为“一种活动客车前围”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一种活动客车前围,包括 有前围本体,前围本体被分割为前舱门处部分、左保险杠处部分、右保险杠处部分和中保险 杠处部分四处独立的部分;前舱门处部分设有气撑杆,气撑杆的一端与前舱门处部分内侧 连接,另一端与前围骨架连接。前舱门处部分,左保险杠处部分、右保险杠处部分和中保险 杠处部分内侧和前围本体固定部分与之对应处设有至少一副碰锁。这种前围不仅分解过 多,而且与A柱为活动式连接,这种结构方式对于碰撞安全实在是于事无补;本文所述A柱 指汽车前挡风玻璃和前车门之间的立柱。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汽车前围的过度分解和与A柱 连接薄弱,防撞功能差的缺陷,提供一种扎实稳妥能提高防撞能力的前围。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汽车前围,包括设置在 汽车A柱侧面的前围骨架和设置在前围骨架上面的前围主板,在前围主板、前围骨架及A柱 之间设有用于加强的连接板。利用连接板使前围主板、前围骨架及A柱形成一个整体结构, 大大地增强前围主板、前围骨架及A柱乃至乘员舱的防撞能力。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板为钢板冲压成马鞍面形状的结构。马鞍面形状的结构不仅 能适应空间布局的前围主板、前围骨架及A柱的连接需要,而且增大了连接件本身的抗弯 刚度。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板的马鞍面形状结构的两翼与前围主板相连接,连接板的中 部与前围骨架相连接,连接板的上端与A柱相连接。利用连接板的连接起到类似加强肋的 作用,可有效地提高乘员舱的刚度。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板与前围骨架、前围主板及A柱用螺栓连接,在连接板上相应 的连接部位设有螺栓连接孔。用螺栓连接可以在保证连接强度的前提下方便于安装和维 修。作为优选,在所述连接板上所有螺栓连接孔周围都设有安装平面。设置安装平面 是为了螺栓安装的工艺需要。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增加前围骨架连接板,优化了前围挡板与A柱搭 接关系,增加了前围挡板的承载能力,减小了前围挡板的碰撞变形,使前围挡板侵入量降 低,提高乘员舱的安全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是一种实施例的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前围,包括设置在汽车A柱2侧面的前围骨架3, 设置在前围骨架3上面的前围主板4,在前围主板4、前围骨架3及A柱2之间设有用于加 强的连接板1。连接板1为钢板冲压成的马鞍面形状的结构,在马鞍面的两翼11对称设有四个螺 栓连接孔,在马鞍面的中部12设有四个螺栓连接孔,在马鞍面的一端13也设有一个螺栓连 接孔;两翼的连接孔用于连接前围主板,中部的连接孔用于连接前围骨架,端部的连接孔用 于连接A柱;应用螺栓连接可以在保证连接强度的前提下方便于安装和维修。在连接板上所有螺栓连接孔周围都设有安装平面。利用连接板的连接起到类似加强肋的作用,使乘员舱保持更好的完整性,有效地 提高乘员舱整体的刚度,改善前围挡板碰撞侵入过大的问题,保证在正面碰撞试验中假人 腿部能得到更好的保护,本实用新型方案经过实际试验验证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前围,包括设置在汽车A柱侧面的前围骨架和设置在前围骨架上面的前围 主板,其特征是,在前围主板、前围骨架及A柱之间设有用于加强的连接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围,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板为钢板冲压成马鞍面 形状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前围,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板的马鞍面形状结构的 两翼与前围主板相连接,连接板的中部与前围骨架相连接,连接板的上端与A柱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汽车前围,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板与前围骨架、 前围主板及A柱用螺栓连接,在连接板上相应的连接部位设有螺栓连接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前围,其特征是,在所述连接板上所有螺栓连接孔 周围都设有安装平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汽车前围,克服现有技术汽车前围的过度分解和与A柱连接薄弱,防撞功能差的缺陷,提供一种扎实稳妥能提高防撞能力的前围,包括设置在汽车A柱侧面的前围骨架和设置在前围骨架上面的前围主板,在前围主板、前围骨架及A柱之间设有用于加强的连接板。本实用新型增加前围骨架连接板,优化了前围挡板与A柱搭接关系,增加了前围挡板的承载能力,减小了前围挡板的碰撞变形,使前围挡板侵入量降低,提高乘员舱的安全性。
文档编号B62D25/08GK201842144SQ201020565378
公开日2011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9日
发明者彭鸿, 李书福, 杨健, 沈福亮, 王则龙, 王志涛, 赵福全, 门永新 申请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