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童车电子煞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1684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童车电子煞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童车煞车装置,尤指是一种利用电子控制煞车机构以实现煞车与解除煞车的童车电子煞车装置。
背景技术
婴童手推车的后轮组处通常装设有煞车机构,让使用者利用脚踏的动作来控制煞车或解除煞车。传统的剎车机构种类繁多,包括在左、右两后轮座分别装设一踩踏板,藉由踩踏板的嵌齿能嵌入后轮上所设之齿部,产生煞车的作用。上述剎车机构是藉由踩踏煞车踏板进行煞车,将煞车踏板朝向上顶起解除煞车,操作相当麻烦,且无法通过一次踩踏同时煞住左、右两侧的后轮。而美国专利第6,170,615号和6,341,672号专禾lj,及中国实用新型第 200420019596. 1号、第200420121118. 1号和第ZL98110928. 4号等专利案所揭露了一踩双煞机构,供操作者以一次踩踏同时煞住左、右两侧的后轮,但仍然需要通过踩踏煞车踏板进行煞车,将煞车踏板朝向上顶起解除煞车,操作仍然较为麻烦。并且上述煞车机构完全倚赖人力操作和判断,往往有踩踏不到位而造成煞车不完全的意外状况发生,或有时忘了煞车而发生危险情况。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电子控制煞车机构以实现煞车的童车煞车装置,其操作方便且安全可靠。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童车电子煞车装置,包括一童车骨架,至少设有一对车轮及一手推架;—煞车机构,设有一煞车杆可操作地位于一煞车位置或一解除煞车位置,并且在常态下煞车杆位于可使车轮处于煞车状态的煞车位置处;及一电子驱动机构,系装置于该煞车机构一侧,包括一电控单元、一动力马达及一齿轮组,其中该齿轮组位于该动力马达与煞车机构之间,藉由动力马达的动力驱动该煞车杆在煞车位置和解除煞车位置之间移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煞车机构一侧设置电子驱动机构,通过动力马达的动力驱动煞车杆;使煞车杆可操作地往返于一煞车位置或一解除煞车位置之间,使其进入煞车位置时处于煞车状态,进入解除煞车位置时处于解除煞车状态,而无需仅仅通过踩踏煞车踏板进行煞车、将煞车踏板朝向上顶起解除煞车,显然操作非常方便且安全可靠。

图1是本实用新型于童车骨架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触动机构与煞车机构关系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构件分解示意图。[0013图3A是系本实用新型驱动盘立体示意图。[0014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煞车踏板动作示意图。[0015图5是本实用新型操作煞车踏板时,驱动盘转动动作示意图。[0016图6是本实用新型解除煞车状态立体示意图。[0017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子煞车机构驱动煞车机构动作示意图。[0018图8是本实用新型煞车状态立体示意图。[0019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煞车杆动作示意图。[0020图10是本实用新型触动机构剖面示意图。[0021图IOA是图10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详图。[0022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从动轮组构件分解立体示意图。[0023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煞车杆动作示意图。[002主要原件符号说明[00251:童车骨架2 煞车机构[00264:连动件5: 从动组件[00276:电子驱动机构7: 触动机构[00288:电控装置9: 感应装置(Sensor)[002910车轮11 卡掣部[003012脚杆13: 手推架[003113A:从动车轮底座14: 横杆[003221轮座22: 驱动盘[003323单向棘轮24: 煞车杆[003425煞车踏板26: 复位弹簧[003527第一推顶件40: 从动轮座[003641被动组件42: 回位弹簧[003743推顶弹簧44: 第二煞车杆[003845底座46: 左壳体[003947右壳体48: 煞车位置[004049解除煞车位置61: 电控单元[004163动力马达64: 齿轮组[004265第二推顶件66: 减速齿轮[004367驱动齿轮71: 压按块[004472触动开关73: 断路的状态(OFF)[004574导通的状态(ON)81: 集成电路(IC)面板[004682电子回路91: 位置传感器[0047100:煞车状态200:解除煞车状态[0048211:左壳体212:右壳体[0049221:盘体222:枢接组件[0050223:驱动斜面224:凹部[0051225止挡部240:煞车位置解除煞车位置回位弹簧导槽滑槽
242:传动组件 244:推顶弹簧 402:插接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首先敬请参阅第1图所示之童车电子煞车装置的实施例,包括一煞车机构2、一电子驱动机构6及一触动机构7。如图1、图2及图6所示的煞车机构2,系于与一车轮10的卡掣部11卡掣时进入第5图及第8图所示意的煞车状态100,脱离卡掣部11时呈现第4图所示的解除煞车状态 200。卡掣部11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车轮10上的突出肋条、凸齿、孔、槽、凸部、凹部或与之相连的类似形状的组件。如图2、图3所示,煞车机构2由一轮座21、一驱动盘22、一单向棘轮23、一煞车杆对、一煞车踏板25及一复位弹簧沈所组接而成。其中轮座21包括一左壳体211及一右壳体212,两者通过铆钉、螺钉或其他类似零件结合在一起。轮座21枢接于婴儿车童车骨架1之脚杆12下端。为提升乘坐的舒适度, 可在脚杆12与轮座21之间,设一避震弹簧(图未示),通过减震来提升乘坐舒适度。如图3、图3A及第4图所示,驱动盘22包括一盘体221,其通过一枢接组件222枢接于轮座21内。盘体221的一侧设有至少两个环状分布的驱动斜面223、至少两个凹部224 与至少两个止挡部225,另一侧设有一单向棘轮23。当单向棘轮23被驱转时,盘体221亦随之转动。如图4、图5、图6及图8所示,煞车杆M可以为条状、管状或杆状体等,可操作地装设于轮座21内并可在一煞车位置240与解除煞车位置241之间移动,进入煞车位置240 时,卡掣于车轮10上的卡掣部11,车轮10处于煞车状态;而煞车杆M进入解除煞车位置 241时,则脱离卡掣部11,车轮10处于解除煞车状态。煞车杆M —端与驱动盘22的驱动斜面223顶接,当驱动盘22转动时,其驱动斜面223推顶煞车杆M朝煞车位置240移动, 使能和车轮10上的卡掣部11卡掣而产生煞车的作用。为产生较佳的可操作性,煞车杆M还可再连接一传动组件对2、一回位弹簧243以及一推顶弹簧对4。其中回位弹簧243与传动组件242连接,使传动组件242始终保持抵靠于驱动斜面223。当驱动盘22随单向棘轮23转动,驱动斜面223使传动组件242驱动煞车杆24往返于煞车位置240与解除煞车位置241之间。推顶弹簧244和煞车杆M依次插接在传动组件M2内,且煞车杆M通过推顶弹簧对4和传动组件相抵触,以提供弹力使煞车杆24对准车轮10的卡掣部11,而能自动的进入煞车位置240形成煞车状态100。煞车踏板25可供踩踏,当煞车踏板25向下摆动时可驱动单向棘轮23转动。如图 5及图6所示,复位弹簧沈与煞车踏板25连接,提供弹力使煞车踏板25被踩踏之后能自动复位,以使煞车踏板25之操作施力方向均朝下踩踏。复位弹簧沈可为一扭力弹簧、压缩弹簧、板簧或类似之弹簧。煞车踏板25可连接一第一推顶件27,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第一推顶件27铰接在煞车踏板的侧面并通过一顶簧与右壳体211的内侧面相抵触,使第一推顶件27的另一侧始终与单向棘轮23的侧面相抵触,并可相对滑动,利用每次踩踏的摆动推动单向棘轮23, 使驱动盘22转动一定的角度,透过驱动盘22的驱动斜面223使煞车杆M移向一煞车位置 240而形成煞车状态100。详言之,当煞车踏板25透过第一推顶件27及单向棘轮23使驱动盘22转动一定的角度时,经过滑动,使驱动斜面223原本以凹部2M和传动组件242的一端作可滑动的抵接,变成以其止挡部225和传动组件242抵接。当传动组件242抵接于止挡部225时,回位弹簧243使传动组件242左移,使煞车杆M脱离卡擎部11并进入解除煞车位置M1,处于解除煞车状态200 (如图4至6所示)。当煞车踏板25被再度向下踩踏,再透过第一推顶件27驱转单向棘轮23使驱动盘 22随之转动一角度时,驱动盘22由止挡部225滑至凹部224,同时,驱动盘243使传动组件 242沿着驱动斜面223右移,令煞车杆M插入卡掣部11,从解除煞车位置241移往煞车位置对0,处于煞车状态100 (如图4、图5、图8所示)。如图3、图11、图12所示的变化实施例,包括一连动件4、一从动车轮底座13A、一从动轮座40、一被动组件41、一回位弹簧42、一推顶弹簧43及一第二煞车杆44。从动轮座40包括一底座45、一左壳体46和一右壳体47,利用铆钉、螺钉或类似的连接组件结合而成。在从动轮座40之内可滑动地装设第二煞车杆44及被动组件41。第二煞车杆44可在一煞车位置48及一解除煞车位置49之间滑动。被动组件41 设有一滑槽410供可伸缩地容置第二煞车杆44,并在滑槽410之内连接推顶弹簧43,使第二煞车杆44得以利用推顶弹簧43的弹力使朝其解除煞车位置49移动。较佳者,被动组件41与连动件4连接并受其牵动而可于从动轮座40中移动,被动组件41包括一导槽401及一插接组件402,插接组件402同时插装在导槽401以及第二煞车杆44中,藉由导槽401限制第二煞车杆44的伸缩活动范围。参考图5、图6、图8、图11、图12所示,当图右的煞车踏板25驱动煞车杆M时,连动件4同步牵动左侧的第二煞车杆44,使左、右两车轮10可同步地煞车及解除煞车状态。 连动件4可一端连接一从动组件5 (该从动组件5抵接在驱动盘22的抵接而滑动)、煞车踏板25或传动组件M2,一端连接被动组件41,使煞车杆M和第二煞车杆44能同时地移往其煞车位置48、240或解除煞车位置49、241,从而达成一踩煞车的机能。如图2、图3、图7图8所示,电子驱动机构6包括一电控单元61、一动力马达63、 一齿轮组64以及一第二推顶件65,其中动力马达63系装在轮座21单向地驱动齿轮组64。 齿轮组64包括减速齿轮66与驱动齿轮67,其中减速齿轮66啮合于动力马达63与驱动齿轮67之间,用以降低驱动齿轮67的转速。第二推顶件65的一侧与驱动齿轮67连接,另一侧与单向棘轮23的侧面相抵接。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第二推顶件65上部的左侧铰接在驱动齿轮67的侧面,并且右侧通过一顶簧与右壳体211的内侧面相抵触,使第二推顶件65 始终与单向棘轮23的侧面相抵接且可相对滑动。当驱动齿轮67转动时驱动第二推顶件65 进而推动单向棘轮23,使驱动盘22转动一定的角度,这使驱动斜面223原以凹部2 和传动组件M2的一端作可滑动的抵接,转变成以止挡部225和传动组件242抵接。当传动组件242抵接于止挡部225时,回位弹簧243使传动组件242左移,使煞车杆M脱离卡擎部 11并进入解除煞车位置对1,处于解除煞车状态200 (如图6所示)。[0074]当电控单元61再次接收讯号时,使动力马达63再次转动,驱动齿轮67驱动第二推顶件65从而使驱动盘22转动一定的角度,驱动盘22再由止挡部225滑至凹部224,驱动盘243使传动组件242沿着驱动斜面223右移,令煞车杆M插入卡掣部11,从解除煞车位置241移往煞车位置M0,处于煞车状态100 (如图8所示)。如图2、图10所示的触动机构7装设于童车骨架1上,如,可将之装设于手推架13 上,特别是可装设于把手或者横杆14的位置,触动装置包括一压按块71与触动开关72,其中压按块71可操作地装于把手或横杆14,以一端凸出横杆14平面,握持把手或横杆14时可加以压按而触动一触动开关72。触动开关72装设于压按块71下面,在常态下保持于断路的状态(OFF) 73,受压按块71触动时切换为导通的状态(ON) 74。如图10所示,电控装置8 系装置于触动机构7与电控单元61之间,包括一集成电路(IC)面板81及一电子回路82。如图3至图6所示的感应装置(Sensor) 9,具有一位置传感器91装设于轮座21 的煞车杆M位置,用以感测煞车杆M是否位于正常的煞车位置,从而发出一电子讯号以反应其感测的结果。如第6图、第8图及第10图所示煞车杆M在常态下(操作者未触控触动开关 72)应保持在煞车位置240而处于煞车状态100 ;假如位置传感器91未感应煞车杆M位于煞车位置MO时,将发出电子讯号至集成电路(IC)面板81,使由集成电路(IC)面板81所设置之LED发出灯光或由蜂鸣器发出声响警示。如图6、图7、图8及图10所示当操作者握持手把管之握持部并触动压按块71使触动开关72呈导通的状态(ON) 74时,将发出一电子讯号经由电子回路82传递至电控单元61使电子驱动机构6作动,以驱动煞车杆M自煞车位置240位移至解除煞车位置M1, 以进入解除煞车状态200,使童车1可以被推动;假如电子驱动机构6异常而未能驱动煞车杆M时,位置传感器91将侦测到煞车杆M仍停留于煞车位置M0,电控单元61将先停止动力马达63的运转,并发出一电子讯号至集成电路(IC)面板81,令一 LED发出灯光或一蜂鸣器发出警示。如图6、图7、图8及图10所示当操作者放开握把或横杆14而不再掣住压按块 71,触动开关72将自动恢复到断路的状态(OFF) 73,位置传感器91若侦测出煞车杆M位于解除煞车位置M1,将发出一电子讯号至电控单元61,使动力马达63开始转动至煞车杆M 移动至煞车位置240为止,令煞车机构2进入煞车状态100 ;换言之,当位置传感器91感测出煞车杆M移入煞车位置240时,发出一电子讯号至电控单元61使关闭动力马达63。综上所述,本创作具有极佳的实用性、新颖性以及进步性,符合新型专利之申请要件,依法俱文提出申请,恳请贵审查委员早日赐予专利。
权利要求1.一种童车电子煞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童车骨架,至少设有一对车轮及一手推架;一煞车机构,设有一煞车杆可操作地位于一煞车位置或一解除煞车位置,并且在常态下煞车杆位于可使车轮处于煞车状态的煞车位置处;及一电子驱动机构,系装置于该煞车机构一侧,包括一电控单元、一动力马达及一齿轮组,其中该齿轮组位于该动力马达与煞车机构之间,藉由动力马达的动力驱动该煞车杆在煞车位置和解除煞车位置之间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电子煞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煞车机构尚包括 一轮座,枢接于该童车骨架的下端;一驱动盘,系枢接于该轮座,设有一单向棘轮供驱动该煞车杆于该煞车位置及该解除煞车位置;一回位弹簧,保持该煞车杆抵接于该驱动盘,使可从该煞车位置移向该解除煞车位置;一煞车踏板,系枢接于该轮座,受踩踏时向下摆动而驱转该单向棘轮以转动该驱动盘;及一复位弹簧,施加力量使该煞车踏板使向下摆动后得以自动复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童车电子煞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煞车踏板系经由一第一推顶件推动该单向棘轮以使该驱动盘得以随之单向地转动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童车电子煞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盘系设有一驱动斜面与该煞车杆抵接,用以将该煞车杆自该解除煞车位置推动至该煞车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童车电子煞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齿轮组系包括一减速齿轮及一驱动齿轮,且该驱动齿轮系经由一第二推顶件驱转该单向棘轮而移动该煞车杆者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电子煞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控单元系控制该动力马达之启动与断电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电子煞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童车骨架尚设有一触动机构,用以传递一电子讯号至该电控单元以控制该动力马达之启动与断电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童车电子煞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动机构系设置于该童车骨架之手推架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童车电子煞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动机构包括 一压按块,系可操作地装设于该手推架上供操作者压按;及一触动开关,装设于该压按块下,受该压按块触压时可切换一导通的状态及一断路的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电子煞车装置,该煞车杆系设有一感应装置供侦测该煞车杆的位置者。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10所述的童车电子煞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动机构与该感应装置连接一电控装置,可分别传递一电子讯号至该电控装置,以使电子驱动机构驱动该煞车机构对该车轮进行煞车或解除煞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童车电子煞车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控装置包括一集成电路面板;及一电子回路,系连接于该集成电路面板与该感应装置之间,藉以传递一电子讯号供触发该电子驱动机构使该煞车机构作动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童车电子煞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集成电路面板设有一当感应装置侦测到该煞车杆位于异常位置时亮灯作为警示的LED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童车电子煞车装置,其特征在于集成电路面板设有一当感应装置侦测到该煞车杆位于异常位置时发出声响作为警示的蜂鸣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童车电子煞车装置,具有一煞车机构、一电子驱动机构及一触动机构;其中煞车机构系装设于一童车的童车骨架下端,含有一煞车杆可常态地保持对童车的车轮煞车;电子驱动机构装设于煞车机构的旁边,包括一电控单元、一动力马达及一齿轮组,其中齿轮组设于动力马达与煞车机构之间,藉由动力马达的动力驱动煞车杆;触动机构可装设于童车的手推杆上,在未启动触动机构之前,煞车机构自动保持于煞车状态,并藉由一感应装置侦测煞车机构是否确实处于煞车状态,异常时,则发出灯光或声响警示,而当触动机构被启动时,电控装置触发电子驱动机构解除煞车,使童车得以被推动。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且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B62B9/08GK201961360SQ20112000418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8日
发明者彭年利 申请人:中山市隆成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